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区,隶属
江苏省扬州市,是扬州市主城区,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与
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介于东经119°26′、北纬32°24′之间。位于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区域面积265.36平方公里,下辖5个街道、6个乡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广陵区常住人口为542305人。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今扬州市西北部一带为
邗国。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蜀岗上筑邗城,并开凿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
邗沟,沟通
江淮水系,为扬州开发之始。
公元前319年,楚怀王在邗城基础上筑广陵城,广陵之名始于此。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
广陵县。
三国时期,魏吴之间战争不断,广陵为江淮一带的军事重地。
南北朝时期,广陵屡经战乱,南朝
宋孝武帝“克广陵城,斩诞。悉诛城内男丁,以女口为军赏”
公元589的,隋改吴州为扬州,后改为邗州。
唐武德九年(626年),复称扬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称
广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称扬州。此后扬州之名为本地所专用。
唐代,扬州城池向南发展,为一地两城,蜀岗之上称衙城,冈下称罗城。宋代为一地三城,冈上称堡寨城(宝祐城),冈下称宋大城,两城之间有夹城相连,城先后属江都县和广陵县。元代不以广陵置县,城池仅剩蜀岗以下部分,蜀岗上不复建城。
北宋时,扬州再度成为中国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商业 税收居全国第三位。南宋时,
宋高宗元、明两代,扬州经济发展加快,来扬州经商、传教、从政、定居的外籍人日益增多。元时,明末,南明督师
史可法率部坚守孤城扬州,抵御清兵南进,宁死不屈,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城陷后,清军屠城十日,死者数十万人。
民国元年(1912年),废扬州府,置江都县。
1948年至1949年4月,扬州各县相继解放。1月25日,今扬州市区解放,设置县级扬州市。
1983年3月,改革地市体制,调整行政区划,在扬州市城区置广陵区,区人民政府为县一级机构。行政管理区域16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0年,广陵区辖4个街道:
汶河街道、广陵街道、
东关街道、城南街道。
2002年,广陵区面积65平方千米;辖4个街道、1个镇、1个乡,43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东关街道、汶河街道、曲江街道、文峰街道、湾头镇、汤汪乡。
2011年11月14日,扬州市明确扬州经济开发区和广陵区、江都区、邗江区行政管理区域。将郊区湾头镇划归广陵区代管。
广陵区行政管理区域范围为:东部与江都区、广陵区杭集镇交界。北部与广陵区泰安镇毗邻;从红星岛北端的京杭大运河起,向南折西入古运河,沿古运河至黄金坝,转向南至天星桥,沿北护城河向西至二道河,折南沿二道河、安墩闸入古运河与郊区分界。沿古运河折东进入横沟河,南部以横沟河、大众河与扬州经济开发区代管的施桥镇、邗江区霍桥镇毗邻。其行政管理区域67平方千米。
2011年,广陵区面积339平方千米,总人口49万(2010年);辖4个街道、6个镇、1个乡,46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东关街道、汶河街道、曲江街道、文峰街道、湾头镇、汤汪乡、泰安镇、头桥镇、沙头镇、李典镇、杭集镇。
2021年,撤销广陵区汤汪乡,设立广陵区汤汪街道。以原汤汪乡所辖行政区域为汤汪街道行政区域。
区划详情
截止2014年,广陵区辖4个街道、6个镇、1个乡,共计54个社区和83个村。行政区域面积341.96平方千米。
截至2021年11月,广陵区辖5个街道、6个镇。
地理环境
位置
广陵区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与
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行政区域面积265.36平方公里。
地势地貌
广陵区西高东低,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沿江沿湖一带为平原。
气候
广陵区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8℃,全年平均无霜期220天,平均日照2140小时,年降水量1030毫米。
人口
2021年,广陵区总人口42.50万人,其中,女性人口21.6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0.9%。人口出生率4.8‰,死亡率8.5‰,人口自然增长率-3.7‰。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广陵区常住人口为542305人。
政治
信息来源:广陵区政府官网2014年信息
经济
综述
2021年,广陵区地区生产总值765.84亿元,可比价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9亿元,可比价增长0.3%;第二产业增加值277.55亿元,可比价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479.20亿元,可比价增长6.4%。三次产业构成比例由上年的1.3:35.2:63.5调整为1.2:36.2:62.6。
人民生活
2021年,广陵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54元,比上年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43元,比上年增长7.6%;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132元,比上年增长17.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7%。
财政
2021年,广陵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税收收入38.01亿元,比上年增长24.7%。财政支出118.6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8.23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广陵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9.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4.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1%。第二产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3.4%,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8.3%,占工业投资比重为46.5%。高技术投资增长8.5%,占全部投资的15.4%。房地产开发投资144.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住宅投资119.67亿元。房屋施工面积450.0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34.4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12.7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9.8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56.64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148.52亿元。
2021年,广陵区大力推进“1135”重大项目工程,新开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06个、5000万元列省投资库项目114个、市级重点项目38个、省重点项目5个。宝胜研发中心、明清古城保护暨文旅示范区2个列省重大项目以及壮利环保、三和四美等项目开工建设,福康斯环保发电机组等项目基本竣工,中铁宝桥智能车间等项目投产达效。
第一产业
2021年,广陵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9.62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1.9%。其中,农业总产值11.17亿元,林业产值0.19亿元,牧业产值1.37亿元,渔业产值5.51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63亿元(含农林牧渔服务业),比2020年同期可比价增长0.3%。
2021年,广陵区实施列省农业重大项目9个,新认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获批省级示范园,食品产业园创成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省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示范典型。
第二产业
工业
2021年,广陵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6家,主营业务收入538.59亿元,利润总额128.4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1%。工业开票销售637.77亿元,增长25.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530.30亿元,增长15.6%。其中,重工业产值比重80.1%,增长12.2%;股份制企业比重88.8%,增长15.9%;私营企业比重72.2%,增长17.0%;大中型企业比重62.7%,增长16.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是工业主导产业,分别占比35.4%、10.0%、7.0%、5.0%。亿元以上企业68个,其中,5亿元企业11个,10亿元企业4个,百亿元企业1个。
