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梵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徐梵澄(1909年10月26日—2000年3月6日),原名徐琥,谱名诗荃,字季海,梵澄、冯珧、闲斋为其笔名,晚年始用徐梵澄为通名。湖南长沙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哲学家、翻译家、印度学研究者,被誉为“现代玄奘” 、“中国新兴版画创作第一人”。
基本介绍
个人履历
徐梵澄是著名的精神哲学家、翻译家和印度学专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书画家、艺术鉴赏家和评论家,被誉为“中国新兴版画第一人”。毛泽东也曾当过他的地理老师。1926年考入武汉中山大学历史系,1928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西洋文学系。由于追求进步,不满学校当局的腐败,写出《谈谈复旦大学》,并投稿于鲁迅主编的《语丝》,由此结识鲁迅先生,也因之得罪当局,进而出国留洋,从1929年至1932年留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回国后在中国最早成系统地翻译尼采的著作。抗战期间,他先任教于中央艺专,后任中央图书馆编纂,兼任中央大学教授。1945年,赴印度任泰戈尔国际大学教授。1951年,入南印度室利阿罗频多学院,翻译、著述、讲学27年。
1978年底只身回国,经任继愈先生推荐,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员。徐先生精通8种古今语言,会通中西印三大文化,尝试以“精神哲学”的进路重新阐释古典,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体系,其学术成就多方面、多领域,但他从不张扬,绝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视名利地位如浮云,不以出现于公众视野为务,不以听不到掌声喝彩为意,只是竟日为学不辍,笔耕不止,不声不响地做着“接续”精神传统的探讨,直至90多高龄生命的终点。
人物生平
湖南省长沙人1909年10月26日生于湖南长沙东乡。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也接触到许多西学知识,上小学时毛泽东教过他几年地理。后入雅礼中学
1926年考入武汉中山大学历史社会学系。次年又考入上海复旦大学西洋文学系。1928年5月15日听鲁迅演讲受到教益,开始同鲁迅建立联系。
1929年8月赴德国留学。在海德堡大学哲学系攻读艺术史专业,研究美术史,练习木刻艺术。代鲁迅购买文学和版画作品,并创作一幅中年鲁迅像,被誉为中国新兴版画创作第一人。
1932年8月,做完博士论文答辩时,因父丧回国,在上海从事写作,经鲁迅推荐,为《申报》副刊《自由谈》撰写杂文,出版了《泥沙杂拾》。
1934年翻译出版了尼采的《苏鲁支语录《朝霞》快乐的知识》《尼采自传》和《歌德论自著之浮士德》等著作,是中国最早的尼采研究专家。他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期,他牢记鲁迅关于青年应“稍自足于其春华”的教诲,脚踏实地走着自己的学术和人生之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执教于中央艺专,辗转于滇、渝等地。
1940年任重庆中央图书馆《图书月刊》编辑,兼任中央大学教授。1945年初,他受国民政府教育部委派,参与中印文化交流,到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任教,并研究古印度哲学,译成《安慧三十唯识疏释》。
1950年在贝纳尼斯学习梵文,译出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迦里达萨《行云使者》。
1951年任南印度捧地舍里的室利阿罗频多学院国际教育中心华文部主任。期间英文名为F.C. Hsu。执教之余,他致力于研究精神哲学,注重探讨法相唯识之学,著书立说,很有成就。1978年底回国,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回到祖国后的20年,是他学术生命的又一高峰,对丰富中国现当代学术思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学术研究
作品及荣誉
徐梵澄的学术贡献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有规模地翻译尼采著述,译成《苏鲁支语录》、《尼采自传》、《朝霞》、《快乐的知识》等。
第二,系统地翻译印度吠陀吠檀多哲学之古今经典,如《五十奥义书》、《薄伽梵歌》、《行云使者》及阿罗频多之《神圣人生论》、《薄伽梵歌论》、《社会进化论》、《瑜伽论》等。
第三,用英文著述中国古代学术精华介绍给印度和西方,有《小学菁华》、《孔学古微》、《周子通书》、《肇论》、《唯识菁华》、《易大传——新儒家入门》等。
第四,以精神哲学重新阐释中国古典思想,如《老子臆解》《陆王学述》等。
可是,正因为他的甘于寂寞,从不张扬的个性,在国内,除了哲学、宗教和鲁迅研究等极少数学术领域的人尊敬并崇拜他之外,其它领域的人,从官方到民众,几乎没人知道他,就更别提对他的精神财富的爱护与传承了。
曾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徐梵澄文集》出版座谈会上,人们都在奇怪“徐梵澄是谁?他是做什么的?”年轻学者不知道,中年学者不知道,许多资深的老专家也不知道!一位真正的国学大师竟然鲜为人知!然而,正是了解了这位大师“安静得甚是寂寞”的一生后,令几乎所有与会者的心头犹如电闪雷鸣般,震撼不已。
他被誉为著名的东方哲学大家。他是系统地把印度古代精神文化的典籍《奥义书》介绍到中国来的先驱者。早在南印度任教时,他就利用室利阿罗频多学院丰富的藏书,遍识《奥义书》百余种,陆续择译成中文,1984年出版。他也是印度精神哲学大师室利阿罗频多的思想和著述的研究者和传播者。1954年出版《室利阿罗频多事略》,1959年出版译著《综合瑜伽论》三部,1973年出版译著《玄理参同》,1984年出版译著《神圣人生论》,1987年出版译著《综合瑜伽论》第四部,1991年出版《周天集》。他的另一翻译成就是室利阿罗频多学院法国院母密那氏有关瑜伽等问题的答问和释义,共6辑,题为《母亲的话》。
他致力于向世界介绍中国哲学和宗教。曾出版多种英文著作,如1966年的《孔学古微》,1976年的《小学菁华》,1978年的《周子通书》,1985年的《肇论》,1990年的《唯识菁华》。他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介绍具有深刻与独到之处。1988年即由中华书局出版《老子臆解》一书,是根据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帛书二种,斟酌其它诸本完成的,在文字、句读上有异于别人。在思想内容上,参以《周易》及先秦古说和古、近印度与西方哲学家的见解,疏释疑难,寓以新意,阐发隐理,大畅玄风。1994年出版的《陆王学述》亦与前著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存世的著作还有文艺评论和诗歌,集有《异学杂著》《蓬屋诗存》等书。
