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古称
武陵、
朗州,别称柳城,
湖南省辖
地级市,是
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3年,全市下辖2个
市辖区、6个
县,代管1个
县级市,总面积1.82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18.7万人,城镇人口300.7万人,城镇化率57.98%。
历史沿革
三十万年前,常德地区就有
原始人群在
沅、
澧二水流域的平原山川生活、聚居。澧县澧南乡、张公庙镇、津市市窑坡乡、石门渫水下游一带以及鼎城区灌溪镇岗市等处有
旧石器时代的遗迹40多处,经挖掘出土的石器有石片、石锤、石球、尖状器、砍砸器等。原始人利用这些简陋的原始工具采集果实,猎取野兽。
澧县
城头山遗址的发掘证明,距今9000多年前,常德开始进入
新石器时代,这时期的原始人已掌握了石器磨制和陶器制作技术。距今7000多年的石门皂市下层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早期文化的代表之一。这时期生产工具已有河卵石加工磨制的斧、凿等砍伐用具和鱼网坠,并已掌握了原始制陶技术,生产简单的饮食器皿。
距今6500多年的安乡
汤家岗遗址,反映了常德当时以母性为主导地位的
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生活。距今5000多年的安乡
划城岗遗址,是常德进入
父系氏族社会的有力证明。这时期生产工具大为改进,石器钻孔、切割和抛光技术比较成熟,陶器普遍采用慢轮修整。
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蜀守
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在今武陵区城东建筑城池,设
黔中郡,迄今2200多年历史。秦代,常德属黔中郡,郡衙设临沅县。
西汉,高祖时取“止戈为武,高平为陵”之意,改黔中郡为
武陵郡,隶属
荆州刺史部。东汉,
光武帝恢复武陵郡,
建武二十六年(50年),郡治从
义陵(今溆浦县)又迁往临沅县。顺帝
阳嘉三年(134年),荆州刺史部移治于索县(现
鼎城区韩公渡镇城址村)。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嵩州置
朗州,治所在武陵(今常德市)。
隋炀帝(杨广)
大业初复为武陵郡。辖武陵、龙阳(今汉寿)二县。辖境相当今武陵区、鼎城区、桃源县、汉寿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平
萧铣,置隋武陵郡为朗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武陵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朗州。故唐代习惯称为“朗州武陵郡”,或单称“朗州”。唐代武陵、
澧州隶属
江南西道,辖境相当今桃源以东的沅江流域,濒洞庭湖,当时兴修永泰渠、北塔堰等水利工程,溉田甚多。
北宋初年,常德仍沿隋唐之旧称“朗州”,宋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朗州为
鼎州,改澧州为澧阳
军州,均隶属
荆湖北路;治所在武陵(今常德市),辖武陵、桃源、龙阳(今汉寿)三县,辖境相当今武陵区、鼎城区、汉寿县、沅江市、桃源县等地。常德之名始于北宋,北宋
政和七年(1117年),鼎州置常德军节度。
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鼎州升为
常德府;治所在武陵(今常德市),辖武陵、桃源、龙阳(今汉寿)、沅江四县。
元代,常德府、澧阳军州分别改为
常德路、澧阳路,隶属
湖广行中书省江南北道。
明朝初期,恢复常德府,澧阳路改为澧阳府,皆隶属湖广布政司分守上荆南道。
洪武九年(1376年),将澧阳府降为澧州。
清雍正七年(1729年),升澧州为
直隶州。清代,常德府、直隶澧州同隶属于
岳常澧道。至清末,常德府辖武陵、桃源、龙阳、沅江四县;直隶澧州辖石门、慈利、安乡、安福(现临澧县)、永定五县。
民国三年(1914年),湖南省政府废除府、厅、州,保留“道”,
岳常澧道改为
武陵道,原常德府、直隶澧州各县由武陵道直辖,道治常德。民国十一年(1922年),湖南省撤销“道”制,仅存省与县两级,常德各县直属省管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国民政府在
沅陵县设立
湘西绥靖处,将19个县绥靖县划为5个
行政督察区,设行政督察专员,专员兼任驻地县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国民政府正式设立
专员公署,石门、临澧、澧县划在第二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湖南省普遍设立行政督察区,第二区辖常德、华容、南县、安乡、沅江、
汉寿、澧、临澧、石门、慈利、桃源等11个县,专员公署治所由慈利县迁往
常德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1月,第四区从常德迁往澧县,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也称常澧区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湖南省调整行政区划,行政督察区第二区改为第四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1月,
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
王耀武率七十四军参加会战。他率主力在常德东北地区与敌激战,常德被日军陆、空军及坦克优势火力猛攻16天,全城夷为平地。坚守常德城的部队是七十四军五十七师,57师固守常德18天,全师仅余数百人。王耀武率五十一师反击,在友军的配合下,经过6天激战,终于收复了常德城,常德血战一时被广为传颂,这就是著名的“
常德会战”。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中旬至8月初,第四行政督察区各县先后获得解放。8月4日,南下途中组建的常澧区行政专员公署及全体工作人员抵达常德城。常澧专署为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辖常德、华容、南县、安乡、澧县、临澧、慈利、桃源9县。8月中旬,各县相继成立人民政府,并分别于8月5日和8月15日建立常德市、津市市,成立人民政府。8月28日,常澧区更名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常德区行政专员公署”(简称常德专署)。
