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关御史为
明代官职。
明朝中央政权设有监察机构即
都察院,下属有十三
道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在京城都察院者称内差,若奉命外出,或巡盐,或巡漕,或巡关,称外差。监察御史奉命外出巡视关防者,即为巡关御史。
根据《
明史》记载:十三
道监察御史,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内两京刷卷,巡视京营,监临乡、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
皇城、五城,轮值
登闻鼓。在外则巡按地方、巡视茶马、巡视盐务、巡视漕运、巡视关防等,师行则监军纪功,各以其事专监察。
明代的巡关御史主要巡视
山海关至龙泉关一带,目的在于加强
宣府至大同以及北京一带的防备力量。然边防事务各有所司,巡关御史在巡视关隘时仍然是重在
监督。
《
明史》卷二十三记载:秋七月甲辰,内臣李国辅等分守紫荆、倒马诸关。庚戌,成国公朱纯臣巡视边关。癸丑,诏诸镇星驰入援。己未,大清兵入昌平,巡关御史
王肇坤等死之。
《
明史》卷二百三十九记载:给事中
戴士衡、御史
汪以时言南兵未尝反,(王)保纵意击杀,请遣官按问。巡关御史马文卿庇保,言南兵
大逆有十,尚书石星附会之,遂以定变功进保秩为真,廕子。
《
明史》卷二百五十记载:鸣泰之为巡抚也,承宗荐之。后知其无实,军事多不与议。鸣泰怏怏求去,承宗亦引疾。言官共留承宗,诋鸣泰,巡关御史潘云翼复论劾之。帝乃罢鸣泰,而以
张凤翼代。
明代有一位著名的巡关御史名叫张钦,其在巡视
居庸关时,
明武宗在正德十二年(1517)与
江彬等结伴而行,欲出关至宣府,张钦在先前劝谏无效的情况下,以巡关御史的身份下令不给武宗开关,并且说“敢言开关者斩”。张御史闭关三疏的故事在当时就已盛传。此事见之于《明史》卷一百八十八之张钦列传,读之可见张钦为官之刚直,亦可见巡关御史之权重。
张钦,字敬之,顺天通州人。正德六年进士。由行人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十二年七月,帝听江彬言,将出关幸宣府。张钦上疏谏曰:“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臣度陛下非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不知北寇猖獗,但可遣将徂征,岂宜亲劳万乘?英宗不听大臣言,六师远驾,遂成
己巳之变。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今内无亲王监国,又无太子临朝。外之甘肃有土番之患,江右有皞贼之扰,淮南有漕运之艰,巴蜀有采办之困;京畿诸郡夏麦少收,秋潦为沴。而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已,闻朝臣切谏皆不纳,复疏言:“臣愚以为乘舆不可出者有三:人心摇动,供亿浩繁,一也;远涉险阻,两宫悬念,二也;北寇方张,难与之角,三也。臣职居言路,奉诏巡关,分当效死,不敢爱身以负陛下。”疏入,不报。
八月朔,帝微行至昌平,传报出关甚急。张钦命指挥孙玺闭关,纳门钥藏之。分守中官刘嵩欲诣昌平朝谒,张钦止之曰:“车驾将出关,是我与君今日死生之会也。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万一有如‘土木’,我与君亦死。宁坐不开关死,死且不朽。”顷之,帝召孙玺。孙玺曰:“御史在,臣不敢擅离。”乃更召刘嵩。刘嵩谓张钦曰:“吾主上家奴也,敢不赴。”张钦因负敕印手剑坐关门下曰:“敢言开关者斩。”夜草疏曰:“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今寂然一不闻,辄云‘车驾即日过关’,此必有假陛下名出边勾贼者。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若陛下果欲出关,必两宫用宝,臣乃敢开。不然万死不奉诏”。
奏未达,使者复来。张钦拔剑叱之曰:“此诈也。”使者惧而返,为帝言“张御史几杀臣”。帝大怒,顾朱宁:“为我趣捕杀御史。”会
梁储、
蒋冕等追至沙河,请帝归京师。帝徘徊未决,而张钦疏亦至,廷臣又多谏者,帝不得已乃自昌平还,意怏怏未已。又二十余日,张钦巡白羊口。帝微服自
德胜门出,夜宿羊房民舍,遂疾驰出关,数问“御史安在”?张钦闻,追之,已不及。欲再疏谏,而帝使中官
谷大用守关,禁毋得出一人。张钦感愤,西望痛哭。于是京师盛传“张御史闭关三疏”云。明年,帝从
宣府还。至关,笑曰:“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然亦不之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