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其慧(1877—1931年),女,字淑雅,江苏宝山(今属
上海)人,1877年(清光绪三年)生。
熊希龄之妻,佐夫创办
香山慈幼院、
中华教育改进社,并独立创办妇女红十字会、女子平民工厂、婴幼教保院等。1923年,与
陶行知共同发起平民教育运动,在
南京设立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平民学校30余所。复往
武昌,成立武汉平民教育促进会。嗣在北平成立中华平民教育总会,被推为董事长。1931年病逝于北平。
人物经历
朱其慧(1876~1931),字淑雅,江苏宝山高桥(今上海市
浦东新区高桥镇)人。其父朱魁, “字子梅,附监生,居高桥,署
益阳知县,加五品衔。” 朱魁有子二,长子朱其恕,“字伯仁,魁子,浙江候补知县,
同知衔。”朱其恕于淸光绪十二年(1886)九月任浙江浦江县知县。次子
朱其懿,“字叔彝,魁次子,湖南候补知府,三品衔。朱其慧为朱其懿之妹。朱家在浦东高桥是个大家族,以沙船海运起家并业商。朱其慧的二位堂兄朱其昂、朱其诏均是清朝末期的高级官员。
与熊凤凰情投意合
朱其慧与其兄朱其懿关系最为亲密。朱其懿(1846〜1910),肄业于
国子监。清光绪五年(1879),以三品升用道衔改铨知府分发湖南候补。光绪十四年(1888)出任湖南沅州府知府,后又调署
永州、
衡州、
常德三府,治行冠于
湘西。后任中西医院总办。著有《守沅集》。朱其懿非常重视地方教育,湘西凤凰城的熊希龄(1870~1937),15岁考中秀才,16岁中举人,19岁中进士,有“湘西才子”之称,深得知府朱其懿的赏识,并把妹朱其慧许配给熊希龄作为
续弦。
熊希龄,字秉三,号明志阁主人、双清居士,世称熊凤凰。清同治九年(1870)7月23日出生于凤凰城,少负才名,人称“神童”在晚清担任过造币总监、
奉天盐运使等要职,清朝灭亡时,他已是二品重臣。民国初年,官拜国务总理,1916年告别政界,后从事慈善教育事业。清光绪二十年(1894),24岁的熊希龄娶廖氏为妻,翌年,廖氏不幸染病身亡。光绪二十二年(1895),取朱其慧为续弦。
朱其慧是大家闺秀,有较高的文化学养,他与熊希龄结婚后,情投意合,十分愉悦,常吟诗作对。有一次她出上联:“种数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希龄以“蓄一池水,测天地盈亏”对之。一次游后花园,见景作对联,朱出“假山真鹿走”,熊对“死水活鱼游”;朱对着池中的荷花又吟出:“因荷而得藕”,熊则答曰:“有柴不须煤”,这幅对联用谐音道出了俩人的婚姻结合。朱其慧为熊希龄育有长子熊居、大女儿熊芷、小女儿熊鼎。1916年,熊希龄告别仕途,一直从事慈善教育事业,创办北京香山慈幼院,朱其慧给予大力支持。1926年,朱其慧50岁,熊希龄作了一首长篇叙事诗《丙寅十月二十九曰为淑雅夫人五十初度赋赠》,共有诗句260句,以感谢夫人对自己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其中有诗句云:“我生忧患中,失意常八九。赖君共艰难,岁月不觉久。乙丑我方冠,师事沅州守。守即君之兄,循循而善诱。如玉之受磨,如苗之去莠。苟非培植力,梁材胡可构?君母姜太君,慈爱予尤厚。广厦有万间,饮食均亲手。余深受教悔,学业得研究。君沐母兄教,不为习所狃。母更苦一生,劬育若哺鷇。两岁即失恃,弱弟年更幼。同胞共七人,教读与纫绣。勤固不暇食,俭且不衣绉。母氏劳如何,良质精雕楼。君能有所立,功皆由播耨。余既闻之屡,知君有抱负。君兄迁长 沙,托我携眷走。舟中十余日,时闻君辩剖。甲午自北归,君即不复觏。乙未我断弦,是以婚姻媾。丙申初合卺,佥曰得嘉偶。吾父军醴陵,偕往见姑舅。弟妇均怡怡,荆枝共荣茂。”这些诗句讲述了两人相识的经过。熊希龄从政时,家务事均由朱其慧操劳,叙事诗曰:“况吾不理家,幸君胜丈夫。”熊希龄在理政碰到难题时,也得到夫人的帮助,有诗曰:“头绪纷纭中,幸乎得君副。有事相筹谋,有过相绳纠。两非幸运人,直一患难偶。”朱其慧与熊希龄还有许多往来书信,可谓情投意合。
致力建设香山慈幼院
民国6年(1917),顺直省发生水灾,淹没103个县,灾民有635万人,许多儿童被遗弃。为此,熊希龄夫妇决定筹办两所慈幼局,分别收养男女儿童。但儿童有千人之多,慈幼局房屋不够用。后经徐世昌总统与前清皇室内务府商量,将香山
静宜园地方用于救济儿童,这是香山建慈幼院的开始。后又修筑西山通往北平城的公路,取名仁慈路。
