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愁(882~956年),本名彭彦晞,士愁是其字(常讹作士然),唐末
五代时人。生于庐陵(今江西吉水),长于湘西,938~956年袭父职任溪州
刺史。
背景介绍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藩镇割据,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唐王朝已名存实亡,中华大地上开启了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
彭士愁的父亲
彭瑊、伯父
彭玕在唐末
黄巢起义时举乡兵自保,此后逐渐成为割据吉州(今江西吉安)的地方军阀,后因
五代十国中
吴国的压迫而向西投奔楚国,年幼的彭士愁也随父亲和伯父留居异乡。彭氏兄弟入楚后得到楚王
马殷的器重,分别委以重任,而且马殷还为自己的儿子
马希范配彭玕之女为
嫡妻(马希范继任楚王后封彭玕之女为顺贤夫人)。
彭瑊被先后被授以辰州刺史、溪州刺史之职。自910年任溪州刺史时起,他在逐步统一了酉水流域土民各部,后来联合漫水(今湖北来凤)土官之弟向伯林等,打败并赶走了早期溪州首领吴着冲,随后又统一了惹巴冲。
923年,楚王马殷任命彭瑊为靖边都指挥使兼溪州刺史,领上、中、下溪州及保靖、永顺等州,是开湘西彭氏土司的八百年基业。
938年,彭瑊去世,彭士愁即位。彭士愁继位后,勤于政事,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又团结各部。后来兼有上、中、下溪州、保靖、永顺、龙赐、天赐、锦、奖、懿、远、安、新、洽、南、富、宁、来、顺、高、忠顺、感化等20余州,领域在今湖南永顺、龙山、保靖、古丈、溆浦、辰溪、芷江,湖北来凤、宣恩,重庆酉阳、秀山一带,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
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年),彭士愁和楚王马希范在溪州(今永顺)会溪坪结盟,铸铜柱为记。
为保溪州和平,溪州与南楚歃血为盟,订立盟约。古称:千年一柱 天下太平。
著名战役
1.溪州之战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形成了五代十国。南方各地出现了九个政权,即:南楚、南唐、吴越、南吴、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及闽国,加上北方的北汉,是为十国。
后唐清泰元年(934年)正月二十一日,后唐主封马希范为楚王。
雄据湖南的楚王
马希范即位后,常对溪州等地征收苛捐杂税,引起彭士愁的不满,这种矛盾在彭士愁的堂姊——楚国的顺贤夫人彭氏在世时还得以调和,然而天福三年(938年)十二月,这位“貌陋而治家有道”的彭夫人去世,彭士愁与马希范的矛盾便开始激化。
公元939年八月,彭士愁率领锦、奖、溪三州数万人,大举东进,进攻楚国,取得楚属的辰,澧二州,焚掠两州所立的镇戍。
据新旧《五代史》、《九国志》、《资治通鉴》所载,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九月,在今湘西与常德、沅陵接壤之处,金鼓动地,杀声震天,湘西历史上著名的“溪州之战”爆发。
为解“望城之危”,南楚王马希范派麾下静江节度使刘勍、决胜指挥使廖匡齐率领大军征讨溪州,彭士愁立即带领溪、奖、锦三州一万军奋力抵抗。
十一月,望城一战战败,败退溪州。楚军追至溪州,跟踪追击,企图乘机扩大割据范围。彭士愁撤出溪州州城(今老司城),退据山寨,依靠四面悬崖绝壁天险,抵抗楚兵。
彭士愁派出使者向后蜀请求救兵,后蜀主却以路途太远的理由,拒绝了彭士愁,彭士愁只能继续带领兵丁与楚作战。
战败后,退至靠近沅陵的地盘,“弃州保险,凭高结寨”,寨筑山顶,四面险峻,楚兵只得伐木缘山架设栈道仰攻。楚将廖匡齐带兵沿梯而上攻寨,结果崖上箭石雨下,楚军被击退,廖匡齐战死,一时间楚军士气低落。
