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市场行为,是指个人或机构背离市场自由竞争和供求关系原则,人为地操纵证券价格并通过以引诱他人参与
证券交易,以此来为自己牟取私利的一种行为。
行为定义
证券市场中的操纵市场行为中国
证监会于1996年11日颁布的《关于严禁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通知》,对操纵市场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界定。
这类行为包括:(1)通过合谋或者集中资金操纵证券市场价格。(2)以散布谣言,传播虚假信息等手段影响
证券发行、交易:(3)为制造证券的虚假价格,与他人串通,进行不转移证券所有权的
虚买虚卖;(4)以自己的不同账户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价格和数迢相近、方向相反的交易;(5)出售或者要约出售其并不持有的证券,扰乱证券市场秩序;(6)以抬高或压低
证券交易价格为目的,
连续交易某种证券;(7)利用职务便利,人为地压低或者抬高证券价格;(8)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
股评人士利用媒介及其他传播手段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扰乱市场正常运行;(9)上市公司买卖或与他人串通买卖本公司的股票。
操纵手段
分仓
交易所会员或客户为了超量
持仓,以影响价格,操纵市场,借用其他会员席位或其他客户名义在交易所从事
期货交易。规避交易所持仓限量规定,其在各个席位上总的
持仓量超过了交易所对该客户或会员的持仓限量。
移仓
交易所会员为了制造中场假象,或者为转移盈利,把一个席位上的
持仓转移到另外一个席位上的行为。叫移仓(倒仓)。例如,甲会员席位上有10手大豆
多头持仓,买入时的价格是2 800元/吨,当中场价格上涨为2 850元/吨时,甲会员的
浮动盈利为50元/吨(2850一2800).这时甲会员在自己席位上以2850元/吨的价格卖出10手大豆合约平掉原来的多头持仓,实现盈利50元/吨,同时在与自己有关的乙席位上,以之吕50元/吨的价格买入10手大豆合约、这样甲会员总的持仓仍为10手多头持仓,但是浮动盈利已经转换为实际盈利。
对敲
交易所会员或客户为了制造中场假象,企图或实际严重影响
期货价格或者中场
持仓量,蓄意串通,按照事先约定的方式或价格进行交易或互为买卖的行为。例如,期货币场大豆
期货合约最新
成交价是2800元/吨,而甲会员以2850元/吨的报价卖100手合约,如果事先没有约定、不可能有人按此高价买入甲卖出的合约。
乙会员则事先和甲会员约定,按
报价2850元/吨买入100手台约,于是由计算机撮合成交,这时市场就出现了2 850元/吨的成交价格,把原来的中场价格
拉高了50元/吨。
逼仓
期货交易所会员或客户利用资金优势,通过控制期货交易
头寸或垄断可供
交割的
现货商品,故意抬高或压低期货市场价格,超量
持仓、交割.迫使对丁违约或以不利的价格
平仓以牟取暴利的行为。根据操作手法不同,又可分为”
多逼空”和“
空逼多”两种方式。
①多逼空。在一些小品种的期货交易中,当操纵市场者预期可供交割的
现货商品不足时,即凭借资金优势在期货市场建立足够的
多头持仓以
拉高期货价格,同时大量收购和囤积可用于交割的实物,于是现货市场的价格同时升高。这样当合约临近交割时,追使空头会员和客户要么以高价买回
期货合约认赔平仓出局:要么以高价买入现货进订
实物交割,甚至因无法交出实物而受到违约罚款,这样
多头头寸持有者即呵从中牟取暴利。
③
空逼多。操纵市场者利用资金或实物优势,在期货市场上大量卖出某种期货合约,使其拥有的
空头持仓大大超过多方能够承接实物的能力。从而使期货市场的价格急剧下跌,迫使投机
多头以低价位卖出持有的合约认赔出局,或出尤资金实力接货而受到违约罚款,从而牟取暴利。
当出现操纵市场的情况时、往往造成
期货价格的剧烈波动,使广大的中小散户发生巨大亏损。为了避免更大的
损失,或者
保证金已经亏损到交易所或
经纪公司规定的最低水平。而且又没有再
追加保证金的能力时.不得不
平仓认赔出局,这就是
斩仓。如果期货价格出现连续的同方向涨
跌停板时,客户即使想认赔斩仓出局,也无法成交,客户的亏损进一步加大,最终
保证金账户全部亏光甚至出现赤字(负数),当无力追加而形成透支状态时,称为
穿仓或
爆仓。制平仓一般是指交易所或
期货经纪商根据
保证金制度或
持仓限额制度。当会员或客户的保证金亏损至规定的水平时或者客户违反限仓规定时,对会员或客户的
持仓强制进行平仓的行为,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
交易风险,在操纵市场现象发生时,强制平仓又被
交易所作为减少巨量持仓、降低市场风险的一种手段。、
类型
虚买虚卖
虚买虚卖又称
洗售、虚售,是指以影响证券市场行情为目的,人为制造市场
