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
曲调词牌
杨柳枝,曲调词牌。此调源于北朝乐府横笛曲《折杨柳》。唐玄宗开元年间入教坊曲,后经白居易刘禹锡整理、改编,依旧曲作词,翻为新声。唐五代词皆咏杨柳枝本意。其正体为齐言体,单调二十八字,平韵,格式同于七言绝句。代表作有《杨柳枝·城外春风吹酒旗》等。
体裁沿革
杨柳枝,又名“杨柳”、“柳枝”,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据晚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杨柳枝》,白傅闲居洛邑时作,后入教坊。”“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也说:“《杨柳枝》,白居易洛中所制也。”但远早于白居易的盛唐人崔令钦《教坊记》著录开元、天宝时教坊所用324个曲名中,就有《杨柳枝》一曲。后蜀何光远鉴诫录》卷七则说:“《柳枝》者,亡隋之曲。炀帝将幸江都,开汴河种柳,至今号曰隋堤,有是曲也。”南宋王灼《碧鸡漫志》亦从是说,认为“隋有此曲,传至开元。”今人任二北也认为《杨柳枝》“本于隋曲《柳枝》”。施蛰存说:“开汴渠,栽杨柳,劳民伤财,以至亡国,这是隋炀帝的虐政,唐人作《杨柳枝》歌词,就用到这个新的历史题材,以为鉴戒。不能认为唐人作《杨柳枝》词多用隋炀帝的典故,就认为《杨柳枝》起源于隋代。”在隋代之前,乐府横笛曲有《折杨柳》。晚唐薛能说:“《杨柳枝》者,古题所谓《折杨柳》也。”清毛先舒《填词名解》云:“《柳技》,一名《折杨柳》,乐府瑟调曲有《折杨柳行》,横吹有《折杨柳》歌辞,清商曲有《月节折杨柳歌》,歌中带云‘折杨柳’,词名始此。唐乐有《杨柳枝词》后填词易名《柳枝》也。”
沈冬经过考证认为,唐代《杨柳枝》可能源于“北地之歌”《折杨柳》。他提出:“《折杨柳》这首横笛名曲在唐代分明存在,……何以记载记录盛唐教坊曲目的《教坊记》不载此曲?惟一的解释,就是两首实为一曲。”并总结说:“这首《折杨柳》确乎就是唐人《杨柳枝》的渊源前身,两者之间有着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作为北朝乐府古曲的《折杨柳》,主要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应该是以哀怨作为其基调的,初盛唐《杨柳枝》曲继承了这一基调。白居易的《杨柳枝二十韵》作为“洛下新声”,其实也就是刘禹锡和白居易二人屡屡提及的“新翻杨柳枝”仍然是以哀怨的声情作为其底色的。
《杨柳枝》一调早在刘白之前就已经作为“洛下新声”大盛于中唐,后经二人唱和,愈加风行一时,而皆赋柳枝本意。此后作者备出,遂至极盛,诚如任二北所言:“歌舞杨柳枝,一时已蔚为风气,迄晚唐五代不废。歌辞之作,因之亦盛,乃唐代诗乐中一件大事!当时自帝王以至儿童,自京、洛以至边围,皆有其声。专为白氏歌者,有女伎樊素,晚唐专擅此曲者,有女伎周德华,先后闻于时。”有关宋代《杨柳枝》的歌舞乐情况记载很少,任二北《唐声诗》搜集有两则。其一引自邵伯温《闻见录》:“张俞题七绝于营妓杨台柳罗帕上,命其妓作《柳枝》歌之。时庆历中也。”庆历乃宋仁宗年号,这说明在北宋年间仍有歌《杨柳枝》的情形;其二引南宋韩玉《减兰》“赠歌者”:“莫歌《杨柳》,记得渭城朝雨后。”并分析说:“既赠歌者,谓歌《杨柳》,必不虚,足见本调在南宋仍有声。”
词调说明
据宋王灼碧鸡漫志》记载:“黄钟商有《杨柳枝》曲。”可见《杨柳枝》可入黄钟商。
《杨柳枝》正体为七言体,本唐人七言绝句,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词谱》载温庭筠杨柳枝·金缕毵毵碧瓦沟》一首,并在词后附按语云:“刘白倡和,以后为此词者甚多,皆赋柳枝本意,原属绝句,因花间集载此,故采以备调。”《词律》则举温庭筠《杨柳枝·馆娃宫外邺城西》一词,以此单调二十八字体为正体。此与顾夐词四十字体、朱敦儒词四十四字体添声者不同。另有韩翃妾柳氏一首《杨柳枝》,二十七字,仄韵,因其首句为“杨柳枝”,故亦标此名,实即《章台柳》,与此《杨柳枝》不同。
《杨柳枝》词调还有杂言体变格。敦煌曲子词里有一首无名氏《杨柳枝·春来春去春复春》,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此首《杨柳枝》出自《敦煌曲子词》伯2809,由七言四句七言体《杨柳枝》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与顾夐词四十字体、朱敦儒词四十四字体添声者较为相似。
格律对照
杨柳枝齐言体: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对照例词:温庭筠《杨柳枝·金缕毵毵碧瓦沟》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阑干半入楼。
杨柳枝杂言体: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对照例词:无名氏《杨柳枝·春来春去春复春》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春去春来春复春,寒暑米频。月生月尽月还新,又被老催人。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只见庭前千岁月,长在长存。不见堂上白年人,尽总化微尘。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代表作品
敦煌曲子词《杨柳枝·春来春去春复春》
唐末五代牛峤《柳枝·吴王宫里色偏深
唐末五代牛峤《柳枝·桥北桥南千万条
唐末五代牛峤《柳枝·狂雪随风扑马飞
唐末五代牛峤《柳枝·袅翠笼烟拂暖波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0 16:50
目录
概述
体裁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