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中国
福建省下辖地级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福州市、莆田市,南接厦门市,东望宝岛台湾省,西毗漳州市、龙岩市、三明市,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土地面积11015平方千米(含金门县),海域面积11360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全市辖4个市辖区、5个县,3个县级市。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88.3万人。方言以闽南话为主,通用语言为普通话。
历史沿革
上古为百越地,《
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
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
闽越族酋长
无诸所领。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
无诸因助
汉灭
秦、
楚之功,被封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泉地属
闽越国。
建元六年(前135年),因闽越国不断举兵侵百越,汉兴师问罪,废除了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
东越王)以共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繁衍,设立
冶县,隶
会稽郡。泉地属冶县。冶县建立后,会稽郡增设东部都尉以领之。东部都尉初设冶县,后移浙江东安,只留都尉属下的一员侯官镇守冶县。因冶县为会稽郡东部都尉下侯官所治,东汉称之为东部侯官,或简称为东侯官、侯官,后又以侯官之名为县名。因地域广阔,又增设南部都尉以领之。于是,泉地改属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建安元年(196年),孙策攻占南部都尉。吴
永安三年(260年),
会稽南部都尉改为
建安郡,析
侯官县地置
东安县,治所设在今
南安市丰州镇,今泉州市鲤城区、石狮市、晋江市、惠安、南安、安溪、永春,厦门市同安县,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等属之。德化属侯官县。
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
晋安郡,改东安县为
晋安县。
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晋安郡、晋安县分别改为晋平郡、晋平县。齐复称晋安郡、晋安县。
梁天监中(502年—519年),析晋安郡置
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丰州)。泉地属南安郡晋安县。南安郡初隶江州,
普通六年(532年)改隶东扬州。
陈永定元年(557年),于晋安郡置
闽州,南安郡属之。
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仍隶东扬州。
光大二年(568年),又于晋安郡置丰州(治所设在闽县,今福州市区),南安郡属之。
隋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南安、建安两郡为县,归其管辖。于是,福建历史上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大业二年(606年),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大业三年(607年),闽州改为建安郡,领南安、建安、闽县、龙溪四县,今泉州市地除德化因侯官县废归属闽县外,均属南安县。
唐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武德五年(622年),析建州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并分南安地置莆田县。丰州下领南安、莆田二县,治所设今南安丰州镇。武德六年(623年),复于闽县置泉州。武德八年置都督府,辖泉州、建州、丰州。
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撤销,南安、莆田二县并入泉州。
嗣圣初(684年),分泉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治所设今南安丰州。不久州废,三县仍属泉州。
垂拱二年(686年),于泉州、潮州间置漳州。
圣历二年(699年),复以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治所仍设今南安丰州镇。同时,析莆田县西界置清源县(今仙游县),隶属武荣州。圣历三年州复废,属县仍隶泉州(治所设在今福州)。
久视元年(700年),南安县人孙师业诉称赴州遥远,又于县东南15里(今鲤城)置武荣州.下辖四县:南安、莆田、龙溪、清源。
景云二年(711年),原闽县所置之泉州改为闽州,武荣州改为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此后凡称“泉州”,即指今之泉州。
开元六年(718年),泉州刺史冯仁知因州治无县,请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至此,泉州领有五县。开元十三年(725年),闽州改名福州,闽州都督府改为福州都督府。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更置福建经略使,福建之名始此。开元二十九年(741年),龙溪县改隶漳州。
天宝元年(742年),泉州改为清源郡,属江南东道;因郡、县同名不便指称,清源县改名仙游县。
乾元元年(758年),清源郡复为泉州。
上元元年(760),福州都督府升节度使,泉州等六州属之。大历六年(771),罢节度使,置都团练观察处置使.泉州仍属之。
贞元年间(785—805年),福州永泰县析归义乡置归德场。贞元十九年(803年)、
长庆二年(822年)、
咸通五年(864年),先后析南安县地立穴同场、桃林场、小溪场。
乾符三年(876年),析南安县武德乡地置武德场。
文德元年(888年),场名改为武胜,后又易名武安。
乾宁三年(896年),福州升威武军,泉州属之。
后梁贞明六年(920年),升福州为大都督府,泉州属之,仍领四县:晋江、南安、莆田、仙游。
后唐天成元年(926年),
王延翰自立“大
闽国”。后唐
长兴四年(933年)正月,
王延钧正式称帝,国号大闽,泉州归之。升桃林场置桃源县,泉州属县增至五个。同年十二月,升永泰县归德场为德化县,归长乐府。
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桃源县更名永春县。天福四年(939年),升大同场为
同安县,至此,泉州计领六县。天福八年(943年)二月,富沙
王延政称帝于建州,国号大
殷。
开运二年(945年)正月,大殷改国号闽,泉州隶之;八月,闽主降
南唐;九月,泉州归属南唐。
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
清源军,兼领
南州(即
漳州)。同年,
德化划归清源军,增领原属
尤溪的常平、进城二乡。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应
詹敦仁之请,清源军节度使
留从效升南安小溪场为清溪县。同年,武安场升为长泰县(一说943年升长泰县)。至此,清源军除领有南州(即漳州)外,属县增至九个:晋江、南安、莆田、仙游、永春、同安、德化、清溪、长泰。
北宋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平海军改为泉州,属两浙西南路,仍领九县。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泉州划出仙游县游洋镇和莆田县百丈镇等地设立兴化县,并于兴化县建太平军,析莆田、仙游二县归其管辖。不久,太平军改为兴化军。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因地远期会输纳不便,应杨海等之请,长泰县析归漳州。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晋江县东北部十六里置惠安县。至此,泉州领七县:南安、晋江、同安、德化、永春、清溪、惠安。