1955年2月16日,根据省人民政府已改为省人民委员会的通知,湖南省人民政府常德区专员公署改为湖南省常德专员公署。随后,各县市人民政府都改为人民委员会。
1966年3月,
常德专区生产领导小组成立,代替常德专署行使职权。4月10日,专区生产领导小组
撤销,成立常德专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11月,其名称改为
常德地区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
1968年2月28日,常德地区
革命委员会成立,行使原专署职权。3月至9月,各县(市)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取代人民委员会。
1979年3月24日,常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常德地区行政公署成立。1979年11月至1980年12月,各县(市)撤销革命委员会,恢复县(市)人民政府。
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常德地区,建省辖常德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62年12月30日,
国务院424号文件批准,恢复
益阳专区,
益阳市及
益阳、
桃江、
南县、
沅江、华容、
安化六县划归益阳专署管辖。
1988年1月,国务院以国函[1988]18号文件批准,撤销常德地区,建立省辖常德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4月1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以湘政函[1988]22号文件通知,撤销常德地区和常德县,设两区,原常德市改为武陵区,原常德县改为鼎城区,两区行政区域不变,津市市为省辖县级市,省政府委托常德市代管。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常德市下辖2个
市辖区、6个
县,代管1个县级市,有街道43个、乡(镇)126个、建制村1507个、社区居委会756个。另设5个管理区
柳叶湖旅游度假区、
西湖管理区、
西洞庭管理区、
桃花源旅游管理区(筹)5个管理区,以及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市人民政府驻武陵区
丹阳街道朗州路12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江南著名的“
鱼米之乡”,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水系、沅江下游和澧水中下游以及
武陵山脉、
雪峰山脉东北端。常德市东据西洞庭湖,与
益阳市的
南县、
沅江市湖汊交错;西倚湘西山地,与蜿蜒在
张家界市慈利县、
永定区及
怀化市沅陵县的武陵山脉相承;北枕鄂西山地和
江汉平原,与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鹤峰县、
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山地以及
荆州市
松滋市、
公安县、
石首市的平原相连;南抵资水流域,乌云山脉是常德市与益阳市
资阳区、
桃江县、
安化县之间的分水岭。常德最北端在
石门县壶瓶山镇桐木山村(北纬30°07′53″),最南端在
桃源县西安镇薛家冲村(北纬28°24′31″),最西端在国营东山峰(东经110°40′48″),最东端在
汉寿县百禄桥乡烟包山园艺(东经112°17′52″)。常德市境东西极宽174.6千米,南北极长187.2千米,全市总面积约1.82万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常德市西北部属
武陵山系,多为中低山区;中部多见红岩丘陵区。常德地貌大体构成是“三分丘岗、两分半山、四分半平原和水面”。山地面积677.61万亩,占常德市土地总面积的24.8%,平原面积978.98万亩,占总面积的35.9%,水面220.76万亩,占8.1%,
丘陵岗地853万亩,占总面积的31.2%。现断块隆起山(如
太阳山)和蚀余岛状弧形山(如
太浮山);东部为沅、澧水下游及
洞庭湖平原区;西南部为
雪峰山余脉,组成中山区。由此构成区内南、北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凹的基本地貌轮廓。常德市地貌的形成,自远古代
武陵运动以来,已经受多次构造运动。远古代末,市境为一广阔的
古海槽,受
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武陵山区随
江南古陆上升,海水退出。此时,常德、临澧、石门等县成为陆地。
印支运动,使全区海水全部退出,基本上结束
海相沉积的历史。
燕山运动,奠定了区内地貌轮郭的基础骨架,与现今的地貌大致相仿。
新构造运动对地形影响最大,使西部地区继续上升,导致侵蚀作用强烈,形成构造地貌。中部常、桃盆地上升微弱或稳定,引起强烈的堆积和微弱的侵蚀、剥蚀、形成流水地貌;东部地区间歇沉陷,湖积盛行,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形成湖积~人为地貌和生物地貌。常德市整个地势由西向东部倾斜,地貌类型呈中山,中低山或山原,低山~侵蚀剥蚀丘陵,岗地-流水堆积平原和湖积围是平原的顺序展布。常德市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515座(澧县1座、石门县469座、桃源县45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43座,最高峰
壶瓶山标高2098.7米。
气候
常德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热量丰富,雨量丰沛,春温多变,夏季酷热,秋雨寒秋,冬季严寒。常德市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200-1900毫米,无霜期272天,适宜
水稻、
棉花、油料等作物生长。由于受地形影响,该地气候呈现非地带规律。西部山区,东部比西部略低,石门东山峰农场年平均气温9.2℃,而石门等澧水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16.8℃。中部丘陵区、太浮山与
太阳山对峙形成向北敞开的簸箕形盆地,致使临澧、桃源一带冬季易受
冷空气袭击。平原区安乡县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
水文
沅江又称沅水,是中南省份湖南的第二大河流,分南北两源,南源龙头江,源自
贵州省都匀的云雾山,北源
