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科(法语:Bamako),
马里共和国(République du Mali)首都,该国的政治、经济、教育、交通和
通信中心,也是该国最大的城市。市区位于马里的西南部,跨
尼日尔河两岸,北倚库鲁巴山,南部可通过巴马科大桥连接对岸。市区地势平坦,海拔320~340米,西北侧为
丘陵地区,海拔在450米左右。
行政区划
巴马科是马里共和国的首都,也是巴马科大区(Région de Bamako)的行政中心(Chef-lieu)。因其地位特殊,故巴马科大区在市政管理和选举方面与
马里的其他地方有很大的不同。
以下为巴马科市区的
行政区划(资料截止:2015年)。
地理
位置
巴马科(北纬12.64度,西经8度),位于马里西南,四周与其接壤的均为
库里克罗大区(Région de Koulikoro)的卡迪区(Cercles de Kati),其
地理位置关系相当于中国的北京与
河北省。
地形
巴马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城市,其西北为库鲁巴山,海拔大约480米;东南侧则有一块独立的小山丘。市区其余地方地势都比较平坦,
平均海拔大约330米。
地质
巴马科市区位于
尼日尔河冲积平原上,故地表主要以
沉积岩(Roche Sédimentaire)为主。西北侧的山脉呈
朱红色,可能含有
铁矿石,但尚未开发利用。
水文
市区中部为
尼日尔河(Le Niger),该河也是西非第一大河。尼日尔河巴马科段的河面宽度在800米左右,一些地方可超过2千米,河道两侧
植被覆盖率较高。受
气候影响,该河的
年径流量变化很大。
气候
巴马科为典型的
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大致可分为旱季和雨季。5~10月为雨季,多暴雨;11月~次年4月为旱季,降水很少。全年高温炎热,
最高温度可超过40°C。4月气温最高,平均为34~39°C,1月气温最低,平均为16~33°C。
城市景观
巴马科位于
尼日尔河畔,宁静的尼日尔河像一条墨绿色的彩带,从西向东将巴马科市区分成两部分。而1200米长的巴马科大桥横架南北,又把城市两部分连成一体。大桥桥面宽阔,桥上车辆如梭,桥下舟揖交弛,
沿河两岸是如茵的草坪和
赭红色的沙滩。大桥以北有以刚果民族英雄卢蒙巴命名的自由广场,还有独立大道、国家图书馆、清真寺、友谊宾馆、
非洲发展银行和政府机关等等。巴马科市区呈狭长形,掩映在高大的非洲“
火焰树”和芒果树丛中。尼日尔河河水清澈,在阳火照耀下碧波粼粼,河上的轻舟来往如梭。一座800米长的巴马科大学巴马科大桥,将市区南北两部分连成一体。大桥北侧是以刚果民族英雄卢蒙巴命名的广场和通往市中心的大道。桥南是城市新建区。市内以自由广场为中心,街道纵横交错,街道两侧高大的芒果树郁郁葱葱,犹如搭上了绿色篷帐。市中心的商业区,有现代化商场、
超级市场,也有传统的非洲市场。
南面是使馆区和一片片新建的住宅区。市内最高建筑物是塔尖高耸的清真寺,
电视发射塔和17层的友谊宾馆。市中心繁华的商业区中,经营巴黎高档时装的商人同摆地摊叫卖的小贩,现代化商店同非洲
传统市场相毗邻。
发展历史
巴马科的历史由来其说不一。有一种说法是:在
科特迪瓦东北部有个叫做“空”的地方,有一个猎人巴马科叫邦巴.萨诺戈,他在猎获一头大象的地方建了一座城池,用他的姓和故乡的地名取名叫做“邦巴.空”,后来就慢慢变成了巴马科。
另一种说法是,巴马科是尼亚雷人建立的,当时是一片
鳄鱼聚集的
沼泽地,因此鳄鱼后来成了巴马科市的象征。
相传500多年前,巴马科一带森林密布,
狮狼成群出没,人烟稀少。居住在
马里西部临近
毛里塔尼亚边境的尼奥诺城的一个青年猎手,因与兄弟不和,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来到巴马科这个地方,觉得是一块渔耕狩猎的好地方,便定居下来。这位青年猎手待人热情,慷慨大方,经常接济贫困之人,于是很多人慕名迁来,同他为邻居住在一起,形成村镇,成为巴马科第一代居民。
巴马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里曾经是非洲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黑人王国——
马里帝国(公元13世纪至15世纪)的中心,在法国殖民主义者侵占之前,是当时横贯
撒哈拉沙漠贸易的货物集散地之一。
巴马科的殖民史应追溯到1883年的2月1日。当时有一支法国军队,在波格尼斯的带领下进入了叫巴马科的村子,那时的巴马科才600个村民。被法国殖民主义者占领后,巴马科便由一个商镇逐渐成为法国殖民统治中心的所谓
法属苏丹的首府,也是法国
殖民者在非洲的一个立足点。1904年,从巴马科到卡伊的铁路与前往
达喀尔(
Dakar)的铁路
修通后,巴马科的城市建设获得了迅速发展。1920年巴马科成为法属苏丹的首府,1960年
马里独立后成为马里的首都。马里独立后的首任总统
莫迪博.
