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河
长江支流嘉陵江支流涪江的支流
安昌河,又名安昌江、龙安水,长江支流嘉陵江支流涪江的支流。发源于龙门山地,流经绵阳市下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安州区(原安县)、涪城区等地区,于绵阳市石塘乡南塔嘴注入涪江,全长95公里,流域面积1182平方公里。
干流概况
安昌河正源为苏宝河(苏包河,以苏包山得名),源于北川县擂鼓镇西南之帽盒山(一说北川县山王庙(海拔2308米)北坡,一说千佛山南华岭东侧苏包山下),东流至擂鼓镇擂鼓场外折而向南,经永安镇,流至猫儿石入安州区(原安县)境。沿途有五星沟(在麻柳湾自西岸汇入)、千溪沟、汪家沟、西庵子沟、瓦子坪沟、后庄沟、汶水沟、大水槽、傅家洞等溪沟汇流入河。河道全长38.3公里,原安县境河道长13.3公里,流域面积231.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29立方米/秒。
苏包河在北川县安昌镇(原安州区(原安县)县城)西南汇东来的茶坪河,称安昌河,因安昌镇得名,东南流经北川县新县城永昌镇、安州区黄土、花荄(安州区城区)、界牌等乡镇,入绵阳市市中区永兴镇,再东流至汇入涪江。沿河两岸先后有何家沟、白羊洞、千字沟、泉塘沟、干坝子沟、高桥沟、芦茅沟、石床沟、汪家沟、金字沟、里仁沟、皂角垭、马鞍山小溪等数条溪沟汇入。安昌以下干流长55公里,自源头起至原安县境内河道全长76.24公里,原安县(含划归北川县的河段)境长24.52公里,平均比降20.5‰,安昌河流域总面积为689.45平方公里,原安县境面积为157.8平方公里。
安昌河自安州区(原安县)东南流至永兴镇老鸦林进入绵阳市区境,经永兴镇转而东流,再经普明、城郊等乡,至绵阳市区南山脚下石塘乡南塔嘴注入涪江,全长95公里,流域面积1182平方公里。安昌河流经绵阳市涪城区境河段长22.35公里,天然落差25.5米,平均比降1.14‰,汇水面积90.88平方公里。沿河引水渠堰甚多,已无航行之利。河谷平坦开阔,河漫滩、阶地发育。
水文特征
安昌河河水水位和流量变化很大:据《安州区(原安县)志》,多年平均流量21.4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总量6.8亿立方米。洪水时最高水位可达460.609米,水深2.5米,最大流量362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1510立方米/秒(一说1320立方米/秒);枯水期水位456.426米,最低流量3.5立方米/秒(一说最小流量3.79立方米/秒,一说流量1.19立方米/秒),水深0.2~0.3米,不少河段断流。
主要支流
茶坪河,以茶坪场得名,系安昌河西源,发源于千佛山南华岭西侧,由各支流汇于茶坪场外。场以下有金溪、大、小黄杨沟、铜钱溪和数条无名小溪汇流入河;另有数处季节性干河、溪沟,夏秋雨季有水汇入。河道全长45.1公里,流域面积299.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2.8立方米/秒。
草溪河(草市河、草西河),发源于安州区(原安县)黄土镇五家碑,西部、南部与秀水河相邻,北面、东面与前江、通口河、涪江分界,整个流域大致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分别流经五家碑张家坝、蒋家坝、周家、张家沟、胡家湾,后转向东流,与永兴镇下游涪城区新皂镇汇入安昌河。其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126~3150东经104°11~10446之间,草溪全长33公里,流域面积163公里河流平均比降2.45%。草溪流域大部分地区均为丘陵、平坝,是重要的粮食,油产地。自唐代以来,沿河扎堰开渠引水,灌溉面积较大。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库,渠,堰等工程,初步形成了引、蓄提结合的灌溉网络,其中引水规模最大的是第一大渠工程。
治理开发
水电工程
五星电站,座落于擂鼓镇双流村。1978年8月动工兴建,沿山开渠1987米,前池容积1530立方米,铺设直径30厘米压力钢管310米,落差143米,安装水轮机和125千瓦发电机各1台;1981年10月10日投入运行。总投资22.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1.2万元。1985年发电46万千瓦时,1987年发电39万千瓦时。
蓄水工程
