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始建于1959年3月,是专门从事
小麦、
大豆、
甘薯、
谷子、
玉米等主要
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农产品加工、生物技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的专业研究所,为全国农业百强研究所,是“农业部农作物种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和“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济南)分中心”的挂靠单位。
机构概况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始建于1959年3月,是从事小麦、大豆、甘薯、谷子、杂粮等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产后加工、生物技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全国农业百强研究所、山东省一类科研院所、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科研单位,山东省省直机关文明单位,山东作物学会挂靠单位。
机构设置:下设小麦育种、小麦栽培、甘薯、大豆、谷子杂粮等五个研究室,行政办公室、科研产业办公室和试验场等三个管理和服务部门,并控股成立山东鲁研农业良种和山东金禾农业科技两个有限公司。是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济南)分中心挂靠单位。
人员团队:现有在职职工123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9人,博士21人,硕士21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得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省政府参事等20余人次。“小麦遗传育种与栽培”学科是山东省的优势和重点学科,设有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2007年获亚太地区杰出农业科技奖,2008年被评为农业部
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科研条件:建有品质分析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作物生态生理实验室和植物新品种测试实验室等高标准实验室,面积1000余平方米,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120余台(套),价值1500余万元;建有育种挂藏室、网室、加代温室、晒场、种子库、
作物种质资源库等,总面积约13000平方米,保存小麦、甘薯、大豆、谷子、高粱等作物种质资源8000余份;育种试验田300亩,土地平整,水利设施完备,配备了国际先进的小区条播机、点播机、联合收割机等10余台(套),价值500多万元。
平台建设:
农业部:国家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
黄淮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黄淮海薯类科学观测实验站
国家黄淮海
转基因大豆中试与产业化基地济南转基因大豆生态育种与中试试验站
国家转基因小麦环境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中心济南转基因小麦环境监测试验站
小麦原原种繁育基地
甘薯原原种扩繁基地
山东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
山东省中法转基因小麦合作研究中心
山东省中-CIMMTY
保护性耕作及高效节水合作研究中心
承担课题: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科技支撑计划、成果转化资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现代
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转基因专项、948、省良种工程等科研及条件建设项目6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在农业部启动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我所争取到
小麦育种、小麦栽培、甘薯栽培、甘薯育种、谷子栽培5个专家岗位和大豆、高粱2个综合试验站。在山东省启动的农业产业体系中,我所为小麦产业体系的首席专家单位。
科研成果:“十五”以来,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励2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育成审(认/鉴)定小麦、大豆、甘薯、谷子等作物品种37个,其中16个品种通过国家审(鉴)定,9个作物品种获
植物新品种权;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
实用新型专利5项。高产优质面包小麦济南17、高产优质面条小麦济麦19、高产优质面包面条兼用型小麦济麦20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示范推广:近年来先后在莱州、广饶、鄄城、邹城、嘉祥、平阴等地建立了优质小麦、小麦垄作技术、优质高产大豆和甘薯示范基地,在全省建立了40余处科技示范点。“十一五”以来,先后举办现场观摩会20余次,科技下乡服务活动200余人次、培训班120余期,培训
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3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余万份,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推广到千家万户,为全省粮食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2009年被省农业厅评为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抗旱保春管活动先进集体。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将按照“强化优势学科,提升特色学科,发展新兴学科”的发展思路,增强创新意识,弘扬团队精神,营造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良好学术氛围,建设和谐、创新型研究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把作物所建设成为山东省重要的农作物科技创新基地、科技成果和人才培育基地、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基地而不懈努力!
所长、副书记:张正
副所长(正处级):黄承彦
副书记、副所长:王维星
副所长:李青 宋华东
地址: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邮编:250100
科研队伍
作物所以培养高层次人才、知名专家和学科领军人物为重点,围绕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着力建设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服务人才、产业经营人才三支队伍,努力开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新局面。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3人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43人,18人具有博士学位,23人具有硕士学位,15位专家被列入院首批百名学术专家,6人获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拥有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4人,试验站站长2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1人。
赵振东研究员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中华农业英才奖等。
刘建军研究员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宋健民研究员获
中国青年科技奖。邱若瑞研究员、王法宏研究员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吴建军研究员被评为“建国60年影响山东60位新鲁商”,李汝玉研究员、姚凤霞研究员被授予全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个人。
小麦品质育种团队荣获“亚太地区杰出农业科技奖”,被评为“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济南)分中心被
国家知识产权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集体;
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被评为山东十大农业产业品牌。
首席专家赵振东研究员荣获201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013年12月入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下设机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下设小麦育种研究室、小麦栽培研究室、玉米研究室、甘薯研究室、大豆谷子研究室、农产品加工研究室、办公室、会计室、试验农场、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山东鲁研农作物脱毒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金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东鲁研食品技术有限公司。建有小麦品质分析实验室、分子遗传实验室、栽培生理实验室、恒温培养实验室、生化分析试验室、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实验室、大型甘薯种薯贮藏库及自动化温室等高标准实验厂所,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150余台(套),价值1000余万元。
职责任务