重安江,源自贵州省麻江县平月间的大山,两源汇合后称清水江,至銮山入湖南省芷江县,东流至黔城与
潕水汇合处称沅江,流经
会同、
洪江、中方、
溆浦、
辰溪、
泸溪、
沅陵、
桃源和常德等县市,至常德
德山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长1033千米(湖南568千米),流域面积89163平方千米,其中位于湖南省5106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93.3亿立方米。
澧水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澧水干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为主,北源源于湖南省桑植县杉木界,中源源于湖北省鹤峰县中营镇,南源源于湖南永顺县龙家寨,三源于桑植县南岔汇合后东流。沿途接
溇水、
渫水、
道水和
涔水等支流,至津市市小渡口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长388千米,流域面积18496平方千米(湖南1550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31.2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常德市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的水资源总量153.37亿立方米,人平占有量为2556立方米。流经本市的
沅水、
澧水多年平均客水量600亿立方米。全市雨量充沛,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丰水期(4至10月)降水和径流约占全年的70%以上。境内有大小河流432条,总长6775千米。湖南四大水系中的沅、澧两水横贯境内,支流众多,还有松滋、虎渡、藕池河系流经境内。具有河网密布、水系紊乱、峰高量大、降雨不均、水旱夹击的特点。水能蕴藏量达200万千瓦,其中河长5千米以上集雨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371条。多年平均水能蕴藏量131.95万千瓦,占湖南省总量的8.55%。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有65.15万千瓦,占全省可开发量的6%。地下水也很丰富。地下水分布面积达17568平方千米。据计算,地下水动储量为16.8-20.28亿立方米,静储量为20.8-25.56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常德市的土地总面积为18202.1平方千米,占湖南省版图的8.6%。全市土地总面积181.77万公顷,其中:农用地151.6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3.43%;建设用地19.89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0.94%;未利用地10.2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63%。全市现有耕地面积43.55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3.96%,具有发展
畜牧业、
水产和
林果业的先天条件。
矿产资源
常德市矿产资源较丰富,素有“非金属之乡”的美誉,已发现矿产59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数121种的48.76%;已探明资源储量矿产39种,占全省已探明88种矿产的44.32%,列入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31种。磷矿、石膏、芒硝、岩盐、玻璃用砂岩、水泥用石灰岩等矿产保有资源量位居全省前列,其中磷矿保有资源量140619.5万吨,石膏保有资源量198599.2万吨,芒硝保有资源量40300.0万吨,岩盐保有资源量29698.8万吨,水泥用石灰岩保有资源量105903.4万吨。石膏、磷矿、芒硝、水泥用灰岩、重晶石、高岭土、膨润土等矿产主要分布在澧县、石门县、临澧县、桃源县;煤矿、铁矿主要分布在澧县、石门县;金矿主要分布在桃源县、鼎城区、汉寿县。
生物资源
常德市有陆栖脊椎野生动物379种,其中哺乳类56种,鸟类285种,爬行类23种,两栖类15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
华南虎、
云豹、
金钱豹、
黑麂等12种,二级保护的66种;有
维管束植物206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
银杏、
红豆杉、
伯乐树、
珙桐等6种,二级保护的有21种,列入国际公约的49种。常德既有武陵、雪峰山系丰富多样的森林植物,又有洞庭湖区的多种栽培植物和水生植物。截至2016年,全市现已查明的
高等植物有2703种,约占全省已知高等植物4324种的62.5%。其中
裸子植物有69种,隶属8科25属,
被子植物2248种,隶属168科788属,
蕨类植物386种,隶属43科101属。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植物有39种。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常德市常住人口51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0.7万人,农村人口217.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98%,比上年提高0.27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58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0.1万人,乡村人口374.6万人;男性人口297.2万人,女性人口287.5万人。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构成
常德市是一个散杂多民族的地区,有46个民族,其中
少数民族人口47万人,占常德市总人口的8%,在湖南省14个州市中居第五位。除汉族以外,还有蒙古、回、藏、
维吾尔族、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傣、佤、黎、畲、高山、水、景颇、土、仫佬、锡伯、普米、俄罗斯、鄂伦春、毛难、仡佬等45个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常德市属于中国经济
