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勇,男,汉族。1962年1月生,陕西潼关人。中国民主同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委,
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员会委员,理学博士,物理学博士后,光学工程学科教授,硕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教育履历
1979年7月,毕业于陕西省潼关县潼关中学。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作为大学本科生在西北大学物理系激光物理学专业学习。1983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获
理学学士学位。
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作为硕士研究生在西北大学光学专业学习。1992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量子光学与非线性光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张纪岳教授。
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作为博士研究生在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专业学习。1999年7月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量子光学与光子学。师从著名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教授。
1999 年7月至2001年12月,作为国家统招博士后,在
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国家物理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取得国家一级学科—物理学博士后证书;研究方向为量子光学与
量子信息学。师从著名国际数学物理学家侯伯宇教授和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教授。
工作履历
1984年7月,在原西北农业大学(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定为助教。
1990年12月,在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担任讲师。
1997年11月,在西北大学晋升为光学专业副教授。
1998年6月,被西北大学遴选为光学专业和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生导师,曾担任西北大学光学学科学科建设校聘关键岗两届。
2002年12月,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破格晋升并特批为国家一级学科—光学工程学科教授,曾受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两届。同时,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遴选为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和工程硕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分别担任
中国电子学会会员、中国光学学会会员、陕西省电子学会会员、陕西省计量测试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及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西安市激光·红外学会会员等。担任国家863高技术项目专家库评审专家。担任
中国民主同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委、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第十届委员会省委委员和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同时,还担任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和陕西省商洛学院特聘教授等职。
主讲课程
A、大学本科生(含专科生)必修课程
1、《普通物理学》,大学本科生;
2、《普通物理实验》,大学本科生;
3、《电磁学》,大学本科生;
4、《光学》,大学本科生、大学专科生;
5、《光学实验》,大学本科生、大学专科生;
6、《原子物理学》,大学本科生、大学专科生;
7、《原子物理学实验》,大学本科生、大学专科生;
8、《物理光学》,大学本科生;
9、《电磁场理论》,大学本科生;
10、《电动力学》,大学本科生;
11、《量子力学》,大学本科生;
12、《大学物理学》,大学本科生;
13、《激光电子学》,大学本科生;
14、《专业英语—Introduction to Laser Electronics》, 大学本科生;
15、《量子光学导论》,大学本科生。
B、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
16、《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学》,硕士研究生;
17、《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学》,硕士研究生;
18、《现代光谱学》,硕士研究生;
19、《量子光学》,硕士研究生;
20、《非线性光学》,硕士研究生。
C、博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
21、《高等量子光学》,博士研究生;
22、《高等非线性光学》,博士研究生;
23、《量子信息学》,博士研究生;
24、《量子光通信理论》,博士研究生;
25、《量子非线性光学》,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①.量子光学与光子学;
③.量子通信与量子光通信。
主要贡献
科研项目
其中,参与承担并完成国家“九·五”攀登计划预选项目“强场激光物理与超快过程研究”中的子项目“飞秒脉冲激光放大系统的研究”1项,主持承担陕西省科技攻关(工业攻关)项目1项,主持承担并完成陕西省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承担并完成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基金项目5项,参与承担并完成陕西省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计划项目1项。
发表论文
1987年至今,分别在《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Science in China(Series G:Physics,Mechanics,Astronomy)》、《Chinese Physics》[《中国物理B》]、《高能物理与核物理》[《中国物理C》]、《物理学报》、《光学学报》、《光子学报》、《
量子电子学报》、《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量子光学学报》、《光散射学报》、《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
光电子·激光》、《激光杂志》、《激光技术》、《应用光学》、《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网络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科学与工程》、《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国内外30余种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20余篇。其内容涉及:激光物理学,高斯激光束光学,量子光学,量子非线性光学,量子信息学、量子信息技术与量子态工程,量子信息动力学,量子通信与量子光通信,
量子宇宙学,瞬态光学与光子学,以及科学哲学和知识经济(技术经济)等学科领域。
以上论文中的多数论文分别被世界著名科技情报检索系统SCI、EI、CA、SA、AJ、JI、UIPD、IC、INSPEC和РЖ、以及国内检索系统CSCI、CSCD、CSTPI、CSTPCD、《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物理文摘数据库》、《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数据库》、《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和《全国报刊索引》等20余种检索刊物总计收录600篇次以上,被国内30余种专业学术书刊总计引用3000篇次以上。
学术反响
国家科技部《200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2002年卷)列表公布了个人作者科技论文在全国被引频次最高的前10位作者,杨志勇教授名列全国第8位。
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论文与引文统计》(2002年卷)和国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高校排行榜)分别公布的2001年度中国发表CSCD论文数按全国前30所高等院校著者的排序表中,杨志勇教授名列全国第14位。
原国家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下属的大型专业化数据公司-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所创办的维普资讯网()是全球最著名的中文信息服务网站和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文献服务网。
在维普资讯网站所公布的2003年度中国物理学科个人作者研究论文在全国被引频次最高的前45位作者排名表(专家排行榜)中,杨志勇教授名列全国第1位。
在维普资讯网站所公布的2004年度中国物理学科个人作者研究论文在全国被引频次最高的前46位作者排名表(专家排行榜)中,杨志勇教授名列全国第1位。
在维普资讯网站所公布的2005年度中国物理学科个人作者研究论文在全国被引频次最高的前47位作者排名表(专家排行榜)中,杨志勇教授名列全国第1位。
在维普资讯网站所公布的2006年度中国物理学科个人作者研究论文在全国被引频次最高的前50位作者排名表(专家排行榜)中,杨志勇教授名列全国第11位。