天福五年春,刘勍再次率楚军围攻彭士愁退据的营寨,并截断彭士愁的水源、粮道。并向河里放置毒药,援军中毒后也失去战斗力。一日又趁大风暴起,楚军用火箭射入营寨,其构筑的防堑全部摧毁。彭士愁见其军死伤过重,率兵乘夜冲下山,向锦、奖深山撤退。
天福五年(940年)正月,彭士愁派其次子彭师杲率下属诸部酋长田洪斌、覃行方、向存枯、罗君富携锦、奖、溪州印信、地图,向楚国请降。
因彭士愁威望颇高,马希范一时无可奈何,只得相约议和。经过谈判后,历时两年的割据战争结束,双方缔结盟约,铸铜柱立于溪州会溪。
在永顺会溪坪铸立“
溪州铜柱”,彭士愁与楚划江而治,酉水之南归楚,酉水之北归彭士愁。并且和约还规定:楚国军民不能随意进入溪州;彭士愁属下的部落酋长如有冒犯楚国的,只能由彭士愁科惩,楚国不能发军讨伐;楚国不能在彭士愁的辖区内征兵;彭士愁的辖区的官吏由彭士愁任免等等。
从这些和约规定来看,彭士愁表面上归属楚国,其实质上在其辖区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彭士愁建都城于会溪坪(今酉水河岸老司城),统辖有20余州。
956年,彭士愁去世,其子彭师裕即位。
2.桐木大刀之战
光绪《龙山县志》记载:“龙山为永顺土司旧地,齐梁以前不见史册,叛服莫考,土人家乘称其先有吴着冲(因土王目不识丁,聘请彭氏为助理,),后有彭氏助理,彭氏以私恩结人心,日渐强盛。
在洛塔的吴著冲(土王),广结人脉,兵马强盛,就在自己居住的吴王堡上浩浩荡荡修建了土王殿,后经过彭氏与吴王的多方商谈,吴著冲固执已见,不愿纳入朝廷版土,他要做永远的溪州王,悍卫自己的溪州。
彭氏认为溪州应该重新纳入朝廷版图,结束分裂的局面,这样才符合土民整体的利益。彭氏与吴著冲之间因理念的不同,爆发了矛盾冲突。
彭瑊谋逐着冲,着冲败走猛峒,瑊复率众击之,遂逃匿洛塔山,时有漫水司土官之弟向伯林骨肉不和,归瑊,瑊令伯林攻吴着冲,着冲困毙洛塔山石洞,瑊以洛塔之地酬向氏,余土尽归瑊。
《永顺县志》中也有同样的叙述。这里将吴著冲、彭瑊、向伯林、惹巴冲等之间的关系和战事写得较为清楚明白。
另外在史志上还有“瑊公谋逐吴著冲,瑊公带领五千精兵深入土王之地,又用彩缎、金玉相利诱,一面攻打尚未便利,因土王强悍,瑊公得计,以桐木解剖染削如大长刀样,长一丈有余,宽一尺寸五,一千人坐骑马上,舞桐木大刀,往来如飞,吴部见甚异,骇乃大警而奔逃……”。
据《龙山县志》卷六记载:唐末五代之际,彭氏、吴氏二集团发生了夺地争权的斗争,彭氏击败吴氏及其同盟惹巴冲和春巴冲,后与南楚文昭王马希范于溪州会盟。其记曰:
“土人家乘称,其先有吴著冲,今邑之本城、洗罗、辰旗、懂补、洛塔、他沙皆其世土。因延江西吉水县彭氏助理,彭氏以私恩结人心,日渐强盛,至彭瑊,谋逐著冲。著冲败走猛峒,瑊复率众击之,遂匿洛塔山。时有漫水司土官之弟向伯林,骨肉不和,归瑊。瑊令伯林合攻吴著冲,著冲困毙洛塔山石洞,瑊以洛塔之地酬向氏,余土归瑊。后著冲为祟,土人时相惊呼,瑊惧,建祠祀之。今永顺县旧司城有吴著冲祠,土人犹争赛焉。又有惹巴冲者,与吴著冲结为兄弟,今邑之明溪、五赛、坡脚、捞车、二梭、三甲、四甲诸里皆其世土,后亦为瑊所并。瑊于梁开平年间归顺,命为溪州刺史,子彦晞(即彭士愁)为靖边都指挥使,守溪州刺使。
桐木大刀之战,结束了土民各部的分裂局面,实现了溪州统一,为日后建立以溪州为中心的割据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溪州之战的结果
溪州之战的结局,从表面上看,彭士愁主动求和,似乎是退让者,但从双方签订的盟约来看,彭士愁不论在政治上或在经济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权益。
诸如:楚国对溪州属地不征赋税;不抽兵丁;楚国军人和百姓不能随意进入溪州;彭士愁属下的各部落酋长如有冒犯朝廷之处,只能由彭士愁科惩,楚国不能发军攻讨;彭士愁溪州刺史的职务亦由楚国王朝任命等等。这些条款明显地有利于彭士愁,不仅为其统一酉水流域建立传世八百余年的小朝廷奠定了基础,而且使酉水流水流域的社会轶序在较长的时间里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当时酉水流域人民的利益。
溪州盟约
