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型莎草(学名:Cyperus difformis L.)是莎草科、莎草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根为须根;秆丛生,稍粗或细弱,扁三稜形;叶短于秆,平张或折合,褐色叶鞘稍长。叶状苞片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少数为复出;头状花序球形,具极多数披针形或线形小穗;鳞片近于扁圆形,中间淡黄色,两侧深红紫色或栗色边缘具白色透明的边,花药椭圆形,花柱极短。小坚果倒卵状椭圆形。花果期7-10月。
形态特征
一年生
草本,根为须根。秆丛生,稍粗或细弱,高2-65厘米,扁三稜形,平滑。叶短于秆,宽2-6毫米,平张或折合;
叶鞘稍长,褐色。苞片2枚,少3枚,叶状,长于花序。
长侧枝
聚伞花序简单,少数为复出,具3-9个辐射枝,辐射枝长短不等最长达2.5厘米,或有时近于无
花梗;
头状花序球形,具极多数
小穗,直径5-15毫米;小穗密聚,披针形或线形,长2-8毫米,宽约1毫米,具8-28朵花;小穗轴无翅;鳞片排列稍松,膜质,近于扁圆形,顶端圆,长不及1毫米,中间淡黄色,两侧深红紫色或栗色边缘具白色透明的边,具3条不很明显的脉;
雄蕊2,有时1枚,
花药椭圆形,药隔不突出于花药顶端;
花柱极短,柱头3,短。
小坚果倒卵状椭圆形,三稜形,几与鳞片等长,淡黄色。
生长环境
常生长于稻田中或水边潮湿处;海拔2250米以下。
通常生长在洪水泛滥或非常潮湿的土壤中。它经常出现在小水池、河流、运河、溪流旁,以及开阔潮湿的地方、长满青草的沼泽或季节性潮湿的草地上。它也可以在路边的沟渠中找到。它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较好,但也可以生长在贫瘠的沙质或未开垦土地的粘土或休耕稻田中。
分布范围
原产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北领地、昆士兰州、南澳大利亚州、维多利亚州、西澳大利亚州)、阿塞拜疆、贝宁、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乍得、中国、科摩罗、克罗地亚、捷克、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斯威士兰、埃塞俄比亚、法国、加蓬、冈比亚、格鲁吉亚、加纳、希腊、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牙买加、日本(四国、九州、本州、北海道)、哈萨克斯坦、肯尼亚、朝鲜、韩国、吉尔吉斯斯坦、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来西亚、马里、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尼日尔、尼日利亚、阿曼、巴基斯坦、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葡萄牙、波多黎各、罗马尼亚、俄罗斯(中亚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卢旺达、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塞拉利昂、斯洛文尼亚、索马里、南非(自由邦、豪登省、夸祖鲁-纳塔尔省、林波波省、普马兰加省、西北省、北开普省)、西班牙、斯里兰卡、苏丹、叙利亚、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泰国、多哥、土耳其、乌干达、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委内瑞拉、越南、也门。
引入地: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埃及、利比亚、摩洛哥、秘鲁。
中国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
生长习性
种子4-7天可发芽,生长适宜温度30-35℃,水深超3厘米不适宜萌发。4月、8月秧苗田发生普遍,发生量大。常年4月下旬出苗,可延续到8月,7月上旬可见高峰。花果期6-10月。种子成熟后有2-3个月的原生休眠期。全生育期160天左右。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播种繁殖。
主要变种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异型莎草可作为家畜的饲料。
药用价值
药用部位:带根全草。夏、秋采收。
性味归经:味咸、微苦,性凉。入心、肝、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通淋,利小便。用于热淋,小便不通,跌打损伤,吐血。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
物种危害
异型莎草常与稗草、千金子、鸭舌草、水花生等构成稻田的主要杂草群落,是对水稻产量危害较大的主要恶性杂草之一。当异型莎草发生达到每平方米8株时,可使水稻产量显著减少,产量损失率为11.13%。经计算得出,异型莎草的生态经济阙值为每平方米6.81株,即当稻田异型莎草发生达到该密度时,就应该进行防除。
防治方法
异型莎草出苗前,可选用𫫖草酮、丙炔𫫖草酮、丙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嗪吡嘧磺隆、双唑草腈、苄嘧・丙草胺、苄嘧・苯噻酰等药剂防除;苗期可选用吡嘧磺隆、氯吡嘧磺隆、2甲4氯钠、2甲・灭草松等药剂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