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客属总会
新加坡民间社团组织
南洋客属总会于1929年在新加坡创立,由丰永大公会、应和会馆丰顺会馆、新加坡永定会馆、惠州会馆、广西暨高州会馆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发起成立,创会会长为著名爱国侨领、东南亚华侨首富、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先生,会址设在新加坡柏城街20号。现有26个属会。截止2015年,新加坡客家人已发展到40余万。
简介
胡文虎为第一任会长,汤湘霖、蓝禹甸为副会长,英、荷、暹各埠属代表数百人参加成立大会。大会决议创办华文学校,设立图书馆、体育部、中西乐剧部、福利互助部,以及招待所。1932年,因南洋经济萧条,会务陷于停顿状态,扬溢
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为新加坡唯一打破省界范围限制的华人地缘性社团,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及现任总理李显龙先生为该会永远名誉会长。
1923年5月初,先贤汤湘霖等鉴于客属人士南来日众,散布区域日广、人事交接日繁,因此提议组织客属公众机构并获得属人热烈响应,随后由应和会馆与丰永大公司(现为丰永大公会)发起召集八属同人大会,议决实行组织“客属总会”,设筹备处于应和会馆。而茶阳(大埔)会馆、永定会馆、丰顺会馆、惠州会馆、三和会馆(现为广西暨高州会馆)及上杭同乡会,相继加入为赞助团体。
1926年开始修建会所,1928年底落成,1929年8月23日总会建筑开幕典礼暨客属总会正式成立,首任会长胡文虎。日本占领新加坡期间停止活动,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该总会及各属会相继复会。1948年8月24日改名为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1949年8月23日宣布使用新会名。1952年改选职员,胡文虎续任会长,下属28个社团,已定期举行世界客属恳亲大会25届,第25届恳亲大会于2012年11月在福建三明市召开。
经过80多年的发展,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已由一个主要照顾乡亲利益的团体,转变成维护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织与规模完善的宗乡团体,是新加坡客家人最大的社团,也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华族社团之一。现任会长为何南光先生,2010年6月13日就任第38届(2010-2011)会长,2012年5月14日连任第39届(2012-2013)会长。
宗旨与功能
南洋客属总会成立的宗旨:联络同属人感情,促进工商业之发展,举办慈善、教育、文化、公益事业
具体来说,总会会员分为团体、商号及个人三种,总会共有属团24间,会员约3千7百名。该会成立以来,(1)兴办学校、设立图书馆,以启发同乡子弟的知识;(2)成立体育部,举行各种球赛,锻炼体格与培养体育精裨;(3)组织中西乐与戏剧部,以提倡正当娱乐;(4)组织福利互助部,以资互助扶助;(5)附设俱乐部与招待所,以供属人工余消遣,为外埠来星会员同乡提供住宿方便;(6)华人宗乡会馆,每年的主要活动包括新春团拜,庆祝华人新年,春秋两季由宗乡会董事部组织并率领有关同乡到祠堂祭祖;(7)发扬华人传统,每年春节分发渡岁金予年老同乡,敬老尊贤,发扬儒家精神。
机构发展
历年来,总会在历届会长及董监事的努力耕耘及会员乡亲们的忠诚支持下,会务从稍具规模发展到组织完善与稳健发展。以下是总会发展简史:
会史
· 1932年,南洋各地受不景气影响,导致本会经费短缺异常,会务几乎陷于停顿,幸赖热心乡贤组织经济委员会,负责维持,渡过难关。
· 1935年,复得总会同仁及本外阜绅商等乡贤担任董事,会务获顺利进展。同时由当时的会长胡文虎独资创办民众义学,将总会2、3、4楼辟为教室,分日夜班授课,学子有1,500余人。
· 1937年,总会为加强团结力量,于是推动设立东南亚各地之客属公会,历一年时间,共有50余处先后成立客属公会,使本会茁壮成长。
· 1939年8月23日,总会举行10周年纪念之际,订24日至27日召开各地公会代表大会,以实现客属团结精神。共有40余单位的130多位乡亲出席会议,有来自马来联邦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缅甸仰光等地的代表。