1.立柱盟誓
天福五年,会盟于今古丈县境内的会溪坪,南楚王马希范效法其烈祖马援“象浦立柱”的做法,以铜五千斤铸柱,并铭刻誓状于其上。
溪州铜柱高4米,重2500公斤;柱身为中空八面体,原柱内用马氏统治时期所铸的铁钱填实。柱上刻有“复溪州铜柱记”,共2000多字。
在溪州土司王彭士愁表示一心归顺后,楚王当即决定:“尔能恭顺,我无科徭,本州赋租,自为供赡,本土兵士,亦不抽差。永无金戈之虞,克保耕桑之业。”
溪州铜柱铭文《复溪州铜柱记》局部双方盟誓为约,立柱为信。南楚王喟叹:“誓山川兮告鬼神,保子孙兮万年春”的夙愿。铜柱也记录着溪州刺史彭士愁 “历三四代,长千万夫”,“亦无辜于大国,亦不虐于小民”,“非萌作孽之心,偶昧戢兵之法”,“一心归顺王化,永事明庭”,“永无金革之虞,克保耕桑之业”等立誓的诚意和南楚王马希范:“尔能恭顺,我无苛徭;本州赋租,自为供瞻;本部士兵,亦不抽差”等议和的保证。铜柱的树立,客观上起到了“无扰耕桑,无焚庐舍,无害樵牧,无阻川途”的积极作用。
2.溪州铜柱
铜柱高4米,上半截呈八方形,下半截呈圆形,直径39厘米,中间空心,重约2.5吨,柱上铭刻《复溪州铜柱记》,共41行,2300余字。另外还有誓词,衔名,皆楷书,字体秀丽。是研究湘西历史的宝贵资料。
进入赵宋之后,宋太宗“诏辰州,不得移部内马氏所铸铜柱《宋史》。
铜柱原位于永顺县太坪乡酉水河畔的会溪坪,1961年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1969年因修建凤滩水库迁至王村。1971年修建风滩水电站时迁至王村镇东侧的花果山上,并建有保护亭,著名的溪州铜柱如今就保存在芙蓉镇的溪州铜柱馆内。为湘西千古名胜。
196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铜柱铭文
天策上将军、江南诸道都统、楚王希范召天策府学士、江南诸道都统掌书记、通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李弘皋谓曰:
“我烈祖昭灵王,汉建武十八年平征倒于龙偏,树铜柱于象浦。其铭曰:金人汗出,铁马蹄坚,子孙相连,九九百年。是知吾祖宗之庆胤绪绵远,则九九百年昌于南夏者乎。今五溪初宁,郡师内附。古者天子铭德,诸侯记功,大夫称伐,必有刊勒,垂诸简编,将立标题,式昭恩信,敢继前烈,为吾纪焉。”
皋承教濡毫,载叙厥事:盖闻牂牁接境,盘瓠遗风,因六子以分居,入五溪而聚族。上古谓之要服,中古渐尔羁縻,泊帅号精夫,相民泱氏。汉则宋均置吏,稍静溪山,唐则杨思兴师,遂开辰、锦。迩来豪右,时恣陆梁,去就在心,否藏由己。
溪州彭士愁,世传郡印,家总州兵,布惠立威,识恩知劝,故能历三四代,长千万夫。非德教之所加,岂简书而可畏,亦无辜于大国,亦不虐于小民,多自生知,因而善处。无何忽乘间隙,俄自动摇。我王每示含弘,尝加姑息,渐为边患,深入郊圻,剽掠耕桑,侵暴辰、澧,疆吏告逼,郡人失宁。非萌作孽之心,偶昧戢兵之法,焉知纵火,果至自焚。
时晋天子肇创丕基,倚注雄德,以文皇帝之徽号,继武穆王之令谟,册命我王开天策府。天人降止,备物在庭。方振声明,又当昭泰。眷言僻陋,可俟绥怀。而边鄙上言,各请效命。王乃以静江指挥使刘勍率诸部将,付予偏师,钲鼓之声,震动溪谷。彼乃弃州保险,结寨凭高,唯有鸟飞,谓无人到。而刘勍虔遵庙算,密运神机,跨壑披崖,临危下瞰。梯冲既合,水泉无汲引之门;樵采莫通,粮糗乏转输之路。因甘矜甲,岂暇投戈?彭师杲为父输诚,束身纳款。我王愍其通变,受降招携。崇侯感德以归周,孟获畏威而事蜀。
王曰:“古者叛而伐之,服而柔之,不夺其财,不贪其土。前王典故,后代蓍龟。吾伐叛怀柔,敢无师古,夺财贪地,实所不为。”乃依前奏,授彭士愁溪州刺史,加检校太保,诸子将吏,咸复职员。锡命有差,俾安其土。仍颁廪粟,大赈贫民。乃迁州城,下于平岸。溪之将佐,衔恩向化,请立柱以为誓焉。
於戏!王者之师,贵谋贱战,兵不染锷,士无告劳。肃清五溪,震詟百越,底平疆理,保乂家邦。尔宜无扰耕桑,无焚庐舍,无害樵牧,无阻川途,勿矜激濑飞湍,勿恃悬崖绝壁。荷君亲之厚施,我不征求;感天地之至仁,尔怀宁抚。苟违诫誓,是昧神祗,垂于子孙,庇尔族类。铁碑可立,敢忘贤哲之踪;铜柱堪铭,愿奉祖宗之德。皋仰遵王命,谨作颂焉,其词曰:
