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天下
基本释义
“治国平天下”是理学的基本纲领的最后一条。“平天下”即来源于此。一般可解释为“平定天下”。又有人认为,“平天下”指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说文解字》解释平字为“亏八”也,亏为亏损、消除,八就是分别,因此“平天下”就是天人合一,消除一切分别,达到大同世界的理想。
简介
理学的基本纲领的最后一条。
《礼记大学》中有云:“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翻译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读解
全文在阐释“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下,具体展开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君子有絜矩之道。二、民心的重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三、德行的重要:德本财未。四、用人的问题: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五、利与义的问题: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所谓絜矩之道,是与前一章所强调的“恕道”一脉相承的。如果说,“恕道”重点强调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将心比己方面,那么,“絜矩之道”则是重在强调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方面。如孔子对季康子说:“当政者的德行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只要风吹草上,草必然随风倒伏。”(《论语-颜渊》)世道人心,上行下效。关键是看你说什么,提倡什么,做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袖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絜矩之道”。
关于民心的重要性,已经是古往今来都勿庸置疑的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不过,启发虽然是勿庸置疑的,但纵现历史,却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才会有王朝的更迭,江山的改姓,当政者“为天下僇”。
德行是儒学反复记述、强调的中心问题之一。把德与财对举起来进行比较,提出“德本财未”的思想,尽管从儒学的全部治国方略来看,也有“先富后教”(《论语-子路》)、“有恒产者有恒心”(《孟子-膝文公上》)等强调经济基础的思想,但总的说来,重精神而轻物质,崇德而抑财的倾向仍是非常突出的。
正因为“德本财末”,因为德行对于治国平天下有第一位的重要作用,所以就牵涉到一个用人的问题。而在用人的问题上,同样是品德第一,才能第二。对于这一点,《大学》不厌其烦地引述了《尚书-秦誓》里的一大段话,说明一个人即使没有什么才能,但只要心胸宽广能容人,“宰相肚里能撑船”,便可以重用。相反,即使你非常有才能,但如果你嫉贤妒能,容不得人,也是危害无穷,不能任用的。所以,“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识别人才的本领。
与“德本财末 ”密切相关的另一对范畴便是“利”与“义”的问题。
为了阐迷“利”与“义”的关系问题,《大学》提出了“生财有大道”的看法,即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是一段很富于经济学色彩的论述,浅显易懂而勿庸置疑。值得我们注意的倒是下面的两句话:“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以财发身”的人把财产看作身外之物,所以能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就像著名的列夫-托尔斯泰那样,解散农奴,实行自身禁欲,以实现良心与道德的自我完善,“以身发财”的人爱财如命,奉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原则,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或贪赃枉法,铤而走险,或贪婪吝啬如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等。都是“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所以,还是“以财发身”,超脱一点好。
总起来说,这一章收束《大学》全篇,内容丰富,包含了儒学的不少重要思想。我们将会看到,这些思想在《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还有反复的论述和展开。
详解平天下
“平”字,在古代的意思是由一个“于”字, 和“八”字共同组成。“于”字,是指炁流的运行,在运行过程当中受到了阻碍,但是它能够越过障碍的意思。“八”字,是炁流自动分开的意思。就像天和地之间,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这一炁流行于天地之间,遇到了阻碍它又能够自行地跨越这个障碍。这个地炁上升的时候,穿过了这一横的障碍。再形象地在用一个“八字”,来表述炁机的自动分开,平分左右。也就是说,炁在自然地聚散越过障碍,那么也就使事物的变化自然、平和、舒顺,利于管理。所以国家管理者本身能够处于德治其身状态的时候,他内环境的气机非常平和,同时又能在这个德治自己的同时,用德来治管理天下的时候,就能够使天下太平而舒顺,容易管理。因为道德这个五德能量它以一种炁的形态出现,滋养众生,扶生众生,帮助众生。她可以超越任何物体的障碍,而深入民心和社会的各个阶层以及领域之中。应用五德之光炁,就能达到这个平的作用、深入人心的作用,使天下太平舒顺,易于管理。所以说:“道莅天下,民心自化;德化众生,天下太平。”只要运用好这个德治天下,也就必然会出现“治大国如烹小鲜”一样的轻松、平顺、自然的太平盛世。这,就是平天下的“平”,就是要用好道所化生的德,用好五德之能量,用这个德自然地布施于众生。如果人人都能如此,自然是天下大同!这个德能够平化天下,达到长治久安;民心归德,盛世太平也就自然出现;这,就是上乘的学问和教育理论培养人才应当实现的最终目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把这三纲要把握住,再把这八条目真实不虚地实践,就能将我们古代的道德文化,教育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中的共产主义理想恰到好处地结合到一起,推动整个民族的复兴,从而迎来我们新时代的太平天下。
参考资料
《大学》导读讲解二.中国玉环新闻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3 21:51
目录
概述
简介
翻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