雍熙二年(985年),泉州改隶福建路。
宣和三年(1121年),清溪县改称安溪县。据史书记载,宋代澎湖已正式划归泉州,隶属晋江县管辖。
南宋
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福建(泉州)提举
市舶司并归转运使。建炎二年(1128年)五月,复置福建(泉州)提举市舶司。建炎三年(1129年)十二月,
南外宗正司由
镇江迁置泉州。
绍兴二年(1132年),福建提举茶盐官兼领福建市舶司。十月,移司泉州。
乾道七年(1171年),泉州知州
汪大猷在澎湖建造房屋200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并编管台湾户籍。乾道八年(1172年),
毗舍耶人再犯晋江沿海,始置水澳寨(官称
永宁寨),驻扎水军60名,以为防御。嘉定年间,
真德秀知泉州整修,增驻水军50名,并于永宁石湖新造军房50所,额定兵员325人。
淳熙十三年(1186年),
泉州城南置宝林寨,城东置法石寨,分兵守卫。
嘉定十一年(1218年),在晋江县围头澳置宝盖寨,由宝林移120名士兵来此守卫,节制建平、清石诸屯,加强
海防。
景炎元年(1276年)底,泉州提举市舶使
蒲寿庚投降元朝,并对泉州的宋朝宗室展开屠杀。
元朝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立行宣慰司于泉州,兼领行征南元帅府事。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行宣慰司为行中书省,升泉州为泉州路总管府隶之。泉州路于七县之外,增领南、北二录事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南、北二录事司合而为一。至元十七年(1280年)五月,福建行省并入泉州行省。同年七月,徙泉州行省于隆兴。至元十八年(1281年)十月前,泉州又立行省。至元二十年(1283年)三月,并入福建行省。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二月,再设行省于泉州。同年九月,并入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前后,开始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泉州路同安县。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复设福建行省。
大德元年(1297年),为图琉求(今台湾),改福建行省为福建平海行中书省,徙治泉州。大德二年(1298年),泉州路总管府改为泉宁府。不久,罢福建平海行中书省,泉宁府复为泉州路,隶江浙行省。
至正十六年(1356年),复立福建行中书省,泉州路隶之。至正十八年(1358年),设立泉州分省。
明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泉州路为泉州府,隶福建行省;罢录事司,仍领七县: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洪武九年(1376年),福建行省改为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隶之。洪武二十年(1387年),曾一度撤销澎湖巡检司。明代中叶,台湾属泉州府辖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又在澎湖设巡检司,派兵长期驻防。清初仍置泉州府,上隶福建行省,领县同明。
清代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县为永春直隶州,划德化县并延平府大田县归其辖理,隶福建行省。
乾隆四十年(1775年),析同安县部分地设马巷厅。至此,泉州府即领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五县及马巷厅。
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取消府、州、厅,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民国二年3月,废州立县)、德化归属南路道(址设厦门)。民国二年(1913年)11月,析同安县地置思明县。民国三年(1914年),南路道改称厦门道。民国三年(1914年)7月,金门自思明县析出置县,隶属厦门道。民国八年(1919年)10月12日,晋江民军(靖国军许卓然部)以安海为政治中心,设立安海县。其辖区东至海,西至南安溪尾双溪,南至水头返头乡,北至泉州顺洲桥。民国十一年(1923年)民军改编后取消。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泉属七县直隶福建省。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20日,“
福建事变”发生,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12月11日,分福建为闽海、闽上、泉海、龙漳四省并设立两个特别市。12月13日,四省分别更名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兴泉省辖莆田、仙游、晋江、南安、安溪、惠安、同安、金门、永春、德化、大田、思明十二县,治设晋江(今泉州市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3日,兴泉省政府正式成立。同月,福建人民政府失败,所划四省取消,泉属七县重隶福建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7月,全省设立十个行政督察区,永春、德化、惠安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驻仙游),晋江、南安、安溪、金门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同安)。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全省改为7个行政督察区、1市。惠安、晋江、南安、金门、安溪、永春、德化属第四区(专署驻同安)。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月,南安县治徙溪美。10月,日本侵略军攻陷金门岛及烈屿,金门县政府迁到大嶝乡。12月,行政督察专员改制,但行政督察区未变,泉属七县仍归第四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5月21日,第四区专署由同安移驻永春。同年8月,金门县政务由南安县兼摄。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16日,第四区专署由永春迁驻德化,于永春、德化、永泰、仙游四县边境设立凤顶特种区,归属第四区,6月28日仍迁回永春;10月裁撤。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9月,全省调整为8个行政督察区、2个市。第四区专署仍驻永春,下辖永春、安溪、金门、南安、晋江、惠安等九县。德化改属第六区(专署驻龙岩)。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全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2市。第四区仍旧,德化改属第九区(专署驻永安)。同年9月,第四区专署迁驻晋江。民国三十六年(1948年)4月,全省调整为七个行政督察区。第四区专署仍驻晋江,辖有晋江、莆田、仙游、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金门等九县。德化改属第六区(专署驻永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8月24日,
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8、9月间,南安、永春、惠安、晋江、安溪相继解放。9月,全省划为八个行政督察区。9月9日,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
晋江专区),辖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仙游、莆田、金门(待统一)等九县。公署设晋江县城(今泉州市区)。10月9日,金门县大嶝岛、小嶝岛及角屿解放。11月24日,德化解放,归入第七行政督察区(专署驻永安县)。
