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刺史部,是
汉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全国除中央之外的地域分为13个州刺史部。汉代州域范围大致是今日的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湖南省大部及贵州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边缘。
历史沿革
西汉
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全国除中央之外的地域分为13个州刺史部,其中荆州的辖域相当广,大体来说以北为现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往南延伸至两湖(湖北、湖南)全境内。但是此时的州刺史部只是监察区,无治所,非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
东汉
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后,州成为正式的一级行政区域,依据后汉书记载,荆州辖有南阳(河南西南)、
南郡(湖北西部)、
江夏郡(湖北东部)、
长沙郡(湖南东北)、
桂阳郡(湖南东南)、
武陵郡(湖南西北)、
零陵郡(湖南西南)七郡。州治所一直到东汉汉献帝时
刘表领荆州牧以前都在
汉寿县(武陵郡辖,今常德市汉寿县),后因荆南地区黄巾贼余孽尚未退去才将治所移到当时已经相当繁荣的南郡襄阳县(今湖北襄阳市)。
208年赤壁之战后,原先短暂领有荆州的曹操只保住了荆州北部南阳郡、江夏郡与南郡的一部分,而中南部被孙刘联军占据。曹操之后从南郡、南阳郡中分出
襄阳郡、
南乡郡,荆州成为三分割据的局面: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江夏、桂阳、长沙归孙权,南阳、襄阳、南乡归曹操。一般认为这阶段三家各占三郡的局面是“
荆襄九郡”一词的来源。
219年,荆州牧刘备的守将关羽被东吴、曹魏联军击败,在随后的
夷陵之战中刘备又败于孙权势力后,蜀汉再无力夺回原有荆州辖权,荆州成为由曹魏与孙吴两家分领的局面。
三国
曹魏荆州,治所在南阳郡新野,下辖南阳郡、江夏郡(长江以北)、襄阳郡、南乡郡、
新城郡、
上庸郡、
魏兴郡等共七郡。孙吴荆州,治所在南郡的江陵,下辖南郡、江夏郡(长江以南)、长沙郡、
湘东郡、桂阳郡、
临贺郡、零陵郡、
衡阳郡、武陵郡、
建平郡、
宜都郡等共十一郡。
西晋
荆州治所在襄阳,下辖23个郡国。
南北朝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于
穰县(今河南邓州市)置荆州,辖8郡。后来州的数量增多,地域缩小,刘宋设有荆州,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阳),萧齐改治所为南郡,另设雍州,治所在襄阳宁蛮府(湖北襄阳)。而北魏设荆州和东荆州,治所分别在山北(河南鲁山)和比阳乐陵镇(河南泌阳)。
行政区划
西汉时期
下辖:宛县,西鄂,博望,
雉县,
鲁阳,
犨县,
叶县,堵阳,舞阴,比阳,平氏,复阳,隋县,
章陵,襄乡,蔡阳,邓县,湖阳,朝阳,新野,
棘阳,
涅阳,
穰县,
安众,郦国,析县,丹水,
顺阳,南乡,冠军,
酂县,阴县,筑阳,山都,武当。
下辖:西陵,
邾县,
鄂县,
沙羡,下雉,蕲春,西阳,黾县,平春,安陆,南新市,云社,竟陵。
下辖:江陵,华容,州陵,
枝江,夷道,夷陵,
当阳,
宜城,中卢,襄阳,编县,
临沮,秭归,巫县。
下辖:临沅,沅南,汉寿,零阳,孱陵,充县,酉阳,
迁陵,
沅陵,辰阳。
下辖:临湘,益阳,罗县,下隽,
醴陵,
湘南,攸县,容陵,茶陵,安城,连道,
昭陵。
下辖:泉陵,重安,
湘乡,昭阳,
烝阳,夫夷,都梁,洮阳,零陵,始安,营浦,营道,泠道。
下辖:郴县,汉宁,
便县,
耒阳,阴山,
南平,
临武,
桂阳,曲江,浈阳。
东汉时期
领36县:宛县、西鄂、博望、堵阳、雉县、叶县、犨县、鲁阳、郦国、析县、丹水、南乡、顺阳、武当、冠军、
酂县、阴县、筑阳、山都、邓县、蔡阳、章陵、襄乡、湖阳、朝阳、新野、安众、穰县、涅阳、棘阳、育阳、舞阴、比阳、平氏、复阳、随县。
领14县:西陵、邾县、鄂县、蕲春、下雉、沙羡,安陆、南新市、云杜、竟陵、西阳、轪国[dài]、鄳县[méng]、平春。
领17县:江陵、华容、州陵、枝江、夷道、夷陵、当阳、鄀国、编县、宜城、邔国[qǐ]、中卢、襄阳、临沮、秭归、巫县、佷山。
领12县:临湘、湘南、益阳,罗县、下隽、连道、昭陵、醴陵、安城、茶陵、攸县、容陵。
领12县:临沅、沅南、汉寿、作唐、孱陵、零阳、充县、酉阳、迁陵、沅陵、辰阳、镡成。
领13县:泉陵、营浦、营道、泠道、重安、湘乡、昭阳、燕阳、夫夷、都梁、洮阳、零陵、始安。
领11县:郴县、汉宁、便县、耒阳、阴山、临武、南平、桂阳、曲江、浈阳、含洭。
三国时期
西晋时期
北魏时期
东魏时期
西魏时期
北周时期
隋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