2021年,广陵区工业开票销售637.8亿元、工业入库税收18.94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开票销售亿元以上企业6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产值比重52.7%。新增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1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创成省级智能车间2家。嘉和热系统获评“市推进卓越绩效管理先进单位”。
建筑业
2021年,广陵区资质以上企业建筑业总产值709.04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5.8%;竣工产值633.15亿元,比2020年同期下降5.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967.00万平方米,比2020年同期增长4.5%,其中新开工面积1537.30万平方米,比2020年同期下降14.0%。建筑业税收7.5亿元。江苏华建荣获“市长质量奖”。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1年,广陵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88亿元,比上年增长6.6%,批零住餐业销售额(营业额)485.56亿元,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销售额448.38亿元,住宿餐饮业营业额37.18亿元。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5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创成首批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单位,入选省级文旅消费试点单位。广陵新城创成省级软件名园培育试点单位,东关街入选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
2021年,广陵区进出口总额1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6%,其中,出口总额11.8亿美元,进口总额1.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151万美元。
2021年,广陵区实体化运作招商引资工作专班,组织季度“冲刺赛”,建立“红黄旗”制度,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合作洽谈、数字经济(杭州)招商推介会等各类招商活动370余次,成功签约万得数据二期、翰林亿讯、影石科技等113个项目,总投资约341亿元。
2021年,广陵区制定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清单》《攻坚清单》,出台应对疫情稳企发展“10条”等惠企纾困政策,创成全市首个“获得电力”示范区。市场主体突破9万户,新登记法人企业4011家,新增“四上”企业入库485家。
交通
广陵区南傍长江,古运河、京杭大运河、廖家沟三条河流呈“川”字型南北贯通境内。古运河最具扬州水文化特色,是古代盐商漕运的通道;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是贯通南北的水上运输干线。
公路
京沪和
宁通南通港、
扬州港和
南京港)三桥(
江阴大桥、
润扬大桥和南京大桥)和三市(
南通市、
扬州市和南京市)连成一片。
水路
截止2014年,有航道184条,2163公里,其中等级航道819.2公里。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全长143.3公里,终年可通行千吨级船舶,北通江苏的淮安、宿迁、徐州,山东的济宁、聊城、德州,河北的沧州及天津、北京等地;南往江苏的镇江、无锡、苏州和浙江的杭州等地。
铁路
宁启铁路贯穿扬州城,西连京沪线,东接新长线,通达全国。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1年,广陵区建成广陵新城高中,新(改)建幼儿园2所,“双减”工作全面落实,“课后三点半”服务工程全覆盖。在“2021年江苏省基础教育类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中,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获奖数量位居扬州各县市区第一名,占扬州各县市区总数的50%。
科学技术
2021年,广陵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76.1%。获批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3项。获批市级以上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14个,15人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万方科技、华光新材料完成股改并入选省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入库企业。宇安电子获批省潜在独角兽企业。扬农集团科创中心顺利落户。
文化事业
2021年,广陵区创成首批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单位,入选省级文旅消费试点单位,东关街入选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高质量完成大运河博物馆开馆筹备工作。明清古城保护暨文旅示范区项目全面实施。在皮市街打造“皮市集”,展现皮市街精致、优雅、文艺的气质风韵。
医疗卫生
2021年,广陵区建成区级日检万人核酸检测基地,推进哨点预警、协查核查、疫苗接种、应急能力建设、重点人群和场所管控。创成省健康促进区、6个省级卫生村。
社会保障
2021年,广陵区新增城镇就业4585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1万人次,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围绕“一老一小”,新建颐养示范社区7个,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450户,打造省级儿童“关爱之家”2个。
风景名胜
东关街
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
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原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这条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冲,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
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
何园
何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66号,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20个重点公园之一。何园又名“
寄啸山庄”,由清光绪年间
何芷舠所造。
何园原址,为乾隆年间古园,名双槐园。何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其中,片石山房系
石涛大师叠山作品,堪称人间孤本。
个园
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
嘉庆23年(公元1818年)。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古运河
古运河的开凿始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外界的交往,在所控制的区域内开凿运河,沟通自然水系。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北起北京(
涿郡),南到杭州(
余杭),全长约1764公里,已有786年的历史。通航里程只剩883公里。
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地方特产
扬州漆器
扬州漆器,江苏省扬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兴旺于汉唐,鼎盛于明清。其工艺齐全、技艺精湛、风格独特、驰名中外。最特别的雕漆嵌玉为扬州独有的名贵漆器工艺品种,要经过72道工序,雕刻成各种图案和锦纹,纹样精美,刀法圆润,色泽纯正,栩栩如生,成为当今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沙头绿壳鸡蛋
沙头绿壳鸡蛋,江苏省扬州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2016年,入选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62位、中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79位、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46位、中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百强区第88位。
2017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
2018年10月,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2018》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礼仪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排名87。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美食百佳县市。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8月,获得江苏省2019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2年8月25日,被确定为“江苏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单位”。
2022年12月,入选2022年江苏省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
2024年9月,入选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