瀍河回族区,隶属河南省
洛阳市。是洛阳市中心城区之一,位于洛阳市区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8′-112°30′,北纬34°40′-34°42′,东与
洛龙区接壤,西与
老城区毗邻,北依
邙山,南濒
洛河,东西长6.55千米,南北宽7.75千米,总面积41.67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周平王宜臼元年(前770年),平王迁都于洛邑,史称东周。辖区为京畿之地。
周敬王二年、鲁昭公二十四年(前475年),孔子入周问礼碑于
老聃。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建三川郡,郡治
荥阳,后迁洛阳。辖区属河南郡。
东汉建武元年(25年),
光武帝刘秀在推翻王莽“新”朝之后,定都洛阳。辖区为京畿之地。
魏黄初元年(220年),曹魏文帝(
曹丕)建都洛阳。辖区为京畿之地。
北魏太和十七年(48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辖区为京畿之地。
隋大业二年(606年),
隋炀帝下令把原洛阳城的居民和全国各地富商大贾迁徒到洛阳城居住,辖区为都城内的居民区。
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宋太祖
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八孔窑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辖区作为一个行政区,反复更迭,初为三区,后为二区,以后又同一区合并为老城区。
1957年7月,成立瀍河回族区筹备组;11月15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洛阳市瀍河回族区。
1958年9月,爽明街道更名为东关街道;瀍河回族乡更名为红旗人民公社;12月,瀍河回族区更名为瀍河人民公社。郊区白马寺人民公社划归瀍河人民公社管辖。瀍东回族自治区更名为北窑街道。
1959年2月,撤销东关、新安街、北窑三个街道,建立瀍东、瀍西两个管理区;8月,撤销红旗人民公社,建立农业管理区、蔬菜管理区;9月,撤销瀍河人民公社,恢复瀍河回族区建制。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62年7月,建立东关、车站、北窑、五股路4个街道,白马寺人民公社划归郊区。
1963年12月,车站办事处更名为瀍西街道办事处。
1970年12月,成立塔湾街道办事处。
1997年9月,成立杨文街道办事处。
1984年,瀍河回族区下辖东关、北窑、瀍西、五股路、塔湾、杨文6个街道。
2000年6月,洛阳市区划调整,由洛龙区管辖的瀍河回族乡划归瀍河回族区管辖。
2005年9月,华林办事处成立。
2007年7月,洛阳市区划调整,由洛龙区白马寺镇管辖的马沟村、拦沟村、吕庙村、十里铺村交付瀍河回族区杨文办事处管理。
2010年底,全区下辖1个瀍河回族乡,7个街道办事处,15个行政村,14个社区。
2011年底,区下辖的瀍河回族乡11个行政村中的旭升、北关、下窑、上窑、塔东、塔西、史家湾、马坡、中窑9个行政村改为社区居民委员会。7个办事处的杨文办事处管辖的4个村中的十里铺村也改为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2年底,全区有7个街道办事处,1个瀍河回族乡。有5个行政村。其中,瀍河回族乡有2个行政村(小李村、盘龙冢),杨文办事处下辖管理的有3个行政村(马沟、拦沟、吕庙)。
2013年5月3日瀍河回族区人民政府批复瀍河回族乡小李村、盘龙冢两个行政村村改居。至此瀍河回族乡原11个行政村“村改居”全部完成。
2014年6月27日,瀍河回族区人民政府批复杨文街道办事处管辖的马沟村、拦沟村、吕庙村三个行政村村改居。至此全区原15个行政村“村改居”已全部完成,并批复新成立了恒大绿洲社区居民委员会,归瀍河回族乡管辖。
2023年瀍河回族乡撤乡设问礼街道。
区划详情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瀍河回族区,位于洛阳市区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8′-112°30′,北纬34°40′-34°42′,东与
洛龙区接壤,西与
老城毗邻,北依邙山,南濒洛河,东西长6.55千米,南北宽7.75千米,总面积41.67平方千米。
地质
瀍河回族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地处华北地台(华北古陆板块),南像与秦岭皱系(古秦岭样板块)的接合部位。其北为华北地台区,其南为秦岭褶皱系。地质属洛阳断陷堆积盆地的一部分,绝大部分范围被新生代沉积物覆盖。经过漫长岁月的地质演变过程,瀍河回族区形成黄土丘陵,沟壑纵横,河滩阶地的地貌。
地貌
瀍河回族区地处中国地势三大阶梯中第二阶梯的东部前缘和土地高原东南部边缘,是东西构造区和南北地质分野的重要分界。地貌基本属于河俗沉积平原地貌。南部主要由河漫滩组成。北部为邙山侵蚀堆积黄土地貌。北临邙山的五股路街道和杨文街道地势较高,南临洛河的华林街道地势较低,处于城区中心的东关街道、北窑街道、瀍西街道地势相对平坦,东临焦枝铁路的塔湾街道地势较平坦。海拔最高点达158米,最低点129.10米,相对高差29米。
气候
瀍河回族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具有春季多风、气候干旱,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晴和,日照充足,冬季干冷、雨雪稀少的显著特点。全年四季分明,热量、降水量随时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点。年均气温14.7℃,年均
降雨量601.6mm。全年日照时数为2141.6小时,各地差异不大,四季分布为夏多冬少,春秋居中。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瀍河回族区森林植物中有高等植物172科、750属、2008种及182个变种、6个变型,有珍贵的领椿木、铁杉、连香、银杏、山白芍等树种,有
华山松、
冷杉、桦、油桦等林木。
动物资源
瀍河回族区野生动物资源较多,有陆栖
脊椎动物342种,其中有珍稀动物190余种,主要有獐、
貂、
水獭、
大鲵及多种珍贵鸟类。
人口民族
2019年,瀍河回族区总人口17.91万人,常住人口20.01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8.96万人,城镇化率94.75%。出生人口1822人;出生率10.19‰;死亡人口1157人,死亡率6.47‰;自然增长率3.72‰。
全区居住有
回族、
汉族、
满族、蒙古族、
藏族、白族、
苗族、
壮族、
彝族、瑶族、
侗族、
黎族、畲族、
土族、朝鲜族、
布依族、
土家族、锡伯族、纳西族、
傈僳族、维吾尔族、
俄罗斯族等22个民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瀍河回族区常住人口为222833人。
经济
综述
