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大学士,是明清时代的官名,辅导太子读书。清代逐渐演化形成“
三殿三阁”的内阁制度,文华殿大学士的职掌变为辅助
皇帝管理政务,统辖百官,权限较明代大为扩展。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秩
正五品,本为辅导太子之官,后侍皇帝左右,以备顾问。仁宗时
阁职渐崇。
每
殿阁大学士都是
正一品的,包括协办在内。按实际权力和地位,一般从高至低的顺序是
保和殿、
文华殿、
武英殿、
文渊阁、体仁阁、东阁、协办,通常的晋升次序是协办—东阁—体仁阁—武英殿—文华殿—保和殿。
明朝的中极殿即
中和殿,位于
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殿名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
官
唐景龙二年(708年)置
修文馆(后改弦文馆、
昭文馆)大学士,
至德二年(757年)置
集贤院大学士,元和年间后,皆由宰相兼领。天宝二年(743年)又曾置崇贤馆大学士,亦由宰相兼领,贞元四年(788年)废。五代后梁曾置金銮殿大学士。襟初,沿唐制,宰相分兼昭文馆、
集贤殿大学士,其后又置
观文殿、贤政殿大学士,用以优礼前任宰执。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
仿宋制,置
华盖殿(后改中极殿)、
武英殿、
文华殿、
文渊阁、
东阁大学士,以辅太子,备顾问。
明成祖选翰林官入直文渊阁,
参预机务,称为内阁,有人渐升为大学士,但官阶仅五品。
仁宗增置
谨身殿(后改建极殿)大学士,后大学士常以
三孤兼任尚书,地位尊崇,为皇帝起草诏令,批答奏章,虽无宰相之名,但为皇帝心腹,号称辅臣。清初,置
内三院大学士,顺治十五年(1658),改内三院为内阁,置中和、保和、文华、武英诸殿与东阁、
文渊阁大学士。嗣一度复内三院旧制。雍正九年(1731),置
协办大学士,
乾隆十三年(1748)定制,置大学士满汉各二人,
官衔以保和、文华、武英三殿及体仁、文渊、东阁三阁为称,其中
保和殿大学士不常置,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清大学士官阶:
三殿三阁(
保和殿、
武英殿、
文华殿、
体仁阁、
文渊阁、东阁)为
正一品,协办大学士为
从一品。为文臣最高级,名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而清初有
议政处制其权力,雍正年间置
军机处后,其职权被取代,但
军机大臣及内外官员之资望特重者仍授大学士,以示尊崇。
* 和珅,钮祜禄氏(满语原意为狼),字致斋,原名
善保,
满洲正红旗人,清高宗
乾隆皇帝时代的权相、宠臣,以巨贪而闻名;《
亚洲华尔街日报》2007年4月选出“世界近千年最富有五十人榜”,和珅名列六位华人之一。
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号宽宇、信阳子,清四川
遂宁人。清代第一清官、治河专家、理学名臣。是清代268年间四川官位最显赫、名声最响亮的人物。
*
蔡新,(1707—1799)字次明,号缉斋,又号葛山,
漳浦下布人。
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
协和门以东,与
武英殿东西遥对。因其位于
紫禁城东部,并曾一度作为“太子视事之所”,“
五行说”东方属木,色为绿,表示生长,故太子使用的宫殿屋顶覆绿色
琉璃瓦。文华殿初为皇帝常御之便殿,明天顺、成化两朝,太子践祚之前,先摄事于文华殿。后因众太子大都年幼,不能参与政事,嘉靖十五年(1536年)仍改为皇帝便殿,后为
明经筵之所,建筑随之改作黄琉璃瓦顶。嘉靖十七年(1538年),在殿后添建了圣济殿。明末
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后,文华殿建筑大都被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重建,其时武英殿尚存,因此“一切规橅殆依明制为之”。
乾隆年间,在圣济殿遗址上修建了
文渊阁。
文华殿主殿为工字形平面。前殿即文华殿,
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
歇山顶。明间开6扇
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
次间、梢间均为
槛窗,各开4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窗。东西山墙各开一方窗。殿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文华门。后殿曰
主敬殿,规制与文华殿略似而进深稍浅。前后殿间以
穿廊相连。
东西配殿分别是本仁殿、
集义殿。
明清两朝,每岁春秋仲月,都要在文华殿举行
经筵之礼。清代以
大学士、尚书、
左都御史、侍郎等人充当
经筵讲官,满汉各8人。每年以满汉各2人分讲“经”、“书”,皇帝本人则撰写御论,阐发讲习“
四书五经”的心得,礼毕,赐茶赐座。明清两朝殿试阅卷也在文华殿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