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鹤年
天津籍书法家
张鹤年,字东轩、号凝尘。1949年生于天津。自幼秉承家学,酷爱书画。曾受耿仲敭先生指教,后入室天津名书家宁书纶先生门下。
人物简介
几十年来虽公务繁忙仍坚持拨冗习书,临池不辍,遍览名帖,手摹心追。孜孜以求,先以颜、柳、欧为基,继以各名家为范,专攻行草、小楷。酷爱文、钟,尤喜王宠。书作秀润蕴藉,灵动优美,不饰雕琢。作品多为民间收藏,并流传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亦参加国内各类展事。报刊典籍多有刊收,艺术简介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传”、“中国当代书画家润格大全”、“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字真迹博览大典”等二十余部奠基。曾被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联合授予“世界书画艺术名人”称号等。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亚洲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中国民俗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委员等。
媒体访谈
主持人:欢迎张鹤年先生到天津视窗接受访谈。您是怎么喜欢上书法艺术的?
张鹤年:我学书法应该是家传的。我是1949年出生,小的时候我父亲字写得不错,他上的私塾,那时候也不像现在这样,有这么多的名人。父亲教我写字的原因,是因为当时天津有一个说法,男孩子不写字,长大以后不容易找工作。他们的思想是应该有一手,为了以后养家糊口、谋生。我当时太调皮,就逼迫我学写字,其实我最早是学画画,7岁就画,当时我家墙都挂满了我画的画,我家住在东马路老城里那块,周围都是画家,包括国家著名的蜡像专家尔宝瑞都是我们的同学。我们喜欢画画、写字的人特别多,主要是老师的影响。我父亲当时的想法就是:“你要把字学会”,他的目的是你以后要有手艺,除去工作以外,另外就是为了管住我,小时候很调皮,上学时很少走门,都走窗户。
主持人:靠写字能约束的了你吗?
张鹤年:我们家是没落户,当时不是很富裕,解放前有一点财产。为了把我管住,他用什么办法?在门后面挂一个藤条,下班的时候回来第一句话:“你写字了吗?”我说:“写了”,他让我写字就一个要求,在字的右边上注上日子,证明是你今天写的,然后就可以去玩了。
后来从不自觉到自觉,他本身就是教育我,从那以后就喜欢写字了,慢慢以后就自觉了,那时候的纸一毛钱一刀,写完了以后,就上厕所接着用,一个月用一刀纸,一来二去,就喜欢上了。当时的教育不一样,我当时学的是老拼音,老一点的字典后面也有。另外,学校当是有书法课,统一用国家教材,在学校的时候,家里面练,学校里也写,老师就发现我写得不错,所以总受到一些表扬、鼓励,
主持人:当时有没有请老师或私塾?
张鹤年:我的邻居就是的国家著名的书法家龚望,他从小看着我长大,那时候他正走霉运,他跟我父亲认识。
主持人:他看过你的书法吗?
张鹤年:看过。我把写的字给龚望老先生看,问问他,指点一下。他说你是小聪明写字,悟性、灵性很高,太聪明了,字一看就明白,你就理解,你功底不够,我不信这个事,工作就不能和书法联系在一起了?我就不信了。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我的出生不是很好,父亲是***,母亲是官宦子弟,那时打砸抢、抄家,我没有这个资本,学校的红卫兵不要我,造反派不要我。再加上家庭的这种出身,家里比较谨慎,他们就不让我出去,让我练字。那个时候对我写字提高比较有帮助,主要是写颜体字。到了1969年底,开始征兵了,我就报名参军。写字、画画帮了我一个大忙。我姥爷是个富农,又自己下地,家里有一个长工,就给我定了一个富农劳动者的身份,这是什么成份?就是富农劳动者,凑合可以当兵,学校里推荐了,部队需要人才,现场征兵的负责人,也是后来我们的领导,拿来黑板让我画画,我写了毛主席语录,画了工农兵形象,实际上这是我父亲给我打的基础,当兵时我的运气非常好,部队看我能写能画,就要了我,当上了航空兵。我们的身体非常合适搞飞行,身体不好不能飞行,因为出身的原因不够条件,我就去徐州学习维修,学习飞机原理。当时接收我的时候,就提到了这个问题,说这个孩子会写、会画,是天津大城市来的。到部队以后,除了工作以外,大量的宣传方面的事情都交给我,一直到后来画油画,画版画。
主持人:你在部队主要是航空维修,搞宣传什么的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做?