虚假繁荣,从事所有权非真实转移的
交易行为。洗售的手法有多种:一种是交易双方同时委托同一
经纪商,于
证券交易所相互申报买进卖出,并作相互应买应卖,其间并无证券或款项
交割行为。另一种是
投机者分别下达预先配好的委托给两位经纪商,经由一经纪商买进,另一经纪商卖出,所有权未发生实质性转移。第三种手法是洗售者卖出一定数额的股票,由预先安排的同伙配合买进,继而退还证券,取回价款。
相对委托
相对委托又称合谋,是指行为人为了影响市场行情,与他人通谋,由一方做出交易委托,另一方依知悉的对方委托内容,在相似时间,以相似价格、数量委托,并达成交易。与
洗售相比,相对委托双方当事人的价款和证券的所有权确实
换手,因而此种手法比洗售更具技巧和隐蔽性。
连续交易
为引诱他人购买或出售某种证券,行为人对该证券作一连续的买卖,制造繁荣交易假象,以抬高或压低证券市场价格。
散布谣言、提供不实资料
行为人借助于散布谣言或不实资料,故意使公众投资者对证券价格走势产生错误判断,自己趁机获取利益或避免损失。
认定办法
根据由中国证监会颁布的正在试行的《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办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
连续交易操纵
《证券法》第77条第一款规定,“单独或者通过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构成
连续交易操纵。但是《证券法》没有就“资金优势”、“持股优势”、“信息优势”的认定给出明确标准。
为此,《办法》明确,认定“资金优势”的标准是动用的
资金量能够满足下列标准之一:在当期价格水平上,可以买入相关证券的数量,达到该证券总量的5%;在当期价格水平上,可以买入相关证券的数量,达到该证券实际流通总量的10%;买卖相关证券的数量,达到该证券当期
交易量的20%;显著大于当期交易相关证券一般投资者的买卖金额。
认定“持股优势”的标准是直接、间接、联合持有的股份数量符合下列标准之一:持有相关证券总量的5%;持有相关证券实际流通总量的10%;持有相关证券的数量,大于当期该证券交易量的20%;显著大于相关证券一般投资者的持有水平。
认定“信息优势”的标准包括,当事人能够比市场上的一般投资者更方便、更及时、更准确、更完整、更充分地了解相关证券的重要信息。
约定交易操纵
《证券法》第77条第一款规定,“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构成约定交易操纵。
据悉,《办法》进一步细化“约定的时间”包括某一
时点附近、某一时期之内或某一特殊时段;“约定的价格”包括某一价格附近、某种价格水平或某一价格区间;“约定的方式”包括买卖申报、买卖数量、买卖节奏、买卖账户等各种与交易相关的安排。
自买自卖操纵
《证券法》第77条第一款规定,“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构成
自买自卖操纵。
对此,《办法》细化“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包括当事人拥有、管理、使用的账户。
蛊惑交易操纵
相信会有一些投资者有过疑惑,为什么自己听信了绝对属于利好的“
内幕消息”买入股票,不仅不涨,反而暴跌。殊不知,这些消息也许正是别有用心的人精心编造的“
诱多”谎言,这部分投资者也在不知不觉中堕入了“蛊惑交易”的陷阱。
“蛊惑交易”可以理解为,操纵市场的行为人故意编造、传播、散布虚假重大信息,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使市场出现预期中的变动而自己获利。
由于证券市场变幻莫测,操纵者手段也是千变万化,很难通过立法全部归纳总结,所以《证券法》第77条第1款第4项规定“以其他手段操纵市场”这一概况性规定。事实上,此前许多学者已经指出,散布虚假消息,通过恶意渲染蛊惑来影响股价而获利,正是这些“其他手段”中的重要一种。
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蛊惑交易”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更应该引起高度关注。通过论坛、QQ、MSN、博客等网络传播手段,一个虚假消息可以在短短时间内迅速传播,网状扩散,贻害无穷。
当然,在打击“蛊惑交易”过程中,首先有必要搞清什么是“重大虚假信息”?诚然,具体案例纷繁复杂,但应该说,那些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或不确定的,能够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都应属于。
而具体哪些情形才够得上“蛊惑交易”操纵?如果同时满足以下情形则当然要归入:编造、传播、散布虚假信息;在虚假重大信息发布前后买卖或者建议他人买卖相关证券;相关证券的价格或
