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调查
毛泽东作的江西省寻乌县的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寻乌调查,是毛泽东1930年5月利用红四军安远寻乌平远等地分兵发动群众之机,进行的一次为期十多天的大规模社会调查。1931年2月,毛泽东在宁都小布整理成《寻乌调查》。
内容简介
《寻乌调查》是毛泽东一生中写的篇幅最长的一篇调查报告。1929年1月,他率领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始了创建中央苏区的艰苦斗争。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奋斗,不仅巩固和扩大了红色区域,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红四军本身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但在这一时期,不论是上级领导机关还是红四军党内,都出现了漠视调查研究,不愿了解实际情况,而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革命经验教条化的严重现象,并因之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这使毛泽东深感忧虑。1930年3月,利用国民党新军阀忙于中原大战的时机,红四军先后取得攻占大余南雄信丰安远会昌、寻乌等县城的胜利。但红军占领县城后,因分不清城市商业与地主财产的区别,一度将城市的商业店铺查封、没收,造成城市居民生活的不便,甚至引起了一部分城市平民的不满。这一现象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5月4日,他率红四军二纵队来到寻乌县城,在中共寻乌县委书记古柏的陪同下,徒步对县城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一连召开了十多天的调查会。这次调查,是毛泽东以往所没有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社会调查。
这篇调查,共分五章,包括寻乌的政治区划、交通、商业、旧有的土地关系、土地斗争等,对寻乌县地理环境、交通、政治、经济、各阶级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而详细的考察分析。不仅调查了农村,而且调查了城镇,尤其调查了城镇的商业和手工业状况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和特点。通过这次当时规模最大的调查,毛泽东懂得了城市商业情况,掌握了分配土地的各种情况,为制定正确对待城市贫民和商业资产阶级的政策,为确立土地分配中限制富农的“抽肥补瘦”原则,提供了实际依据。
寻乌调查使毛泽东加深了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对于他关于调查研究思想的系统形成和发展,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思想的发展,以及对于他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月,他根据这次调查和以往进行实际调查的切身体会,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的重要著作,响亮地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必须“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科学论断。这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寻乌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毛泽东非常珍惜,一直带在身边,经过长征带到延安。1937年筹备出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时才送交出版社。后因故推迟到1941年才正式出版,可惜的是在出版过程中《寻乌调查》不慎丢失了。全国解放后,为指导土地改革运动,毛泽东于1950年又将找到的《寻乌调查》细读了一番,亲笔将第五章《寻乌的土地斗争》作了精心的修改。
这篇调查报告收入《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和《毛泽东文集》第1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4 14:56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