伍家碑水库,原名东升永库,位于黄土镇菩提村十三组。设计库容168.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43.8万立方米,从一大渠引水,全年引蓄输水总量达285.8万立方米。灌溉黄土、花荄、兴仁、界牌及绵阳市中区的河边、磨家、永兴等乡镇25个村、201个组的农田12985亩,其中安州区(原安县)10690亩。工程于1955年夏由绵阳地区农水局勘测设计,经绵阳专署批准,为地区试点水库之一。1955年8月开工,1956年4月竣工,建成小(二)型水库。1964年扩建为小(一)型水库。1970年加高土坝1.8米。1977~1978年完成大坝、副坝及溢洪道工程。1978年11月19日引一大渠水入库,23日蓄水达116万立方米,26日凌晨垮坝7500立方米,经组织抢修,于1981年春完成整治病害工程。1982-1984年完成渠道浆砌工程,引蓄良好。有临时管理人员7人,1982年实行多种经营承包责任制,管理养护经费达到自给有余。
上游水库,位于河边乡5村1组、安昌河支流草市河(草溪河)上游,地理坐标东经104°31′,北纬31°28′。年集雨面积25.4平方公里。坝高22.67米,水库校核洪水位552.81米,总库容1176万立方米;设计洪水位高程551.44米,库容1176万立方米;正常水位高程550.94米,库容947万立方米;死库容29万立方米,防洪限制水位每年由地区防洪指挥部确定。水库于1959年动工,经四次续建至1983年主体工程共完成土方6737万立方米,石方16.3万立方米,总投资243.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3.63万元,地方投资16.38万元,社队自筹148.32万元(包括折劳投资),灌溉面积17224亩,其中河边乡5432亩,磨家乡3442亩,新皂乡4500亩,永兴乡4000亩。1971年9月13日凌晨大坝距左岸160米处因渗漏而溃决。1976年大坝及其内外坡发现白蚁穴及其附巢。
开茂水库,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距北川新县城4公里。该工程自苏宝河跨流域引水至永昌镇沙金村何家沟,在何家沟兴建水库蓄水,是一座以城镇供水和灌溉为主,兼顾灌区人畜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开茂水库概算总投资9.24亿元,水库总库容2453万立方米,年供水总量7457万立方米,设计供水人口29.55万人,灌溉面积10.43万亩。开茂水库项目于2013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截至2021年4月24日,水库库容达1200万立方米,入库水量800万立方米,水域79万平方米,水位597.5米。运行表明:闸门运行正常、大坝安全、库周无明显渗流,引调水过程、水位上升和生态流量下泄符合设计;特别是2020年8月中旬特大暴雨过程,水库总体安全,成功应对1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考验。2021年4月24日,位于四川北川的开茂水库正式下闸蓄水。开茂水库是北川新县城重要的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是绵阳实现全域灌溉目标的骨干工程,也是省委“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根据规划,开茂水库为绵阳科技城第二水源地。
引水灌溉
安州区(原安县)第一大渠,为贯彻中共中央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县委于1958年4月初成立县水利建设总指挥部,由县委副书记周顺才任总指挥,同时成立安州区(原安县)社会主义第一大渠工程委员会,下设工程指挥所。组织受益乡民工5,800人参加修建安州区(原安县)第一大渠。5月底,建成输水主干渠道20公里,当年桑枣、乐兴、高桥三乡大部分农业合作社受益。后经三个冬春的续建,于1960年冬基本建成,再经五期扩建配套,整治病害,完成渠道防渗工程17,670米,其中三面浆砌7299米,浆砌条石17038立方米,用条石4891立方米,卵石14692立方米,达到国家规定的中型渠道标准。大渠渠首建于桑枣镇浮山脚下的茶坪河右侧。进水口海拔632.49米,丰水期引水流量10立方米/秒,枯水期3立方米/秒,年平均引水总量7324万立方米。干渠总长87.9公里,平均底宽4.5米,高2.3米;11条主要支渠,全长235公里,平均底宽1.5米,高1米。渠道通过县境内10个乡镇(原15个公社)、84个村、645个组,连接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8座、山平塘4130口,灌溉农田94,590亩。并绵延于绵阳市中区永兴、河边,磨家三个乡镇,灌溉农田6,177亩,总计灌面10.08万亩。形成全县规模最大的一个长藤结瓜式的水利灌溉网。渠道有大小建筑物258处,其中有大填方、倒虹管等较大型工程10处。