成交量受到影响;虚假重大信息是有关股票价格或成交量变动的重要原因。
抢先交易操纵
如果一家券商、一家评级公司提高了对某支股票的评级,开始在研究报告正式发布之前,抢先一步、提前
建仓,那么则有可能触犯“
抢先交易”操纵的禁区。
严格来讲,抢先交易应该是指,行为人对相关证券或其发行人、上市公司公开作出评价、预测或者投资建议,自己或建议他人抢先买卖相关证券,以便从预期的市场变动中直接或者间接获取利益的行为。
在现行市场环境中,公开作出评价、预测或者投资建议的情形有多种,比如,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在各类电子网络媒介上,利用传真、短信、电子信箱、电话、软件等工具面对公众、会员或特定客户,对股票或其发行人、上市公司作出评价、预测或投资建议。但显然,事实上的公开评价行为并不止这些,所以监管部门执法时也不会限于这些情形。
至于“
抢先交易”操纵如何认定?应该是,证券公司、证券咨询机构、专业中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相关证券或其发行人、上市公司公开作出评价、预测或者投资建议,而在公开作出评价、预测或者投资建议前后买卖或者建议他人买卖相关证券,并且直接或者间接在此过程中获取利益。
而事实上,除证券公司、证券咨询机构、专业中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机构和人员,在符合下列情形时,也可以构成“抢先交易”操纵:行为人对相关证券或者其发行人、上市公司公开作出评价预测或者投资建议;行为人在公开作出评价、预测或者投资建议前后买卖或建议他人买卖相关证券;相关证券的交易价格或者交易量受到了影响;行为人的行为是相关证券交易价格或者交易量变动的重要原因。
虚假申报操纵
许多投资者都目睹过如下一幕:在
看盘面的时候,在卖2、卖3等价位上出现了巨量卖单,顿时慌乱起来,害怕大量抛单会造成股价下跌,为避免损失,也赶紧卖出手中筹码,但是没想到很快这些巨量卖单又消失的无影无踪。事实上,这种“
主力”惯用的释放烟幕弹、扰乱视听的行为就属于
虚假申报操纵。
虚假申报操纵,是指行为人持有或者买卖证券时,进行不以成交为目的的频繁申报和撤销申报,制造虚假买卖信息,误导其他投资者,以便从期待的交易中直接或间接获取利益的行为。
而行为人在同一
交易日内,在同一证券的
有效竞价范围内,连续或者交替进行3次以上申报和撤销申报,可认定为频繁申报和撤销申报。
特定价格操纵
曾经见过这样一只股票:其本身属于热门板块,前一天又刚刚发布了利好消息,公司
基本面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当天的交易中,
股价几乎被打到
跌停,任由同一板块的
个股猛涨,而它的分时走势在四个小时内就如同一跟水平线,更为玄妙的是,股价虽然怪异,但当天的交易却创出“
天量”。
专家分析,此种走势很可能是典型的“
利益输送”,行为双方通过协议价格在
大宗交易。而今后,这种手法极可能被《市场操纵认定办法》列为特定价格操纵,从而受到惩罚。
何谓特定价格操纵?这是指行为人通过拉抬、打压或者锁定手段,致使相关证券的价格达到一定水平的行为。
理解此种操纵手段,要首先明确两组术语,一是特定价格,二是拉抬、打压或者锁定。
根据权威的解释,特定价格是指以相关证券某一
时点或某一时期内的价格作为交易结算价格,某些资产价值的计算价格,以及证券或资产定价的参考价格。具体操作中,可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业务规则的规定或者依据发行人、上市公司、相关当事人的协议内容进行认定。
拉抬、打压或者锁定,是指行为人以高于市价的价格申报买入致使证券交易价格上涨,或者以低于市价的价格申报卖出致使价格下跌,或者通过买入或者卖出申报致使证券交易价格形成虚拟的价格水平。
到底何种情形可以认定为特定价格操纵?应该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相关证券某一
时点或时期的价格为参考价格、
结算价格或者资产价值的计算价格;行为人具有拉抬、打压或锁定证券交易价格的行为;致使相关证券的价格达到一定水平。
特定时段交易操纵
投资者都深知,
二级市场上股票每天的价格走势中,
开盘价和
收盘价最为关键,然而在以往市场,经常存在操纵开盘价和收盘价的现象,从而制造假象,干扰投资者的正常决策。
为打击这种行为,《市场操纵认定办法》明确列明了“
特定时段交易操纵”行为,其又分为
尾市交易操纵和
开盘价格操纵。
尾市交易操纵
尾市交易操纵,是指在收市阶段,通过拉抬、打压或者锁定等手段,操纵证券收市价格的行为。
具有下列情形的,可以认定为尾市交易操纵:交易发生在收市阶段;行为人具有拉抬、打压或锁定证券交易价格的行为;证券收市价格出现异常;行为人的行为是证券收市价格变动的主要原因。
开盘价格操纵
开盘价格操纵,是指在
集合竞价时段,通过抬高、压低或者锁定等手段,操纵开盘价的行为。
民事责任
