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大冰期的全球性冰川活动约从距今200万年前开始直到现在,是地质史上距今最近的一次
大冰期。在这次大冰期中,
气候变动很大,冰川有多次进退,分别被称为冰期(glacial epoch)和
间冰期(interglacial epoch)。 第四纪大冰期比以前的冰期持续时间要短,现在的气候也
比历史上很多时期要寒冷,因此第四纪大冰期并未结束。
第四纪大冰期实际上并不局限于第四纪,早在第三纪就已开始。世界各地的冰期和间冰期的次数和时间并不完全相同,每次冰期的具体时间也有争议,
南极地区的冰川发生的时间要比
北半球要早得多,在两千多万年前的
中新世就已经形成了大
冰盖。
在
第四纪冰期中,
气候变动很大,冰川有多次进退,分为4个
冰期(glacial epoch)和3个
间冰期(interglacial epoch)。第四纪大冰期在国际上的划分以
阿尔卑斯山为标准,根据对阿尔卑斯山第四纪的
山岳冰川的研究,确定第四纪大冰期中有5个
亚冰期。
1909年德国地貌学家
彭克(A.Penck)和布吕克纳(E.Brunckner)在阿尔卑斯山建立了由老到新的贡兹(Günz)、民德(Mindel)、里斯(Riss)、武木(Würm)等4个冰期。1930年埃伯尔(B.Eberl)和I.谢弗发现了
贡兹冰期之前的
冰川作用遗迹,又补充了较老的多瑙(Donau)冰期和更老的拜伯(Biber)冰期,并将各个冰期划分成若干亚期。
在我国,这一时期也相应地出现了
鄱阳亚冰期(137—150万年前)、大姑亚冰期(105—120万年前)、庐山亚冰期(20—32万年前)与大理亚冰期(1—11万年前)4个亚冰期。在亚冰期内,
平均气温约比现代低8°—12℃。在距今1.8万年前的
第四纪冰川最盛时期,
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0℃—15℃。
而间冰期时,气候转暖,
海平面上升,大地又恢复了生机。其中在两个亚冰期之间的亚间冰期内,气温比现代高。
北极等
高纬度地区约比现代高10℃以上,
低纬度地区约比现代高5.5℃左右。覆盖在
中纬度的
冰盖消失,甚至极地冰盖整个消失。在每个亚冰期之中,气温有波动,例如在大理亚冰期中就至少有5次冷期(或称副冰期),而其间为相对温暖时期(或称副间冰期)。每个相对温暖时期一般维持1万年左右。
一直到1. 65万年前,全球的冰川开始融化,大约在1万年前大理
亚冰期(相当于欧洲的武木亚冰期)消退,北半球各大陆的气候带分布和
气候条件基本上形成为
现代气候的特点。
第四纪大冰期比前两次时间要短,现在的气候也
比历史上很多时期要寒冷,因此第四纪大冰期的
冰川运动虽然暂时结束了,但是第四纪大冰期并未结束,一般认为现在的地球正处于间冰期。
第四纪大冰期最盛时在北半球有三个主要
大陆冰川中心,即斯堪的那维亚冰川中心:冰川曾向低纬伸展到51°N左右;
北美冰川中心:
冰流曾向低纬伸展到38°N左右;
西伯利亚冰川中心:冰层分布于
北极圈附近60°—70°N之间,有时可能伸展到50°N的
贝加尔湖附近。估计当时整个地球有24%—32%的面积为冰所覆盖,
冰川面积达4700万—5200万
平方公里,还有20%的面积为永久
冻土层,许多地区冰层厚达千米,
海平面下降了130米。
第四纪大冰期使地球上的面貌大为改观,但并未造成大规模的
集群灭绝,物种可以退却到少数“
避难所”中得以生存。
东亚和美国东部都是这样的“避难所”,保存了比较多的古老物种,而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阻碍了物种的南迁,因此欧洲的物种比中国要少得多。第四纪末有很多大型
哺乳动物在地球上消失,现在很多学者相信,它们的灭绝不是冰期的结果而可能是
人类活动造成的。
现在,我们的地球仍处于第四纪
大冰期中的亚冰期与间冰期之间。一旦地球又进入大冰期,那现在的
温室气体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缺乏能源的人类将面临死亡的威胁。与
温室效应造成的
沿海城市被淹相比,这是比魔鬼还凶恶的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