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残疾,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医学界亦称“
智力落后”、“
智力低下”、“
弱智”、“智力迟钝”、“
精神发育迟滞”等。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
适应行为的障碍。始见于中国
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制定的《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包括智力发育期间(18 岁之前)由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钝;智力发育成熟后由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智力损害或
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
我国对智力残疾的定义是: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
智力低下;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和
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
智力残疾儿童是指在
生长发育时期(18岁以前),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困难的儿童。可见判断一个儿童是不是智力残疾,必须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智力,二是社会
适应能力,三是年龄,三者缺一不可。
智力程度可以通过智商来表示。智力残疾儿童的智商必须是在进行个别智力测验的得分低于
平均值的两个
标准差或者智力测验结果的
百分等级在3以下。一般人的平均值智力水平是100,中国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标准差是15,如果用这个量表测得某儿童的智商低于70,或者智力测验所得智商与同龄儿童相比,不如97%的同龄儿童,就可以怀疑这个儿童智力残疾。
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判断,要依靠社会
适应行为测验。如果儿童的智商在70以下,他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困难,才能认为这个儿童是智力残疾。否则即使儿童的智商低于70,而社会适应能力是正常的,那么就不应该认为这个儿童是智力残疾。
发病年龄在儿童身心
发展阶段,即18岁以下,根据其发病的年龄特点,可以将成人以后大脑损伤或老年以后
大脑萎缩等原因造成的智力缺损区别开来。
造成智力残疾的的原因很多,先天性因素:怀孕和产期因素、遗传因素、母亲疾病、母体
营养不良、不良理化因素(抽烟、喝酒、吸毒);分娩期间致残因素:
产伤、
新生儿颅内出血、接生时意外事故、
脑膜炎、
脑积水;
社会因素:近亲结婚、父母一方低智力,恶劣环境和恶劣的教育条件会使孩子
智力落后,环境污染、
缺碘等也造成智力残疾。
即极重度智残。IQ值在20或25以下。适应行为极差;面容明显呆滞;终生生活全部需由他人照料;运动
感觉功能极差,如通过训练,只在下肢、手及颌的运动方面有反应。(注:IQ值前者为斯坦福-比奈量表测量值后者为
韦氏量表测量值)
即中度智残。IQ值在35-50或40-55之间。适应行为不完全;实用技能不完全,如生活能部分自理,能做简单的
家务劳动;具有初步的卫生安全常识,但阅读和计算能力很差;对
周围环境辨别能力差,能以简单方式与人交往。
即轻度智残。IQ值在50-70或55-75之间。适应行为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具有相当的实用技能,如能自理生活,能承担一般的家务劳动或工作,但缺乏技巧和创造性;一般在指导下能适应社会;经过
特别教育,可以获得一定的阅读和计算能力;对周围环境有较好的辨别能力。能比较恰当地与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