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杨晓光,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营养学家。现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卫生部微量元素营养重点实验室主任。
人物经历
中国营养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卫生部微量元素营养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
1993年在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完成博士后课程 ;
1995、1997年先后两次在美国Vanderbilt大学硒研究领域国际著名学者Burk教授实验室进行硒蛋白的多项研究工作。
2004年2月20日,铁强化酱油项目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由杨晓光研究员主持。
2016年6月12日当选第五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2019年12月,杨晓光当选为第八届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营养标准专业委员会顾问。
研究方向
主要贡献
他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营养与食品卫生方面,开创了新的领域,特别是能将在国外进行的前沿性科研课题带回国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创新性结果。发表文章多篇,著书及参与著书5册。
出版图书
获奖记录
98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项。
2023年9月,杨晓光获得FANS院士(Fellow Of FANS)。
人物言论
2006年8月,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卫生所所长杨晓光教授介绍,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居民铁的摄入量远远低于正常铁的射入量,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达15—20%,也就是说,我国大约有两亿的人口存在缺铁性贫血和铁营养不良问题,其中妇女、儿童为高发人群。在某些地区孕产妇和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更高达40%以上。
2009年12月,中国疾控中心营养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杨晓光在做客人民网科技频道表示,我国的转基因技术安全管理严谨科学。
据杨晓光介绍,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进行了战略投资和加强研究,与此同时,政府和社会公众也非常重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针对农业领域的转基因生物,我国以严格的科学评价为基础,并且依法实施规范管理。
2012年12月,杨晓光表示:食品进入人体后会在消化系统的作用下,降解成小分子,而不会以基因的形态进入人体组织,更不会影响人类自身的基因组成。转基因食品不可能改变人的遗传特性。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食品的区别就是转入了特定蛋白质。只要这种蛋白质不是致敏物和毒素,它和食物中的蛋白质就没有本质差别,都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不会长期保存在身体里。
杨晓光指出:转基因食品对人体长期健康效应是转基因安全评价的重要问题之一。转基因食品推到市场之前须经过严格的食用安全性评价,这套评价体系相对于传统食品而言更加严谨甚至苛刻。其中就包括了对人体长期健康效应的评价,在试验过程中采取的是超常量试验,即大大超过常规食用剂量。之所以采用超常量试验,就是考虑到了长期效应,科研上的模型相当于长期效应试验。现行的化学食品、药品多是用这套系统进行验证的。如大鼠90天喂养实验,时间相当于大鼠生命周期的1/8,大鼠2年喂养试验是观察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慢性毒性试验。
2013年6月,杨晓光表示,现阶段世界各国批准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在安全评测的基础上放行的,食用至今没有任何证据导致癌症,没有任何实验数据能够证明转基因食品和癌症之间存在关联性。杨晓光说,现阶段世界各国批准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在安全评测的基础上放行的,食用至今也没有任何证明说明会导致癌症。“去年法国科学家所做转基因食品与癌症间的关系实验,随后由于实验设计不合理,以及数据不够科学,科学界并未采纳其研究结果。”
2013年7月9日,杨晓光表示,转基因食品是“有史以来评价最透彻、管理最严格”的食品。“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数数以十亿计,转基因食品并没有显示对人类健康有新风险。”他说,“应当指出的是,转基因食品在体内能够降解,不会累积”。
2016年11月1日,杨晓光表示,中国政府对转基因的管理跟发达国家相比更严一些。杨晓光说,各国管理都是以国际食品发展委员会对转基因食品的标准为基准。
社会任职
2021年11月30日,入选第六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6 15:4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