中部崛起重心地带,位于泛珠江三角洲和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区域结合部,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黄金地段。常德市形成了
烟草、铝业、
电力、
食品、纸业、
纺织、
机械、
建材、
医药、
电子等主导的
产业,已建成
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津市工业园等11个县级工业园区。
2023年,常德市地区生产总值4385.7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3.5亿元,增长3.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6%;第二产业增加值1704.6亿元,增长1.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4%;第三产业增加值2187.5亿元,增长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0%。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3:38.8:49.9。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2.7个百分点。
2023年,常德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2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09.0亿元;非税收入93.2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41.2亿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9.4亿元;教育支出93.6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96.3亿元;医疗卫生支出69.2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8.1亿元。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产业
常德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土资源,造就了
江南著名的“粮仓、
酒市、烟都、纺城、茶乡”。常德市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蚕茧和水产品的总产均居湖南省之首,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猪和鱼的生产基地。常德市九个区、县(市)中有8个是国家
商品粮基地县,2个是商品棉基地县,5个商品鱼基地县,1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1个综合
农产品优质商品基地县。农产品除粮、棉、油、猪、鱼、
珍珠居湖南省前列外,果、麻、糖、茶、茧、烟、牛、羊、禽、蛋、龟、鳖、鳝、牛蛙以其出产多、品质优而闻名全国。常德市三分之二以上为洞庭湖淤积平原,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是春撒一把种,秋收一仓粮的好地方。有可利用草场646万亩,可养殖水面100万亩,林地面积700万亩,具有发展牧业、水产业和林果业的先天条件。常德市有5个县、区为国家农产品商品基地。常德市以珍珠、
河蟹、
甲鱼、名贵鱼为主的高效养殖水面达到100万亩。常德是中国珍珠的主产区之一,产量占全国的1/3,质量居全国之冠。常德市珍珠养殖面积30万亩,存塘珍珠蚌3亿只,如以5年成蚌计,年珍珠产量可达1000吨。另外常德市草食牲畜发展来势强劲,已经形成了阳光乳业、星光牛业、曙光羊业、南方草业等一批草食牲畜基地。
2023年,常德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7.3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 419.0亿元,增长3.5%;林业产值23.3亿元,增长4.5%;牧业产值290.1亿元,增长1.1%;渔业产值94.6亿元,增长7.6%。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88.8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5.2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03.4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26.2千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382.8万吨,棉花产量3.8万吨,油料产量61.6万吨,蔬菜产量375.3万吨,茶叶产量3.1万吨,水果产量154.0万吨。全年生猪出栏523.1万头,比上年增长0.8%,存栏298.5万头,比上年下降7.8%;出栏牛16.9万头,下降8.5%;出栏羊190.6万只,下降8.4%;禽蛋产量35.6万吨,下降5.7%。
2023年,常德市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5个,省级90个,市级29个。农产品加工企业7095家,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11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75亿元,增长6.8%;休闲农业经营收入51.2亿元,增长7.2%。农民专业合作社8899个,增长5.9%,家庭农场29521个,增长77.1%。二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个数381个,其中绿色食品316个,有机食品4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6个。
第二产业
常德市为湘西北的工业基地,形成了以食品、纺织、机电、化工、建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其中纱、布、酒、
水泥、
卷烟产量居湖南省前列。常德发达的农业、丰富的矿藏资源,为工业提供了大量原料,形成了以加工业为主的工业格局。在国家划定的39个工业大类中,除石油、天然气开采等少数产业外,其它30多个大类均有分布,形成了