昭灵铸柱垂英烈,手执干戈征百越。
我王铸柱庇黔黎,指画风雷开五溪。
五溪之险不足恃,我旅争登若平地。
五溪之众不足凭,我师轻蹑如春冰。
溪人畏威乃感惠,纳质归明求立誓。
誓山川兮告鬼神,保子孙兮千万春。
推诚奉节弘义功臣、天策府都尉、武安军节度副使、判内外诸司事、永州团练使、光禄大夫、检校太傅、使执节永州诸军事、行永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扶风县开国男侯食邑一千户马希广奉教监临铸造。 天福五年正月十九日,溪州刺史彭士愁与五姓归明,众具件状,饮血求誓。楚王略其词,镌于柱之一隅: 右据状,溪州静边都使,自古以来,代无违背,天福四年九月,蒙王庭发军收讨不顺之人,当都愿将本管诸团百姓军人及父祖本分田场土产,归明王化。当州大乡、三亭两县,苦无税课,归顺之后,请只依旧额供输。不许管界团保军人百姓,乱入诸州四界,劫掠该盗,逃走人户。凡是王庭差纲,收买溪货,并都募采伐土产,不许辄有庇占。其五姓主首,州县职掌有罪,本都申上科惩,如别无罪名,请不降官军攻讨。若有违誓约,甘请准前差发大军诛伐。一心归明王化,永事明庭。上对三十三天,下将神祗为证者。 王曰:“尔能恭顺,我无科徭。本州税赋,自为供赡,本都兵士,亦不抽差。永无金革之虞,克保耕桑之业。皇天后土,山川鬼神,吾之推诚,可以玄鉴。” 静边都指挥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保、使持节溪州诸军事、守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陇西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彭士愁 武安军节度左押衙、开江都指挥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守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彭允滔 武安军节度左押衙、充静寇都指挥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守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田弘祐 武安军节度左押衙、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守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彭师佐 武安军节度左押衙、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守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田幸晖 武安军节度左押衙、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彭师榳 武安军节度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龚朗芝 武安军节度左押衙、充溪州副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守溪州三亭县令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彭师裕 武安军节度左押衙、充金涧里指挥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覃彦胜 武安军节度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田弘贇 武安军节度左押衙、左义胜第三都部将、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前守富州别驾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彭师杲 