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结构是指投资总量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数量比例关系。“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基本建设(投资)结构”的简称。指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建设投资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投资分配比例关系。其中包括投资的部门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时期结构、区域结构、项目工期结构、资金来源结构、项目规模结构、再生产结构、建设形式结构、
所有制结构、经济成分结构、投资主体结构、技术结构等诸方面。
定义
从总体上讲,资金需要按民用和国防两方面分配。在
国民经济方面,要合理处理好农业、工业、交通与通讯业、商业、
金融业以及其他服务业间的资金
分配关系。投资结构分为
基本建设投资和
更新改造投资。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又分为新建和改扩建,即外延式扩大再生产投资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投资等。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区用于更新改造投资的比重逐渐增加,用于新建项目的比重逐渐下降。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实力、水平和国内外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结构,是使
产业结构优化,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分类
投资结构从不同的侧面看,可分为以下几种:
1、
投资主体结构,是指不同
投资主体的投资在
投资总量中的比例关系。
2、
投资项目性质结构,是指竞争性、基础性、
公益性项目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3、
投资来源结构,不同来源的投资在
投资总额所占的比重称之为投资来源结构。
4、
投资产业结构,是指投资资金在
三大产业之间分配的数量比例关系。
5、
投资用途结构,是指用于
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投资比例关系。
6、
投资项目规模结构,是指投资用于大型、中型、小型投资项目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结构特点
1、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投资结构主要出现出以下特点
(1)
投资主体结构比较单一,片面强调以
国有经济为主体,忽视
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2)单纯依靠财政手段集中和无偿拨付资金,忽视金融市场的作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3)投资结构受非
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经济失衡状况始终未得到根本改变,长期以来
加工业、制造业的超前发展导致绝大部分产品供大于求,农业和
基础工业、
基础设施的发展滞后一直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2、改革开放后投资结构的特点
(1)1979年国家提出优先发展
轻工业和农业,投资的
部门结构由向
生产资料倾斜转向生活资料生产部门倾斜,把农业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2)投资主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国家投资的比重逐渐下降而集体所有和个体所有的投资比重逐渐上升的态势。
(3)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融资渠道的不断拓展,呈现出国家财政投资、银行贷款、企业自筹投资和利用外资多种融资渠道并存的格局,在投资来源结构中国家财政投资的比重趋于下降,与此同时银行贷款投资、企业自筹投资和利用外资的比重趋于上升。
(4)在投资领域指令性计划调节速度逐渐弱化,投资结构的调节转变为计划与市场的双重调节,由国家指令计划性调节的主要是中央政府投资及
信贷投资的总规模,而国有企业自筹投资、集体企业、个人及外资主要依靠
市场机制调节,它们根据
市场需求的状况确定投资的目标和投资的规模。
优化调控
优化原则
1、关键产业重点投资的原则。
关键产业主要应当包括以下两类:
瓶颈产业部门和
新兴产业部门。
2、基础部门超前发展的原则。
3、推进技术进步的原则。
优化标准
1、合理的投资结构必须与
需求结构相适应,保证
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2、合理的投资结构必须与资源结构相适应,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合理的投资结构有利于投资要素的合理组合和运用,实现
投资效益最大化。
调控目标
(1)以协调产业结构为目的,即在现存的
技术经济条件下维持现有产业的平衡发展。
(2)以
产业结构高级化为目的,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产业结构由
第一产业为主向
第二产业为主,再向
第三产业为主转换。
(3)以
产业升级为目的,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调控投资结构,促使各产业由
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化,提高
产业竞争力。
调控对策
(2)完善财税制度,强化财税对投资结构的
调控作用。
(4)妥善安排存量调整与增量调节的结构问题,加快对
存量资产调整的步伐。
发展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产业以高于
