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鹱
鹱科巨鹱属动物
巨鹱(学名:Macronectes giganteus)为鹱形目鹱科巨鹱属的一种鸟类。巨鹱体长95-99厘米,翼展185-205厘米,体重3800-5000克。体型巨大,近似信天翁,是鹱科中体型最大者。上嘴结构特别,由管状鼻子构成,嘴端呈钩状,喙黄色,尖端绿色,腿呈灰棕色。鼻孔在嘴的上方成两个管口。巨鹱有两种色型,一种白色,一种黑色。
动物学史
风鹱属Macronectes
形态特征
巨鹱是一种海洋性鸟类,体长95-99厘米,翼展185-205厘米,体重3800-5000克。体形巨大,近似信天翁,是鹱科中体型最大者。能够在南半球海洋上空飞行很长的距离。上嘴结构特别,由管状鼻子构成,嘴端呈钩状,喙黄色,尖端绿色,腿呈灰棕色。鼻孔在嘴的上方成两个管口。巨鹱有两种色型,一种白色,一种黑色。
黑色型:成鸟全身呈褐色。下体的臀部和下腹部颜色较深。头部和颈部呈浅灰棕色至白色。胸部呈白色,有棕色斑点。巨大的喙呈黄色,尖端绿色。与所有鹱科物种一样,它的管状鼻孔连接在喙的顶部。眼睛棕色。腿和蹼足呈灰棕色。两性相似,雄性略大于雌性。幼鸟有深棕色的羽毛。
白色型:成鸟的羽毛为白色,浅色背景上又小褐色斑点。白色阶段约占物种的5%-15%。巨鹱有又长又尖的翅膀。它在六七岁时达到性成熟。
栖息环境
巨鹱是远洋生物。在沿海水域和公海觅食,并在无冰的沿海地区和近海岩石上繁殖。通常在岛屿、裸露地面或草地上的松散群落中繁殖。
生活习性
行为
巨鹱白天在陆地上活动。它们以搁浅在海岸上的海洋哺乳动物的尸体和死鸟为食。在地面上轻松移动并攻击其他鸟类的巢穴,杀死许多王企鹅和海鸥雏鸟。它们用强大的喙从尸体上撕下肉。它们伸展头部和翅膀,头部指向对手,尾巴垂直竖起。它还能够通过殴打致死或溺水的方式杀死其他海鸟,最常见的是雏鸟。雄性和雌性在其觅食范围内表现出明确的空间隔离。
当巨鹱在海上进食时,经常收集渔船上丢弃的鱼内脏。如果受到威胁,巨鹱会采取各种攻击性态度。很难确切地知道威胁在哪里结束,求爱和寒暄从哪里开始。但一切通常都会以战斗告终。
另一种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态度常见于以尸体为食的鸟类。占主导地位的鸟奔跑时尾巴完全伸展,尾羽尖端指向前方。颈部呈拱形,颈背羽毛蓬松,喙尖向下。张开的翅膀也是拱形的,尖端接触地面。这种姿势似乎是攻击的开始,占主导地位的巨鹱通常位于尸体上方。它可以停止进食以赶走竞争对手。巨鹱用头和脖子在尸体中进食,因此它保持尾巴直立,这是一种攻击行为,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弱势地位。当鸟类在尸体周围进食时,可以看到另一种攻击性姿势。每次展示后,占主导地位的巨鹱都会重新确立自己的位置。在打斗过程中,鸟类的喙可能会互相咬住。然后它们互相抓住,胸部贴着胸部,然后向上拉。有时,其中一只鸟会抓住另一只鸟的脖子,并将其顽强地悬挂起来。通常,成功捕获的巨鹱就是获胜者。
特点
巨鹱与鹱形目的所有成员一样,具有区别于其他鸟类的特征。首先,它们有称为“naricorns”(管状)的鼻道,附着在上喙上,鼻孔位于喙的顶部。它们被分成7-9个角质板。它们会产生由蜡酯甘油三酯组成的胃油,储存在腺胃中。这些可以从它们的嘴里喷出来,以防御捕食者,并在雏鸟和成鸟长途飞行时用作能量丰富的食物来源。它们的鼻腔上方有一个盐腺,有助于去除血液中的盐分。这种盐主要是氯化钠,存在于它们摄取的海洋无脊椎动物食物中以及它们吸收的大量海水中,然后从鼻孔排出浓盐溶液。
声音
巨鹱通常的叫声是一种嘶鸣。如果入侵者离巢太近,它就会嚎叫。在战斗中,它会发出几声尖叫,同时头部左右摇摆。在求爱表演期间,可以听到双方之间轻柔的叫喊声。雌性在交配前会发出短促的喵喵声。
食性
巨鹱与大多数其他鹱形目的鸟类不同,是高度食腐动物。它主要以动物尸体(海豹或企鹅)为食。还以沿海和远洋水域船只的废物为食。它们还吃其他鸟类、虾和甲壳类动物、鱼和鱿鱼。
分布范围
