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1954年直属中央气象局领导的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
1978年升格本科院校—成都气象学院(Chengdu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通信工程专业自1978年开始招生,是我校最早招生的本科专业之一,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良的办学传统和丰硕的办学成果。先后隶属无线电系、电子技术系、通信工程系、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已有很多届毕业生,为通信及相关产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2004年成立通信工程系;
2010年更名为通信工程学院;
2018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Microelectronics),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为集成电路设计、通信设备制造、通信网络构建、信号处理及传输、移动互联应用开发、大数据及云端处理、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培养了数万名优秀的设计研发和工程技术人才。
办学条件
教学建设
根据2021年12月成信大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官网信息显示,成信大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自1978年开始招生,现有无线通信、智能通信终端、互联网通信3个专业方向,2008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2010年成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9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自2006年开始招生,现有电子微系统和集成电路设计2个专业方向,2012年获批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自2019年开始招生。
国家特色专业:通信工程
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通信工程
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学科建设
根据2021年12月成信大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官网信息显示,成信大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2个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硕士研究生210余人。
一级学科硕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微系统工程
专业硕士学位类别:电子信息
人才培养
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成信大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引入
CDIO国际工程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制定了本科导师、班导师和导生制度,创造性的将工程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全方位立体式精细化的学生指导体系,同时与校外40多家业界知名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全程、全员、全面”的育人环境,促进了学生在知识体系的学习、专利及论文的发表、工程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成效显著。近三年来,学生已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21项、省级立项9项;专利授权3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创业系列大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19项,95人次,省级获奖115项,560人次,学生获奖率占全院学生比例达到55%。
四川省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四川省5G通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四川省教学示范中心:四川省集成电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四川省现代产业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集成电路现代产业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21年12月成信大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官网信息显示,现设有5个专业教研室、7个研究室;有通信工程实验室、微电子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包含14个分室,面积1600余平米,仪器设备1884台,专业设计软件68套;是四川省5G通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四川省集成电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拥有“气象信息与信号处理”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集成计算与芯片安全”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知识产权培训(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基地、先进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封装测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校地企5G联合实验室等学科平台,有业界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设计软件,完善的教学和实验体系,提供了充足而优越的校内学习条件和实验环境。
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集成计算与芯片安全”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气象信息与信号处理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四川省知识产权培训(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基地
科研团队
科研成就
成信大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的科学研究覆盖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涉及通信、计算机和微电子,近五年,学院获四川省科研创新团队1项,近三年来,学院承担包括国家重大专项在内的国家级项目9项,纵、横向项目17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约49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70余篇,授权专利230余项,出版著作3项。
国内影响
成信大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科研团队致力于研发解决行业应用和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电子通信和信息系统的设备和产品,曾研发出全国首套投入业务运行的24路自动转报系统,解决了台风暴雨区甚高频无线通信的信息可靠传输问题,实现了数据语音的多路复用;开发并出口了外军用指挥控制数据处理系统(CDPS);开发出频率覆盖范围达6GHz的网格化无线频谱侦察组网系统;开发了应用于关键数据存储的超高速RapidIO交换存储系统;开发出毫米波6W固态集成功率合成放大器、8mm雷达收发前端与微波组件,北斗一、二代导航收发机,900MHz支持ISO18000-6c RFID读卡器;设计了数字电视收发芯片、2.5-3.0GHz通用宽带调制器、多信道无线局域网802.11a/b/g收发器前端单芯片、塑料光纤收发芯片、3G多制式宽带收发芯片、陆基空基相控阵雷达T/R芯片、北斗一代射频芯片和北斗二代射频芯片等多种射频芯片和北斗一代5W功放芯片并投入了实际运用。
成信大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作为中国气象通信人才的摇篮(The cradle of meteorological communication talents in China),秉承“业精于勤,事成于信,臻于至善,追求卓越”的精神,辛勤耕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集成电路设计、通信设备制造,通信网络构建、信号处理及传输、移动互联应用开发、大数据及云端处理、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培养着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设计研发和工程技术人才。
国际影响
5月12日至14日,2023年信息与通信工程国际会议(JCICE 2023)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联合主办,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和
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CoreShare科享学术交流中心协办。会议为期3天,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来自中国及国际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行业带头人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会。会议支持单位包括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黑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
杰出校友
成信大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秉承“业精于勤,事成于信,臻于至善,追求卓越”的精神,辛勤耕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集成电路设计、通信设备制造,通信网络构建、信号处理及传输、移动互联应用开发、大数据及云端处理、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培养着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设计研发和工程技术人才。
成信大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毕业生中涌现出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bilibili创始人
陈睿、
马蜂窝创始人
陈罡、
北京光环新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杨宇航等优秀毕业生,一大批学生除了在成信大继续深造外,还进入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Karlsruhe (KIT)、München (LMU)、Darmstadt (TU)、Berlin (TU)、Stuttgart、Dresden (TU)、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还有到华为、小米、阿里巴巴、寒武纪、中国电子、三星、台积电、SK海力士、高通、微星、七彩虹、美光、联发科、英伟达、超威、国腾、成飞集团、AMD、微软、戴尔、亚马逊、英特尔、金士顿、甲骨文、日立、思科、西门子、Apple、IBM、NCR、TPC、BMC、HP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广泛欢迎和好评供不应求。(以上为部分校友,详情请参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校友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