在维普资讯网站所公布的中国物理学科单篇研究论文在全国被引频次最高的前10篇论文的排名表(按被引频次由高到低排名)中,杨志勇教授有5篇论文位居其中,分别名列全国第1位、第2位、第3位、第4位和第9位。
在维普资讯网站所公布的中国物理学科的物理学前沿研究领域和物理学热点研究课题中,杨志勇教授等所建立的
多模压缩态理论榜上有名。
CNKI中国知网《中国引文数据库》,近期公布了(全国各行各业各个学科)的最新引文统计数据。
在CNKI中国知网《中国引文数据库》所公布的(全国各行各业各个学科)最新引文统计数据的“高被引作者”排行榜中,杨志勇教授名列其中。序号:18;被引次数:2400次以上;H指数:27。
在CNKI中国知网《中国引文数据库》所公布的(全国各行各业各个学科)最新引文统计数据的“高被引文献”排行榜中,杨志勇教授有4篇论文位居其中。
从而,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学术成就
①.建立了q模光场——两原子系统任意Nj-度简并的任意N∑光子相互作用模型。指出国际上现有的有关标准Jaynes-Cummings模型及其各种线性推广,标准Tavis-Cummings模型及其各种推广,多模光场——两原子系统的Jaynes-Cummings模型,单模、双模、三模光场——两偶极关联的等同双能级原子之间的单光子、非简并双光子、非简并3 光子、以及任意简并与非简并多光子相互作用模型等等,仅仅是该模型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特例。
②.研究了两个偶极——偶极力关联的等同双能级原子与q模光场任意Nj—度简并的任意N∑光子共振相互作用的辐射谱,揭示出这个辐射谱的一般特征。指出,国内外现有的有关研究报道,只是该项研究所得到的普遍结果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特例。
③. 开创了多模压缩态领域的研究工作:建立了多模压缩态理论,并将国际上现有的有关单模压缩态理论和双模压缩态理论统一到多模压缩态理论的框架以内。指出,Mark Hillery 在国际上提出的单模辐射场的振幅平方压缩的定义、Zhang Zhi-ming等人在国际上提出的单模辐射场的振幅N次方压缩的定义、以及由 Mark Hillery在国际上提出的双模辐射场的双模和压缩与双模差压缩的定义等等,只是多模压缩态理论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特例。
④.建立了时域/频域压缩态理论:从理论上定义了时域压缩态、时域最小测不准态、时域压缩最小测不准态、以及频域压缩态、频域最小测不准态和频域压缩最小测不准态等等,揭示出时域压缩态和频域压缩态的非经典物理本质。
⑤. 建立了
时域量子化理论,提出了时域量子化的新观点,揭示出时域量子化的物理本质。对时间和时域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对时间不可逆问题进行了科学论证,对超快科学研究领域的新时间尺度和时域压缩的量子极限问题进行了定量计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量子时空观与量子化时空结构的基本观点。
⑥.对宇宙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量子涨落宇宙模型”。
⑦.将兰姆(W.E.Lamb)学派的激光全量子理论由单光子过程的特殊情形,扩展到任意简并多光子过程的普遍情形。
⑧.在对光子学与光子技术的历史、现状、发展动态与发展趋势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第一战斗力和第一竞争力”这一观点;根据中西部地区的特点和综合优势,率先提出了中西部地区光子产业的发展战略。
社会影响
杨志勇同志突出的学术贡献和卓越的科研成就,已经引起了社会多方的密切关注。其事迹分别载于:《China Daily(中国日报)》(中国国家官方英文报纸:《中国日报》,2004年5月21日第4版),《
高科技与产业化》(中国科学院主管,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文献情报中心)、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中国高科技与产业化研究会和
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联合主办,2006年4月第4期),《科技复兴》(济南: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学术中国-学术名家与学术成就辑萃》(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概览》(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中国精神文明大典[人物卷](第五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世界名人录》(香港:世界人物出版社,
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 2007年10月第一版),《
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香港: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
世界科技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中华创业功臣大典(4)》(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中华创业功臣大典(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大型历史文献《强国丰碑(综合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
科教兴国之路》(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一代名家》(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中国世纪英才荟萃》(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当代中国人才库(3)》(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第二版),《中国改革发展理论与实践》(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新世纪科学论坛》(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3月第一版),《新世纪青年科学家论坛》(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国魂-情系西部爱心专家大典》(香港:香港华泰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中国百科学者传略(三)》(成都:巴蜀书社出版,1998年1月第一版),《光子学报》(科学出版社出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网络版)》,《商洛师专学报》和《陕西盟讯》(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员会机关报纸:①.《陕西盟讯》,2004年11月,第6期,第3版;②. 《陕西盟讯》,2007年7月,第3期,第3版)等国内(包括香港)出版的20余种大型历史文献、权威刊库、学术杂志和报刊之中。
《China Daily(中国日报)》和《高科技与产业化》等多家媒体报道,称杨志勇教授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科学家”、“著名光学工程专家”和“量子光学家”。
总之,该同志多年来呕心沥血,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教学工作
主编大学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双语教学用书)《专业英语—Introduction to Laser Electronics》1部。在高校执教26年来,分别为大学本科生(含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开设并讲授课程共计26门;其中,主讲大学本科生(含专科生)必修课程15门,主讲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5门,主讲博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6门。
研究生培养(已毕业17人)
招收并指导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共计24人。其中,招收并指导硕士研究生9届共19人,已毕业8届共17人;指导博士研究生4届共5人,已毕业4届共5人。
1、薛 红:
2002年7月,西北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孙秀全教授。
硕士学位论文:两种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的广义非线性等幂次与不等幂次高次压缩特性研究,西北大学,2002年3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薛红现为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教授,校学术带头人;
西安理工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
第Ⅰ种强度不等的非对称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的等幂次与不等幂次Y压缩和H压缩特性研究,西北大学,2002年3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韩小卫现为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教授,校学术带头人,渭南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
3、万慧军:
2003年7月,西北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胡晓云教授。硕士学位论文:新型三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的广义非线性等幂次与不等幂次高次压缩特性研究,西北大学,2003年3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万慧军现为江西省井冈山学院副教授,校学术带头人。
4、胡艳芳:
2003年7月,西北大学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三态及四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的广义非线性高次压缩特性研究,西北大学,2003年3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胡艳芳现在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担任光学期刊联合编辑部编辑。
2004年7月,西北大学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光场强度和振幅的空间分布对多模泛函叠加态高次压缩特性的影响,西北大学,2004年5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雷小丽现在
西安邮电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讲师职称。
6、魏世秀:
2004年7月,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侯洵院士、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具有空间高斯分布的两态多模叠加态光场的压缩特性研究,西安交通大学,2004年5月。
魏世秀现在西安邮电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讲师职称。
7、王云江:
2006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容错量子计算的应用与压缩态量子光场的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1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王云江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8、权志华:
2006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利用Raman相互作用实现腔场和原子未知量子态的隐形传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1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权志华现在上海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9、邱建文:
2006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单、双模光场——运动原子系统的量子场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1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邱建文现在郑州某高校工作。
10、党纪源:
2007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原子——腔场相互作用系统中未知量子态远程传送的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1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党纪源现在航空部西安第618研究所工作。
11、于 磊:
2007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非经典光场与原子相互作用系统的量子场熵演化特性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1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于磊现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作。
12、宋海军:
2007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纳米含源量子电路中电荷和电流的量子涨落特性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1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宋海军现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职称为工程师。
2007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光场——原子相互作用系统中原子态的量子纠缠特性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1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08年7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原子——腔场系统中多个量子比特的
量子隐形传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5月。
韩占锁现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西安205所)工作。
2008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原子——腔场相互作用系统的量子纠缠与纠缠交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1月。
王丰收现在深圳华为公司西安研究所工作。
16、种洪涛:
2009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非经典光场——两原子系统的熵演化及熵压缩特性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1月。
种洪涛现在西安某公司工作。
17、张信华:
2009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原子——腔场系统中任意N-qubit未知原子态的远程传送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1月;该论文已经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特等奖。
张信华已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在《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
博士研究生(已毕业5人)
18、许定国:
2005年7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安毓英教授、杨志勇教授。博士学位论文:多态叠加多模叠加光场等幂高次压缩特性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5月。
许定国现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学院副教授,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和工程硕士生导师。
19、张佩瑢:
2005年12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物理电子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安毓英教授、杨志勇教授。博士学位论文:多模压缩态与亮孤子压缩态时空传播特性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6月。
张佩瑢现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光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2006年7月,西北大学光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石康杰教授、杨志勇教授。博士学位论文:强度任意空间分布对多态叠加多模泛函叠加光场高次压缩特性的影响,西北大学,2006年3月。
刘宝盈现为陕西省商洛学院教授,商洛学院物理系主任,受聘为商洛学院物理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同时,作为国家统招博士后,刘宝盈现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国家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8年12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安毓英教授、杨志勇教授。博士学位论文:原子-腔-场系统中的量子纠缠信息交换、传递与保持的机理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9月。
王菊霞现为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教授,渭南师范学院物理系副主任,渭南师范学院量子光学与光子学研究所所长,受聘为渭南师范学院物理学科的学科带头人;2000年度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之一。
22、刘王云:
2008年7月,非经典光场与原子相互作用系统中光场量子场熵演化特性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4月。
刘王云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在《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
作为国家统招博士后,刘王云现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国家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获奖记录
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研究生优秀论文奖2等奖1项。2001年,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3等奖1项。2004年,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3等奖2项。2005年,获延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等奖1项。2006年,获河南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2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