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广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中山二路,这里原名红花岗,是国民党反动派枪杀革命群众的地方。陵园面积26万平方米,分陵区和园区两个部分。
历史沿革
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4月15日,国民党反动派在广州开始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2月11日,在共产党人张太雷苏兆征叶挺叶剑英彭湃周文雍聂荣臻徐向前等人的领导下举行广州起义。
1954年5月,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修建委员会成立,叶剑英同志任主任。
1954年7月,举行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奠基典礼。
1958年5月1日,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正式对外开放。
1956年7月,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的墓道和烈士墓基本完成,开始每星期六、日对外开放、9月,广州市政府邀请苏联的建筑专家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对陵园建设的意见。
1957年12月11日,举行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揭幕典礼,参加典礼的有董必武、陶铸等领导同志以及外宾、各界群众3万人。
1964年,为了纪念在广州起义中牺牲的朝鲜的革命者的“中朝人民血谊亭”建成。
文化大革命期间,陵园也一度被废作为生产基地。
1978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拨款重建,对原有建筑新行了维修,并且增建了休闲娱乐设施,形成兼有纪念和娱乐功能的综合性公共场所。
1987年,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建成,并由邓小平题写了“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的碑铭。
20世纪90年代,陵园以生态公园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环境整顿,美化公园。
1992年,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修建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花展馆,馆内经常举办各类花事、盆景、摄影、美术作品展览,融艺术、科普、游览于一园。
2003年,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落成的新景点“知趣园”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园林布置手法融合古典和现代、中国和西方造景特点,配有猜字壁和哈哈镜等,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生态教育和科普教育的场所。
建筑格局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中山二路,这里原名红花岗,是国民党反动派枪杀革命群众的地方。陵园面积26万平方米,分陵区和园区两个部分。与民国时期的修建的陵园不同的是,规划时将墓区和园区分开,拥有两条垂直轴线,不是单轴线。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陵区的主体主要有正门、广场、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和圆形的陵墓等,构成陵墓部分。陵区正门为中国传统式阙门,两边是雄伟的白石阙门座,开启5扇朱红色栅门,气势庄严。双阙石壁上镌刻周恩来手书“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陵区大道宽阔笔直,两侧松柏常青,红花吐艳。陵区内有高大的圆拱形的烈士骸骨合葬墓,墓墙正门上刻有朱德的题字“广州公社之墓”。墓前建有高45米,手握步枪形状的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象征“枪杆里出政权”。
东面园林部分辟有人工湖,园区内有董必武题字的“血祭轩辕亭”,反映周文雍和陈铁军刑场婚礼的故事。还有“中苏人民血谊亭”“中朝人民血谊亭”等纪念建筑以及辛亥革命红花岗四烈士墓和叶剑英纪念碑、墓。
主要景点
广州起义纪念碑
1958年,广州起义纪念碑建成,高45米,造型是手握枪杆冲破三座大山,象征“枪杆子里出政权”,有邓小平题词“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朽”。
叶剑英元帅纪念碑
1987年,叶剑英元帅纪念碑建成,纪念碑用天然花岗石雕琢而成,高4.6米,上面有叶剑英同志的半身浮雕像和邓小平同志提字。
“血祭轩辕”亭
1957年,“血祭轩辕”亭建成,位于湖心,飞阁流丹,黄琉璃瓦面、花樑、红柱,为纪念举行“刑场上的婚礼”的周文雍、陈铁军烈士而建造。
广州公社烈士之墓
1957年,广州公社烈士之墓建成,建筑面积1384平方米,陵墓采用大型土堆传统形式设计,圆丘直径为43米,高10.5米,“广州公社烈士之墓”为朱德同志所题。
四烈士墓
1915年,四烈士墓建成,墓冢呈半球型,西边分别是休息亭,墓前置一长石板作祭台,墓正面台阶而下置有碑石碑文。
中苏人民血谊亭
1957年,中苏人民血谊亭建成,平面呈II型,采用中国古建筑形式,对称布局,中间主题部分双重檐,面阔三间,钢筋混凝土结构,前置书卷形卧碑。
中朝人民血谊亭
1964年,中朝人民血谊亭建成,采用中国民族形式的建筑基座,朝鲜民族风格的瓦顶。檐口雕栏用朝鲜金达莱花和中国木棉花相结合的图案装饰。
正门门楼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大门宽30米,为中国传统式阙门,两边是白石阙门座,壁中镶有大理石刻,刻有周恩来总理的题词:“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当中朱漆金端大铁栅门。
历史文化
广州起义
民国十六年(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之后,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开始策划广州起义,并计划夺取广州后,将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广州,成立“中国临时革命政府”。
11月下旬,省委成立起义最高领导机关——革命军事委员会,由张太雷、黄平、周文雍三人组成。省委书记张太雷兼任起义总指挥,周文雍任工人赤卫队总指挥。另由叶挺任起义军事总指挥、叶剑英为副总指挥。其时,正值“粤桂战争”,粤军主力被调往肇庆梧州一带,广州市内防务松弛、空虚。这为广州起义的举行创造了有利时机。
起义前夕,恰逢党设在小北直街的秘密武器转运站大安米店被敌发现,党掌握的国民革命军教导团内也有反动分子告密,于是省委决定将起义提前举行。
12月11日凌晨,广州起义爆发。参加起义的有广东省委领导和掌握的国民革命军教导团、警卫团一部、黄埔军校特务营、广州工人赤卫队和农民武装6000多人,以及各界群众共约两万人。在广州的苏联朝鲜越南革命者也参加起义。
凌晨2时,张太雷、叶挺徐光英、周文雍、恽代英等起义领导人同到北较场四标营教导团驻地,部署起义的具体工作。任命李云鹏为团长,叶镛、赵希杰、饶寿柏分任第一、第二、第三营营长。