· 1941年终,世界第二次大战爆发,日军南侵,日军占领期间长达3年零8个月,会务完全停顿,至世界和平后,本会复办,各地之公会亦相继复兴。
· 1948年8月24日,总会召开第2次代表大会,因时局动乱,出席代表不足法定人数,因此照章改开特别大会,议决授权董事会,将客属总会名称冠以“南洋”二字,成为“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以符其实。
· 1952年,董事会改选,胡文虎、林师万、张梦生蝉联第9届正副会长。
· 1953年,总会举行庆祝24周年纪念大典,同时召开第3届代表大会,出席者有星马、北婆罗洲及印度尼西亚各地公会25个单位。大会议决,一致通过,热烈支持创办南洋大学。
· 1955年,总会敦请李光耀律师为名誉法律顾问,同年出版第1本客属年刊银禧(25周年)纪念号。
· 1958年1月29日与30日,总会为属人申请新加坡公民权,特派职员代为填写表格3,000份,并义务协助宣誓手续。
· 1965年,因鉴于原有会所属旧式建筑,于是董事部组织“扩建委员会”,在会长拿督张梦生、副会长、全体董事、会员暨属人及南洋各地属团热烈赞助下,于1972年完工,总会大厦成为现代化5层楼大厦。同年(1965年),总会出版第2本纪念特刊庆祝35周年会庆。
·总会于1973年9月9日,敦请总会永远名誉顾问李光耀总理为大厦主持揭幕仪式。
· 1976年起至1979年,钟桥才蝉联会长。
· 1978年,总会组织“亚细安工商业亲善访问团”,访问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香港等地。
· 1979年,举行50周年金禧纪念,柬请新马、港、台、泰、印度尼西亚等地代表达千余人出席。
· 1980年,卓济民当选为会长,革新会务如出版《客总会讯》,首次主办华语演讲比赛及其他活动。
· 1983年,总会举行54周年纪念庆典,敦请环境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曹煜英(现任本总会会务顾问)主持仪式与首次颁发大专助学金。
· 1985年,新加坡财政部长胡赐道博士与副总理李显龙准将先后相继受聘为总会名誉顾问。
· 1986年,总会参加发起成立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成为宗乡总会的7大创建团体之一。
· 1987年,总会捐献新币5万元,作为李光耀先生卓越基金。同年举行58周年纪念庆典,敦请名誉顾问财政部长胡赐道博士主持仪式。
· 1988年,曾良材当选为会长。
· 1989年,总会庆祝成立60周年,并举办纪念大会与召开世界客属联谊大会,世界各地乡贤代表莅临参与盛会。同年出版60周年纪念特刊,为总会第3本大型刊物。
· 1992年,何吉昌当选为会长,在任期间继续发展会务。
· 1993年,总会组织文化团访问曼谷诸客属公会。
· 1996年,“世界客属第13届恳亲大会”轮值在新加坡举行,总会接过主办任务,由曾良材会长领导筹备工作,共有超过3,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30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出席了大会;同时这项盛大的活动也荣获1997年新加坡旅游局颁发的“最大会议奖”。时任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准将亲临大会。
· 1998至2001年,刘再光担任第32及33届会长。
· 1999年10月23日,总会在海皇歌剧院庆祝成立70周年纪念,邀请副总理李显龙准将主持仪式。同年,总会与永芳艺术基金会联办“孙中山与华侨国际美术展览”,情况热烈。
· 2000年11月,总会组织30人的代表团,前往福建省龙岩市出席“世界客属第16届恳亲大会”。
· 2002及2004年,杨双标担任第34及35届会长。
· 2003年10月,总会组团参加在河南郑州市举行的“世界客属第18届恳亲大会”,与会者包括40名董监事及乡亲。
· 2004年8月12日,总会名誉顾问李显龙准将出任新加坡共和国第3任总理。
· 2004年10月31日,总会文娱股属下的华乐团、汉乐团及合唱团在新加坡大会堂联合呈献“弦歌汉韵”文艺晚会,以庆祝总会成立75周年纪念。
· 2006年5月13日,何侨生宣誓为南洋客属总会第36届会长。
· 2006年7月30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在总会设立新加坡梅州市招商引资联络处。
