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故里
王昭君的故乡
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的故乡。王昭君是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宜昌市兴山县)人,南郡秭归今被分为秭归县和兴山县,她的故乡宝坪村,在兴山县城向西北方向行驶约六七公里。 宝坪村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好地方。长江的一条清澈的支流--香溪流经村前,溪水三西半绕着一峰青山,山腰天生一方平地,平地上的那座村落,因此得名“宝坪”。
简介
昭君故里位于香溪上游兴山县城西5.5公里处的宝坪村,原名烟墩坪,又名王家湾。王昭君,名嫱,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33)作为汉朝属国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入京朝觐天子并自请为婿,元帝遂将宫女王嫱赐之。她生长的宝坪村,原名烟墩坪,又名王家湾。昭君村,面临香溪水,背靠纱帽山,群峰林立,崖壑含翠,橘林去涌,香溪回环,唐杜甫万壑荆门昭君纪念馆,长廊碑林,汉白玉的昭君塑像等。环境幽雅,极富诗情画意。
人文历史
昭君故里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胜地。它那浓厚的人文氛围和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共同形成了天、地、人、文和谐自然浑然天成的人间仙境。 宝坪村云雾缭绕,幽静清恬。绿色梯田天光山色,一级一级直铺上山顶,盘旋公路曲折缠绕伸展向远方,溢翠浮香的橘林深情地将昭君村搂在怀中。有炊烟的地方就有繁花修竹,垂柳细杨,偶尔清脆婉转的鸟鸣沁人心脾。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和谐地统一在昭君村建筑里,现代技术融入进了古朴典雅的古文化内蕴。昭君宅修建十分精致玲珑。逼真的汉代建筑特色给我们对昭君起居生活的联想和想像提供了依据,拓展了空间。昭君纪念馆造型庄严,结构流畅,镂雕古朴,图案雅致,墙堵翘角、龙飞凤舞。馆内正中立着一尊高2.8米的王昭君汉白玉雕像,她冰清玉洁、倾国倾城、端庄淑静、飘逸秀慧,充分再现了昭君的丰仪和美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旅游指南
景区分类: 人文景观
开放时间: 全天
地址:位于香溪上游兴山县城西5.5公里处的宝坪村
最佳时间: 一年四季
交通指南: 市内交通:宜昌市内乘坐前往兴山县的班车即可到达
人物简介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属国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并自请为婿,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赐给了他。为民族间的亲善友好作出了贡献。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皇后)。后呼韩邪死,成帝又命她“从胡俗”,改嫁复株累单于呼韩邪大闹氏长子)。
昭君故里即是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宝坪村,原名烟墩坪,又名王家湾。它面临香溪水,背靠纱帽山,群峰林立,崖壑含翠,橘林丰茂,山明水秀,极富诗情画意。村内有楠木井、娘娘井、梳妆台、望月楼等遗迹;近年来,她的家乡又兴建了昭君宅、纪念馆、长廊碑林、汉白玉昭君塑像等,用以纪念凭吊这位以国事为重、富于献身精神、美丽而坚韧的汉代奇女子。
咏怀古迹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咏怀古迹》中写道:“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昭君之美,在于既有沉鱼落雁之貌,更具凄楚艾怨之情。王昭君是被历代诗人、画家、作曲家们着笔最多的一位古代女性,究其根源或许正是由于这千载难平的“昭君之怨”吧?!古往今来,那些怀才不遇、官场失意的人们,则更易沉湎在“昭君之怨”中,找寻自己或深或浅的身影、或浓或淡的表情……毋庸讳言,在汉文化中这“怨”字才是“昭君之美”的美学意义的核心与真谛。