1950年3月14日,第五专署改称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4月1日起实行。9月,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晋江区专员公署。10月17日,政务院批准德化县划归晋江区专员公署管辖。
1950年11月1日,以晋江县城区和城郊八个乡设立泉州市(县级),隶属晋江区。
1951年1月1日,泉州市人民政府成立。
1951年4月17日,晋江县人民政府直属机关迁往青阳。
1955年3月12日,晋江区专员公署改称晋江专员公署,4月1日正式实行。同年5月,省人民政府宣布成立金门县政府。
1956年3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闽侯专区和永安专区。同年5月,原属闽侯专区的福清、平潭、永泰和永安专区的大田划归
晋江专区,晋江专区计领1市(泉州)、14县(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仙游、莆田、金门(待统一)、德化、福清、平潭、永泰、大田)。
1958年8月,福建省人民委员会批准
同安县改由厦门市管辖。
1959年8月,国务院批准恢复闽侯专区建制,
福清、
平潭、
永泰三县仍归之。
1963年5月27日,省人民委员会通知,
大田县划归三明专区管辖。晋江专区领1市(泉州)、9县(晋江、南安、惠安、安溪、永春、仙游、莆田、金门(待统一)、德化)。
1967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示,晋江专区实行军事管制;6月30日,晋江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领导全区工作。
1968年9月23日,经福州军区党委、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取代军管会,作为全区1市、9县党政合一的领导机构。
1970年2月,国务院批准
莆田、
仙游县划归闽侯专区,闽侯专区机关迁驻莆田;厦门市管辖的同安县仍归晋江专区。6月18日,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实行。同年12月25日,划金门县大嶝公社归同安县管辖。
1971年6月17日,省革委会通知,晋江专区更称晋江地区,7月1日实行。
1973年6月5日,国务院批准,
同安县划归厦门市管辖。同年7月23日,福建省革命委员会通知实行。
1978年3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晋江地区革委会更称晋江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1月1日正式实行。
1985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晋江地区,泉州市升为地级市。
1986年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5年5月14日,泉州市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的行政体制,原泉州市的建制改设鲤城区。泉州市辖
鲤城区、
惠安县、
晋江县、
南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及
金门县(待统一)。
1987年12月17日,析晋江县石狮、永宁、蚶江三镇和祥芝乡为
石狮市(县级市);1988年9月30日,石狮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92年3月6日,国务院批准,晋江撤县设市,领原晋江县行政区域,由泉州代管;1992年5月1日,
晋江市人民政府成立。
1996年4月21日,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肖厝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肖厝管委会),为泉州市人民政府派出的正县级行政机构,析原惠安县所辖的涂岭、后龙、南埔、山腰和埭港5个镇及国营
山腰盐场归其所辖。1996年7月11日,肖厝管委会正式挂牌办公。
1996年6月30日,泉州市政府投资开发市本级开发区——泉州市清濛科技工业区。1998年清濛科技工业区升格为福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2.5平方千米。
1997年6月3日,国务院批准泉州市区增设丰泽区、洛江区,从鲤城区析出
丰泽区、
洛江区。1997年9月29日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三个区正式挂牌成立。
2000年4月12日,国务院批准肖厝经济开发区改制为
泉港区。
2003年9月3日,开发区更名为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6月,泉州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泉州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0年3月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管理委员会,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并赋予设区市的部分行政管理权限和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委托泉州市委、市政府管理。2010年3月25日,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2010年6月1日,惠安县洛阳镇、东园镇、张坂镇、百崎回族乡4个乡镇和省级惠南工业园区正式委托
泉州台商投资区管理。2012年1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2023年6月2日,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建设指挥部正式揭牌。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毗邻厦门、东望金门,包括南安市官桥、水头、石井和晋江市内坑、安海、东石、英林、金井共8个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泉州市共辖12个县级行政区,包括4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分别是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待统一);另有1个开发区、1个投资区: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泉州台商投资区。泉州市人民政府驻丰泽区海星街26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泉州市位于东经117°25′—119°05′,北纬24°30′—25°56′,地处
福建省东南沿海、
台湾海峡西岸,北承福州市、莆田市,南接厦门市,东望宝岛台湾省,西毗漳州市、龙岩市、三明市。泉州市离
台湾最近处仅距97海里,距
金门最近处仅5.61海里,东西宽153千米,南北长157千米,全市土地总面积1101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泉州市大地构造位于
华南褶皱系的东南部,闽东火山断拗带的中南段。构造带均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境内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积分布为中生代火山岩系和侵入岩,两者出露面积约各占一半,从西北往东南侵入岩分布面积增多成为主体。闽中大山带中段
戴云山脉主干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横卧西北部德化境内,规模庞大,主峰海拔1856米,为福建省第二高峰。其支脉和余脉向东南、南部绵延,地势西北高,往东南呈阶梯状下降,构成由中低山向丘陵、台地至平原递变的多层状地形地貌景观。
气候