GDP2-3倍的速度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一大产业,
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位,出口额1410亿美元。
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
彩电、彩色显示器、激光视盘和
收录机等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但是,与发达国家比,中国信息产业大而不强,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落后,软硬件比例失衡,涉及关键技术的软硬件完全依赖进口,2007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等
电子元器件达400多亿美元;产品的技术含量和
附加值低,2007年中国
电子信息产品的
增加值率仅为18.3%,远低于美国58%的水平。加快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必须增加投入。要以扩大应用为主导,以
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核心技术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整体素质,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实现
跨越式发展。
发展
重大装备制造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机械科学、制造技术、信息处理与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材料技术等工业和技术门类的综合、交叉与提升。加快重大技术装备业的发展,对于促进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
技术进步、满足现代化建设一系列工程的需要、增强国际整体竞争力和
维护国家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要依托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加快设备自主制造的进程,力求到2010年在大型高效发电、高效
输变电、高速轨道交通、
数控机床以及石化、
冶金、采掘、轻工、纺织等重要行业和领域的关键技术设备上取得突破,实现和基本实现
国产化。
发展运输
随着中国交通
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包括
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
飞机制造业、高速铁路设备制造业都应当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在这些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制造能力,并有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技术队伍,要通过运输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高中国机械制造业的水平,改变主要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
发展生物
生物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和影响最深远的先导性
高技术产业,也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赶超的领域。加快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应不断加大对生物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重点研究开发
生物芯片,
功能基因组、遗传改良动植物、基因工程药物及
疫苗、环保生物、生物新材料、
生物育种、生物化肥、
生物农药、
生物医药等产业。
发展工业
新材料工业技术含量高,
产品附加值大,涉及技术范围广,是推进
技术进步和
结构调整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新材料相对于
传统材料性能高、成本低、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加快发展新材料工业将为中国
重化工业产业升级和实现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提供重要的原材料支撑。要把发展
稀土材料、
高温材料、
超导材料、陶瓷材料、
激光材料、生物材料等高性能的
新型材料作为战略重点,加快发展。
新能源
新能源产业包括除石化能源和大型水利发电之外的
风能、
太阳能、核能、水能、
地热能、生物能、
海洋能、氢能、
燃料电池、
生物液体燃料等可持续使用的能源资源。中国新能源资源极其丰富,几乎用之不竭,对环境损害少,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
可持续发展,对于缓解中国
经济发展的能源约束、保证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加大对新能源发展的扶持,不断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优化
能源结构。
合理建议
虽然中国大部分城市的硬件基础设施并不是发展的短板,但类似长沙市的投资项目也不至于恶化
产能过剩问题。其结果是,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还将稳定地加速。这是中期内稳定需求、缓和中国经济“去房地产化”实际有效的措施。考虑到出口和消费增速低位企稳,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中国经济“短期反弹、中期平稳”的可靠保证。