凯塔,1955年时曾任巴马科第一任市长。
政治
现任巴马科市长是阿达玛·桑加雷先生(Adama Sangaré)。
经济
巴马科城的东面是一片工业区,有机车修理、纺织、食品等工业,巴马科的木雕、
象牙雕刻及金银细工驰名
西非。城里有一所艺术中心,收藏着
马里历史上的
珍贵文物,同时还展出各种精美的象牙雕、木雕、
角雕、
鳄鱼皮袋和金银饰品等艺术品。
金银首饰店橱窗内摆满了各种具有非洲或欧洲特色的耳环、项链、手镯,镶有各种颜色钻石的戒指,以及各式各样的银首饰、象牙首饰、象牙
烟嘴等。这些店铺不仅经营本国产品,还销售从
意大利、
法国、
比利时、
瑞士等国进口的首饰。
2007年,巴马科的人均年收入为322美元。
交通
巴马科是全国的
交通运输枢纽和对外交通运输的中心,有铁路直通
塞内加尔首都
达喀尔。公路可达
几内亚、
科特迪瓦等国家。
国际机场设在巴马科市郊塞努,可供大型客机起降,辟有从巴马科至
巴黎、
达喀尔、
阿比让、
洛美等10多条
国际航线。
旅游
巴马科由于靠近
撒哈拉沙漠,常年享受着强烈的日照,成了西非最热的城市。一年之中没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只有年复一年有规律轮换交替的雨季与旱季。
一年之中的5、6月到9、10月为雨季,雨季的巴马科非常美丽,狭长的市区郁郁葱葱,空气新鲜湿润,街市两旁的芒果树
碧绿翠滴,一到结实的季节,硕果累累随风飘香。高大的非洲“
火焰树”花红似火,把这座热带城市装点的更加美丽。
红色、棕色、黄色和白色等等各种小巧玲珑的建筑,在热带树木浓密的
树叶中若隐若现,这些建筑既有阿拉伯的风格,又有西非地区特色,犹如童话中的宫殿一般。每年旱季时,这里万里无云,滴水不降,除了一些常绿色的树木和人们种植的花草依然生气勃勃地生长以外,巴马科似乎憔悴枯黄了,但是没有秋风和凉意,使人们觉得别有一番风趣。从山顶眺望,巴马科全城景色可以尽收眼底。山下有一座动植物园,园内有奇花异木和珍贵的动物。
巴马科是一个景色美丽的城市,登上西北丘陵丛中的库鲁巴山,俯瞰全城秀丽风光,巴马科尽收眼底。库鲁巴山曾是法国总督府所在地,总统府、外交部、计划部、
卫生部等国家机关都设在这里。山顶上还有不少精巧玲珑的建筑,山上树木茂密,花草芳香;小山脚下有个动物园,规模并不大,但是拥有许多奇花异草和
珍贵动物。
文化建设
巴马科的
文化教育和
医疗卫生事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高等师范学院、国家艺术学院、工程师学院等大专院校和全国最大的医院都设在这里。
宗教信仰
生活特色
大街上,男人们穿着又长又大的阿拉伯式长袍,以白色和蓝色为主,而且尽管气候炎热,他们仍戴着
呢绒帽子。妇女们喜欢穿花花绿绿的印有人物或
田园风光图案的非洲式
连衣裙,袒露双肩,脚上穿着红色或绿色拖鞋,也有的上身穿
西服,下身穿裙子,脚登
高跟鞋。
马里妇女喜爱头上包着花头巾,戴着金黄色耳环,其直径足有二三厘米,也有戴鼻环的,不过
直径比耳环小得多,那些有身份的妇女,大都要戴
金项链和手镯。巴马科的房屋多是平顶
长窗,用红颜色的砖砌成,带有浓厚的阿拉伯
建筑色彩,又反映出强烈的西非地区的特色,小巧美观。一幢幢白色的别墅和高层
欧式建筑掩映在绿树鲜花丛中。市内最高的建筑是塔尖高耸的巴马科大
清真寺和17层的友谊宾馆。
巴马科市区,几乎家家都爱栽种
紫藤花作为篱墙花,在强烈的阳光下,这种花的颜色分外鲜明耀眼。据说,这种花最早引自于中国,因此
马里人把它叫做“中国的骄傲”。
友好城市
阿什哈巴德(Achkhabad)(
土库曼斯坦)(1974年)
罗切斯特(Rochester)(
美国)(1975年)
博博迪乌拉索(Bobo Dioulasso)(
布基纳法索)(1994年)
圣保罗(São Paulo)(
巴西)(2000年)
努瓦克肖特(Nouakchott)(
毛里塔尼亚)(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