泉州市地处低纬度,东临海洋,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泉州市气候有3个基本特征:一是气温高,光热丰富。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0—140千卡/平方厘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9.5—21.0℃(仅西北部的山区低于18℃),最热月平均气温达26—29℃,最冷月也有9—13℃。全年无霜期长,沿海地区基本无霜。≥10℃的有效积温为5610—7250℃。年日照时数为1800—2200小时。二是降水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匀。全市年降水量为1000—1800毫米,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增,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多一倍左右。干、湿季甚为分明:3—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为湿季;10—2月仅占全年的20%,为干季。降水量年际间变化率大,少雨年份降水量不及多雨年份的一半。三是季风气候显著。冬半年主要受蒙古冷高压楔控制,盛行偏北风,气温低,干燥少雨;夏半年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气温高,湿润多雨。
水文
泉州市境内溪流密布,发源于本市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34条,总长度1549千米,其中
晋江水系15条,
九龙江水系5条,
闽江水系9条,单独入海5条;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及以上河流81条,总长度为2156千米。晋江、
洛阳江为泉州市主要河流。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泉州市已发现各类矿产46种,地质勘查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29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18种,水气矿产1种。主要矿产包括:
铁、
锰、
铜、
铅、
锌、
钼、
金、
银、
煤、
硫铁矿、水泥用
灰岩(
大理岩)、
叶蜡石、
硅灰石、
明矾石、
萤石(普通)、
石墨、
长石、
高岭土、陶瓷土(
瓷石)、
伊利石、水泥用
粘土、建筑用
花岗岩(
凝灰岩)、饰面用及雕刻用
辉绿岩(花岗岩、
闪长岩)、冶金用
石英、玻璃用
砂、铸型用砂、建筑用砂、
地热、
矿泉水等。
植物资源
泉州市野生植物种类繁多,记录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12科903属2201种(包括逸生和归化种),其中蕨类植物42科84属199种,裸子植物8科15属20种,被子植物162科804属1982种。
在这些植物中,珍稀濒危植物有35种,即属于国家级保护植物有18种:一级保护有
桫椤1种,二级保护有
福建柏、
水松、
短萼黄连、
鹅掌楸、
观光木、
钟萼木等6种,三级保护有
油杉、
长苞铁杉、
穗花杉、
吊皮锥、
白桂木、
黄山木兰、
乐东拟单性木兰、
闽楠、
沉水樟、
半枫荷、
珊瑚菜等11种;属林业部保护植物有3种:一级保护有
南方红豆杉1种,二级保护有
花榈木、
榉等2种;属福建省级药材保护植物有
天门冬、
单叶蔓荆、花叶开唇兰等3种;属福建省级保护植物有黑锥、鳞苞锥、
福建青冈、
刺叶栎、
细柄半枫荷、
青钱柳、
福建悬钩子、
刺果毒漆树、
密花梭罗、多花
羊奶子、
短柱树参等11种。
动物资源
泉州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约有4000多种,其中无脊椎动物主要有软体动物的腹足纲32科76种、双壳(瓣鳃)纲18科80种左右、头足纲5科24种,节肢动物的虾蟹类20科80种左右、昆虫类130科258属1000多种,棘皮动物15种;脊椎动物较重要的有鱼类78科135属368种左右,两栖类2目7科32种,爬行类3目13科61种,鸟类19目51科260种,哺乳类6目14科32种;其它动物约有2000多种。
根据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2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中,泉州市就有31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
虎、
云豹、
蟒蛇、
鼋、
金斑喙凤蝶、
红珊瑚等6种;二级保护的有
猕猴、
穿山甲、
黑熊、
金猫、
豺、
大灵猫、
小灵猫、
水獭、
鬣羚、
白腹隼雕、
蛇雕、
乌雕、
松雀鹰、
凤头鹃隼、
草鸮、
雕鸮、
斑头鸺鹠、
领鸺鹠、
白鹇、
赤腹鹰、
鹰雕、
鸢、
鹈鹕、虎斑蛙等25种。2022年11月,泉州鸟类新记录再添4员,
红喉鹨、
北灰鹟、
鸲姬鹟和
灰雁正式成为泉州新记录鸟类第344种、345种、346种和347种。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常住人口88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28.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0.79%,比上年末提高0.75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7.43‰,自然增长率为0.11‰。年末户籍人口775.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7万人。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构成
泉州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
汉族外,还有53个
少数民族,这53个少数民族是回、蒙、藏、维吾尔、苗等。汉族占总人口的97.8%,少数民族占2.2%,主要以
回族、
畲族、
苗族、
蒙古族居多。回族主要分布在晋江陈埭、惠安白崎和鲤城近郊等地;畲族主要分布在德化、安溪和惠安等地;蒙古族主要居住在泉港涂岭等地。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泉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2172.3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7%。三次产业比例为2.1:53.2:44.7。
参考资料来源:
财政
2023年,泉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01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0.79亿元,增长10.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0.27亿元,增长5.3%。其中,教育支出214亿元,增长4.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70.71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18.82亿元。税务部门组织的各项收入1548.5亿元,增长11.2%,其中,税收收入880.6亿元,增长12.4%。海关代征税收收入177亿元,增长2.1%。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泉州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6.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9.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6%。分领域看,项目投资增长23.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2.3%,民间投资下降0.5%。
第一产业