民国8年(1919),“山东、直隶、山西、河南、陕西五省又发生旱灾。熊希龄与
赵尔巽、
汪大燮、
陈汉第等人组织北五省灾区协济会。朱其慧负责的女红十字会与北五省灾区协济会在北京郎家胡同合办了一个灾区儿童临时教养所,共收男女儿童三百余名。1920年赈务事竣,有一百多名儿童被各自的父母领回,剩下二百多孩子。朱其慧商得熊希龄同意,将这二百多儿童送入香山慈幼院。慈幼院开办之初,最大的困难是入院的贫苦儿童疾病丛生。他们多是带病来的。四岁至十三四岁的孩子疾病最多,头癣、疥疮、眼病、肺病、痨病是他们的常见病。慈幼院一设立,熊希龄即与朱其慧商议,在静宜园内办一个女红十字会香山医院,为这些孩于们治病。地址选在昭庙。初入慈幼院的孩子患肠胃病的很多,这是由于他们生活贫苦,吃的东西很差所致。”为此,慈幼院积极募集款项,改善入院儿童的饮食,使儿童的体质有所增强。
朱其慧是一位知识妇女,热心社会事业。民国年间,她主持女红十字会的工作,在旧军阀连年混战之际,慈幼院组织一支由46名大孩子组成的学生救护队,由朱其慧带领,以女红十字会的名义到长辛店等处救护伤兵和难民。在慈幼院全体师生集会上,院长熊希龄讲话之后,她也常有长篇讲话。她参与慈幼院的工作,但不任实职。
朱其慧与丈夫熊希龄在办慈幼院和推行平民教育过程中,得到同乡
黄炎培的大力支持,黄炎培于1922年10月27日、1923年8月25日、1924年8月 31日三次到香山慈幼院考察。相互间有多次的走访和书信往来,黄炎培在日记中均有记载。
朱其慧与丈夫熊希龄相敬如宾,全力支持办好香山慈幼院。1931年,朱其慧过世后,熊希龄对失去贤内助深感悲痛。同时以其济世拯孤的慈悲心怀也深感家产私有观念甚属无所谓,毅然捐出全部家财充作儿童福利基金。1932年10月,设立“熊朱义助儿童幸福基金社”,总社设在北平古驸马大街,分社设在湖南芷江青云街。该社一直活动到1952年5月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北京市分会接管为止。
熊希龄和朱其慧共同创办的香山慈幼院,在1949年3月,借与中共中央作为办公之所,是以劳动大学的名义商借校舍。当时院长毛彦文不在北平,由副院长雷动和院董事会董事长雷洁琼商定出借。后北京市政府在阜成门外划出100亩田为香山慈幼院建新校,现名为北京市立新学校。
积极推行平民教育运动
朱其慧在协助其夫熊希龄管理香山慈幼院的同时,积极参与推行平民教育运动。1921年12月,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熊希龄为该社董事。该社下设32个专门委员会,朱其慧为女子教育委员会主任。陶行知在《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二次社务报告(1922年7月~1923年6月)》中评价朱其慧所任的女子教育委员会时说:“她的热心办事,踊跃助捐,大家都是知道的。熊夫人并周游国内各处,组织分会以求推广。当清华学校停送女生留美时,该委员会竭力主张恢复,幸蒙采纳。此外,该委员会还有几种重大活动,如:一女子教育之调査,二女子教育各级课程的改造,三女子教育的筹备等等。”
1923年5月,朱其慧在上海沧州旅馆与
陶行知、
晏阳初、
黄炎培、
胡适、袁观澜等人召开筹备会议,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筹备会”,陶行知、晏阳初等推朱其慧为筹备会主任。同年6月,朱其慧与陶行知、黄炎培等人组织建立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1923年8月1日,朱其慧在烟台参加平民教育学生毕业典礼,为毕业生发“识字国民证”。她在典礼上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我参加过许多学校的毕业典礼,但从没有今天这样的场面令我感动。你们男女老少着各色各样的衣服,既有赤脚的小孩,也有穿着围裙的女孩,这说明平民教育真正深入了民间。这才是自由平等的人民教育。这才是实现人民政治的真正方法。这就是教育和民主的问题,为了实现民主而进行的教育。”同年8月26曰,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在北京西郊青华学校召开成立大会,朱其慧担任董事长,陶行知担任董事会执行书记。同年9月,发表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宣言》,总会办公地址在北京
