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是古代“头衣”的一种,并且是最古老的一种“头衣”,官帽是官吏的
制帽,与“便帽”相对。各朝代的官帽形象均有所不同,但均是一个官僚体制的外化。
官帽简介
官吏的
制帽。与“便帽”相对。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官帽以
竹丝作胎,真青
绉纱蒙之,自奉御至太监皆戴之。” 明杨基《
寄题水西草堂》诗:“乌纱官帽半
笼头,
紫竹渔竿长在手。”
官帽还指一种核桃,
文玩核桃还有
狮子头,宫帽,
鸡心。
历史沿革
东晋官帽
东晋成帝咸和九年时,成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黑纱制成的帽子,叫“
乌纱帽”。 后来,南朝宋明帝时,有一位叫
刘休仁的,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
扎边的帽子,亦称做“乌纱帽”。这种帽子很快在民间流行起来。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无论贫富,都戴这种式样的帽子,只不过颜色不同而已。当时,帽子的形状也不固定,有的卷成
荷叶形,有的像高高的屋宇,有的还伸出两个黑纱“耳朵”。
唐代官帽
据《
中华古今注》记载,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书说:“自古以来,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这说明唐朝时候,乌纱帽仍然是作为“
常服”的帽子。
明代官帽
乌纱帽成为官员专用的帽子并作为官员的代称,则是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
朱元璋规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
公服。”从此,乌纱帽成为只有当官的才能戴的帽子,平民百姓就不能问津了。乌纱帽的产生时间有几种说法,有人说是唐朝,有人说是宋朝。其实,乌纱帽是古代一种官帽,首先产生于
东晋,那时乌纱帽并非官员特有,它不分贵贱,官民皆可戴,到了唐代,才定为官帽。《唐书·与服制》记载:“乌纱帽者,视朝及宴见宾客之服也。”也就是说,乌纱帽在官员们上朝和宴请宾客时戴,平时在家不必戴,颇类似于某些行业着装。
最早的
纱帽并非全是黑色,晋朝时的高筒纱帽,贵族们是用白纱制作,品职低下的官员才用黑纱。到了明朝,朝廷官员才全部都戴乌纱帽。据史载,洪武三年(1370年),明政府规定:凡文武官员入朝,都要戴乌纱帽,穿
圆领衫。舞台上的传统戏剧,尤其是
京戏,演员们穿的多是
明装,通过看戏我们可以见到明朝官员们戴乌纱帽的样子。
乌纱帽起初是用藤编织,以草茎为里,纱为表,再涂上漆。后来官员用乌纱帽时,由于纱经过涂漆后坚固而又轻便,于是去掉藤里不用,又在纱帽上“平施两脚,以铁为之”,也就是帽子两侧伸出两只帽翅,这两只
帽翅从
宋太祖时开始加上,目的是防止官员们上朝站班时互相交头接耳。如果交头接耳,两只帽翅相触,很可能会把帽子碰掉,皇帝就很容易发现。
清代官帽
到了清朝,乌纱帽虽然不再用,可是“乌纱帽”仍成了人们口头上称呼官员的代名词了。
清朝官帽又可以分为
朝冠和
吉服冠:朝冠,顾名思义是上朝时戴的,
顶子分为三层,上为尖型宝石,中为球型宝珠,下为金属底座,用所饰的珍珠(
东珠)的数目来加区别。亲王
冠顶装饰有10颗东珠,亲王的世子冠顶装饰有9颗东珠,郡王的冠顶装饰有8颗东珠,贝勒冠顶装饰有7颗东珠,
贝子的冠顶装饰有6颗东珠,
镇国公冠顶装饰有5颗东珠,
辅国公,
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顶均装饰有4颗东珠。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3颗,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2颗,一品官冠顶装饰有东珠1颗。一品以下不能镶嵌东珠,改为其他小宝石。
吉服冠,是穿着吉服时佩戴的官帽,也是平时官员戴的帽子,所谓吉服,是仅次于朝服的礼服,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只有球型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
文玩核桃
1、边的形状:帽类的核桃的边一般来说都比较大,且比较薄。
官帽核桃的边从正面看比较“瘦、窄”,从尖的部位向下的坡度较大,向下的趋势较明显。
一般说到的“四大名核”就是
麻核桃(即“
文玩核桃”)。主要品种有:
狮子头、虎头、官帽、
公子帽、鸡心、罗汉头等等。其产地主要分布在:河北、天津、山西和北京的部分山区。由于其从个、色、形、质等方面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标准,而且由于
野生核桃产量的稀少,古往今来,就成为了人们争相追逐和收藏的对象。当然
市场价格自然不低,一般在十几元至几千元不等,有的高达几万、甚至十几万元。而且由于野生树种的减少,品种好的麻核桃的价格每年还在不断的飞速提高,这样也就更加成为人们收藏、增值、把玩的玩意儿里新的热点。
文玩核桃在用来当做把玩之物的同时,还通过民间艺人的雕刻,成为备受玩家青睐的艺术珍品,艺人们就是在小小的核
桃上雕刻出各种动物,人物的形象、图案,寄托美好的寓意,表达人们对未来的期盼和向往.在中国古代人们把
桃木称作“仙木”,是用途最为广泛的驱邪制鬼材料。桃木所以具有这等神力,根植于古人认定桃树为百鬼所惧的神秘观念。由此“核桃”也被赋予了这样的神秘魔力,人们手中时常把握具有神秘力量的核桃,就能吉祥、免灾。 明代的
核雕最早的核材都是桃核,明代以后到了清
乾隆年间才出现了用
橄榄核和
核桃雕刻的花船和人物等核雕(例如广为人们熟知的《
核舟记》)。明代的麻
核桃雕刻大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等。小小核桃雕作为一种时尚品,走进
达官显贵的生活中,一方面可以玩赏,另一方面也成为一种富贵的象征。 核桃多为人们把玩之物,或者收藏.因其
特殊材质和工艺,升值空间不可低估.在玩核桃的
圈子里有一句
口头禅“不雕不贵,一雕翻倍”。
可能很多人对核桃都不太了解,尤其是麻核桃(例如官帽)质地坚硬,表面花纹变化无常,中间空心,而且它的
横截面有许多不规则的空眼,
文玩核桃雕刻在世界范围内都属冷门.它不同于其它雕刻、绘画、木雕可以随心所欲进行创作,核桃雕刻是一种在小不盈寸的特殊材料上,巧借自然,进行具象雕塑的艺术,讲究的“
毫厘之间,集大千世界之妙”。此外核桃雕刻选材也很重要,有时为了找到一颗和自己构思形状差不多的核桃,要找上几个麻袋的核桃才能挑选出来.所以这小小核桃雕刻确实显示出了
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
民间工艺技法.每件
核桃工艺品都是雕刻家的心血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