12月11日3时30分,全团集合誓师,张太雷、叶挺作了简短演说,宣布“暴动”和“夺取政权”为口令。随着一声划破宁静夜空的枪声响起,广州起义开始了。
教导团三个营分东、中、北三路向预定目标出击。中路由叶镛率领第一营进攻东较场、广九车站和公安局。在工人赤卫队的配合下,很快攻下了公安局和保安大队部,公安局局长朱晖日爬墙狼狈逃跑,保安大队长被击毙。起义军民砸开公安局牢房,救出了800多名共产党员和群众。
团长梁秉枢率领的警卫团、周文雍指挥的工人赤卫队的七个联队等各路起义队伍也同时向预定目标出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英勇战斗,起义军民占领了除第四军军部、中央银行等少数据点外广州珠江北岸的大部分市区。天亮前,在市公安局大楼顶上,升起了一面铁锤、镰刀大旗。当天上午,被称为“东方巴黎公社”——广州苏维埃政府在这里宣告成立。中国第一个城市工农民主政府诞生了。
广州起义震惊了国内外的反动势力,他们互相勾结,决定调集军队,共同镇压起义。美、英、法、日驻粤领事团调兵进驻沙面,并派出军舰封锁珠江,掩护国民党军队渡江,向起义军民反扑。起义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血战三天三夜,许多指战员牺牲了。广东省委书记、广州起义总指挥张太雷亲赴前线指挥作战,途中遇敌袭击,不幸殉职。
12月13日中午,敌军从四面八方进入广州。来不及撤退的起义军民坚守街垒,浴血奋战。工人赤卫队大队长石喜身负重伤,仍率部坚守观音山(即今越秀山),子弹打完了,就用石头砸。在阵地即将失守之际,他突然扑向一个爬上阵地的敌人,用尽最后的力量,死死卡住敌人的咽喉一齐滚下山去,与敌人同归于尽。教导团女兵班班长游曦,率领全班女战士,在天字码头英勇狙击穷凶极恶的敌军,全班除一人派回总部联络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随后几天,反动军队在广州城内疯狂进行大屠杀,处处尸骸遍地,血流成河,死难军民达5700多人。参加起义的苏联、朝鲜100多名革命者也惨遭杀害。
广州起义将成即毁,虽败犹荣。它第一次开创了城乡配合,工农兵联合举行武装起义的先例;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红军”的旗号;第一次在中国的大城市中建立完全新型的革命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被称为“中国的巴黎公社”。它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一起,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的新纪元。
刑场上的婚礼
周文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出生在广东开平一个贫穷塾师家庭,民国十四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陈铁军,原名陈燮君,光绪三十年(1904年),生于广东佛山,为表达铁心跟着共产党走,改名铁军,民国十五年(19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十六年(1927年)12月11日,在张太雷、叶挺等的领导下,广州起义爆发,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周文雍被选为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劳动委员兼教育部长。因敌我力量悬殊,寡不敌众,广州起义最终惨遭失败。在此背景下,周文雍率领部分起义武装,与10多倍于己的敌人短兵相接,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府而与敌殊死搏斗,直到弹尽援绝后才杀出一条血路,突围撤离广州,辗转来到香港,负责联络和安置撤到香港的同志。
起义失败后,广州的党组织受到严重摧残和破坏,几乎陷入瘫痪状态。为了重建党的机关和组织,周文雍和陈铁军回到广州坚持地下斗争。他们有时扮作富商,有时扮作苦力工人,找寻失去联系的党员,重建秘密联络点。不幸的是,由于叛徒告密,民国十七年(1928年)1月27日,周文雍和陈铁军同时被捕。
在狱中,敌人对周文雍和陈铁军进行严刑审讯,并对他们施以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竹签钉指心等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然而,面对种种折磨,两人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无计可施、恼羞成怒的敌人,决定判处两人死刑。
刑场上,周文雍与陈铁军脚步坚定,神态自若。他们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产生了爱情,但为了革命事业,只能将这份感情深深埋藏在心底。在为党的事业献身的最后时刻,他们决定在刑场上将这份真挚的感情公之于众,让刑场成为他们婚礼的殿堂。两人牺牲后的第二天,他们在铁窗下相依而立的照片便被刊登在报纸上,照片旁写着:“我们俩过去在一块工作,一直没有结婚,现在我们宣布举行婚礼。”
为了纪念周文雍和陈铁军,江门市修建了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陵园内,两位烈士的纪念碑岿然而立,左面刻着陈铁军的箴言:“一个革命者应该学习古今中外伟大人物的高贵品质和英雄气概。”右面刻着周文雍就义前写下的著名诗句:“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保护措施
1962年7月,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被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10月,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1996年,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7年,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24年5月,入选广州市第一批广州市永久保护绿地名录。
旅游信息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92号。
交通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正门)烈士陵园站:102路、107路、108路、183路、1路、211路、222路、B8路、243路、40路、517路、546路、76路、864路、93路、夜1路、夜27路、夜2路、夜36路、夜40路、夜78路、夜4路、夜9路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北门)执信路站:185路、204路、B4A路、B4路、247路、261路、283路、2路、518路、546路、54路、高峰快线23路、夜18路、夜38路、27路、284路、293路、56路、62路、62A、305路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肝病医院):62A路、27路、284路、293路、305路、54路、56路、62路、305路支线
地铁一号线烈士陵园站D出口可直接通向正门
参考资料
广州市A级景区名录-.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8 08:0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