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下属院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和第三附属医院是院系合一的同设机构。
简介
三院始建于2001年,目前拥有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和芳村区中医院两所分院。2005年成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同年招收中医学(骨伤科方向)本科生。
历史沿革
1985年7月成立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
1995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
1998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
2001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和芳村中医医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第三附属医院
2002年开始招收博士后进站
2005年成立第三临床医学院,同年始招收中医学(骨伤科)本科生 目前正启动第三附属医院新院建设
人才培养
2005年至今已招五届本科生,在校本科生达615人
突出鲜明的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的特色,在专业教育中,强调中医药精华的继承
重视现代科学对中医骨伤继承与创新的能动作用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市场需求的中医骨伤专业人才
特色学科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的优势学科。第三附属医院所属的中医骨伤科学是国家教育部及省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并被确认为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重点病种“骨质疏松症”全国协作组组长单位。
中医骨伤科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其三千多年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许多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曾在世界医学史上领先地位的成果,给祖国医学灿烂的历史增添了夺目的光辉。中医骨伤科学起源很早,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较完整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有着独特的、有效的诊疗方法。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其理论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对今后骨伤科学的发展仍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其独特的诊疗方法正在并将继续大大地丰富现代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在认识论上从整体观念出发,在医疗目的上主张应用动态观念恢复肢体的功能,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提倡无创或微创的治疗技术,在学科内容的发展上能兼容现代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来发展自己,且中医骨伤科所显示的优越性已经被大量的医疗实践所证明,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都可说明骨伤科学是中医学的拳头学科、优势学科。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骨伤科学也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当今我国骨伤科学既沿袭了传统医学历史长河中有益的经验和科学的学术思想,又总结了近、现代骨伤科名家之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理论,同时还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从而使我国骨伤科学正在逐步形成一门既具有我国传统医学特色和优势,又具有时代特征的重要临床学科。
名牌专业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骨伤科学方向)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全面的高级临床实用型中医骨伤科人才。所培养的学生将具有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中医骨伤科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有坚实的现代骨伤医学知识,掌握中西医骨伤科临床诊疗实际操作技能和相当的科研能力,全面掌握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能较熟练处理骨伤科危急病症和疑难杂症的同时,兼有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各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诊疗技能。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所属的中医骨伤科学是国家级和广东省级重点学科,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广东省考生选考科目:化学、物理、生物、政治、历史、英语2。
培养“秀外慧中、德术双馨”的中医骨伤人才
坚持文化育人。第三临床医学院确立“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作为院训。并邀请著名全国名老中医、岭南温病泰斗刘仕昌终身教授题写院训。注重第二课堂活动建设,努力建设“我与三院共同成长”等团学活动精品。
注重学风建设。学院坚持为每个班配备具有医学博士学历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医生担任本科班班主任。定期组织“博士论坛”、“中医基础知识竞赛”、“本、硕、博”学生学习交流会等学术活动。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专门设立鼓励贫困生刻苦攻读的专项奖学金。
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坚持学生从到学校后第一天起就要开展思想教育的方针,培养“秀外慧中、德术双馨”的中医骨伤人才。
教学亮点
A、突出中医骨伤科的中医传统特色
a、突出岭南骨伤科特色
b、加强中医骨病、理伤和筋伤的教学
B、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每一名本科生导师负责一个学习小组(约九名学生)学业方面的指导工作
C、聘任骨科专家担任班主任
教学实习
第三附属医院包括附属骨伤科医院、荔湾区芳村中医院(芳村分院)和一所在建的新院。附属骨伤科医院创办于1985年,现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富有中医骨伤特色的专科医院。芳村分院是一所科室齐全的综合性中医院。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学的优势学科。第三附属医院所属的中医骨伤科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医院现有教职工400多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目前,临床医学院博士、硕士和本科培养格局齐全,2002年开展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重要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基地。
目前医院正在加紧进行新院建设,新院占地93亩,总投资金额为6亿元,主体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设计床位800张,按三级甲等中医院标准建设。
院训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的院训是: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院训释义】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语出德高艺精的唐代医药名家孙思邈(公元581年—682年)所著的《备急千金方·总论·大医精诚》。
博:博大、广泛;极:穷尽,作动词穷究解;医源:医学本源;精:精心、专一;勤:勤奋。不倦:不松懈。
引此名人哲句为院训,旨在形成三院人共同分享的价值观,激励医学生从步入医学殿堂伊始,就要以高师为偶,立志为民济世,博览医书,精益求精,专心勤奋,孜孜不倦,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谨记古训,做到“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孙思邈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尤其对医德的强调,为后世的习医、业医者传为佳话。孙思邈从小立志学医,勤奋好学,“日诵千言”,对医学知识刻意追求,苦心研读医著,博极医源,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对良医的诊病方法总结为:“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足可堪称为医为人之经典。
名师古训,鞭策后人,青年大学生必须把握人生,珍惜时光,立足现在,放眼长远,立志成才。一要志存高远,不辱使命。要始终胸怀祖国,心系民族,做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二要热爱中医,学好中医。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三要砥砺品格,明礼修身。要热爱专业,矢志不逾,更要全面发展,专业精神和人文精神兼修于一身。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知礼崇德,秀外慧中,德术双馨。一言概之,就是要成为“顶天立地有本事的人”。
路线
周边公交:((教师新村)站)1 207 552 556 夜26
参考资料
第三临床医学院名牌专业.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第三临床医学院院训.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5 16:19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沿革
人才培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