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科即大学
基础课程(University Foundation Year)或桥梁课程(Bridging course),属大学前的预备教育,一般都要求高三毕业生读1年左右的预科,以适应大学的
学习方式。国内大学预科课程或指定学院教授预科课程,学生完成1年预科后,根据成绩决定能否升入选择的院校的
本科阶段学习,否则进入该院校的
专科阶段学习。
预科课程往往是由大学的专业教师精心设计的,用以满足该大学以后教学的实际需要。但其
课程内容往往还与教授该项目的预科教师共同审定和修改。大学预科课程着眼于为学生将来进入大学后能顺利完成其大学学业提供必备的知识。
英语科目旨在培养学生英语理解、听、说和写作等方面的信心与能力。
大学预科是西方
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它在国外教育体系中属于
高等教育的范畴,由于大学预科在从基础教育顺利接轨高等教育的阶段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被称为
高中教育跨越到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石。在国内正在兴起,以适应高等教育的
全面发展。
预科班为解决国内学生适应大学教育体系而设置的一种过渡性课程,一般为2年,设置的课程比本科少,例如本科每年要修读的课程为8-12门,而大学预科的课程5-6门,其中也有一些课程专门帮助学生适应本国
教育系统,例如如何写论文,如何演讲等。
课程设计由试点大学提供,各科成绩毕业考试合格、获得预科文凭后,才能读国内的大学。
1984年3月,
教育部、国家民委在《关于加强领导和进一步办好高等院校少数
民族班的意见》中,对有关
民族预科班的教学和管理问题做了明确规定,规定预科阶段的任务是“根据
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特殊措施,着重提高文化基础知识,加强
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德育、
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为在高等院校本、专科进行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预科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一年,学生汉语文基础较差的,学习时间为二年。预科班学生入高校本、专科进行专业学习,其学制与该校本、专科学制相同。民族班招生,在坚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下,从参加当年高考的少数民族考生中录取,可适当降分。但是,要按照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从各地区各民族的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降分幅度要适当。民族预科班学生学习期满,政治表现好,经所在学校
考试成绩合格的,直接进入有关院校本、专科学习。民族班本、专科学生的专业分配,根据国家特别是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
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学生德、智、体情况,结合学生的志愿,在预科班学习期满时、由学校同有关省、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协商确定;也可以在招生时根据上述条件,由学校同有关省、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研究确定,具体工作由学校掌握。专业确定后,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得变动。
预科虽然重点补习高中文化课程,但教学目的与一般高考
补习班不同,
教学内容与将来的专业学习有联系也有区别。有关部门根据预科教学的基本要求,统一组织编写预科教材。并引入
竞争机制,强化对
民族预科学生的管理。要求按照
国家教委颁布的
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和教材
组织教学和考试。规定
预科生结业考试中民考汉学生凡汉语文、数学、外语有一门不及格者,不得进入内地高校学习;
民考民学生汉语文、数学有一门不及格者,不得进入内地高校学习。
民族预科班学生在预科阶段的学费,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和预科培养学校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
预科生学费标准收取;
民族预科班学生转入本、专科(高职)后,其学费仍按照预科生录取当年招生学校的学费标准收取。
高等学校要落实国家关于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有关规定,由本、专科(高职)招生学校负责民族预科班学生的“奖、贷、助、补、减”等政策和措施的落实,确保
家庭经济贫困学生按国家有关政策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