张鹤年:部队至今一样,养了很多人,那时候部队里面没有专业的技术,有东北人、四川人等等,我们几个人在凑在一起,当时宣传***思想,铁道游击队、地雷战、红灯记等等一些故事,所有的幻灯片都是我画,那时候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当时我的思想就是看到作家、画家、歌唱家、戏曲演员挨斗、批判,我虽然喜欢这个,我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我立志这一生不画画。我在部队表现很好,但是我的出身不好,只能夹着尾巴做人,我技术不错,给我打下了思想根基,再加上我经常加班,别人歇班,我去做黑板报,到1971年还入了党。当时,部队有两个保送上大学的机会,一个是美院,一个是浙江医科大学,保送挑了我和一个姓张的同学,也是天津人。当时部队就物色了这两个人一个学医,一个学美术。他没有意见,因为他出身好(雇农)。我就害怕,不敢去,我希望留在部队,我喜欢留在部队搞飞机,由于这个原因,一考虑到家里的情况,我就把这个机会让给别人了。
主持人:回忆起来后悔吗?
张鹤年:按照想法当时不去很愚蠢,毕竟学校的教育质量非常好。到了1973年,因为出身不好也不能提干,产生了想留还是想走的问题,和我一起进部队的人,别人衣服都是4个口袋了(指当上了干部),只有我是2个口袋。还没有离开部队的时候,有一个人是团里的主任,转业了回天津了,他很关心我,就把我的情况和当时的天津二机局讲了,于是,我复员回来在二机局分配了工作。因为那天是14号,他说张鹤年你去二机局报道,我一看下班了,找不到那个地方。第二天就到了二机局,他问我“你是画画的吗?”,我说“我不是,我只是会画画”。那时候咱们国家要上彩电,需要彩电的设计人员,我说行,15号我就报道了。从工人开始干起,1974年当美工,1975年开始当车间副书记,到1976年地震的时候,我指挥抗震,到了1982年就组建天津电视机厂,就是老市长李瑞环那个时候组建的,1984年李瑞环和李慧芬来选厂长,到各个班组去投票,组成新的一个班子,我那时候以第三名入选,我管生产、管人事,那年才三十五、六岁。别看平时工作很忙,但始终是喜欢写字、画画,进长城电视机厂以后也没有停止,开始大量的画画。批林批孔的时候,是我崭露头角的时候,厂里办展览,我画的是儒法斗争的故事,画法家的事迹,引起了反响,当时的电视台都播出了。我的字一直没有写的原因是碑贴都被烧了,我有很珍贵的字帖,全部都烧掉了,资料没有了,所以到了1978年就开始搜集书法资料,我的工资也不高,就省吃俭用,开始搜集。
主持人:部队锻炼的经历,对你在企业当工人、当干部,甚至学书法都有益处吧?
张鹤年:我在部队里为了宣传***思想,爬梯子写字把手腕都摔折了,脸上的伤疤就是当时留下的。所以我比较勤快,不闲着,在厂里当了车间主任以后比较勤快,习惯了,养成了比较诚实的习惯,干飞机的工作,第一个就需要诚实,飞机里的每一个小零件都很重要,骨子的忠诚是从部队来的,这是我的职业需要,飞行员问什么情况,你说良好,就签字,你说问题不大,人家就不敢上去,就养成了办事非常果断。一直到了九十年代初,从长城电视机厂出来,到和平区、河东区政府干了几年,到了1993年底,天津市人民政府成立广西办事处,就把我调去当主任。
主持人:在广西,就靠您一人白手起家?
张鹤年:是的,当时我住在宾馆里面,身上就带了一个包,什么也没有,气候又相当热,就在那里建立办事处,一直到1995年投入使用,步入正轨,最后广西的办事处是最漂亮的。
主持人:这么多年,书法一直在坚持写?
