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肃,原为
樵夫,故又名
杨樵。唐末
南安县水头人。精
岐黄之术,隐居于南安石井西北隅崎髻山中岩下读书,后为
道士。
王审知的夫人有疾,杨肃灸之立即痊愈。王审知封他为“
太乙真人”。
朱熹赠杨樵对联:“仙子友英贤,一局曾消千日瞬;天王旌国手,三军为导万人川。”
杨氏自
周至唐、宋陆续入闽,主流有三支。其中一支杨安公唐光启元年(885)从河南
固始县随
王审知入闽(长子
杨逸、次子杨肃、孙子杨明珠一同入闽)。杨肃公自唐入闽后初居
南安水头朴里(
高美),其祖居属“秧苗穴”宝地。子孙繁衍远播,后世熊飞公迁南安官桥形成社庄、布厝、潭头、塘上、新圩五个村,称杨氏五宝,合约2万余人。
吕姓,出自
姜姓,
炎帝之后,及魏氏改姓。传至吕季玉,号心节(授
光禄寺卿、赠
镇国公)择南安朴乡为家(今南安水头朴里),奠定吕氏千秋基业,朴乡遂成闽省吕姓发祥地。“圭叔之难”族人星散;斗转星移,清初迁界,吕姓族人徙迁江西
九江、
上饶、浙江温州
平阳、
苍南等地。现今朴乡亦名朴里、朴兜、地缘滨海,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人文荟萃,人口逾万,村民皆吕姓,有“海都朴兜吕”之称。(有乙甲、二甲、九甲三个宗祠)现称
朴一村、
朴二村、
朴三村,归属
南安水头镇。2010年全球吕姓大会将在这里召开。
泮河
吕姓系朴里卄五世祖吕细英(1600-1650),字隆坚,号字定,奉祀生员,妣谢氏子二迁浙江……。
据调查,当地吕、杨通婚,由来已久,历朝历代,比比皆是,嫁来嫁去,你叫我外公,我叫你舅舅,都是亲戚,
血缘关系,密不可分。由来都从杨肃公(杨仙公)居住朴里而起。
杨肃公幼时登高游玩,得授仙之秘,知天文识地理,通易理而精岐黄,悬壶济世,造福黎庶。
唐昭宗景福年间(892-893)因治愈闽王妃乳疾,赐进士、诰封
太乙真人。闽王劝仕不应,赐以衮袍派三千士卒携金斧、银锤护送回乡。所赐金银财宝全部用于兴修水利,留士卒开浚灌田千亩,乡民永享其福,感公厚德人称
杨仙公。现杨、吕两姓共同把杨肃公故居改建成太乙真人庙及杨肃公纪念馆(留有仙迹岩
杨肃墓为
泉州市文保单位)。
朱熹夫子曾撰联赞曰:仙子友英贤,一局曾消千日瞬,天王旌国手,三军为浚万年川。现今每年四月初七,五宝
杨姓及其它杨姓、
吕姓到朴里杨仙公庙拜祖,达数万人。吕姓每户安排酒席宴请杨姓姻亲,结灯挂彩,杨、吕旌旗共飘、共祭,和睦相处,亲密无间,情同手足。
综观泉州
南安杨、吕二姓,姻亲关系血浓于水,十分感人。回顾本地南监杨与泮河
吕姓之间,由于九十年前一场械斗,至今阴影笼罩未通往来不胜唏嘘!宗族械斗是愚昧无知的产物,目今太平盛世,社会小康,强调和谐。这次我们三人前往南安调查期间蒙朴里三村老人协会会长吕俊棍先生设家宴款待,陪同有朴里村
吕玉屏、吕荣哲、吕辉溪先生等他们都殷切期望我们这里杨、吕携手、冰释前嫌,一切应向前看,赞许我们此行目的、宗旨正确。为此我们认为
冤冤相报何时了,双方应高姿态的处理历史情感问题,求同存异,促进和谐。试观国、共两党纷争几十年,现今同是炎黄子孙,
海峡两岸,和平共处,统一在望。何况近百年之阴影到了该散的时候了。东门垟、泮河近在咫尺,唇齿相依,该握手言欢共创辉煌,团结合作,同奔小康。不应再把历史遗留问题纠缠下去,应该在我们这一代把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好,不要再把“阴影”留给子孙。学习朴里、杨、吕团结榜样,让我们杨、吕子孙同在一片蓝天下,安居乐业,
庄敬自强,有道是: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