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时起,朝政日趋腐败,党派林立,党争迭起。明末党争指明末
东林党与宦党、浙党之争。
明末党争指明末
东林党与宦党、浙党之争。明万历时起,朝政日趋腐败,党派林立,党争迭起。万历三十三年(1605),被明朝政府革职的
吏部郎中顾宪成,与同好
高攀龙、
钱一本、
薛敷教、
史孟麟等人,在他的故乡无锡东门外
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品评人物,抨击当权派。一时“士大夫抱道杵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明史》卷 231《顾宪成传》)。一部分在职官吏如
赵南星等也遥相应合。
东林党以此得名。与
东林党同时,另一批官吏士绅又组成浙、齐、楚、宣、昆各党派。这些党派相互之间也有矛盾,但他们都与大地主集团相互勾结,“务以攻东林排异己为事”(《明史》卷 236《夏嘉遇传》)。宣党首领
汤宾尹是宣城人,昆党首领顾天峻是昆山人,其他各党皆以乡里命名。在这些党派中,以浙党势力较大,浙党首领
沈一贯、
方从哲都先后出任
内阁首辅,在朝当政。
东林结党给明朝造成的损失是一个深重的历史教训,不少人对东林结党的危害认识不足,而被
东林党华丽的词藻和“清流”的外衣所迷惑,对其多有追捧和誉美之词。
明末党争从万历二十二年“
京察”(考核官吏)开始,一直到
弘光元年(1645),始终没有停止过。无论是在政治问题上,还是在军事问题上,都争论不休。开始是
东林党和齐、楚、浙三党之争,后来演变为
东林党与
阉党之争。明神宗皇后无子,
王恭妃生子常洛(即光宗),
郑贵妃生子常洵(即
福王),常洛为长。但神宗宠爱郑妃,欲立常洵,乃迁延不立太子。内阁大学士王锡爵、
沈一贯、
方从哲等先后依违其间。
东林党人上书反对,各党派又群起反对东林。于是有“国本”之争、三王并封之争、
福王就国之争、“
三案”之争、“
李三才入阁”之争,
东林党与它的反对派在立太子问题上展开了长达 20余年的争论。最后,神宗终于立常洛为太子,勋戚郑氏的权势受到一定的压抑。但东林党推
李三才为相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熹宗天启时,统治阶级内部的党争愈演愈烈。最初,
东林党人
叶向高、
邹元标、
杨涟、
赵南星等人得到执政的机会,浙、昆、宣各党派一度受到排斥。为时不久,以
魏忠贤为首的阉宦与浙、齐、楚、宣、昆各党中的一部分人结成联盟,被
东林党称为“
阉党”,异军突起,魏忠贤是司礼秉笔太监,又
提督东厂,爪牙有
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名目,朝廷内外,“遍置死党”,从而把持朝纲,为所欲为。
东林党人激烈反对“
阉党”掌权。
杨涟上疏劾
魏忠贤二十四大奸恶,被锦衣缇骑逮捕。
左光斗、
魏大中、
周顺昌、
黄尊素等人也被捕处死。
东林党受挫。崇祯帝继位,捕杀
阉党。南明
福王政权下,
东林党人与阉孽的斗争仍在继续。如“
复社”与
马士英、
阮大铖的斗争。
在党争的过程中,
东林党人反对以皇帝为首的当权派的胡作非为,反对王公、勋戚对土地的掠夺,反对
矿监、税使的横征暴敛,代表了人民的愿望,得到了市民的支持拥护。但明末激烈的党争大大削弱了明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