张鹤年:一到广西,我意识到字不写不行,因为1978年父亲就不和我提写字的事。我结婚的时候,父亲说给我写一个“喜”字,我说我自己写,父亲说行,看我写的“喜”字不错,得到了父亲的认可。工作的时候,我的业余时间不像现在这样,每天早出晚归,家访要做,困难职工也要访问,我就抽出一定时间来写,家里房子小,就趴在窗户上写。真正到了八十年代后期,我对写字的理解不光是写,还要去悟,就是看,字帖不写不要紧,但是要读,为自己做一种储备。
到广西以后我有时间,每年放假都是一两个月,不用作班。到了1990年进入天津书法家协会,那时候天津书协成立一个协会,我做了副会长。后来就比较方便了,真正进入了书法领域,认识了很多人,学了很多东西。我有一个特点,我很少去问哪个人,我仔细看过别人的东西,然后再去对比,我就去想,他的东西好在哪?哪个地方体现了传统的东西,出处是从哪里来的?真正变换在哪?像中国任何一个书法家都是从中国老祖宗那出来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从那时候开始就大量的买字帖,看字帖,读字帖。
包括我也这样,我在广西的时候,每次回去我都带字帖,每次带的不一样,广西特别热,条件也不太好,那里也不像天津的文化土壤这么肥沃,所以我的床头没有别的东西,全都是字帖,不看就睡不好。包括我不是看画,就是看字。但是看的时候怎么看,不是看文章,是看一个字,为什么这撇从这走?为什这捺,要这么走,还有这个字不这样写行不行?我小时候就这样,手总跟着动,就把结构记在脑子里,父亲经常不让我动,其实就是我看完了一个字我就动了,养成习惯了,天津很多书法家和你交流,手都是在动,马路上看了一个牌匾,手就会跟着动,王羲之也是这样的。
到了九十年代,字练的相对比较系统(一些主要的字体),我还有一个小聪明,我不是泛泛的练,我是有重点的,哪些书法符合我们的心情,你比如说写楷书,我的功力差,我很少坐下来练,就看颜体,后来是行草,我的性格稍微火爆一点,你像草书看看王铎,行书看米芾。还有一些是别人不经常看的,咱们国家有三个著名的文人英年早逝,一个是王铎。再一个是李贺,还有是个王宠,他是明代人。但是像这样重要的人物,他们属于非常智慧型的文人,王铎20多岁写的就很好。我买过一本王宠小楷的书,我整套临了下来了,整整3000多字。小楷是非常智慧的字,我不去找特别的字。我临米芾,米芾也是50多岁死的,也属于智慧型的,影响巨大,为什么?你就注意他的笔划,是可以不断往上走。
退下来在这两三年的时候,基本就是临字帖和老师们交流,让他们提毛病,最后在家里看书法字帖和书法相关的东西。从文化的角度,不是从照猫画虎角度,对书法协和历代对书法的看法,画基本就留下来了,字是一直写下来了,后半生这段时间就把书法当做一生的事业,我也不想成名,成什么大气候,我只想对得起自己的时间,我也不唱卡拉0K,也不喝酒、也不娱乐,天天和字帖打交道,如果没有一个认为自己满意的结果,对不起自己。
主持人:您学书几十年,对中国的书法是怎么认识的?
书法作为咱们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他是基础部分、是基础工具、又是语言表达工具、书写传承的工具;同时它也是艺术,所以说世界上所有的艺术门类里面,只有书法是最深奥的。
我曾经和别人说过,我说我对的书法的看法和别人不一样,我面对书法的时候是诚惶诚恐的,我在书法面前,我崇拜他,我显得很渺小,中国几千年文化,造就了中国书法的体系,它简直是高深莫测,而且任何站在自己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的。面对石碑,有的日本人,他们是给颜真卿磕头,我是给中国老祖宗磕头,骄傲自豪的举动。我面对书法特别严肃,我特别反对三描两笔就要去挂在墙上,就要去卖,就要马上办展览,我特别反对。为什么中国的书法说它浩然,我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张”字,他可以写出很多种,每一种都很好看,任何一字都是艺术。都在一个隧道里走,书法在一个大隧道里,很多很多的射线,向外辐射,就要在尊重书法、捍卫书法的前提下,一点一点找里边的一部分。这仅仅是个例子,任何人说自己是书法家我都不承认,家是什么概念,这家有很多东西,你无外乎家里面就一张桌子,什么也没有。