繁殖地:南极洲、阿根廷、澳大利亚、智利、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法属南部领地、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圣赫勒拿岛、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南非、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
非繁殖地;巴西、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纳米比亚、新西兰、诺福克岛和乌拉圭;
留鸟:秘鲁;
灭绝:布韦岛;
游荡(非繁殖地):斐济;
游荡:法属波利尼西亚、留尼汪岛和塞舌尔。
繁殖方式
巨鹱的繁殖季节从10月开始,筑巢的巨鹱会发出嚎叫声,并摇头晃脑,脖子向上伸展,颈背羽毛竖起。求偶表演全年都会进行。这些表现包括喙、相互啃咬头部和颈部的羽毛以及鞠躬。这些展示可以由合作伙伴共享,也可以由小组中的几个成员共享。当羽毛偶尔受到干扰时,伴侣可能会互相梳理。在求偶表演期间,颈背羽毛绝不会像打斗时那样鼓起。还可以观察到两只巨鹱之间(不一定是两个配偶之间)的一种问候仪式,头部左右摆动,然后互相梳理羽毛和喙对喙。
巨鹱在松散的栖息地、裸露的地面或草地上繁殖。巢呈杯状,用草、苔藓和碎石筑成。交配开始时,雌性是雄性初步圈定的对象。雌鸟在自己的巢上,摇头并发出短促的喵喵声。交配可以持续几分钟。雌性产下一枚很大的鸟卵。孵化持续约55-66天,由雌雄双方共同承担。幼鸟会留在巢中直到飞走。巨鹱经常在巢中受到干扰,有时甚至会抛弃它。但这种鸟能够向入侵者吐出难闻的油。当幼鸟离开巢穴后,它们会在海上度过两三年的时间,这是一次跨越南半球海洋的大迁徙。巨鹱在4岁时开始繁殖,但更常见的是6或7岁左右。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ver3.1——无危(LC)。
种群现状
2008年,巨鹱种群规模估计为54,000对,而帕特森(Patterson)等人估计总数约为47,800对(大约相当于150,000只)。以及福克兰群岛保护组织和英国南极调查局未发表的数据。其中包括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约19,500对、南乔治亚岛约5,500对、南设得兰群岛约5,400对、南奥克尼群岛约3,350对(英国南极调查局未公开数据)、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有2,500对(DPIW未公开数据)、麦夸里岛有2145对、阿根廷有2300对(2006年)、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有230对、南极大陆有280对。此外,2008年估计南极半岛有1,190对,南桑威奇群岛有1,550对,爱德华王子岛有2,800对(Ryan等人,2009年),克罗泽岛有1,060对,凯尔盖朗岛有4对。
趋势论证:巨鹱增减的趋势是可变的,一些种群数量持续减少,一些种群数量稳定(2014年)和其他地区的物种数量大幅增加,包括阿根廷巴塔哥尼亚(2006年)、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2005年)和南乔治亚岛(2008年)。重要的是,后者数量代表了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物种数量;因此,全球总体趋势正在增加。结合两个地区(南纬60°以北和以南)的趋势数据,可以得出过去三代(64年)中增长17%的最佳估计和下降7.2%的最坏情况(2008年),这里谨慎地假设在此期间经历了缓慢的下降。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9 18:27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