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位于今
南京市
雨花台区软件大道一带,是六朝时期国都建康南部重要的军事堡垒,是为
建康宫城的南北门户,地处都城西南交通要道,濒临
长江,位置险要。这里也是一处风景名胜,风光奇特,有“新亭对泣”的典故流传后世。
唐代许嵩:“(
卫玠)葬新亭东,今在县南十里。”新亭在墓西,卫玠墓在县南,则新亭在县南偏西,其地正当
南京市
安德门菊花台。但菊花台应该并非新亭这座亭子所在地,因为六朝时期所谓新亭,还指亭子所在之山,连带着山的附近地区,因此菊花台地属新亭,是六朝新亭垒的北界。
南宋时
史正志《新亭记》记载:新亭“南去城十二里,有岗突然起于丘墟垅堑中,其势回环险阻,意古之为壁垒者,或曰此六朝所谓新亭是也。”史正志后来复建了新亭,而“回环险阻”一语道出了新亭山势的特征。从东北至西南,新亭山势至少有三个环形山岭,
菊花台及其南部是第一个环形,浡泥国王墓一带是第二个环形,南京
压缩机厂等地是第三个环形,整条
山曲直相衔,堪称卧虎藏龙之地。史正志重建新亭的基址选在整
条山的西南端,今
油坊桥东。
新亭紧靠长江边,是南朝时代国都
建康的西南要塞。讨
刘劭时,曾在此修建营垒。后来即帝位于建康。
王僧达因此改新亭为“中兴亭”。当时从南方来攻打台城,必经新亭。所以
齐武帝称它是“兵冲”之地。
此外,刘宋在此建旷野寺。齐时寺废,梁大同中又恢复为寺。唐开元中改称“禅居院”。杨吴大和二年(930)改为崇果院。宋改为崇因寺。刘谊有“十里崇因寺,临东水气中”之句。崇因寺的观音画像十分生动,
苏东坡为之颂,
李端叔写跋,均刻于石上,为寺内之珍品。明
嘉靖年间还曾重修。
新亭西临大江,东吴时是饯送、迎宾、宴集之所,但到了
东晋,新亭的作用发生了性质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它本身的地形以及它的
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南朝时,凡上流举兵下都,必经新亭,所以
齐高帝萧道成说“新亭既是兵冲”,这一评价无疑是正确的。
据记载,最早在新亭驻军的是东晋的
征西大将军桓温。东晋简
文帝司马昱死后,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想害
谢安和
王坦之的性命。谢安、王坦之在简文帝临终时皆为
顾命大臣,除此二人,桓温便可一人说了算。当时王坦之非常害怕,问谢安怎么办,谢安说:“晋祚存亡,在此一行。”王、谢二人都是朝廷重臣,谢安又是风流名士的代表,且是桓温的旧部,因此桓温虽然暗藏杀机,表面上还是以邀二人到新亭宴集、叙旧为名,地点就选在
亭子里,这里地势高峻,且山顶开阔,可容数千人,是中军大帐的所在地,在亭子四周埋伏一些刀斧手是很容易的事。对王、谢来说,这其实是一场新亭鸿门宴。二人如约来到新亭,见了桓温,王坦之汗流
沾衣,
连奏事的手版都拿倒了。谢安从容镇静地入席而坐,问候完毕,对桓温说:“我听说古时候有道的诸侯、大臣,他们的边境在很远的地方,明公今天怎么在墙后布置起兵来了?”桓温不好意思,传令撤去伏兵。谢安临危不惧,谈笑间为东晋朝廷避免了一场颠覆政权的战争。
南朝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