· 2006年10月28日至30日,何侨生会长率领代表团赴台北出席“世界客属第21届恳亲大会”。何侨生会长也是海外特邀贵宾之一。
· 2006年11月12日,总会与新山客家公会签署“新柔客属工商促进会”备忘录,以期提供两岸客家人在投资、文化、政策等多方面的信息,促使两地的经济蓬勃发展。
· 2006年11月21日,“第十二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在宁化石壁举行,总会为应届的主办机构,主祭及助祭人分别是何侨生会长及饶尚仁副会长。总会组织30人的祭祖团出席祭祀典礼,同时到多个客家祖地进行探亲及拜访活动。
两位领导个别捐献5万元人民币,并获颁石壁功勋表彰。
· 2007年1月5日,在总会协助之下,芳林公园联络所正式成立芳林客家歌唱团。此举也把客家歌推广与普及到小区去。4月27日,为配合华族文化节的举行,总会联同芳林公园民众联络所举办《中马新客家歌曲之夜》,参与演出的团体及表演者包括多个属团、居銮客家公会客家取得热烈的反应。
· 2007年4月7日,总会为加强与学术机构的合作,联同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总会礼堂主办“新加坡客家研究论文发表会”。
·同一时期总会积极协助落实设立于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的“世界华文文学奖基金”计划。总会是这项计划的主要筹款协办单位,并筹得超过一百万新元的善款,其中,何侨生会长个人捐献20万元,总会及其它属团各赞助30万元(茶阳大埔会馆)至1万元不等。
文学奖基金在2007年7月14日由内阁资政李光耀先生主持成立仪式,这项基金将惠及世界华文文化的推广及发展。
·为共同为客家人所引以为傲的客家山歌与客家歌曲的普及与提高,总会作为新加坡客家人的中央机构,于4月设立了“促进客家歌曲中央协调秘书处”,由总务黄淼权出任秘书处主任。
·由于总会大厦经年失修,许多陈旧设施已不敷使用,在何侨生会长的号召下,自2007年3月起,开始一系列的维修工程,包括增加电力供应、大厦外观与内部翻新、电梯设备更新等。主要工程在8月尾完成。
·为落实本会先前与新山客家公会共同签署“新柔客属工商促进会”的成立宗旨,2007年12月2日,本会应新山客家公会的邀请,由会长何侨生率领一行32人交流团,前往大马柔南依斯干达经济特区进行考察。此项活动促使新柔两地客家族群凝聚力获得进一步的巩固。
· 2007年12月2日,何侨生会长以个人名义捐款资助10万元马币南方学院。马来西亚当地三大主要华文报章媒体:“南洋商报”、“星洲日报”、“中国报”在第二天即作了广泛报导。与此同时,南方学院为了表达对何侨生会长为华文教育所作贡献的感激,决定将该院校正进行扩建的研究所命名为“何侨生研究所”。
· 2008年1月21日,总会在第36届管理层所拟定的加强客家团体与学术机构的联系,以提升文化层次的前提下,联合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南洋艺术学院,邀请海外资深商务培训顾问蓝毓荀先生在南大孔子学院举办:“力用中国:当代中国新契机“公开讲座。
· 2008年2月23日,本会联同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新加坡台北工商协会邀请来自台湾的曾仕强教授主持“《易经》与人生”研讨会,获得热烈反应。
· 2008年3月14日,广东省梅州市的嘉应学院(JiaYing University) 副校长邱国锋教授、嘉应大学客家研究院副院长房学嘉教授连袂到访。房学嘉教授也同时于3月16日在应和会馆主办一场客家文化讲座。
2009年12月13日晚,在南洋客属总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上,南洋客属总会永远荣誉顾问李显龙介绍说:在前任和现任内阁部长中,客家人就有李光耀资政、韩瑞生先生、胡赐道博士和侯永昌先生。在较年轻一代国会议员也不乏客家人,包括李奕贤先生、杨莉明女士和蓝彬明医生。”
· 2011年11月在广西北海举办世界客属第24届恳亲大会
· 2012年11月在福建三明举办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大会
2014年5月20日,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举行第40届(2014-2015年度)董监事会会议,张家胜先生当选新一届会长。