2019年,瀍河回族区地区生产总值71125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66万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84880万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620509万元,增长7.5%。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修订后的2018年全区生产总值64174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66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757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58203万元。
人民生活
2019年,瀍河回族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49.4元,比上年增长7.9%;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289.1元,增长11.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93.7元,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3402.8元,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36.8元,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010元,增长9.2%。
财政
2019年,瀍河回族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067万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税收收入47407万元,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7834万元,比上年增长11.5%。
第一产业
2019年,瀍河回族区粮食播种面积5648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015亩,玉米种植面积2558亩。蔬菜种植面积4590亩。
2019年,瀍河回族区粮食产量1674吨。其中,夏粮产量949吨,秋粮产量725吨;小麦产量949吨,玉米产量695吨。蔬菜产量22065吨,增加286吨,增长4%;水果产量557吨,减少47吨,下降7.7%。
2019年,瀍河回族区肉类总产量227吨,比上年下降56.7%。其中猪肉产量98吨,下降67.5%。禽蛋总产量75吨,增长8.7%。奶类总产量180吨,下降74.2%。生猪存栏0头;生猪出栏1315头,下降68.4%。牛存栏170头,下降20.9%;牛出栏420头,下降26.1%。家禽存栏45000只,下降9.1%;家禽出栏30000只,下降9.1%。
2019年,瀍河回族区农村用电量64.3亿千瓦时,化肥施用量(折纯)679吨。
第二产业
工业
2019年,瀍河回族区全部工业增加值63050万元,比上年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1.4%;私人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1.8%;其它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8.1%。分行业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0.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5.6%;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增长46.9%;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5%;家具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6%。
建筑业
2019年,瀍河回族区建筑业增加值21830万元,比上年增长8.8%。资质内建筑业企业10家。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瀍河回族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9.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00%,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0.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9.2%。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8%,民间投资下降5.6%,工业投资下降51.6%。
2019年,瀍河回族区房地产开发投资236170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住宅投资160038万元,比上年下降5.5%。商品房销售面积598713平方米,增长51.3%;商品房销售额468180万元,增长59.1%。
2019年,瀍河回族区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42个,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0个,比上年增加5个。
贸易业
2019年,瀍河回族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7103万元,比上年增长1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185621.3万元,增长9.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1479.8万元,增长12.7%。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14.9%,饮料类增长15.9%,烟酒类增长15.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3.9%,中西药品类增长14.3%,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0.7%,汽车类增长10.1%。
交通
瀍河回族区境内,陇海、焦枝两条铁路大动脉形成十字交叉。二广高速、
310国道纵横交汇,市区主干道中州路、九都路横贯全境,城市东出入口(二广高速瀍河站)已成为进出市区的重要通道。城区距
洛阳航空港仅有10千米左右,与
郑州航空港有高速直接相连。
政治
区长:金铭辉
副区长:马建民、左旭、屈佳妮、郭永成、孟文娟、亢向国、周启华、王冬振、李新玲、王亚歌、杨羽飞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9年,瀍河回族区共有普通高中7所,招生2159人,在校生6430人,毕业生2122人。普通初中7所,招生2185人,在校生6817人,毕业生2094人。小学16所,招生3267人,在校生16816人。幼儿园在园儿童5832人。普通中等职业学校4所,招生359人,在校生1919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5人,在校生15人。
