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调和》是2010年上映的匈牙利电影,由塔马斯多莫托导演。Zsolt Anger,阿提拉·阿尔帕 等人主演。
剧情简介
一位来自
西欧的投资者被
东欧媒体市场的巨大
利润所吸引,决定选择一档节目进行
投资,他选中了“祖卡秀”,“祖卡秀”是一档修复家庭关系的
脱口秀节目,影片展示了“祖卡秀”的一期节目,该期节目围绕着抛弃重病
母亲、离家6年的男子圭拉展开,他的
妹妹伊莎贝拉、他的同居女友诺拉、诺拉的追求者艾莫尔、圭拉、与圭拉和诺拉同居的年轻女子莫妮卡纷纷出场。随着出场人物的增加和一个又一个新问题的出现,人物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最后,莫妮卡开枪自尽,节目组陷入了一片混乱,主持人祖卡也遭到了很大的打击,然而,来自西欧的投资者却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演职员表
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塔马斯·多莫托 Tamás Dömötör
编剧 Writer
塔马斯·多莫托 Tamás Dömötör ....play/screenplay
制作人 Produced by
Inez Mátis ....producer
摄影 Cinematography
Máté Tóth Widamon
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Júlia Nagy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Anikó Takács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导演塔马斯·多莫托1974年生于
匈牙利的桑博特海伊市,在执导《无法调和》之前曾于2006年执导影片《处女秀》。
主演阿提拉·阿尔帕是一位全能型电影人,集
制片、导演、
演员于一身,同时他还是匈牙利知名
作家、撰稿人,
演员表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上映/发行日期(细节)
匈牙利 Hungary 2010年2月6日......(Hungarian Film Week) (premiere)
匈牙利 Hungary 2010年4月1日
制作发行
Sparks camera equipment provided by
幕后花絮
抨击低俗脱口秀
《无法调和》“脱口秀”是如今十分常见的电视节目形式,《无法调和》就是“脱口秀”节目Czukor Show的翻译名。影片的导演塔马斯·多莫托表示自己最初是想将它做成一档电视节目,每天下午播放,但由于当地电视台时段的限制,最终将它剪成
电影呈现在大银幕上。希望借此抨击电视台为了收视率而制作低俗节目的做法。
塔马斯·多莫托称匈牙利是一个国土面积很小,人口只有1千万的国家,电视节目对大众的影响力是十分强大的。一档脱口秀,就算嘉宾说得再烂,但他的观点依然可以左右很多观众的
思想。而那些在
商业利益驱使下产生的“脱口秀”节目,在制作上过度渲染话题性,丝毫没有
教育意义和正面的影响,反而会给
社会带来非常不好的负面效应。拍摄这部影片就是希望能让人们意识到这点,改善脱口秀节目内容低俗的现状。
运用摇镜头营造现场感
据导演介绍,影片的拍摄主要集中在一个
剧院里,为了营造脱口秀节目的现场感,采用了大量的摇镜,“一档真实的脱口秀节目时长约45分钟,由于是在录影棚录制,在机位的布置和运用上必须使用摇镜头以保证节目的连贯。”导演还表示,除了节目中的摇镜头外,生活的部分多使用镜头切换的方法,以寻求
纪录片的真实感。
开放式结局发人深省
影片的最后一幕是男主角对着
镜子刷牙,有观众表示并不明白导演的用意。对此塔马斯·多莫托也做了一番解读,由于剧情牵扯到
家庭伦理、
爱情等,男主角最后也意识到这类节目的可怕之处,他刷牙是为了洗去过去的污垢、人性的肮脏,对着镜子则暗示他在审视清洁后的自己,其实这是一次灵魂的洗涤,从而引发观众的思考。
影片评价
影片讲述了一家
电视台为引入
外资,带
英国投资方参观“祖卡秀”(一档修复家庭关系的脱口秀)的现场直播。这出“老娘舅”式的节目意在调解家庭纠纷。岂料最终嘉宾大闹现场、矛盾百出。该片由电视节目
主持人出身的匈牙利导演塔马斯·多莫托执导,借本片控诉当代媒体利字当头,以出卖个人隐私为乐的可悲现状,发人深思。
真人秀所在的破烂时代
《无法调和》套用前段时间
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无法调和》是痛骂和讽刺了那当名叫Czukor Show的真人秀节目和它所在的破烂时代。这部电影技术含量不高,中间就是几个内景轮流切换,正着来倒着去,没有什么可多说的。演员中规中矩,有些对白就是街边吵架。除了前后短暂的室外段落,中间完全就是大楼内的封闭式场景,在演播厅的录影棚内制造了许多嘈杂的声音、不舒服的人物和匪夷所思的情节冲突。
喜剧是把无聊的事情往认真里说,
悲剧是把正当的事情弄碎了给你看,讽刺剧就是让你亲手取下
皇帝的新衣。《无法调和》不算特别难看,可观众恐怕很难从中获取愉悦快感,电影把重拳留在了最后一击上面。表面上节目制作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现场观众包括电视剧前的观众(收视率)也是无耻帮凶和惨剧的制造者。只是对比哈内克批判现代媒体的刀锋手法,《无法调和》似乎把道理说得太过明白了,没有反思余地,那声枪响也未必不能预见。回看节目录制现场,主持人听从编导,后台人员肆意玩笑。换句话说,签了
合同协议、上了那个
舞台,所有的事情都散发了铜臭。人的丑恶面被曝光得越多越好,现实中无法解决、难以叙说的全部倾泻而出。
影片成功让五个人物演绎了匪夷所思的现代奇情,每个人都是一个谜,然后被一一揭开。导演无疑是带了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样的事情,他在很多地方甚至故意留一手,成功地刺激观众,令他们反感厌恶。像中场休息时唱起了搞笑的歌曲,主创人员不停煽风点火,完全不顾嘉宾的脸面尊严。当嘉宾露出无辜的一面,许多观众会明白自己是被愚弄了,但《无法调和》的致命伤在于它无法让人完全信服。影片结尾也给出了类似理由,他们不知道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可事情还是发生了,该死的盒子!然而怎么让观众去信呢,就因为上面坐的都是几个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
《无法调和》真人秀引发连锁反应,它成了制造惨剧的机器,可惜这样的震撼程度还是不如在你手中的遥控器。导演把用力点放在批判节目和社会本身上,一段沉默和空白后,
瑞典买家近乎无耻的力捧夸赞让人愕然,可回头一想,当初的
黄色新闻还不是就这样搞搞东西,浅显不过。只是今天的媒体已经无孔不入,影响甚烈,电视节目更是无时不刻地
谋杀许多人的时间。要让一档节目受到欢迎,就得就去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迎合主流人群的趣味倾向。在一个不健全的社会就不存在道德沦丧的说法,人们会追逐禁忌的一面,越劲爆越隐私最好,哪还有善待别人的道理,假的都可以当成真的,大家都不啻于用最恶毒的想法来揣测别人,于是《无法调和》的故事就那样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