新勘堰,位于安昌河南岸黄土镇长征村东岳庙处,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70年前后),元坝引水。每年春耕用水前,以竹笼贮石拦水进堰。1970年冬至次年春扩建干渠,新开支渠19.8公里。1971年冬至次年春将进水口上移500米,建成固定引水堰头和进水闸,主干渠3.3公里。1973年春加固进水堰口,修建管理房。1978年深挖干渠进行防渗浆砌。1984年主干渠增引渠首泉塘水,流量达0.5立方米/秒。支干渠3条,14.1公里,流量1立方米/秒,支渠27条,19.8公里,灌溉花荄镇、界牌乡农田10,113亩。
云门堰,位于县东10公里安昌河南岸的安东堤附近。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下有白马、白牛二堰。因长年失修报废。1958年整治后,三堰并为一堰取水。1974年,将盐井乡平桥二队梁家弯堰头上移320米至安东堤,1981年再次上移至安东堤以上700米处。渠水直入老堰沟平梁分水,灌溉花荄镇农田4248亩。
永兴埝:属多头引水渠埝。在安昌河引水的埝头有龙王埝、泉水埝、丙戌埝、王武埝(上下)、八家埝、新开埝,广水埝,在草市河引水的埝头有斑竹埝、牛屎埝、猫猫埝、拦河埝、麻角埝。至1985年仅存7处引水埝头。
龙王埝:民国23年(1934年)建。埝口在陈村埝上,扎安昌河湃水灌安州区(原安县)界牌8500亩,绵阳永兴1700余亩农田,建电力提灌站2处。
泉水埝:建于明末清初,埝口在花荄文星阁,分内外两道水流。外水流扎埂引安昌河水,内水流集地下泉水及喻家碾,江家坪泉水汇集入干渠,干渠长4850米,灌溉安州区(原安县)花荄、绵阳永兴4400余亩农田。
丙戌埝:进水口位于永兴双土地村,引泉水埝,上接史君埝余水和龙王埝湃水。干渠长3030米,灌玉龙院村农田2000余亩。王武埝:原为上、下埝口进水。下埝口1972年安昌河筑堤将水源隔断而废。现埝口为上埝口,位于双土地村以北,干渠经老鱼嘴河坝流入栖木林汇集。干渠全长7100米。干渠上建有水电站一座。
猫猫埝:始建于民国22年(1933年)。拦扎草市河引水。1964被洪水冲毁报废,1974年修复。干渠总长4100米,支渠4条,计3200米,斗渠7条4500米,灌田2339亩。
拦河埝:拦草市河引水,灌新皂乡1400余亩和永兴乡37.8亩农田。
麻角埝:建于民国22年(1933年)。拦草市河引水。左岸引水渠长600米,灌永乡、御营坝农田。又自梁家湾涪翁石和南塔山依崖凿沟,引水下灌塘汛乡的林坝、板桥子、干草坝、大佛寺等处坝田。干渠长15.52公里,引水流量1.5秒立方米,支渠34条共30.8公里,有效灌溉面积9570亩。
涪翁埝:即二里堰,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建。1814年在安昌河位于渠埝进口水下砌石条低坝拦引安昌河水入取水口。涪翁埝处安昌河众埝之末,水源奇缺。1951年平政桥涪江河段王家滩开引水渠穿川陕公路、成绵路,经人民公园入安昌河,经涪翁埝进水口入干渠。干渠17.31公里,流量4.5秒立方米;支渠2条,总长22.8公里。
调水工程
“引通济安”工程,在北川县擂鼓镇正式开工。工程估算总投资4.43亿元,计划工期49个月,将引调通口河流域水资源为安昌河流域补充生产生活用水。程由引水工程和堰塞体泄流槽防冲护底加固工程两部分组成,拟在通口河唐家山堰塞坝上游右岸1.1公里处(曹山沟)以隧洞取水,在北川擂鼓镇麻柳湾村苏宝河右岸凤凰山出洞入苏宝河,并通过开茂水库调节为绵阳科技城第二水源开茂水库水厂及下游供水。工程计划年调水量845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大型水库。
航道航运
安昌河干流全长50公里,漕宽3~4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安昌河季节通航,民国时期,安州区(原安县)的大宗物资进出,多由安昌河航运。由白马堰至绵阳南门外有河堰48道,每年3~6月为封堰引水灌田季节,不通航运。6月以后开堰,船可通行。沿江河槽甚浅,堰口又窄,只容小船行驶。有西河船一种,约400余只,行驶其间。船长二丈,吃水一尺,每船可载米十三四市石。下水桡工2人,上水多为空驶,纤工4人。建国初期,仅有船100余只,载重500吨,年运量3000吨。建国后1960年代初,安昌河仍通行船筏。1958年“大跃进”森林毁败尤甚,水土流失严重。安州区(原安县)第一大渠建成,从茶坪河分流,安昌河流量减小。60年代中期以后,平水季节水深0.2~0.3米,枯水季节几至断流,不能行船,只有季节性通行竹木排筏。1960年后,安州区(原安县)至绵阳间物资多改用汽车运输,多年不通航。
参考资料
安州区自然地理.中共绵阳市安州区委绵阳市安州区人民政府.2019-06-26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30 15:06
目录
概述
干流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