武安军节度讨击副使、左归义第三都部将、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彭师晃 武安军节度衙前兵马使、前溪州左厢都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向宗彦 武安军节度同十将、前溪州左厢都虞侯、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上柱国龚贵 前溪州大乡县令、将仕郎、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赐绯鱼袋彭允臻 武安军同节度副使、摄溪州司马、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覃彦仙 武安军同节度副使、前摄大乡县令、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覃彦富 武安军节度摄押衙、充静寇都副兵马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田思道 武安军节度副将、充溪州知后官、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朱彦蝺 大晋天福五年,岁次庚子,七月甲子朔十八日辛己铸,八月甲午朔九月壬寅镌,十二月壬辰朔二十日辛亥立。
历史影响
彭士愁去世后,其子孙相继世袭统治酉水流域,在五代和宋朝称刺史或知州,在元朝之后,称宣慰使、宣抚使、长官等司,统称为土司。直到清朝雍正年间,1727年,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彭氏献出辖地,其世袭统治才算结束。彭氏在湘西的割据政权若从从910年彭瑊任溪州刺史时算起,到1727年改土归流时终止,历经
后梁、
后唐、
后晋、后汉、
后周、北宋、南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前后共计存在了818年,其统治者中功绩最显赫就是彭士愁。
彭氏宗祠
彭氏宗祠彭氏宗祠位于老司城中心,在土司“寝宫”的后面,内供历代土司的牌位,有精美的木雕像,还收藏了历代土司制定的三纲五常法谱。为明代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第24代土司彭元锦任宣慰使时所建。
人物关系
1.彭氏“三雄”
彭士愁: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彭瑊从江西过来,投靠楚王马殷,后被封为溪州刺史。是后任土王的核心人物,也是后来的溪州刺史。
向伯林:传说中的向佬官人,湖北来凤县(漫水)人,是漫水土司之弟,因在政治和军事上与兄长意见不合,无法同共处事,后来就投奔了吴著冲,做了吴著冲的师爷。因同吴著冲还是政治远见不合等原因,后又投靠了彭氏。
田好汉:相传是一位懂巫术、会武术的大力士。他本是一位庄稼汉,但思想先进,喜欢打抱不平,也喜欢结交朋友。
2.土王“三冲”
土王“三冲”,猎王:吴著冲。酒王:惹巴冲。渔王:春巴冲。
吴著冲,彭士愁的“岳父”,土民三大土王之一。原古溪州的实际统治者,是远古时期土民的首领,史书上第一任土王。
惹巴冲(酒王),居住在“惹巴拉宫”,擅长谷物,酿酒闻名于世。
春巴冲(渔王),土民女性首领,居住在里耶,精通土医,以捕鱼、农耕为主。
3.“三冲结义”
土王“三冲”的吴著冲最早管辖的是猛峒河一带的地域;而惹巴冲是以洗车河、捞车河等地为中心;椿巴冲以里耶、八面山、石堤等地为主要管理地,后来又才慢慢扩大。他们三人道义结金兰,情投意合。吴著冲和春巴冲年龄稍大一点,惹巴冲最为年轻。
吴著冲在洛塔后,结交了惹巴拉和春巴冲。惹巴冲的祖上就是酿酒的大师,在他的父辈时,酿酒业已闻名遐迩,占据了酒业在当地的主导地位。当时的吴著冲出道不久,但十分喜欢喝酒,经常派人或自己亲自到惹巴冲家定购白酒。久来久往,相互熟悉,从酒道中,年轻的惹巴冲就这样结识了吴著冲,吴著冲对惹巴冲的武功和为人十分欣赏,就划地盘让他管辖,主动收留惹巴冲为自己的心腹。
春巴冲是一位大度、豪爽的女性,父辈都是渔业高手。父亲德高望众,长期以来居住在里耶、八面山。
