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周大义
朝鲜王朝后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尊周大义(존주대의),是指朝鲜王朝后期士大夫所提倡的尊崇明朝、贬低清朝的理念,也是在朝鲜王朝后期的思想界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起源
朝鲜的“尊周大义”源于中国。春秋时期,齐桓公标榜尊崇周室、驱逐夷狄(尊王攘夷),孔子作《春秋》,对于这种政治理念予以肯定和褒奖,成为“春秋大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朝鲜,“尊周大义”则被活用于尊崇明朝、排斥满清的意识形态,也就是将正统的中华王朝——明朝类比为周朝并加以尊崇。
演变
朝鲜人原本将满蒙等北方民族视为蛮夷并鄙视,同时盛行“事大慕华”之理念(参见事大主义小中华思想),再加上明朝在壬辰倭乱时派援军帮助朝鲜驱逐日本,这种“事大慕华”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另外,经历了丁卯胡乱丙子胡乱后,朝鲜虽称臣于清,但内心不服,谋求复仇雪耻,一度出现北伐论,从而形成“尊周大义”的意识形态。然而,朝鲜终究无法北伐,所以“尊周大义”就成为朝鲜在野儒者的口号或理念。到了18世纪中叶,在朝鲜思想界出现了北学思潮,但终究敌不过“尊周大义”。19世纪以后,“尊周大义”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即排斥西学或天主教,即“卫正斥邪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2 00:44
目录
概述
起源
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