2023年,泉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4.20亿元,比上年增长3.9%。粮食播种面积131.54万亩,比上年增加0.18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82.55万亩,减少0.09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3.38万亩,增加0.7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87.32万亩,增加2.46万亩。粮食产量51.12万吨,比上年增加0.28万吨,增产0.5%。其中,稻谷产量34.03万吨,增产0.1%。全年商品材产量62.9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1.9%。
2023年,泉州市肉蛋奶总产量30.46万吨,比上年增长3.4%。猪牛羊禽肉产量20.63万吨,增长2.9%,其中,猪肉产量12.12万吨,增长4.4%,禽肉产量7.67万吨,增长1.0%。禽蛋产量8.98万吨,增长4.9%。年末生猪存栏89.73万头,比上年末增长2.7%,全年生猪出栏153.12万头,比上年增长4.7%;年末家禽存栏2012.45万只,增长0.3%,全年家禽出栏4814.19万只,增长0.2%。
2023年,泉州市水产品总产量110.13万吨,比上年增长3.1%。其中,淡水产品产量1.77万吨,增长6.9%;海水产品产量108.36万吨,增长3.1%,其中,近海捕捞59.44万吨,增长2.3%,远洋捕捞5.31万吨,下降34.9%,海水养殖43.61万吨,增长12.2%。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共有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为9家和157家;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158个,绿色食品117个,有机食品1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9个;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8个,有效期内福建名牌农产品23个。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泉州市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长1.5%,重工业增长5.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34.0%,制造业增长3.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工业产品产销率94.5%。
2023年,泉州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6个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增长35.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7.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23.3%,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12.0%,食品制造业增长11.9%,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10.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10.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97元,比上年增加1.04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8%,下降0.5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0.4%,比上年末提高2.6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23年,泉州市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7%。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55.13亿元,增长4.7%。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泉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71.34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限额以下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0%。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日用品类增长22.0%,烟酒类增长18.9%,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13.7%,化妆品类增长12.3%,衣着类增长5.9%,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6%。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469.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2023年,泉州市新登记经营主体25.59万家,其中,企业6.72万家,个体工商户18.84万家。年末经营主体总数达152.77万家,其中,企业45.50万家,个体工商户106.78万家。
对外经济
2023年,泉州市货物进出口总额2599.29亿元,比上年下降4.0%。其中,出口额1885.52亿元,下降5.3%;进口额713.77亿元,下降0.5%。进出口顺差1171.75亿元,比上年减少105.54亿元。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1729.52亿元,比上年下降2.0%。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额845.41亿元,比上年下降13.4%。
2023年,泉州市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764家,比上年增长30.2%。投资总额22.6亿美元,增长50.4%;合同外资17.4亿美元,增长20.2%;实际使用外资8.5亿美元,下降12.8%。新批外商投资超千万美元(含增资)的企业39家。在新签使用外资合同中,投向第二产业的合同金额5.4亿美元,增长11.4%,投向第三产业的合同金额11.7亿美元,增长25.1%。外商投资企业当年累计开业投产34家。
2023年,泉州市共签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金额52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9%;完成营业额12351万美元,增长4.9%。全年派出劳务人员7205人,年末在外劳务人员共有5707人。全年批准境外投资企业13家,境外投资金额15371万美元。
金融保险业
2023年,泉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969.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8%。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674.58亿元,增长9.8%。本外币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915.87亿元,当年新增98.49亿元,其中住房贷款余额2298.02亿元,当年减少96.77亿元。
2023年,泉州市通过证券市场新发行2只股票,筹集资金10.26亿元,其中,新发行A股1只,筹集资金8.56亿元;新发行美股1只,筹集资金1.70亿元。新增发行境内外债券117只,规模730.6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9%;年末私募基金及管理人530家,资金规模1497.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0.0%。
