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谷先后任提举诸司库务、权判大理寺,进枢密直学士,后“改龙图阁学士,徙杭州。”因“会岁饥,斥余廪为糜粥赈救之。权判吏部
流内铨、知
洪州,累官至
尚书左丞致仕。”(《宋史?张若谷传》)《宋史》说:张若谷一直得到三度为相的
张士逊的器重和引拔,但是“然所至亦自有循良迹,不激讦取名云。”
那时四川寇匪十分猖獗,经常掠夺周围
郡县。张若谷管理全州政务,亲自率领军民守城抵御寇匪。寇匪见张若谷抵御决心坚定,又指挥调度有方,无机可趁,只好自行引兵退去。
不久,张若谷入京觐见北宋真宗皇帝。真宗早就听说过张若谷的名字,所以一见面,就问道:“你就是在
巴州率众抵御寇匪的张若谷?”真宗特擢升张若谷为
大理寺丞、知蒙阳县。不久,
三司向朝廷奏报说:“
广宁一年监铸缗钱才四十万贯,应该撤换主监官。”于是,朝廷任命张若谷为主监官。张若谷为
广宁监后,一年所铸钱币超额三十万贯,被提升为浙江处州
知州。
宋真宗从群臣中选拔出24名政绩突出,德高望重的官员,“令合门祗候,崇政殿再坐引对,外任者乘驿赴阙。每对,必往复䌷绎其词气,或试文艺;多贴三馆职,或命为省府判官,或升其差使焉。”张若谷以为官清正、务实,不搏虚名,素有“循良”的美誉,被列于选拔的24名官员之中,委以盐铁判官。翌年十月,张若谷以盐铁判官的身份为辽主正旦使、度支判官周渐为辽主生辰使、职方郎中韩国华为辽
太后正旦使,一同出使辽国。
同年,宋朝廷为了改变“河朔戎寇之后,耕具颇阙,牛多瘠死”的农业经济状况,命张若谷与
三司使丁谓、户部判官
王曾等共同参详删定《景德农田敕》。
景德三年正月,他们完成《景德农田敕》5卷,提交朝廷。同时,他们建议朝廷“置劝农判田,检户口、田土伪滥”;为了不加重百姓和朝廷的负担,建议不增加官员,“诸州长吏除当劝农,乃请少卿、监为刺史、合门使以上
知州者,并兼管内劝农事,及通判并兼劝农事,诸路转运使、副兼本路劝农使。” (《宋史·食货志》)朝廷一一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张若谷为江湖淮南
益州路转运使时与
薛田一起向朝廷奏请恢复蜀地“交子”交易制度。原来宋代初期,蜀地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区域。明朝廷对江南各省采取以铜钱代铁钱,逐步取消铁钱的政策,但对四川路则听其行使。如
开宝年间(968-976年),
宋太祖还禁止铜钱入蜀;
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
宋太宗又明令
四川地区的铁钱不得出境。据《宋史?食货志》载:“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
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来,由于纸币发行过多,“富民赀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被迫停止“交子”。张若谷为江湖淮南
益州路转运使后,认为:“废交子不复用,则留易非便,但请官为置务,禁民私造。”宋仁宗批准了张若谷、
薛田的请求,“始置益州
交子务,以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为额。” 翌年二月,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国家纸币由益州
交子务发行流通。
不久,张若谷转任江淮制置
发运使,继而调任三司度支、盐铁副使,累迁右谏议大夫、知并州(今太原)。
并州原有一项重要的边贸活动,朝廷每年用丝织品换取域外少数民族的马匹。可是,前任太守中断这项贸易交往。张若谷任并州知府后,认为开通边境贸易,互通有无,既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也有利于朝廷了解边远地区情况,国家还可以得到战马,这是好事。于是,张若谷上疏朝廷,要求恢复边境贸易。边境贸易恢复后,商贸交易十分活跃,国家得到的战马数量年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