科学技术
2019年,瀍河回族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家。申请专利491件;授权专利332件; 有效发明专利120件。
文化事业
2019年,瀍河回族区已建成8个基层文化活动中心,29个社区文化活动室,11座城市书房。累计办理读者证1万余张,图书流通量34.3万册,接待读者42.6万余人次。“双节”期间共举行各类活动20余场,参与演员共200余人,辖区2万余名观众观看了演出。“河洛欢歌·广场文化月” 共30个节目参与演出,演员1000余人,每场演出吸引观众近2000余人次。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现场参与演员150余人,受益群众1000余人。为社区群众免费放映电影178场,利用各城市书房儿童放映室免费播放影片共计60次,累计800余位读者前来观看。
体育事业
2019年,瀍河回族区新建或更新健身路径共112套。参加全民健身市民运动会、省市级组织的各项活动12次。全民健身月举办太极扇展示、健步走活动、少儿围棋比赛、抖空竹、健身气功和心意六合拳展演等6个活动,参加人数近千人。开展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全民健身活动超过10次以上。
医疗卫生
2019年,瀍河回族区共有卫生机构182个,床位数4709张。其中:医院11个、卫生院1个,床位数4478张。卫生防疫机构1个,妇幼卫生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4903人,执业医师1590人,助理执业医师150人,注册护士2404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人员7人,妇幼卫生机构人员10人。
社会保障
2019年,瀍河回族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2245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535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16769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4925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162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95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0109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8533人。
历史文化
民俗宗教
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因此,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十分密切。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是回族穆斯林的三大节日。
开斋节,顾名思义,即斋月期满后的第一天。
古尔邦节圣纪节,每年教历三月十二日,为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而举行。
截至2011年,瀍河回族区内四教并存,有
清真寺13坊、
基督教堂2处、
天主教堂1座、佛教寺院1座,信教徒群众3万余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入选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项目类别,序号956。
名胜古迹
古唐寺
古唐寺位于洛阳市东郊唐寺门村内。古唐寺原名福先寺,始建于唐朝,原址在今塔湾村西头唐寺崖处。后洛河泛滥,将寺冲毁。洪水过后,乡民将寺中留存的部分遗物北移数里,重建寺院。清末,该寺又毁于火灾。吴佩孚到洛阳后,命参谋长张佐民重新修复该寺,名字也改为古唐寺。寺内现存山门殿、观音殿、白衣殿、立佛殿,另有碑石十余方。
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
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位于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占地面积219亩,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汉魏洛阳故城遗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挂牌,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录;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的重要遗产点,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21年10月,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该遗址始建于西周,建城史近1600年,作为都城长达600余年,是我国古代建都总时间最长的都城,包括宫城、内城、外郭城和洛南礼制区。
白马寺景区
在白马寺景区内,配备有游客服务中心、茶水桶、免费结香处、游客广播、休息处、敲钟处、图书馆以及游客安全监控等公共服务设施。
含嘉仓
含嘉仓。位于瀍河回族区西北部,北依邙山 ,南靠老城。建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是用作盛纳京都以东州县所交租米之皇家粮仓。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余年,后来废弃。
城市荣誉
瀍河回族区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先后荣全市“双拥模范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称号,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维护稳定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单位、商务工作先进单位、食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礼仪百佳县市。
2020年11月,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确定为“全国第四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
2021年11月22日,入选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拟命名公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