揖让,汉语词语,读音yī ràng,意思是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
土揖,二为时揖,三为天揖。
揖,旧时拱手行礼。
《
周礼·秋官·司仪》:“司仪掌九仪之賔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子大叔见赵简子,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
汉
刘向 《说苑·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
明
冯梦龙清
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次早,两君集于坛下,揖让而登。齐是晏婴为相,鲁是孔子为相。”
《
汉书·礼乐志》:“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参见“
三揖三让”。
《
韩非子·八说》:“古者人寡而相亲,物多而轻利易让,故有揖让而传天下者……当大争之世而循揖让之轨,非圣人之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