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地理学
地理学术语
文学地理学,是以文学与地理环境之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文学地理”这个概念,由近代学者梁启超先生首次提出。
历史追溯
然追溯中国古代文学地理的研究实践,可谓源远流长。春秋时代的学者把《诗三百》中的“国风”按照不同的王国和地区来分类,所体现的就是文学地理的意识。东汉班固、南朝刘勰,唐朝魏征南宋朱熹等学者,或者有过文学地理方面的只言片语,或者使用过文学地理的研究方法
两宋以降,地域性的文学流派大量产生,区域性的文集相继问世,学者逐渐具备明确的文学地理意识。但中国古代的学者,还没有“文学地理”的概念,也没有形成文学地理学的学科意识。二十世纪初期,随着西方现代学术思想和方法引进到中国,以刘师培王国维汪辟疆等为代表的前辈学者,开始把古人关于文学地理的片断的言说条理化。遗憾的是,他们的研究并没有持续下去。他们对有关问题的认识,也是浅尝辄止。
新中国建国之后的头三十年,由于受前苏联学术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地域性”这类概念,都成了非常敏感的字眼。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谁要是提这些东西,谁就有可能被扣上“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大帽子。因此,那个年代的文学研究,就只有“时代性”这一个维度,而所谓“阶级性”、“人民性”、“民族性”等等概念,都是由“时代性”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文学地理的研究,自汪辟疆等学者之后,被中断了近半个世纪。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学术文化环境开始宽松,文学地理学在沉寂近半个世纪后,再次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凭着自身的理论活力和学科渗透力,文学地理学研究在国内学术界不断升温,并逐渐成为文学研究的热门。
1986年,金克木发表随笔《文艺的地域学研究设想》,倡导从地域的角度研究文学艺术;1989年,曾大兴发表论文《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正式开启文学地理的实证研究。据统计,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仅在我国大陆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至少在800篇以上,所出版的相关著作不下于200种,其中包括(以下所引述者均为著作):文学家的地理分布研究,如曾大兴的《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1995)、胡阿祥的《魏晋本土文学地理》(2001)、梅新林的《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2006)、夏汉宁、黎清、刘双琴等的《宋代江西文学家考录》等;文学作品的地域特点与地域差异研究,如严家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1995)、陶礼天的《北“风”与南“骚”》(1997)、曹道衡的《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1999)、曾大兴的《英雄崇拜与美人崇拜》(1999)、戴伟华的《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2006);文学家族研究,如刘跃进的《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1996)、程章灿的《世族与六朝文学》(1998)、丁福林的《东晋南朝的谢氏文学集团》(1998)、李浩的《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2002);地域性的文学流派研究,如杨义的《京派海派综论》(2003)、陈庆元的《文学:地域的观照》(2003)、沙先一的《清代吴中词派研究》(2004);地域性的文学史研究,如陈永正主编的《岭南文学史》(1993)、王齐洲王泽龙的《湖北文学史》(1995)、吴海、曾子鲁主编的《江西文学史》(2005)……。
20多年来的文学地理研究,不仅为传统的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解决了传统的文学研究所不能解决的诸多问题,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文学家、文学作品、文学理论和各种文学现象的认识,展示了文学研究的诱人前景,也为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思路。因此,这项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学地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被正式提出,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和响应。2011年11月,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广州大学中文系共同主办“中国首届文学地理学暨宋代文学地理研讨会”,首次明确界定文学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及研究意义之所在。来自国内各社会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的60余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成立“中国文学地理学学会”,并按有关程序选举产生了“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筹备委员会”。这次会议的成功举行与这个筹备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文学地理学这个新兴学科得到学术界的正式认可,也标志着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的、自觉的阶段。
一个学科能不能建立,关键在于它有没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简要地讲,就是一句话,即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再具体一点,就是三句话:即文学要素(包括文学家、文学作品和文学读者)的地理分布、组合与变迁,文学要素及其整体形态的地域特性与地域差异,文学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非常明确的。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问题,不是别的任何学科所能解决的,必须有一个专门的学科来解决这个问题。
研究任务
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了它的研究任务,这就是:通过文学家(包括文学家族、文学流派文学社团、文学中心)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考察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对文学家的气质、心理、知识结构文化底蕴价值观念、审美倾向、艺术感知、文学选择等等构成的影响,以及通过文学家这个中介,对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人物、原型、意象、景观、体裁、形式、语言、风格等等构成的影响;同时考察文学家(以及由文学家所组成的文学家族、文学流派、文学社团、文学中心等)所完成的文学积累(文学作品、文学胜迹等等),所形成的文学传统,所营造的文学风气等等,对当地的人文环境所构成的影响。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一个互动关系,文学地理学的任务,就是对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与文学要素(包括文学家、文学作品、文学读者)之间的各个层面的互动关系进行系统的梳理,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点,并给予合理的解释。
研究目标
文学地理学研究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一门与文学史学科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科。没有文学地理这个二级学科的文学学科是一个不完整的学科。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产生并发展的,文学也不例外。几乎所有的学科,既有解释其时间关系的分支学科,也有解释其空间关系的分支学科。例如历史学有通史、断代史专门史,也有历史地理;语言学有语言史,也有语言(方言)地理;军事学军事史,也有军事地理;经济学有经济史,也有经济地理;植物学有植物史,也有植物地理……为什么文学有文学史,而不能有一门文学地理呢?
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使它应该是、而且必须是一个可以和文学史双峰并峙的独立学科。有了文学地理,文学这个学科才算完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0 15:20
目录
概述
历史追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