“尽管如此,靠投资拉动经济不是好办法,已经有了教训,不应该重走老路。”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黄挺认为,盲目扩张投资的教训已经很多,中国经济应该从靠投资拉动转向消费驱动。“关键是要扩大消费,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搞活市场。”黄挺说,“中国人口多、市场大,消费潜力大,经济发展应该惠及更多普通人,现在正是转变的关键时期。”
国内形式
我国的经济增长呈现的是以投资拉动为主导的特征。政府的“四万亿”
经济刺激计划对于中国经济的即时拉动功不可没,但也埋下诸如
通货膨胀、
重复建设和部分行业
产能过剩的隐患。就现阶段而言,投资仍是未来一段时期拉动我国
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所不同的是,投资过程和形式,充分体现了以内涵和质量为主的长期增长目标,摒弃了以单纯追求数量增长为主的模式。
按照传统
宏观经济增长理论的观点,对一个尚未完成深度
资本积累的发展中经济体而言,投资与消费和出口一起,将在长时期内决定着该经济体增长的速度和方向,对
国民生产总值的形成具有终极影响力。但在
新增长理论结构的建构中,通过放松投资的条件和假设,投资在创新技术进步内生于经济增长的论证中扮演了远比在传统
经济理论模型中更为重要的角色。作为
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必要手段,投资在要素投入和资源配置中有着基础性和导向性意义,对
国民经济短期或者长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把投资行为分解,投资取向和投资结构构成了整个投资行为的全部。投资取向以动态变化揭示投资主体的投资意愿与投向,而投资结构则以静态特征反映投资比例的数量与构成。两者从不同侧面反映经济增长质和量的变化,对一个经济体的全面发展和均衡增长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
投资结构选择
在投资项目的过程中,投资结构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设计合理的投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投资的成败以及收益率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
良好的投资结构,可以使资金最大程度的调动积极性,得到有效的循环和使用,在项目中获得收益最大化。
以迪斯尼乐园的投资结构选择为案例:
按照美国沃尔特·迪斯尼公司组建迪斯尼乐园的惯例,通常是由两家公司出资组建。美国沃尔特·迪斯尼公司与其他投资主体合资时,往往投资比例较小,但权益比例却很大。美国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对投资结构设计往往会提出三个目标要求:第一,投资结构能够保证其在筹集资金时筹资到项目所需资金;第二,项目的
资金成本必须低于“市场
平均成本”;第三,项目发起人,即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必须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经营自主权。另外,一个国家的税法一般存在关于税务
亏损结转的相关规定,如果其投资结构和融资结构设计相当,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投资各方降低
财务成本。
基于对上述各个因素的考虑,迪斯尼乐园一般设计以下的投资结构,这个投资结构包括两部分:
沃尔特·迪斯尼开发公司(A投资结构);沃尔特·迪斯尼经营公司(B投资结构)。
设计成立沃尔特·迪斯尼开发公司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利用项目的税务优势。由于
迪斯尼乐园在项目初期巨额投资所带来的高额利息成本,以及由于资产折旧、投资优惠等所形成的税务亏损无法在短期内由项目内部有效消化,更进一步,由于这些高额折旧和利息成本的存在,项目无法在早期形成
会计利润,从而无法形成对外部投资者的吸引力。为充分利用税务亏损,降低项目的
综合资金成本,在迪斯尼乐园的PPP投资结构中,使用了类似杠杆租赁
融资结构的
税务租赁模式。
沃尔特·迪斯尼开发公司所使用的是一种
普通合伙制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投资者能够直接分享其投资比例项目税务亏损(或者利润)与其他来源收入合并纳税的好处。
沃尔特·迪斯尼开发公司将拥有迪斯尼乐园的资产,并以一个10年期杠杆租赁协议,将其
资产租赁给
沃尔特·迪斯尼经营公司。根据预测,在项目前5年中,由于利息成本和资产折旧等原因,项目将产生高额税务亏损,而这些税务亏损将由各个投资者分担。在10年财务
租赁协议终止时,沃尔特·迪斯尼经营公司将以其
账面价值(完全折旧后的价值)把项目购买回来,沃尔特·迪斯尼开发公司则被解散。这只是一个企业的投资结构设计,其目的是享受税收的利益。
设计成立沃尔特·迪斯尼经营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对项目的绝对控制权问题。由于各种原因,在迪斯尼乐园的建设中,政府一般要求美国沃尔特·迪斯尼所占项目股权为40%。同时,项目的融资结构又往往对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存在各种限制和制约,因此选择B投资结构。B投资结构是一种
有限合伙制结构的投资结构,其投资者被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具有有限合伙制结构中的普通合伙人性质的投资者,这类投资者负责任命项目管理班子,承担项目管理责任,同时在项目中承担
无限责任;另一类是具有
有限合伙人性质的投资者,这类投资者在项目中只承担与其投资金额相等的有限责任,但是不能直接参与项目管理,即在没有普通合伙人同意的前提下无权罢免项目管理班子。由于沃尔特·迪斯尼公司是B投资结构中的唯一普通合伙人,尽管在
沃尔特·迪斯尼经营公司中只占少数股权,但可完全控制项目的管理权。
迪斯尼乐园融资结构通过以上三部分资金的安排和组合,实现了两个主要目的:第一,提高了
项目的经济强度,提高了
股本资金比例(可达60%),从而降低了项目的债务负担;第二,项目经济强度的增强,实现了
资金成本的正循环,股本资金及
政策性银行的低成本,增强了项目的债务承受能力,有利于项目获得优惠低成本
银团贷款和在资本市场筹集大量股本资金,股本资金的增加又进一步降低项目债务资金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