未完成之作
2000年3月逝世,终年90岁。可惜他正在进行的从古梵文译注的《佛教密乘研究一一摄真言义释》一书终未完成。
出版图书
人物年表
1909年10月26日生于湖南长沙。原名琥,谱名诗荃,字季海。
1925年以前就学于家塾,师湘中巨子王闿运之门人,读汉魏六朝古文;后入新式修业小学,毛泽东为地理老师;再后入长沙雅礼中学
1926年入湘雅医学院。
1927年入武汉国立第二中山大学历史社会学系。
1928年入复旦大学西洋文学系(同年5月15日,因记录鲁迅为复旦中学的讲演“老而不死论”,而与鲁迅通信,并为《语丝》撰稿)。
1929~1932年赴德国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留学,修艺术史专业,并为鲁迅搜购欧西名家版画。
1933~1936年寄寓上海,为自由撰稿人,受鲁迅之嘱翻译尼采著作。
1937~1938年教职于同济大学。
1939~1940年教职于国立艺专。
1941~1945年任中央图书馆编纂,主持《图书月刊》,兼任中央大学教授。
1946~1950年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教授。
1951~1978年印度室利阿罗频多学院国际研究中心华文部主任。
1979~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2000年3月6日示寂于北京。
主要著作
译述目录
尼采自传》(德译汉),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
《朝霞》(德译汉),商务印书馆,1935年。
苏鲁支语录》(德译汉),生活书店,1936年。商务印书馆,1992年再版。
《快乐的智识》(德译汉),商务印书馆,1939年。
《葛德论自著〈浮士德〉》(德译汉),商务印书馆,1939年。
《佛教述略》(英译汉),上海佛教协会,1939年。
《母亲的话》⑴(法译汉),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56年。
《教育论》(法译汉),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56年。
薄伽梵歌》(梵译汉),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57年。
《行云使者》(梵译汉),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57年。
《伊莎书》(阿罗频多疏释本)(英译汉),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57年。
《由谁书》(阿罗频多疏释本)(英译汉),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57年。
《母亲的话》⑵(法译汉),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58年。
瑜伽的基础》(英译汉),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58年。
瑜伽论》⑴(英译汉),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59年。
《瑜伽论》(2、3)(英译汉),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59年。
《瑜伽论》(书札集)⑴(英译汉),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60年。
《社会进化论》(英译汉),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60年。
《孔学古微》(英文),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60年。
《南海新光》,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71年。
《神母道论》(英译汉),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72年。
《玄理参同》(英译汉),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73年。
《小学菁华》(英文),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76年。
《周子通书》(汉译英),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78年。
《母亲的话》(3、4)(法译汉),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78年。
《神圣人生论》(英译汉),商务印书馆,1984年。
肇论》(汉译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安慧〈三十唯识〉疏释》,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1987年。
瑜伽论》⑷(英译汉),商务印书馆,1987年。
异学杂著》,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
老子臆解》,中华书局,1988年。
《唯识菁华》(英文),新世界出版社,1990年。
周天集》(英译汉),三联书店,1991年。
《陆王学述--一系精神哲学》,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
蓬屋诗存》,线装自辑,1998年。
薄伽梵歌论》(英译汉),商务印书馆,2003年。
《蓬屋诗存》(繁体竖排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古典重温--徐梵澄随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未出书目
《宗教论》(德译汉)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天竺字原》
《母亲的话》(5~8)(法译汉)
《中国古代小说》(汉译英。此从鲁迅校勘之《唐宋传奇集》及《古小说钩沉》中选出)
《超心思的显示》(英译汉)
《佛教密乘研究--摄真言义释》(梵译汉)
参考资料
徐梵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徐梵澄先生简介.百度学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9:19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