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移植(heart transplantation)主要是针对晚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和严重
冠状动脉疾病进行的
外科移植手术。是将已判定为
脑死亡并配型成功的人类心脏完整取出,植入所需受体胸腔内的
同种异体移植手术。受体的自体心脏被移除(称为
原位心脏移植)或保留用以支持供体心脏(称为
异位心脏移植)。手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3年。我国每年
心脏移植手术100余例,三年
生存率大于90%,
五年生存率大于85%。心脏移植并不是
心脏病的
常规治疗方法,而是作为挽救终末期心脏病病人生命和改善其
生活质量的一个治疗手段。
1.终末期
心力衰竭,经系统的内科治疗或常规
外科手术均无法使其治愈。如果不进行心脏移植,预测寿命达到1年的可能性小于50%。
近年人们比较公认的心脏移植指征:心衰存活指数(HFSS)<8.1;峰值
氧耗(
运动试验最大耗氧量测定VO2)低于10ml/kg/.min;内科无法纠治的顽固性3~4级心衰;内科与手术均无法纠治的
心肌缺血;药物、起搏、手术均不能纠治的症状性
室性心律失常等。
并不是所有的
心衰患者都适合作心脏移植手术,当合并心脏以外的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时被认为存在心脏移植的禁忌证。以下情况将会增加
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是从
胸骨正中开胸,暴露
纵隔,打开
心包,切断
大血管后通过
体外循环机进行
辅助循环。供体的心脏在取出之前,给予氯化钾注射处理使
心脏停搏,取出后放入冰中保存。通常供体心脏可以在冰中保存4-6小时。衰竭的心脏被切断周围大血管和部分
左心房后从受体胸腔中分离出来,剩下的左心房组织保留
肺静脉,将供体心脏修剪后植入原心脏部位与受体的血管和剩余左心房组织吻合。供体心脏复跳后,脱离体外循环机,缝合关胸。
异位心脏移植指保留受体心脏,且将供体的心脏植入胸腔,并将两个心脏和血管连接形成一个“双心”系统。这种术式能够给受体心脏一个恢复的机会。如果移植失败(如出现
排斥反应),可以将出现排斥反应的供体心脏切除。
异位移植一般用在供体
心脏功能不够强健(受体体重远较
供者体重大,供体心脏较弱,或患有肺动脉高压)。
心脏移植术后早期需在
ICU监护治疗,当患者苏醒后需转入特殊病房进行康复护理。住院时间和术后护理时间取决于患者的一般状况、移植心脏功能,以及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由于住院时间延长会增加
院内感染的风险,医生们通常希望患者能在术后2周左右出院,出院后应该定期返院复查,患者也需要一定的情感和心理支持。当患者逐渐适应后,返院复查的周期可以延长。由于手术时
迷走神经被切断,供体心脏去
神经支配后一般每分钟跳动100次左右。心脏移植术后需要
定期检查评价移植心脏功能,监测
免疫抑制剂药物浓度及有无免疫排斥反应,并积极防治感染。免疫抑制剂需长期坚持服用以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并需要定期进行心肌活检明确有无排斥反应。
心脏移植是
高风险手术,在院
死亡率在7%左右。心脏术后
并发症包括感染、
败血症、供
心衰竭、出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慢性肾衰竭、
免疫排斥反应以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因为心脏移植属于异体
器官移植,受体对其具有免疫排斥可能,对于心脏移植患者来说,出现免疫排斥的风险始终存在,所以必须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但是免疫抑制剂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出现
感觉异常、易发
肿瘤等。还有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发生
肾功能不全。
2014年10月24日,
澳大利亚医生使用已经停止跳动的心脏成功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这是世界上首次“死亡”心脏移植,开辟了未来
器官捐赠和移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