在疫情期间,南洋客属总会推出网上直播节目《狮城说客》,带动客总及20多个属会的华乐团、汉乐团、合唱团、客家山歌班轮流上直播室做客,介绍和弘扬客家文化。节目2020年10月推出,一直持续到2022年底,共制作了21集。
2023年6月,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举行第44届董监事会领导机构换届选举,梅州籍侨领刘智评当选新一届会长。新一届董监事会在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的见证下,举行就职典礼。南洋客属总会第43届会长何谦诚将印章、地契和钥匙交给第44届会长刘智评。
2024年11月12日至14日,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会长刘智评、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会长何祥兴、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基金会主席何谦诚率200多名新加坡侨胞到梅州走访、寻根问祖。
属会团体
发起会馆
丰永大公会、应和会馆、丰顺会馆、新加坡永定会馆、惠州会馆、广西暨高州会馆、茶阳(大埔)会馆。
客属团体
茶阳(大埔)励志社武吉班让客属公会嘉应五属公会、新加坡客属张氏公会、新加坡客属黄氏公会、新加坡茶阳何氏公会、客属刘氏公会、客属宝树谢氏公会、星马客属廖氏公会、客属林氏公会、嘉侨同乡会、河婆集团、梅蕉平同乡会、南洋五华同乡总会兴宁同乡会、新加坡杨氏公会、新加坡延陵客属吴氏公会、河源同乡会(新加坡)、新加坡客家李氏公会。
首任会长
第一任会长胡文虎(1882–1954),祖籍福建永定,生于缅甸仰光,童年被送回家乡接受传统文化教育,1896年重返仰光。后继承父业永安堂,与弟胡文豹合作经营,研制万金油、八封丹、清快水等成药,畅销东南亚各地。1914年永安堂总行迁至新加坡,1932年总行又从新加坡迁至香港,并在中国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各地设立分行。平素热心于文化教育与医药慈善事业。自1929年独资在新加坡创办《星州日报》后,至1941年底,还在福建、广东、香港以及东南亚各地创办《星华日报》、《星光日报》、《星中晚报》、《星岛日报》、《星槟日报》等,形成星系报业集团。抗日战争期间曾任中国国民参政会华侨代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香港,一度被软禁。1943年曾以港商身份赴东京拜会日本首相东条英机。战后继续开展商业活动,但主要精力集中在办报。1954年病重,赴美国求医,去世于檀香山。
总会会址
“南洋客属总会”位于新加坡牛车水闹市区柏城街20号。“牛车水”,这有七分中华文化、亦有三分古朴气息的名字,使记者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苏东坡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遥想着大宋淳朴的田园风光,竟置身异国繁华他乡。这穿越时空的“牛车水”,确实是唐人街,且历史悠久。“牛车水,因早期新加坡还没有自来水供应,每家每户的华人都必须拉着牛车到安详山的一口井取水而得名。作为唐人街,牛车水最突出的特点是每条街都用中文名,商号招牌亦冠名中文。”南洋客总前来接我们的秘书吕先生介绍说。
柏城街位于牛车水之东,建于二战前,骑楼风格。为迎接新加坡国庆,整条柏城街骑楼外墙上挂满了新加坡国旗。南洋客属总会是座六层大厦,与周围楼房所不同的是,正门蹲着两只石狮,长长的骑楼走道上吊着一排八只大红灯笼,黑漆木匾上是烫金中文繁体字“南洋客属总会”。“南洋”,在客家人的词条中,至少有300年历史。较之沧桑的南洋,“客属总会”建筑无疑显得年轻而具时代感,毕竟,她伫立在此,也就是80年时光。
“现在我们看到的南洋客总,是1923年侨绅汤湘霖等发起倡议,由应和会馆、丰永大公司号召茶阳、永定、广西等客家会馆加入而成立的。时值新加坡政府收回广府、客家两帮义山青山亭,将之划入市区。汤湘霖等前辈向政府请求,得以置换柏城街面积6668方尺,占地4400平方英尺(折合408平方米)的地皮。在客属侨裔共同努力,尤其是胡文虎兄弟的大力捐助下,于1926年春动工,并于1929年举行了落成庆典。”客总总务黄淼权先生对记者说。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30 20:35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