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瑞奇·麦瑞
伊朗男导演
戴瑞奇·麦瑞(1939年12月8日-2023年10月14 日),男,伊朗人,导演,代表作品有为了活命、桑图尔梨子树
个人简介
尽管在人们常常提到的伊朗电影三巨头中,戴瑞奇·麦瑞(Dariush Mehrjui)的名字居于第三位(另外两位是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和莫森·玛克玛尔巴夫Mohsen Makhmalbaf)。然而戴瑞奇·麦瑞却是这三人中最早成名,作品也最为流行的。
成长经历
青年时在加州大学接受教育的他,一方面因为学校毫无新意的教学方式沮丧不已,一方面又受当时的新浪潮电影影响,他转而开始学习哲学。1965年他回到伊朗后,立刻开始从事电影工作。尽管戴瑞奇·麦瑞强调自己是受了新浪潮导演维多里奥狄西嘉(Vittorio deSica)的名作《单车失窃记》(The Bicycle Thief)的影响才想成为一个导演的。他在1965年拍摄的第一部电影《钻石33》(Diamond 33)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模仿007系列的低劣之作。在第一部电影惨遭失败之后,他的第二部电影《母牛》(Gaav)则为他带来了声誉,这部描写一个平和的小镇在丢失了母牛后陷入一片混乱的电影虽然在伊朗的官方审查上遇到了些麻烦,却在国际各个电影节上广受好评,并被认为伊朗新浪潮电影的开山之作。接下来的《天真先生》(Mr.Naive)中麦瑞对乡村和城市进行了鲜明的对比。《邮差》(Postman)则延续了这对比中诗一样优美风格。接下来一段时间麦瑞去法国深造电影艺术,并拍摄了一部向少年天才诗人亚瑟·兰波的致敬之作。
回到伊朗后,麦瑞在1987年拍摄了电影《房客》(The Tenants),一个关于公寓租户和房产经纪人见冲突的喜剧。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麦瑞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到和他一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上阶级上,并拍摄了《大月》(Hamoon)和《梨子数》(The Pear Tree)这样反映伊朗的知识分子努力对抗西方流行文化泛滥,捍卫传统文化的影片。90年代同样是麦瑞开始关注妇女问题的时候,他拍摄的《斑奴》(Banoo)就像是路易斯·布纽尔(Luis Bu?uel)的名作《维莉蒂安娜》(Viridiana)的伊朗版。而萨拉(Sara)则改编自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受限于伊朗的政治制度,麦瑞还有很多部电影很难在伊朗以外看到,而他对伊朗电影做出的贡献也在等着时间来检验和证明。
参演电影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
荣誉成就.时光网.
金贝壳奖.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官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1 08:38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成长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