所以说,社会是比较浮躁。但是有这个也不错,朝着这个方向走,是一种压力,你把字拿出去,不好看,影响你自己的尊严,这样一来,就迫使你爱好这个东西,我说下面如果有来世,我不会搞书法,为什么?因为太难了,让你惶惶不可终日,而且中国的书法艺术,那里都是好文章,遣词造句,为什么写一些口号性的文字不好看?但是你要把老祖宗的文章,拿出一句话写在墙上就很上口,为什么?因为他把中国的这些文化,表达得淋漓尽致。所以说书法有三个目的。他说你为什么要练书法,第一,作为中国人,我去写中国的字,不新鲜,但是把中国的字写好了是责任,任何一个孩子都在学,我把它作为一个艺术门类,我把他写好了是责任,我能承担就去承担,但部分人不具备承担这个责任的天赋,那他就去承担别的责任,我决不会让他失传;第二,为了使这个东西进入寻常百姓家,上次讲过,书法是高雅的东西,高雅的东西恰恰应该进入老百姓的生活,提高社会质量,书法是提出中国人生活质量是一个非常好的元素;再一个我相信我有修行,修行自己。书法有严格的法度,咱们日常的书写就是书写(包括英文、阿拉伯数字),书法为什么叫书法?以前不叫书法,叫法书。是在一个严格的法度上书写,这个法度项目本身除了要表达文字本身的意义以外,另外表达了这个字,从美学角度,因为中国字是根据诗来的。英文不是,英文是根据阿拉伯数字来的,中国字有一个动作做基础,比如月亮的月字,日月加在一起就是的明,都是一个象形字,为什么好看?我说我看字和别人不一样,任何一个字仔细看都像一幅画,是高度的抽象,经过几千年来人们艰苦的抽象,既能书写,才能反映它的形体。
书法是一种传统的东西,我要传承下去,尽管我能力有限,但我要传承下去;第二我要写下去,我要给社会服务;第三个我自己得到修养,自己安安静静。
对书法的理解,我感到对社会的理解有片面性,一个是功利的问题,就是写书法的功利问题,急功近利不行;第二,就是书法的浮浅,只写不读,社会很浮躁,不适合,有些书法家就觉得这个字体不好掌握,我认为应该把它作为大书法,应该把它扩大。谈到这个大书法概念,这里边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书法,也包括广义的书法(诗词曲);第二,和谐本身,和书法的本身相一致,任何一个字如果不和谐,就不会好看,如果和谐就很多要素在里边,比如人的身体中间要收紧,四肢要放开,你的中间是不可移动的,有胳膊连着的,你要舒展就好看了,这本身是和谐的概念,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大和谐的一部分,这样一讲,就把中国的书法变成大书法,包括传承、历史,沿革以及演变过程,这个写书法只是其中一个小部分,实际操作的一部分。
主持人:您的字是算行书系列吗?
张鹤年:以行草为主。行书是最方便人们和人们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的。“草书”为什么叫草书呢?是潦草之书,楷书所谓楷是楷模,是榜样、范本,这个楷书解决结构,行书解决灵动,草书解决奔放,这个东西反映你的心情,另外在社会形容楷书的不多,行草多。社会是动感,社会楷书特别多,草书并不多。说明当时的社会由于交通条件等相对就稳定了,出门也出不去,你说上趟北京就骑摩托车去吗?社会发展了,由静态-动态-奔放,从这个字来看,而且已经有草书的痕迹了,就是一帮诗人在水边饮酒做诗,用树叶把酒杯放上,漂到谁跟前,谁要做诗一首。王先生给我写一个序吧,借用酒性就写了一首。天津有一个将军,很多好的作品就即兴而作,他的儿子战死了,他非常悲愤,大将军就写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悼词。有的东西可以临,这个就临不了,因为是动态的,文章的意境是临不到的,意思不能理解,他刚吃完了皮带、草根心情激愤,你坐屋子里能写出这样的东西吗?所以写书法,一是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第二你有要有一个很好的文学修养,还有你要善于把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
主持人:像传统的书法家里,你最喜欢谁?