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4条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七)赔偿损失;(八)支付违约金;(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十)赔礼道歉。”
在这10种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中,前四种实际上物权效力的体现,即
物上请求权:“恢复原状”是侵权行为人应承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中的一种:“修理、重作、更换这一条实际是适用于合同关系,适用于买卖、加工承揽等合同关系的民事责任形式。[xxviii]”“赔偿损失”这种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方式,既可以适用于侵权责任也可适用于合同责任,是适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民事责任形式。
“支付违约金”只适用于合同责任,“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与“赔礼道歉”是适用于为人身权受到侵害的当事人提供的民事救济措施。就操纵市场行为的民事责任而言,显然除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及支付违约金以外,其他的民事责任的方式都无法适用。而在能够适用的这三种民事责任中,最重要的民事责任方式就是损害赔偿,即赔偿损失与回复原状。
刑事责任
关于操纵证券市场的刑事处罚,以台湾为最重。按“台湾
证券交易法”第171条的规定,对构成操纵证券市场罪的,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25万元以下罚金。
我国刑法第182条规定,对构成操作证券交易价格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刑法第181条规定, 对构成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和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金。
香港《证券条例》139条规定,任何人违反第135、136、137条的任何规定,即构成犯罪,处5万港元以下罚款和2年以下监禁。(1998年提出加重至2年徒刑和10万元罚款)。
行政责任
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的证券法规对行为人的行政责任,都作了具体而详尽的规定。也就是说,行为人不仅要承担刑事、民事赔偿责任,还可能同时会承担被吊销营业执照,取消从业资格等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具体内容大同小异:有警告、罚款、取消从业资格、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停业整顿等等。
打击措施
操纵市场行为严重扭曲期货市场价格,阻碍了期货币场发现价格和
套期保值功能的发挥,危害极大。所以,各国监管部门和
期货交易所都采取严厉措施,防范和打击操纵市场行为。经常采用的措施有:
(1)严格控制非法资金流入期货市场。期货交易所和期货
经纪公司制定严格的制度,对会员和客户的资金来源进行审查,防止
信贷资金及来源不明的资金流入期货市场。
(2)完善
期货保证金制度。这是期货交易所控制风险的最有效的手段,所以必须完善和严格执行
保证金制度。操纵市场者主要是凭借其资金优势来大量
建仓,影响价格。当发现市场上有人试图操纵市场时、期货交易所应该适当对
多空双方或某一方提高
保证金,提高其
交易成本,使操纵市场者知难而返。对进入
交割月份的合约。为防止
逼仓,可实行分阶段逐步提高保证金的办法,保证
实物交割的顺利进行。
(3)严格执行
限仓制度和
大户报告制度,为防止大户操纵市场,交易所必须针对会员和客户规定某一
期货合约的最大
持仓量。如果会员、客户超过规定的持仓量、
期货交易所或采取
强行平仓的措施,或加收额外的保证金。同时,期货交易所也必须规定每个会员和客户的合理持仓量,当超过规定的持仓量时,会员和客户必须向交易所报告其交易目的、资金情况等。
(4)严格执行
交割制度。期货交易所合理确定
期货商品的
交割等级,以便进行实物交割的交易者在现货市场很容易找到符合
期货交割标准的商品。在交割制度的设计上,应该保证只要商品符合交割标准就可以交割的原则,不能以任何理由限制实物交乱并尽可能降低交割成本、简化交割程序,使实物文割简单易行,从而减少大户
逼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