轻工业占主导、轻重工业基本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
2023年,常德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民营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6%,省级以上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大米236.1万吨,增长13%;水泥1102.2万吨,增长4.6%;铝材3.0万吨,增长16.2%;电子元件24.6亿只,增长20.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5%,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41.0亿元,下降2.0%。
第三产业
常德处于中国中西结合部,历来就是
繁华的商品集散地,全国十大工业品批发市场之一的桥南大市场和一批专业市场蓬勃发展,商品可以广泛辐射到广州、上海、贵州、四川、云南、重庆等省市,区域辐射人口达3000万,每年有100万吨物资通过水运、50万吨物资通过公路、400万吨物资通过铁路进出。庞大、规范、完善的物流产业群体使常德的物流成本比周边地市低三分之一。常德市建立了湖南省对外经贸、招商、进出口商品
检验检疫、海关、
外汇管理、出口货物联运和外商投诉协调等外向性经济服务机构,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经贸往来。
2023年,常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9.5亿元,增长6.3%。分地域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限额以上法人)419.0亿元,增长8.6%;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限额以上法人)14.4亿元,增长13.7%。限额以上法人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409.3亿元,增长8.2%。分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7.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7.9%;化妆品类增长5.0%;日用品类增长57.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6%;汽车类增长5.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2.4%;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3.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74.0%;通讯器材类下降16.5%。
2023年,常德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906.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8%。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557.3亿元,增长3.6%;住户存款3685.3亿元,增长13.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525.8亿元,增长8.4%。分贷款对象看,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208.8亿元,增长12.7%;住户贷款1294.6亿元,增长2.9%。
2023年,常德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058.9万人次,增长59.3%;接待境外入境人数3.7万人次,增长1645.6%。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86.2亿元,增长54.0%。年末全市拥有旅游等级区(点)46家,其中4A及以上景点14家。
交通运输
公路
铁路
航空
常德桃花源机场位于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斗姆湖街道桃花源路,东北距常德市中心13千米,为4D级国内支线机场,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互为备降机场。截至2021年2月,常德桃花源机场航站楼面积20165平方米,其中国际航站区5600平方米,共设4座登机廊桥;民航站坪面积约5.3万平方米,设4个D类机位和9个C类机位;拥有1条2600米长,45米宽的沥青跑道;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2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万吨、运输起降2.1万架次的使用需求。
航运
常德港是中国主要内河
港口之一。常德市有
沅江、澧水等87条通航河流,航道里程1753千米,其中通航里程1191千米;港口有8个,年吞吐量百万吨以上的有常德、津市2个港口;有100吨级以上泊位134个,码头总长6626延米。
市内交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常德市有普通高校6所,招生2.8万人,增长8.9%;在校学生8.2万人,增长8.6%;毕业学生2.1万人,增长6.6%。中等职业学校42所,招生1.7万人;在校学生4.9万人,下降1.6%;毕业学生1.6万人。普通高中42所,招生2.9万人,增长1.7%;在校学生8.5万人,增长3.2%;毕业学生2.6万人。初中学校230所,招生5.1万人,下降2.0%;在校学生15.7万人,下降0.1%;毕业学生5.1万人。普通小学350所,招生5.1万人,增长1.2%;在校学生30.8万人,增长0.2%;毕业学生5.1万人,增长0.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特殊教育学校8所,招生291人,在校2600人,毕业45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1.3万人,下降14.2%。各类民办学校524所,在校生14.4万人。民办普通高校2所,在校生2.5万人,下降18.8%。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常德市有检验监测机构128个。