4.彭氏与吴著冲的联姻
彭士愁从小跟随父亲来到溪州,对当地的风土民情非常了解,同时对土王吴著冲的情况也十分的清楚。他是当时溪州之地最有才学的大名人,同许多名流义士广交朋友,同时也与吴著冲的女儿相互爱慕,并参加了吴著冲为女儿准备的“”
土家女儿会”,接下了土家公主的抛下的绣球,成为了土民的“驸马”。
吴著冲的女儿佩服彭士愁的雄才大略,对他所说的要建立一个美丽的新政充满了期待,对彭士愁要创办学堂,供土民读书学习,充满了热情。她说要尽力说服父亲拥护新政,归纳版图,统一溪州。
彭士愁与向伯林交往十分密切。为了土民未来大局的发展,向伯林十分看中彭士愁的发展思路,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他同样认为,要使土民有新的发展,那就要归顺朝廷,在朝廷的统一领导下,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要开办学校,让土民识字读书,充实和完善自己。这样,土民的经济就会不断发展壮大,才会有更好的希望。
彭士愁来溪州后,由于聪明过人,思想先进,能说会道,很快就和田好汉打得火热。后来在彭士愁引见下,田好汉又认识了向伯林,于是三人同心同德共谋发展。
彭士愁的对内政策
1.正确处理土民的社会关系
(一)建立“吴著冲祠”
“彭氏以私恩结人心”统一了溪州土民各部族,打败、驱赶了溪州首领吴著冲。彭士愁继位后取得溪州地域的管理权,完成了统一大业。
土王吴著冲死后,彭士愁的妻子难以解脱她对失去父亲的痛苦。不久,含怨身亡。这使彭士愁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和深刻的反思之中。
土民的“愚忠”,更是让彭士愁大为震惊,“吴著冲”也绝非一般的首领,是土民三冲之一的“猎王””。
彭士愁战胜了吴著冲并占据了溪州领地,虽然他是土民的驸马,刚开始却也不能为土民大众所接受。土民失去了自己的土王,就像失去了主心骨一样。他们杀猪宰羊,摆上珍贵的佳肴,载歌,载舞,进行大型的祭祀活动。
这也在后来的《永顺县志》里有记载:“(土民)每岁三月杀白羊、击鼓、吹笙以祀鬼,四月十八日、七月十五日夜皆设鬼堂,谓是已故土官阳魂祀暑。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男女齐集,鸣锣击鼓,跳舞长歌,名曰摆手”。
彭士愁明白,要想统一溪州,只有顺从民意,才能稳定大局。于是,在土民面前,他重新将吴著冲封棺大葬,并把吴著冲的雕像搬进庙堂,同时宣布无论是世袭到哪一届土司,都要无条件在自己的执政堂内建立“吴著冲祠”,祭祀土民先祖吴著冲,尊重土民大众。同时,不追究任何与吴著冲有关系的人和事。这也表达了自己作为“女婿”对于岳父的敬畏之心。从而也奠定了彭氏统一湘西的历史基础。
今天,吴著冲历史真相虽然还存许多不解的迷团,但吴著冲是湘西土民第一任土王,彭氏谋取吴著冲政权也是勿用争议的事实。原吴王堡上的宫殿是最初的土王殿,比老司城应早约200年。直到如今,永顺彭氏老司城中,还保留有“吴著冲祠”,也难怪史志记载的古人之说:“永顺地先为土王吴着送世业……信如斯言,是永顺始于彭,又实始于吴也。”说出了继承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2.成为土民的“祖先神”
至晋天福四年(936年),彭士愁率部万余人,又欲谋取攻辰、澧等地,发起湘西历史上有名的“溪州大战”。这场战争以楚王马希范部奋勇迎击而大获全胜。战败的彭士愁,向马希范求和。于是,两人于天福五年(937年)立铜柱于永顺会溪坪,铭誓起约,划湘西所属地域为南北两江,彭氏主要管辖北江。约定楚国军民不能随意进入溪州;楚国不能向彭士愁部发军讨伐;不准在溪州辖区内招征兵丁;溪州辖区的官吏由彭士愁自己作主任免,可以世袭等等。看似一场败战的彭士愁,确取得了“自置官吏,拥兵执政,子孙世袭”实质性胜利。
