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吾,汉语词语,意思是:①用话应付搪塞;说话含混闪躲:
支吾其词|言语支吾|这分明是支吾的话。②支撑;支持住不倒下:支吾不住,只得退走|她支吾着回到家里,就躺倒了。③应付;对付:不必吩咐,自有道理支吾|若非君瑞,以书相救,怎地支吾?
1. 亦作“支梧”。亦作“支捂”。1.犹支撑。抵挡;支持住不倒下。
①《
旧五代史·僭伪传三·孟知祥》:“ 知祥 虑 唐 军骤至,与 遂 阆 兵合,则势不可支吾。”
②宋
司马光 《乞进呈文字第四札子》:“况今已立秋,兼臣自体当得筋力差胜於前,可以支梧。只是无人扶掖,全拜起不得。”
③《
朱子语类》卷一○八:“如人病寒下热药,少间又变成燥势;及至病热下寒药,少间又变得寒。到得这家计坏了,更支捂不住。”
④元
杨显之 《
潇湘雨》第三折:“这路崎岖,水萦纡,急得我战钦钦不敢望前去;况是棒疮发,怎支吾?”
⑤清
黄宗羲《朱康流先生墓志铭》:“先生屈其经世之业,以支吾八口,泊然不见喜愠之色。”
2. 引申为抗拒。
②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逼得得他忍饥受冷,并不敢半句支吾。”
3. 对付;应付。
①宋 司马光 《
涑水记闻》卷十一:“西贼奸计,大未可量,朝廷当奖励逐路帅臣,豫作支吾。”
②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如此时此际文情艰澁,勉强支吾,则朝气昏昏,到晚终无晴色,不如不作之为愈也。”
④明
汤显祖 《牡丹亭 移镇》:“(老旦)老残生两下里自支吾。(外)俺做的是这地头军府。”
4. 排遣。
元
王实甫 《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纵然酬得今生志,着甚支吾此夜长?”
5. 讲话含混躲闪;用含混闪烁的话搪塞。
②《
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日则同食,夜则同卧,如此三年, 英台 衣不解带, 山伯 屡次疑惑盘问,都被 英台 将言语支吾过了。”
③
巴金 《家》三三:“五婶向他追问,他总是一味支吾,后来五婶追问得急了,他才说是弄掉了。”
④
郭沫若 《
南京印象》十二:“由七点到十二点,足足有五个钟头。大员们的种种拖延或支吾,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意义!”
⑤明 施耐庵《
水浒》第十九回《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 但提起
聚义一事,王伦便把
闲话支吾开去。
6. 犹豫,踌躇。
①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二:“ 张
太尉 冷笑:‘我别有道理。待我遮里兵才动,先使人将文字去与番人。万一支吾不前,交番人发人马助我。’”
7. 窘迫局促。
清
戴名世《
范增论》:“项王欲自帝,则有
义帝在也;既王诸将,而己亦称王,则无以自别异,於是立号为
西楚霸王。盖其情见势绌,支吾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