其中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9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6.1万台件。特种设备生产单位71家,特种设备数量4.3万台。组织制定地方标准14项。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1068批次,抽查合格率94.9%。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4%。全市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高新技术企业72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10家。签订技术合同3513份。全年授权专利2846件,其中发明专利562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常德市有艺术表演团体33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纪念馆17个,广播电视台9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98%,有线电视用户26.5万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41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常德市有卫生机构5122个。其中医院114个,乡镇卫生院178个,妇幼保健院1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204个,村卫生室3317个。卫生技术人员45072人,其中在岗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8156人,注册护士21460人。全市拥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3个,卫生技术人员共493人;卫生监督所(中心)12个,卫生技术人员142人。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3.7万张,其中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数1.2万张。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常德市有体育场地9276个,运动场84个,各种训练房822个,体育馆11座,游泳池17个。开展全民健身项目57项次,新建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63个,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257万人。全年获得世界冠军1个,亚洲冠军5个,全国冠军8个。
网络通信
常德市国际直拨电话通达所有国家和地区,电话入户率为湖南省第一,
常德政府网站、
常德城市在线等新媒体已经是常德的互联网窗口。
2023年,常德市邮政快递业业务总量19.7亿元,增长19.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2.8万户,增长4.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97.5万户,增长4.9%;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数214.5万户,增长9.7%。
历史文化
方言
常德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
西南官话。这与历史上大规模的移民密切相关。据史料记载:秦汉以来,不断有北方居民南迁。西晋末年的永嘉丧乱,引起北方人口第一次大南迁,大量人口沿汉水流域南下,渡江到达洞庭流域,这次大迁徙一直延续到南北朝。唐朝的安史之乱,曾使“襄邓(湖北襄阳和河南南阳)百姓,两京衣冠(长安、洛阳贵族)尽投江湘,故荆南井邑,十倍其初。”北方居民迁徙规模大,人数多,地域集中,使其语言不仅难以被本地土著语言所同化,反而给当地土著语言以巨大的冲击,这是常德话与北方话产生亲缘关系的历史渊源。另外,从唐朝至南宋末年,澧朗二州(今常德)一直归入以荆州(江陵府)为中心的政区,客观上促使了常德话与北方话的交流、融合、同化。可以说,常德方言自古以来一直受到北方话的浸润、冲刷,最后终于与之融为一体。尽管明清以来,大量的江西居民迁至常德,但由于规模较小,地域、时间不够集中,因而并没有对常德方言产生大的冲击,最终被常德方言所同化。安乡方言有西边话与南边话之分,西边话属于官话,占主导地位,南边话属于湘方言。这是因为湘语区近百年来有移民迁至安乡,他们的后代大多保持祖先湘语的特征,同时也能说官话,形成官话与湘语并存的局面。
宗教
习俗
常德是龙舟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有关学者分析考究,屈原曾在沅水及常德城区四周多条支流往返行吟,达10年之久,写下光照千古的《离骚》等名篇。唐人刘禹锡著文说:“以竞渡纪念屈原始于朗州(即今常德市)。”其撰写的《竞渡曲》,生动记叙了沅江河畔赛龙舟活动。明代常德人杨嗣昌撰写了中国研究龙舟竞渡的第一部专著《武陵竞渡略》,载:“竞渡事,本招屈,实始于沅湘之间。”
常德城乡概以大米饭为主食,无论老少,有嗜辣习惯,爱吃糌辣椒、油炸辣椒、
辣子酱、
白辣椒。有腌制坛子菜、腌
腊鱼腊肉的习惯。
常德盛产稻米,久而久之,形成了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的大众化小吃食品。在20世纪80年代后,
米粉逐渐成为常德城镇居民
早餐的主食。
发糕,
油粑粑,煎米茶,作为早餐,一般是边吃油粑粑,边喝煎米茶。
常德人喝茶很讲究,除一般泡茶外,还盛行
擂茶待客。相传喝擂茶起源于东汉初年。当时
马援征“
五溪蛮”,兵困
壶头山,瘟疫流行。土人教以用生姜、盐、茶叶、煎米制作此茶,饮后
瘟疫即除,遂沿袭至此。
曲艺
武陵戏原名常德汉剧,是湖南的地方大戏剧种之一,以常德为中心,流行于
湘西北、
鄂西南并远及
黔东。武陵戏起源于明代,20世纪初,武陵戏兴盛,各地戏班林立,名艺人辈出。现存传统剧目约500个,其中高腔剧目30个,弹腔剧目占90%以上。武陵戏起源于明代,演唱
弋阳腔和
昆腔。弋阳腔曾受
青阳腔影响,并长期和本地傩愿腔、民歌号子相结合,演化为具有地方特色的
楚调,即后来的
高腔。
地名由来
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在鼎州设常德军,后升州为常德府。此名取材于《
老子风景名胜
著名人物
友好城市
城市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