主要职责和任务是:从事小麦、甘薯、专用玉米、大豆、谷子、高粱等作物的种质资源创新利用、育种栽培技术和理论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农作物的分子标记、基因分离、转基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农作物种子质量的检测和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和测试标准的研制等。
1. 小麦、甘薯、大豆、特优玉米、谷子杂粮等作物 品种资源和遗传研究, 新品种选育及 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等。育种技术和理论研究,细胞工程、分子标记及
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以高产优质、抗病为重点的育种理论研究。
2. 小麦及其相关作物轻型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研究探索小麦及其相关作物节水、节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理论及技术,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之目的,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 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以市场为导向,重点进行
粮食作物精深加工技术,质量标准及新产品研制和开发,丰富农产品市场和人民生活;农业技术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及开发利用。
4. 种质监督检验和测试工作。农业部农作物种质监督检验测试分中心(济南)主要承担农作物种子、种质监督的抽查检验和委托检验等。对有关企业和地方同类检验机构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人员培训以及研究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承担或参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定以及有关技术标准的试验验证工作。
5. 植物新品种测试工作。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济南)分中心主要承担植物新品种的 DUS 测试,承担有关植物新品种权属纠纷以及侵权、假冒案件的技术性鉴定工作以及委托的有关授权品种的抽检工作;承担相关植物测试标准的研究;收集、保存 DUS 测试所需要的国内外植物新品种;开展有关新品种保护测试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科研成果
自 2001 年以来,我所先后承担各级各类项目 58 项,其中
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 863 ”、“粮食丰产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农业部“跨越计划”、“ 948 ”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省级项目 20余项,累计合同总金额 4000 余万元。
建所以来,先后获国家和省 ( 部 ) 级科技成果奖励 112 项,育成农作物新品种 50 余个,其中 20 世纪 70 年代育成的“泰山 1 号”小麦累计推广面积达 3.5 亿亩,享有“泰山压顶”的美誉, 1978 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近年来育成的济麦 19 、济麦 20 、济麦 21 等小麦品种、齐黄 27 、 28 、 29 、 31 等大豆品种及济薯 15 、济薯 18 甘薯品种和鲁谷 10 、济谷 12 、济谷 13 等谷子品种均通过国家审定,济麦 20 、济麦 21 、济薯 18 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近年来小麦研究成绩显著,济南 16 号( 2000 )和济麦 19 号( 2003 )小麦分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济南 17 号小麦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 )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 ),济南 18 号小麦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 ),济麦 19 号 小麦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大豆、谷子、甘薯等 10 余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国家、省科技进步奖。济南 16 、济南 17 、济麦 19 三个小麦品种在全国的推广面积均超过了 4000 万亩,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 150 多亿元。近 10 年来共发表论著 600 余篇,参加编写专著 10 余部,每年在 Field Crops Research 、 Photosynthetica 、 Euphytica 、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遗传学报等国内外一级刊物发表论文 10 余篇,理论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同行间有较广泛的影响。
近年来与美、英、德、法、澳、日、韩等十几个国家及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CIMMYT )、国际马铃薯中心( CIP )等国际农业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派出和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专家都在 5 人次以上,促进了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提高了我省的农业科技水平。
服务“三农”是作物研究所服务社会的根本宗旨。全所每年分赴全省各地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的专家百余人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 10 余万份,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逾万人次,多名专家被省电台、省电视台、山东科技报、
山东科技信息报、农村大众等媒体和地方政府聘为科技专家。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先后在
青州、潍北农场、
曹县、
郓城、
莱州、
广饶等地建立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在
阳信建立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阳信分所。这些举措,对推动我院科技成果推广、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平台建设
国家发改委: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
农业部:国家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
黄淮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黄淮海薯类科学观测实验站
国家黄淮海转基因小麦中试与产业化基地济南试验站
国家黄淮海转基因大豆中试与产业化基地济南转基因大豆生态育种与中试试验站
国家转基因小麦环境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中心济南转基因小麦环境监测试验站
小麦原原种繁育基地
甘薯原原种扩繁基地
山东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
山东省中法转基因小麦合作研究中心
山东省中-CIMMTY保护性耕作及高效节水合作研究中心
承担课题
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科技支撑计划、成果转化资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转基因专项、948、省良种工程等科研及条件建设项目6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
在农业部启动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争取到小麦育种、小麦栽培、甘薯栽培、甘薯育种、谷子栽培5个专家岗位和大豆、高粱2个综合试验站。
在山东省启动的农业产业体系中,作物所为小麦产业体系的首席专家单位。
示范推广
该所来先后在莱州、广饶、鄄城、邹城、嘉祥、平阴等地建立了优质小麦、小麦垄作技术、优质高产大豆和甘薯示范基地,在全省建立了40余处科技示范点。先后举办现场观摩会20余次,科技下乡服务活动300余人次、培训班150余期,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10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0余万份,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推广到千家万户,为全省粮食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2009年被省农业厅评为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抗旱保春管活动先进集体,2012年被评为全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
国际合作
长期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国际马铃薯中心、美国农业部大豆研究中心、澳大利亚西澳农业部及默多克大学、法国利马格兰集团、苏丹国家农科院等机构保持广泛联系和密切合作。 “十一五”期间,先后邀请接待来自墨西哥、美国、澳大利亚、朝鲜、韩国、匈牙利、孟加拉、荷兰、德国、日本、秘鲁、阿根廷等国家和国际机构的专家来华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和开展技术培训40余批300余人次;派出20余批70余人次赴韩国、日本、美国、墨西哥、秘鲁、加拿大、荷兰、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以色列、法国、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进行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访问学习。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名单。
领导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