张鹤年:王羲之!这里有一个观点,富山讲过一是叫“四宁”宁丑毋媚,我喜欢通俗,喜欢王铎郑板桥,字写得也很少,傅山都是非常非常好的,丑要看出美来,如果这个人长得不太漂亮,但是很受看,这种人比长得浓眉大,樱桃小嘴一点点是好看,但是搭配起来不和谐,谁也不愿意找一个这样的丑媳妇儿放家里。但不能说草书没有字帖的痕迹,没有传统的痕迹,随意的糟蹋它,我是非常反对的,很多人都很反对。可反过来说,东西没有也不可以。
我是非常痛苦的,写书法我喜欢王羲之,原因是因为咱们国家的书法的过程有几大结构,最早有的长期造字、甲骨、鼎文等等,从正式的像文字开始,简书慢慢的规范,它作为一大类,最早的简书主要是医药记载(三国以前)这是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演变,需要几百年,上百年,就到了汉八书,隶书,就是草隶,形成了一个结构,是当时的的需要,就是现在的门派。王羲之是在前面,汉隶,魏碑,这个阶段就变成了当然习以为常的行楷,楷书,这是一个里程碑的问题,到了龙藏寺又是一个里程碑,等到了唐朝,开明的制度,他有一个放松,放松就形成了一个百花齐放,这又形成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纯楷书,像柳公权、褚遂良等。当时的客观环境允许他们的在这方面下力量,而不用顾忌社会的问题,形成自己的风格,你喜欢这个东西,就“取法其上,仅得其中”,从根本上讲,才是有本质,才能达到这个效果,我个人比较喜欢传统的东西,作为一个规范的东西,作为一个应该自己思维的东西。
汉碑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过程,汉碑的出现是和当时整个社会,从隶书转到碑,之所以叫碑,是因为这几千种碑没有一个是属名的,不知道是谁写的、做的,就知道是民间书写的,因为他要给人做楷模,而且慢慢的考试制度就把它作为标准,就逼迫他去学习,如果卷面不好看,皇上不爱看,影响你的视听,迫使这些文人临好这些碑,所以社会环境造就了每一阶段。凡是政治比较开明的时候,形成一个里程碑的时候,唐朝是这样的阶段,东晋,三国战乱以后是比较稳定的,他放在稳定期间,汉书也是稳定的,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一段时间是稳定,小篆便成了小篆,小篆就明白一点了,大篆根本看不明白。
宋朝以后是真正的百花齐放,有一些人脱离官场以后,形成自己的风格,返过来影响社会,包括郑板桥也屈居七品,官位都不大,但当时他们又形成了文人厌恶官场、讨厌官场,这时间形恰恰也算是一个发展阶段,前面是规范的文字,等到宋明清文人气上来了,文人画、文人书,癫狂的也有,例如郑板桥很不规范,隶属、行书、楷书凑到一起就起了一个名字,叫什么?叫“碎石铺街”吧!什么叫碎石铺街,里边有红、黄各种各样的颜色,马路上不是碎石铺街,都是一样的。然后是扬州八怪,很多不知名的,恰恰影响了中国的书法史,形成了一个社会文化大环境,一个氛围,这也是一个好事。否则依然是呆板的,唐,汉书,秦篆咱们也受不了,报纸也印不了,都推崇这个碑,他和改革是一种战利品,他的喜欢硬度很大的字,你看魏碑都的齐头齐脑的,外方内圆的,表现是一种内心的东西,但是仍然没有文化多元了,你不可以遏制他发展,知道是压制他一下,但你压不住它,毕竟和书法是不一样的,像近代我喜欢的是米芾,我写字写到没有墨了,再去砚墨,这是个性很强的书法,把横写了一波四、五折,平常我们写的就是平行的,他写的是一波五折,就写得很有力度,黄庭坚的东西,王铎的东西,我喜欢傅山的东西原因很简单,傅山是一个硬骨头,他的明人不作清官,他死活不出山,不作清朝的官,我敬拜他的性格,颜真卿的书法是一个方面,人格魅力最超出常人,大家公认的是他耿直品格。首先他人好、爱国。
主持人:最后请您对广大网友说几句话
我最后说一句,不要把书法看得过于复杂了,也不要说我自己的水平有多高,我把书法弄复杂了,我自己绕不出来了,我把书法看成人了,你看就说赵体,为什么赵体写这么好,他是好画家,画的山水价值连城,他就因为晚年投降元朝了,赵孟頫他晚节不保,说他的字无骨,实际上写得非常好,但是你仔细研究一下,就是没骨头。颜真卿的字就是有骨头,他死也不投降,最后76岁被杀死了,而且他的儿子、侄子都是为国尽忠的,首先是爱国主义者,最后才是文化家,你说中国的书法复杂不复杂,他的字写得很有力度,他的肩膀就像一个非常厚的肩膀挑大梁。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6 19:5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媒体访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