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谈往录》是1992年7月由
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金易、沈义羚 。该书是一部回忆录,是晚清宫女荣儿的回忆。
《宫女谈往录(上下)》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一位随侍
慈禧前后达八年之久的宫女
何荣儿对往事的回忆。宫内称呼她为荣儿,
慈禧呼她“荣”,13岁进宫的她随侍慈禧前后长达8年之久。18岁由慈禧
指婚,赐给一个太监,随着时事动荡,她的生活也颠沛流离,愈加凄惨,她极不愿意谈起往事,出于对作者的好感和信任,才断断续续道出了当年宫中生活的点点滴滴,有宫女的
生活细节,慈禧
老佛爷的起居,
光绪皇帝鲜为人所知的佚事,以及太监做人的羞辱和煎熬等等。正史不载,野史难寻,具有对正史作补充和诠释的价值,并极具可读性。
金易,原名王锡璠(1917—1992年),
河北省玉田县人。幼读私塾数年,打下
古典文学基础。30年代进北京,上中学,后考入
北京大学文学院
中国文学系。两次东渡日本学习和工作。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曾任教于
北京二中、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煤炭工业部和
机械工业部业余学校、日本
广岛文理科大学等。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劳动达20年之久。退休后患
脑血栓,右
偏瘫,用左手托着右手从事写作,《宫女谈往录》一书就是这样写成的。
她13岁进宫,分在储秀宫里当差,伺候慈禧,专职是敬烟。18岁由慈禧指婚,赐给一个姓刘的太监,是李莲英的
干儿子,专给
光绪剃头,住家在北池子。结婚时是很风光的,老太后以主婚人的身份,陪送了8副抬儿作嫁妆,珍宝衣物,一应俱全。这样,就把她活生生地送到
火坑里了。
宫廷里有个传统的规矩,是太监全是汉人,是有头有脸的宫女,必须是旗人(应是
上三旗包衣,无汉人宫女)。凡是伺候太后、皇后、妃子、格格的宫女,汉人是挨不上边的。储秀宫的宫女更要求要正根正派,规矩也特别严。给老太后
寝宫碰完头以后,就要拜见‘姑姑’了。
在老太后屋里当差,不管干多脏的活,头上脚下要打扮得干净利落,所以这四个宫女,也是新鞋新袜。太监把澡盆等送到廊子底下,托盘由宫女接过来,屋内铺好
油布,抬进澡盆注入温水,然后请老太后宽衣。
我不会忘掉那一段事,那是我一生经历的最惨的一段往事。回想过去,很佩服25岁的珍妃,说出话来比
刀子都锋利,死在临头,一点也不打颤——“我罪不该死!”“皇上没让我死!”“你们爱逃跑不逃跑,但皇帝不应该跑!”——这三句话说得多在理,噎得老太后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只能耍蛮。
慈禧娘家冬天的太阳迟迟地爬上
窗棂,窗帘遮得严严的。老宫女又开始用小磨磨豆腐了。隆隆的响声一起来,屋子里显得更加沉寂。就在这沉寂之中,我们拾起旧话。她摇磨,我用勺往磨眼里添
豆子,听她漫不经心地叙谈慈禧西逃和慈禧娘家的往事。
打捞珍妃时光绪并没露面。这也是老刘告诉我的。后来光绪要来了珍妃在东北三所挂过的一顶旧帐子,常常对这顶帐子出神。从此他再也没接近过任何女人,直到宾天,可以说对珍妃是情至义尽的了。
北京城有两位赫赫有名的
阉割世家。一是
南长街会计司胡同的毕五,一是
地安门外方砖胡同的“小刀刘”,都是世传,受过皇封的。他们俩全是六品
顶戴,比县太爷还高一级。据说每家每季要向清廷内务府供奉40名太监。各家都有一套完善的阉割设备。
在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大量的伪劣假冒之作泛滥成灾的时候,金易、沈义羚先生合著的长篇
纪实文学《宫女谈往录》,以其“高水平、高品位、高档次的珍品”风姿鹤立鸡群,独占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