2023年,泉州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94.20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72.36亿元,增长7.6%;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21.85亿元,增长10.1%。赔款及给付支出98.76亿元,增长26.5%。其中,财产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47.92亿元,增长24.3%;人寿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50.84亿元,增长28.7%。
服务业
2023年,泉州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806.66亿元,比上年增长7.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78.69亿元,增长5.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84.38亿元,增长7.4%;金融业增加值686.56亿元,增长7.0%;房地产业增加值615.16亿元,下降3.7%。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6%。
旅游业
2023年,泉州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652.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9%。其中,国内游客8622.20万人次,增长53.6%;境外游客30.77万人次,增长454.2%。全年旅游总收入1002.40亿元,增长68.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974.69亿元,增长64.9%;旅游创汇3.93亿美元,增长1051%。
房地产业
2023年,泉州市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0.6%,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2.1%。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4.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6.4%。全年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9364套(户),基本建成4407套(户)。新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11260套(间),累计竣工2711套(间),已投用1488套(间)。
邮电通信业
2023年,泉州市邮政业务总量218.85亿标准量,比上年增长15.3%。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723.84万件,包裹业务12.84万件,快递业务量21.78亿件,快递业务收入140.34亿元。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10.33亿元,增长10.3%。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8.59万个,其中4G基站4.68万个,5G基站2.24万个。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电话用户总数1195.43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32.6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62.82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01.3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7.02万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为139.56部/百户;移动互联网用户954.16万户,增加19.64万户。物联网终端用户192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8.8%。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拥有省创新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建设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1家、省级众创空间83家,市级众创空间114家。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3家,在孵企业563家。年末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60家,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7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2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7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26家。全年共实施省、市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28项,其中省级121项、市级207项。全年专利授权3751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618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740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6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14项,合同金额14.74亿元。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共有检验检测机构330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6个。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1.7万台(件),非强检计量器具2.82万台(件)。全年省级监督抽查泉州市工业产品生产企业2081批次产品,合格1971批次,抽样合格率94.71%。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累计拥有全国驰名商标159件,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个、省政府质量奖4个、市政府质量奖33个(含9个提名奖),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11个、福建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6个。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93万人,其中高级职称4.18万人,中级职称23.09万人,初级职称29.66万人。共设立了27个企事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比上年末新增2个,累计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282人次,当前在站博士后56人。