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惠州会馆
1870年成立的新加坡华人地缘社团
新加坡惠州会馆是新加坡1819年开埠后最先成立的地缘社团之一,于1822年成立,初名为“惠州公司”,创办人蒋文瑞、温观顺(均为惠阳人),其后改名为“惠侨公所”,曾一度改名为“惠州十属同乡会”。始设馆址于新加坡北麒麟街,次迁于海山街;1889年当地政府成立社团注册局时,即行立案为法定华侨团体,并再迁址于福建街45号,并定名为“新加坡惠州会馆”。张蔚增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题字并刻印 “惠州会馆”牌匾,笔力雄健四平八稳成为会馆招牌。目前,新加坡惠州会馆已搬至克力路46号,正准备迁往筹建中的永久地契新会所。新加坡华人地缘社团。成立于1870年。由来自中国广东省的原惠州府所属惠阳博罗龙川河源紫金海丰陆丰和平连平新丰等十县市人士组成。
简介
新加坡华人地缘社团。成立于1870年。由来自中国广东惠州所属惠阳博罗龙川河源紫金海丰陆丰和平连平新丰等十县人士组成。创始人为蒋文瑞、温观顺等。初名惠州公司,后称惠州公所,又易名惠州十属同乡会,1890年向政府注册名为惠州会馆。宗旨:联络乡情,敦睦宗亲,举办慈善公益教育,共谋宗亲福利。除谋求宗亲福利外,还协同广、惠、肇各大会馆,办理当地一切公益慈善教育事业。还参加客属总会(惠州十属东北各部操客语,西南各部操粤语),也是广、惠、肇团体主要成员。下设:互助会;资助学基金。1995-1996年度执行委员会主席为黄六辉。
新加坡惠州会馆成立于1822年,初名为“惠州公司”,创办人蒋文瑞、温观顺(均为惠阳人),其后改名为“惠侨公所”,曾一度改名为“惠州十属同乡会”。始设馆址于新加坡北麒麟街,次迁于海山街;1889年当地政府成立社团注册局时,即行立案为法定华侨团体,并再迁址于福建街45号,并定名为“新加坡惠州会馆”。
福建街45号馆址,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动工兴建,三十一年(1905)建成,该馆宇基地由乡贤、雪兰莪州华人必甲丹叶石(字杰良,惠阳人)捐赠,同侨赞助资金建造。
20世纪30年代,余觉民、黄汉卿、黄适安、萧锦璋、朱志平、马一平、叶瑞卿、陈俊夫等决心振兴会务,扩大董事部,加入南洋客属总会为团体会员,并由余觉民出任会馆总理。为修葺会馆,魏森泰、戴子良、魏瑞南、傅玉云等鼎力赞助,大兴土木,完成维修工程,馆宇面貌焕然一新。其后,为适应会务发展,集资购置道拉宝街47号3层楼宇的会址至今。
余觉民连任三届总理后,于1934年由魏森泰接任。1935年,改总理制为委员制,魏森泰连任二届常务主席;1937年,戴子良继任常务主席,主政三届;1941年,魏一鸣任常务主席,连任二届;1942年,戴子良再次出任常务主席。日军南侵,马来亚沦陷后,由黄石堪、孙荣光、萧炳璋等主持会务至日军投降。1946年,戴子良三度主政;1947年,由彭振鹏任常务主席,戴子良任监察主席。因馆宇经历战乱年代,亟须修葺,公推廖荣坡为修葺委员会主席,担负完成第二次重修工程。
从1949年到1983年,惠州会馆先后由张达碧、廖荣坡、彭振鹏、林富、刘育廷、叶益静、叶惠中、钟佛儒、吴佛生、罗保六、廖平、蔡嘉舜、李金胜、廖基业、蔡福生、赖德操、黄六辉任主席。吴佛生、廖平、廖基业、李金胜、钟佛儒、张金虎、许明(均为惠阳籍)等为新加坡惠州会馆永远名誉会长。
主要影响
新加坡惠州会馆历史悠久,业绩颇丰,联合广惠肇嘉丰永七属同侨创建福德祠、青山亭、绿野亭,以庞大公产造福社会。 广惠嘉碧山亭,建于清同治年间,已有近百年历史;广惠肇方便留医院创自宣统末年,已有90余年历史。此外,还兴建了养正、静方、实有、南华、碧山亭等华文学校,除静方学校在抗战前停办外,其余学校延办至今,为当地社会培育英才,成绩斐然。新加坡会馆建立百年以来,本着“富贵而不骄”之精神,“体贫苦、恤乡亲、尊贤敬老。使苦有所济、孤有所托、老有所养、思乡者资助还棹,以遂其落叶归根之愿”,为同乡侨胞谋取福利,互助互励,会务发展卓著功绩,在东南亚具有相当影响力。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09:50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