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生鱼脍
美食文化
客家生鱼脍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客家传统美食,其文化可追溯到周代。客家生鱼脍以新鲜鱼肉为主料,搭配特制蘸料,口感柔嫩、清鲜,是客家地区的重要菜肴,体现了客家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历史沿革
客家地区宁化兴宁五华信丰等地都有食鱼生的习惯,客家生鱼脍的特点是用的配料加了田螺香蒜醋,现在生鱼脍花样更多,有河鱼生、海鱼生、虾生等等。
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东方朔传》“生肉为脍”周代《礼记内则》“肉腥细者为脍”
三国诗人曹植名都篇》“脍鲤臇胎虾,炮鳖炙熊蹯”就是把鱼生蘸着小虾酱食。到了南北朝时,出现金齑玉脍,是中国古代鱼生菜色中最著名的,此名称出现在北魏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在“八和齑”一节里详细地介绍了金齑的做法,“八和齑”是一种调味品,是用蒜、姜、橘、白梅、熟粟黄、粳米饭、盐、酱八种料制成的,用来蘸鱼脍。
唐代更是食用生鱼脍的高峰期,从不少诗人的诗词中反映了鱼脍在当时的流行程度。
李白《鲁中都有小吏逢七朗以斗酒双鱼赠余于逆旅因鲙鱼饮酒留诗而去》“双鳃呀呷鳍鬣张,拨剌银盘欲飞去”
王维《洛阳女儿行》“侍女金盘脍鲤鱼”
王昌龄《送程六》“青鱼雪落鲙橙虀”
白居易《轻肥》“脍切天池鳞”《松江亭携乐观渔宴宿》“朝盘鲙红鲤”
夏彦谦《夏日访友》“冰鲤斫银鲙”
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宠妃花蕊夫人《宫词》“日午殿头宣索鲙”
生鱼脍的制作和食用,大概在宋代达到巅峰,后随着南宋的灭亡,到了明清时期食鱼脍之风已衰落。今在被誉为客家祖地宁化,生鱼脍为一大菜,看着软玉一样叠在盘中的鱼脍,蘸料有上等酱油和芥末酱、姜汁,吃起来口感柔嫩、软滑、腴润,只是鱼脍的清鲜略带一点点腥香,那是一种美妙的韵味。难怪唐代诗圣杜甫在《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一诗中赞美鱼脍“落堪何曾白纸湿,放筋未觉金盘空”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25 21:4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