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泉州市拥有全日制高校18所(不含泉州开放大学),其中,普通本科6所,职业本科1所,高职高专11所。另有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福州大学石化学院和福州大学晋江校区在泉办学(相关数据不纳入本市统计)。研究生招生2595人,在校生8046人,毕业生2152人。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7.82万人,在校生22.65万人,毕业生5.80万人。普通高中133所,中等职业学校39所(含技工学校8所)。高中阶段招生10.68万人,其中普通高中6.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26万人、技工学校0.67万人;在校生29.07万人。普通初中203所,初中招生12.49万人,其中招收随迁子女3.37万人,在校生37.44万人。小学1228所,招生15.12万人,其中招收随迁子女3.28万人,在校生87.59万人。幼儿园1667所,招生9.08万人,在园幼儿31.78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99.44%。特殊教育学校10所,特殊教育在校生2969人(另有3260名小学、初中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学生已计入小学、初中在校生数)。在泉就读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33.03万人。
截至2024年初,泉州市共有省级示范性高中及建设学校12所、一级达标高中35所。泉州市确立泉州五中作为全市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试点基地,并深化优质高中联合体项目,加强市G20普通高中联盟学校和市普通高中强基计划学科教学联盟建设,着力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新突破。
35所一级达标高中:
市直:泉州第五中学、泉州第一中学、泉州培元中学
鲤城区:泉州第七中学、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
丰泽区:泉州城东中学、泉州第九中学
洛江区:泉州第十一中学、泉州奕聪中学
泉港区:泉港第一中学
台商投资区:泉州第十六中学(惠南中学)
石狮市:石狮石光中学、石狮第一中学
晋江市:晋江第一中学、晋江养正中学、晋江季延中学、晋江侨声中学、晋江南侨中学、晋江毓英中学、晋江英林中学、晋江第二中学、晋江陈埭民族中学
南安市:南安第一中学、南安国光中学、南安侨光中学、南安南星中学、南安第三中学、南安华侨中学
惠安县:惠安第一中学、惠安荷山中学、惠安高级中学
安溪县:安溪第一中学、安溪铭选中学
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
德化县:德化第一中学
G20普通高中联盟学校:
全日制高校: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纪念馆)18个(含民营博物馆),乡镇文化站163个,公共图书馆13个。图书馆藏书总量1202万册,电子图书(含电子期刊)423万册。全年文化系统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2190场,观众90.8万人次。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共有实际营业影院80家,银幕431块,年度电影票房3.56亿元。广播电视台9座,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9座。广播节目12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6%;电视节目12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6%。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用户266.46万户,实际用户137.6万户,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总长49197千米。
医疗卫生
截止2023年末,泉州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610个,其中医院128个,含公立医院41个、民营医院8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423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个、卫生服务站185个,门诊部361个,诊所(医务室)1712个,村卫生室299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4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妇幼保健院(所)13个,卫生监督所(执法支队)12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703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2125人、注册护士24627人。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编制床位数43996张,实有床位数48824张,其中医院实有床位数34920张、乡镇卫生院实有床位数10099张。全年总诊疗人次4854.70万人次,出院人数124.27万人次。全市村卫生室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604人、注册护士266人、乡村医生2509人,实现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共有体育场地27630个,体育场地面积2565.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9平方米。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全市新建65座足球场、110座口袋健身公园、2座智慧体育公园和10座村级老人体育中心,在建2座智慧体育公园。全年全市运动员取得2项3人次世界冠军(世界举重锦标赛2项冠军、苏迪曼杯羽毛球比赛1项冠军)。在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上,泉州籍运动员获得7金6银2铜,实现历史突破。在广西学青会上,泉州籍运动员获得7金4银3铜的优异成绩。成功举办泉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全年通过线上、线下、云端等方式,先后组织举办了各类全民健身活动630多项,参加人数100多万人次。成功举办全国首届和美乡村篮球赛(村BA)福建赛区和东南赛区赛事、晋江马拉松,积极引进承办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全国电子竞技大赛(NEST)等近30项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全年销售体育彩票28.92亿元。
人民生活
2023年,泉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486元,比上年增长6.0%;人均消费支出31638元,增长6.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697元,增长5.1%,人均消费支出37116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96元,增长7.3%,人均消费支出21920元,增长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05,比上年缩小0.04。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1.0%和37.8%。
社会保障
