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创建于1998年,是以安徽医科大学省级重点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学科——药理学为依托组建的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教学机构,以“修身至善,博学悟真,中西兼容,知行并进”的教育理念,践行“求真、求精、求新”的学风,经过几年的奋力拼搏,潜心发展,建立了基础与临床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及药物分析、中药学、社会管理与药学等教研室和药物代谢中心、分子药理等研究室已开设临床药理、药品监督与管理、药品营销、中药学4个药学本科专业;药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药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药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办学格局。
学院介绍
学院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药学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高等药学教育发展方略和创新体系框架,在安徽省乃至全国高等药学教育院校中我院的专业特色和办学声誉已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使学院的办学个性与特色日益突出。学院共开设医学、药学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近30门,年均教学工作量达6000学时。药学(临床药理专业)被评为安徽省高校省级教改示范专业。
学院荣誉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临床药理学”和“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先后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临床药理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药学专业点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主编和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10余部。此外,承担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省级教学研究一般项目5项,校级教学研究一般项目11项。
2021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党委入选“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拟表彰对象。
2024年,入选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拟表彰对象名单”。
学科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认真分析学院的实力和优势,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和面临的形势,制订了长期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学院在继承原有优势传统研究科研方向抗炎免疫
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等的基础上,根学科发展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如:天然药物化学、
生物药剂学、体内药物分析、药物色谱及光谱分析、基因工程药物的表达与活性研究、分子药理学、
定量药理学研究方向。2008年,中药学被批准为安徽省第三批省级重点学科;同时参与了药理学安徽省第三批A类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承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973 前期)研究、国家科技部863资助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等各类自然科学研究项目80余项;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源期刊收录3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著作30余部。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各 1 项,三等奖2项;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 1 项,安徽省青年科技奖 1 项。
师资队伍
在学校、院领导的高等重视和关心下,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人才发展战略,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知识、年龄和
专业技术职务结构科学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现有教学科研人员42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2名;
博士生导师3名,
硕士生导师16名;博士学位16名,硕士学位19名;其中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安徽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2名,教育部骨干教师1名,安徽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安徽省省级教学名师1名,安徽医科大学校级教学名师2名,安徽医科大学模范教师2名,安徽医科大学校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名,安徽医科大学校级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2名。
实验室建设
药学院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药学院现有实验室面积1600平方米,包括8个学生综合实验室,12个各学科实验室,1个分析中心以及安徽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心,拥有植物提取分离、分析检测和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共投入建设费用1000多万元。 “药学综合技能实验中心”获得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资金资助、参与建设的“抗炎免疫药理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教育部批准立项。2008年被安徽省科技厅批准为立项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同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学生培养
学院不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培养创新性药学人才。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学生团体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学生团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加强对学生科研素质的早期引导和培养,全面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4年,药学院2000级35班获得“安徽省先进班集体”称号。院团总支连续4年获得校“红旗团总支”,院“三下乡服务队”多次获得学校和安徽省先进‘三下乡’服务队称号。连续四年在全国和安徽省“挑战杯”创业及科技论文大赛获得优异成绩。2003年,首次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挑战杯”第八届大学生课外科技论文大赛,即荣获三等奖;2004年再获“挑战杯”安徽省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医学类唯一金奖;2005年获安徽省 “挑战杯”首届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06年两件作品同时获得第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并双双获得第五届“挑战杯”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已毕业的本科、硕士以及博士生就业率年终均为百分之百。
专业介绍
药学(五年制)——本专业(原为药学(临床药理方向))是省级教改示范专业,学制五年。培养适应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备医学与药学基本知识,熟悉药政法规的,能运用临床药理学知识从事药物临床研究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高级医药复合型人才。学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医疗卫生部门、药品监督与管理部门、医药院校、医药科研机构、医药企业等。
