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道,是浙江绍兴附近的古代官道。其在山阴城(今浙江
绍兴)西南偏门郊外,与东跨湖桥相接,是通向
诸暨枫桥的一条官道(过了
古博岭,也称为
干溪道)。
“云生满谷,月照长空,潭涧注泻,
翠羽欲流,浮云出岫,绝壁天悬。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这是
东晋王献之的妙句,此说一出,山阴道从此声名远播,名士吟咏不绝。明代“
公安派”文坛领袖袁宏道经山阴道而作《山阴道》诗云:“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平生王献之,酷爱山阴道。彼此俱清奇,输他得名早。” 在他眼中,山阴道与钱塘(今杭州)西湖俱属清奇,但若论驰名先后,则前者远比西湖为早。自此西南迤行,远山近水、小桥凉亭、田园农舍、草木行人,相映成画。画中游而身亦入画,晴日风雨,无不相宜,颇具
中国山水画之神韵。
南宋陆游当年漫步山阴道时写下的名诗《
游山西村》,描绘了山阴道上景色的清奇,因其清奇,吸引了历代
文人雅士的青睐,留下了沿途众多的人文古迹。旧时的山阴道,是一条石板铺砌的驿道,如今的山阴道已是宽阔的马路,绍大线已贯通全程,虽已不复全是旧时模样,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仍依稀可觅。
著名的书法圣地兰亭就在山阴道上,为了让国内外游客更好地了解该地风土人情,国家还开辟了
兰亭国家森林公园。
春秋时
越王允常(苟践之父)的王陵--
印山越国王陵、明代大学者
王阳明墓、明朝著名文化艺术家
徐渭、
明末清初大画家陈洪绶墓就在山阴道旁的青山之中,山阴道上,奇山秀水、名胜古迹不可胜数。
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出处:
南朝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示例:这使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有“~”的感受。(
秦牧《摔坏小提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