石驸马大街22号宅院内,该院由熊希龄、朱其慧捐助,1923年11月28日,武汉各团体数万人分别在武昌、汉口、汉阳举行游行运动会,促进平民教育,朱其慧与陶行知、晏阳初在汉口大会上作演讲。朱其慧又写信给上海的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余日章,请其割爱准予晏阳初辞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工作,1924年8月,晏阳初北上担住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总干事。在晏阳初的陪同下,朱其慧亲赴嘉兴、武昌、南京、杭州等地协助推进平民教育运动。
在推进平民教育运动的同时,她还积极参与女界活动。1924年6月,湖南妇女界重新开始湖南女界联合会的活动,朱其慧担任该会会长。该会成立于1921年3月。1924年6月11日,上海《申报》报道云:“长沙电,女界联合会,佳(九日)开复活会议,推朱其慧为会长,
王昌国、
唐群英为副会长。主张废娼,规定女子承继财产权,反对教育司取缔女学生办法。”朱其慧又与
张默君等发起组织中国妇女协会。1925年8月17日,朱其慧出席在山西大学礼堂召开的中国教改进社第四次年会。为了推进平民教育,她广泛联络社会各界人士来关心平民教肓,与陶行知、晏阳初三人联名1926年就平民教育课本编辑事项写信与胡适,以取得其指导。其信云:“适之先生惠鉴:日前平民教育促进会筹备会开会,想在十年之内使12岁以上、25岁以下一万万不识字之人民,受一千基础字所代表之共和国民的基础教育。此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编辑相当之教课书,未编之前,应有极明了之目标作指针。这许多人受过这种教育之后,对于国家前途应当有何种贡献,对于个人生活应当有何种影响,国民性中固有的,何者应光辉充实,缺少的何者应吸收补足,这都是应当分析出来做我们具体的目标的。同人所拟办法,暂定4个月教96课,或每课达一目标,或数课合一目标,或一课合数目标,何以全部论,必有数百或数十条明确之目标以为依据,才能发生相当之效力。夙仰先生对于国家人事、世界潮流研究有素,公推先生将新世纪中国民应有之精神态度、知识技能条分缕析,赐作南针,并请于一星期内开单示知,最为盼切。专此奉达,敬请撰安。”经査有关文献资料,尚未见胡适对此信的回复信件。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下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和国民的精神面貌,朱其慧等一枇有识之士本着“教育救国”的宗旨,积极在中国最底层的平民中开展教育,对改变当时中国贫困落后的局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他们对社会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应该发扬光大。熊希龄曾用诗文称赞朱其慧对平民教育所做出的贡献,其诗云:“平民广教育,千字医文瞍。普度及众生,其泽弥宇宙。”后人称朱其慧为中国平民教育之母。
魂归香山
1931年8月,朱其慧不幸因脑溢血去世,她是熊希龄人生最重要的伴侣,俩人共同生活有36年。熊希龄为爱妻撰挽联曰:
以同德同心同情同志誓同患难,生死相期,三十六年如一日,谁知垂老分飞,事业未终难瞑目;
舍爱儿爱女爱婿爱孙及爱屋鸟,教养诸孤,千百余人将何依,那堪环境变异,触观无物不伤心。
熊希龄在《祭朱其慧夫人文》中云:“团缡以后,直到于今,饱经忧患,历经艰屯。人皆羡吾夫妇之幸运,而不知吾夫妇之苦忱,同其患难,异其生死,留此遗恨,吾何忍云。” “君知我意,我知君心,心中所系,目其难瞑。” “平民教育,尚未完成,慈校经费,尚未增盈,此皆君之所眷眷,无时不居转于心灵。眠食俱废,此一原因,后死之责,责在我身。君所爱之而未了者,吾当爱之以终其身;君所事之而未竟者,吾当事之以底其成。苟存一息,此志不更,君其闻之,或慰其冥冥。呜呼哀哉!言之涕零。”早在1919年熊希龄就在香山营建熊家墓园,墓园占地约6亩。园内葬有熊希龄的父亲熊兆祥和母亲吴太夫人。朱其慧的墓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