2023年,泉州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628.51万人,比上年末新增14.64万人。其中,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231.63万人,增加13.97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数21.20万人(含退休),增加0.5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75.68万人,增加0.13万人。年末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人数14.15万人,全部实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年末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9.82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7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9.2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97.93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2.1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04.11万人。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28个,其中,儿童收养性福利机构3个,床位235张;城镇老年收养性福利机构124个。年末养老服务床位55074张。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2685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48个,社区服务站2537个。年末有10206人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比上年末增加1122人;有81684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比上年末增加5149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6.05亿元。全年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款8807.22万元。全年拓展创建73个乡村振兴试点村。
2023年,泉州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32万人,有1.71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全年培训各类劳动者6万人次。
交通运输
数据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9879千米,比上年末增加1003千米。其中,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3060千米,高速公路里程684千米。公路密度达180.7千米/百平方千米。铁路总里程541.39千米,其中高铁里程188.36千米。全年货物运输总量39383.00万吨,比上年增长7.8%;旅客运输总量4279.49万人次,增长86.8%。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428.60万吨,比上年下降10.8%,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309.18万吨,增长17.1%。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91.93万标箱,下降8.2%。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民用汽车保有量206.4万辆(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比上年末增长5.2%,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84.6万辆,增长5.7%。民用轿车保有量130.4万辆,增长4.7%,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21.7万辆,增长5.3%。共有营运汽车41382辆(不含4.5吨以下货车)。其中,客运车辆7125辆(含客运班车530辆,旅游包车客车1361辆,公交车3266辆,出租车2457辆),货运汽车34257辆(含4.5吨以上普通货车19253辆,牵引车6524辆,挂车8480辆)。拥有省际运输船舶277艘,总载重507.33万吨。公交运营线路长度7753千米,全年公交客运量11049.96万人次。
历史文化
民俗
泉州,周为七闽地,历年来出土的西周礼
乐器和原始壁画,反映了二三千年前泉州原住民古闽越族人的原始舞蹈风貌。唐朝中期以来,中原人南迁入泉;唐、五代时,不但城郊
东湖常有游宴歌舞的记载,南安云台山下还建有常设性歌舞院馆。
宋、元时代,泉州成为“市井十洲人”的“富洲”“乐州”。官府甚至不得不出榜喻民“莫贪浪游,莫看百戏”。
泉州保留的
戏曲文化遗产,有
梨园戏、
高甲戏、
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较为出名的有:
南音、
北管、梨园戏和“
提线木偶”。
方言
泉州市以闽南话为主要方言,并存
莆仙话、
客家话等多种方言。通用语言为
普通话,
闽南话为主要地方方言,并存
莆仙话、
客家话等多种地方方言。泉州方言是泉州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泉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
泉州方言曾是闽南方言代表。泉州当地的语言是闽南语。
非遗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入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726项,其中,世界级6项,国家级36项,省级128项,市级262项。
古建筑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市、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97处。
古民居
泉州古建筑中最有地方特色的是泉州民居建筑,尤其是贵族、官僚、富豪、士大夫阶层中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宅第规模可观,形式讲究,其造型、格局、技艺、用材等都蕴含着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气质。
千百年来,民风民俗的传承衍化,使泉州民居建筑自成一派天然风韵。有三开间或五开间红砖白石双坡曲燕尾脊的汉式古大厝,有“手巾寮”的纵向住宅,有骑楼式的商住合一的建筑,还有一种是外围护有高大坚固防御墙体,适应大家族集居特殊形式的土楼建筑中西合璧的住宅称“洋楼、
番仔楼”。
古寺庙
泉州有“
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这些宗教既在泉州建造了大量宗教活动场所,还造就了许多的宗教人士和专家学者,不少高僧、高道受到朝廷的荣誉封号,许多著作成为珍贵的宗教典籍。同时,又留有大量胜迹、文物,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和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
古街巷
文物古迹
2022年,“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年末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市、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97处。
风景名胜
名优特产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对外交流
友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