938年,彭瑊去世,彭士愁当上了刺史,即位后的彭士愁,全心全意融入土民之中,努力勤于政事,尊重和团结土民,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开办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土民的势力。将彭氏家族融为土民的一员,说土民人的土话,做符合土民心愿的事,漫漫地深得溪州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在土民看来,彭士愁的新政管理,给他们开辟了新的天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民的思想也根本有了好转。在不忘老祖宗吴著冲的同时,更不忘记彭公爵主(彭士愁)、向佬官人、田好汉,因为他们都是开山鼻祖,给土民的生活带来了焕然一新。于是,后来将他们三人归为一类,请进神堂。特别是彭、向、田三姓,将彭氏“三雄”供为家族的“祖先神”,土民每年都以隆重的摆手舞而祭祀。后彭氏集团,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管辖溪州20余州,在龙山、永顺、保靖、古丈、辰溪、溆浦、芷江,湖北来凤、宣恩,四川酉阳、秀山一带,建立起了一个以湘西永顺老司城为核心的强大的势力范围。时历28代,袭任35世。
3.土司城
1.相关资料介绍
在湘西有三大土司王分别是桑植土司向氏、永顺土司王彭氏、慈利土司王张氏,其中又以永顺溪州土司彭氏实力最强。
其它土司王都为自己修建一座土司城,唯有彭氏分别在永定、永顺修建了二座土司城,永顺为“老司城”,永定土司城。
2.永定土司城
在永定的土司城内,彭氏为显示其地位,修建了湘西最高的一座高达 48米,共12层的吊脚楼,整栋楼竟无一根铁钉,此楼于2002年9月被评为最高吊脚楼,荣获世界吉尼斯之最,与此同时土司城内举办一千人参加表演的毛古斯舞蹈活动获得圆满成功,同时获得世界吉尼斯之最。
3.老司城
老司城遗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城东20余公里处的灵溪镇老司城村,本名福石城。1724年司城迁至颗砂乡,为区别新老两座司城,福石城又名老司城,是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至清雍正六年(1724年)永顺彭氏土司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老司城分内罗城、外罗城,有纵横交错的八街十巷,人户稠密,市店兴隆。
史书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万里之边城”的记载。
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010年09月老司城遗址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录。2015年07月04日,永顺老司城遗址与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联合代表的“中国土司遗产”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05月01日,老司城遗址作为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4][5]2016年12月,老司城景区又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文化作品
1《溪州之战》的电影纪录片
2015年,由导演王剑锋所指导的大型历史影片《溪洲之战》于湖南湘西永顺老司城博物馆展映。影片描述了溪州之战的起因和结果,并以代入式的方式讲述了溪州之战的历史意义。
2影视作品
由路奇导演,孟凡耀制作,经超,沈梦辰,刘晓庆,刘佳,周航等主演的《血盟千年》杀青,该剧以“溪州之战”,“溪州盟约”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彭士愁成为溪州割据政权,得到了古溪州人民的爱戴,为湘西赢得八百多年没有战乱的和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