史册记载
秭归县城内立着两块清代石碑,一碑题刻“楚大夫屈原故里”,一碑题刻“汉昭君王嫱故里”。其实,昭君故里位于兴山县西香溪河畔的宝坪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诗中所指的就是这里,昭君故里有昭君宅、楠木井、梳妆台等名胜古迹、供人凭吊。通往梳妆台的台阶正好16级,表示昭君在这里生长了16载。楠木井因井中有一段古楠木而得名,为昭君汲水之处。
昭君村
昭君故里:泪珠化作桃花鱼
在兴山宝坪村,有一条秀丽的香溪河绕村前流过,河水清澈见底。每逢春天,河中游动着半透明、圆圈形的桃花鱼,与沿岸的绿树和水下的五彩石交相辉映。相传这种美丽的桃花鱼与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有关。昭君出塞前,从京城回家乡探亲,泣别乡亲时,正值桃花盛开之际。她一路弹着琵琶,想到从此永别故土,不禁潸然泪下,串线的泪珠与水中的桃花漂聚一起,化成了美丽的桃花鱼。
王昭君的故乡兴山县宝坪村,又名昭君村,在西汉属南郡秭归县。村里存有昭君宅、望月楼、楠木井、梳妆台、玉字崖、明妃墩、琵琶桥等旧址遗迹,以及昭君陈列室、昭君亭、故里长廊、昭君像等。村里有一个垒石为基的屋台,相传是王昭君望月楼遗址。据说,王昭君出生在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从小喜爱月亮,经常登楼望月,村民于是称此楼为望月楼。楼早毁,仅存屋石台基。遗址上置有古色古香的石桌、石凳和一具附近出土的汉代石兽。楼前有一口如菱花镜似的水井,叫楠木井,因井中有一古楠木而得名。井旁青石碑上镌刻有郭沫若夫人于立群所书“楠木井”三个隶字。相传这是王昭君少年时代与女伴们挑水、洗濯的地方。穿过16级台阶,就到了梳妆台,表示昭君在这里生长了16个年头。
昭君故里为浓郁的田园风光所环绕,松柏青翠,芳草铺地。昭君出塞后,经常思念美丽的家乡,曾写有“莺啼绿柳弄,春晴晓日鸣。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的诗句,描绘家乡妩媚风光。
昭君宅
在昭君故里宝坪村内。1983年就其故居旧址重建。占地200平方米。主体建筑砖木结构,面宽5间,轩朗明洁,朴素大方;内部装饰,古雅多致,玉石雕刻昭君像,端庄秀丽,巧刻细镂,极为精工。尤陈列许多纪念昭君的诗词书画及剧本等,秉笔寄情,挥毫歌颂,启人心智。院内花木扶疏,左右邻舍错落,小径盘旋;其后奇峰幽谷,屋前曲岸枕波,一派迷人景色。
昭君井
又称楠木井。在昭君故里附近。井水清澈碧绿,四季不竭,冬暖夏凉,清甜可口。井台瓷石筑成,中嵌楠木,清晰可见,旁立石碑,上刻“楠木井”三字。在附近有一条溪水,王昭君未出嫁前经常在那里梳妆打扮,相传此井为昭君当年汲水之处。原先水量微少,稍旱即枯、昭君出世后,井水陡增,澄碧清亮,村人纷传昭君出世惊动玉帝,令黄龙搬来龙水所致。后昭君之母忽梦黄龙欲逸,井水将涸,村人即从西蜀秀山采来楠木,嵌入井口,锁住了龙头,而使井水丰裕、长年不竭,楠木井因此扬名。井水温度冬季可达30℃,夏凉如冰,用以冲泡昭君村出产的白鹤茶,清香可口,人称龙泉茶深受游人喜爱。
昭君台
在昭君故里对面妃台山相传是昭君幼年拾柴劳作之处。入宫前她留恋家乡,登山回眺,因以“妃台名山。昭君入宫后,乡人“筑台而望。台基遗迹。据记载,汉时在此立有昭君祠,唐建有昭君院,宋立有昭君故里碑,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曾重修昭君院,清光绪十年(1884年)秋,在此重立昭君故里碑,如今碑文尚存。建国 后,重修了昭君亭、昭君坊和昭君故里碑,建筑风格古朴雄健。登台四望、山峦重叠,云蒸霞蔚,满坡桃李柑桔,拥翠堆金,台前溪水澄澈,宛如碧罗绶带、飘曳于九曲峡谷之间,风物俊秀清丽。
珍珠潭
在昭君故里附近回水沱香溪至此突然急转南流,河底复有清泉涌出,形成回水深潭。据说昭君人京应选,临别故乡时,曾在此河岸仁立沉思。眷恋乡土,离情辘辘。行前临潭照影.依泉涤妆,将头上颗颗珍珠撒落潭中、从此“珍珠潭”闻名于世。清人乔守中《珍珠潭》诗:“澄澈在中央,潭深夜有光。明妃留胜迹,此地涤新妆。月色三秋白,溪流万古香。”当晴日斜照,潭水金波闪烁,五色缤纷;每投石潭底,则水花飞溅,如串串珍珠,跳跃水而待至秋高气爽,月白风情之夜,岚光月影倒映潭中,故有“珠潭秋月”之景。
具体位置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7 20:42
目录
概述
简介
人文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