本专业主要开设高等数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
药物分析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临床药理学等50门课程。实习一年。毕业后授药学学士学位及
理学学士学位。基础课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英语、体育、计算机等12门课程;专业基础课有:系统解剖学、生物化学、免疫学、药理学等11门课程;专业课有:药剂学、药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事管理学、药事法规、天然药物化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生物药剂与药动、医院管理、药物经济学等24门课程。
药学(四年制):本专业学制四年。培养适应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掌握药学基本知识,熟悉药物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以及药物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能从事药物研制、生产、流通、使用与管理工作的高级药学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就业去向为
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科研机构及高等医药院校等。本专业采用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模式,前两学年共同学习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后两年根据个人能力并参考本人意向,分为两个专业方向,分别侧重于药品监督与管理或药品营销与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
本专业主要开设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化学、
药物分析学、药剂学、药事管理学等40余门课程。实习半年。毕业后授予
理学学士学位。基础课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英语、计算机、大学语文、无机化学等12门课程;专业基础课有:系统解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
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等11门课程;专业课有: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医院管理、生药学、公共关系学、循证药学、医学伦理学等26门课程。
中药学:本专业学制四年。本专业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药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具有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的工作能力,能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高级医药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医疗卫生部门、药品监督与管理部门、医药院校、医药科研机构、医药企业等。
本专业主要开设高等数学、基础化学、分析化学、生理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医学基础、中药药理学、中药学、方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分析学等44门课程。实习半年。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基础课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英语、体育、计算机、大学语文、无机化学等12门课程;专业基础课有:医用物理学、物理化学、中医学原理、药理学、医古文、临床医学概论等11门课程;专业课有:药用植物学、中药药史、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等24门课程。
药学(专升本,3年制)药学专升本学制三年 , 该专业是利用药学院学科优势 , 满足药学 或医学专科学生继续学习深造愿望而开设的本科专业。主要培养能熟悉药学基础知识 , 能从事药物临床研究、开发 , 了解药品研究、生产和销售全过程药学专门人才。主要就业去向为医疗卫生部门、药品监督与管理部门、医药院校、医药科研机构、医药企业等。
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
教研室
基础与临床药理学教研室
药剂学教研室
药物化学教研室
药物分析教研室
中药学教研室
精品课程
临床药理学
1、课程简介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药理学科的分支,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以药理学与
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等,是基础与临床、药学与临床联系的桥梁学科。其主要任务为通过临床药理学研究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作出科学评价,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其对新药开发、药品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医药研究水平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专业主要课程均采用卫生部规划教材,为配合课程改革,本专业主编了《临床药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并获国家优秀图书二等奖。另外自编了《临床药理学实验指导》基本满足了本专业学生培养的要求。主要参考教材为由本教研室教师参加编写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及学术专著。为适应教学改革,帮助学生更好学习掌握临床药理学基础理论和知识,编写了《临床药理学选择题多媒体教学软件》并通过校园网供学生学习使用,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2、课程负责人
李俊,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 药学院创始人,现任安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临床药理学、抗炎免疫药理学、天然药物活性研究。
3、师资队伍
拥有一支教学意识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队伍。人员年龄结构合理、专业背景多样化、学历层次较高、保证了良好的教学质量。
4、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内容的拓宽:根据不同专业,对全国统编教材进行取舍、更新及充实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2)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试验方案设计与操作。
(3)改革教学方法:理论课采用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验课以学生实践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精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讲授科学准确,能用专业外语词汇,反映国内外新进展,并结合教学内容,注重教学育人。教师教学态度好,责任心强、能以身作则,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深度、广度适宜,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好。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生物药剂与
药物动力学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为药剂学科的分支,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代谢规律的一门学科。它阐述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的规律等,通过研究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主要包括
生物药剂学、
药代动力学的概述。各论主要按代谢情况分类,着重阐明药物的体内过程、作用机制等相关内容。
多年来,在课程负责人金涌教授的带领下,授课教师非常重视本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与提高,坚持在教学中大胆改革与创新,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设施,保证本课程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课程优势明显、毕业生知识扎实;师资力量强、整体素质高;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成果显著等三大特色。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