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震
地质灾害
构造地震亦称“断层地震”。地震的一种,由地壳(或岩石圈,少数发生在地壳以下的岩石圈上地幔部位)发生断层而引起。地壳(或岩石圈)在构造运动中发生形变,当变形超出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发生断裂,在构造运动中长期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造成岩石振动,从而形成地震。波及范围大,破坏性很大。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已记录到的最大构造地震震级为8.9级(智利,1960年5月22日)。
发生原因
地震成因是地震学科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有如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等。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板块构造学说。1965年加拿大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威尔逊首先提出“板块”概念,1968年法国人把全球岩石圈划分成六大板块,即欧亚、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极洲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也是火山、地震较为集中的地带。板块学说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学说的综合与延伸,它虽不能解决地壳运动的所有问题,却为地震成因的理论研究。
地球构造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实心椭圆球体,平均半径为6370千米(图3)。地球的内部好比一个煮熟的鸡蛋,最外层相当于蛋壳的部分叫做地壳,平均厚度为35.4千米,由各种岩石和土壤层组成。地球的中间层相当于蛋清,叫做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由成分复杂的岩浆物组成,温度高达1000-2000℃。地球最内部相当于蛋黄的部分叫做地核,半径约为3470千米,由、镍等很“重”的物质构成,温度可达5000℃,压力高达几百万帕斯卡。多数构造地震发生在地壳的岩石层内,也有的发生在地幔的上部。
地壳变化
地震是地壳岩石的突然变化,地壳岩石层在力的作用下会形成褶皱;褶皱进一步弯曲就会折断,形成断裂;断裂两边进一步位置错动,形成断层。褶皱的形成是非常缓慢的,而褶皱断裂、错动却往往发生于瞬间。构造地震就是地壳中的岩石突然断裂、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板块运动
是什么原因引起地壳岩石层的这些变化呢?世界各国科学家长期研究发现,地壳并不完整,厚薄也不均匀,而是分成几大块“板块”。在地球内部巨大力量的推动下,这些“板块”像是在地幔岩浆上“漂浮”,或因互相接近而挤压、俯冲,或因互相远离而发生拖拽,形成岩石层复杂的运动。岩石层通过数亿年缓慢的运动,造出了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这样的高原峻岭,也造成出了大西洋、印度洋这样的浩瀚大海,形成了今天地球七大洲四大洋的格局。在岩石层缓慢变化的同时,岩石层局部不断发生急剧的断裂和错动,造成了大小小的地震。日本是一个地震、火山活动频繁的国家,这与日本列岛处在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俯冲的交界区域有关。
主要特点
构造地震特点的特点是活动频繁,延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最广,破坏性最大,因此,是地震研究的主要对象。构造地震的成因和震源机制研究是地震理论中最核心的问题。有关构造地震的成因理论,最主要的有断层说、岩浆说和相变说等。
中国地震构造可划分为三种类型:板缘型、板内断裂型、板内地堑-裂谷型。这个划分既反映了板块运动与地震的关系,也揭示了板内断块自身的特点。
地震类型
(1)孤立型地震:没有前震,余震小而少,且与主震震级相差悬殊,地震能量基本上是能过主震一次性释放的。
(2)主震—余震型地震: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大的地震特别突出,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90%以上。这个最大的地震叫主震,其他较小的地震中,发生在主震前的叫前震,发生在主震后的叫余震
(3)双震型地震:一个地震活动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4)震群型地震:一个地震序列的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的,没有明显的“老大”,几次地震(震群)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80%以上。
地震分类
1.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震。一般认为,地壳运动是长期的、缓慢的,一旦地壳所积累的地应力超过了组成地壳岩石极限强度时,岩石就要发生断裂而引起地震。也就是地应力从逐渐积累到突然释放时才发生地震。构造地震是一种活动频繁、影响范围大、破坏力强的地震,世界上最多(90%以上)和最大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是火山喷发岩浆或气体对围岩的冲击所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影响范围一般不大且为数较少,约占各类地震总数的7%左右。我国很少发生火山地震,它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日本等地。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壳的陷落所引起的地震。它多为石灰岩溶洞的陷落造成,其数量少,影响小,仅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
4.人工诱发地震
人工诱发地震是由于水库蓄水或地下大爆破所引起的地震。它多发生在水库或爆破点附近地区,震源深度较浅,最大的震级不超过6.5级。
八大地震
防范措施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网站的文章指出,在震中及其附近地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左右的时间,作为个人,应当保持冷静,并在12秒内作出正确躲藏的抉择。发生地震后千万不要慌乱,应利用各种设施就地就近避险。选跨度小、梁柱密集处躲避。地震专家指出,在楼房的群众应尽快到玄关、洗手间、小开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室内梁柱比较密集处躲避。有可能的话,最好找一个枕头、沙发垫等物品垫在头顶,进行自我保护。地震时,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为安全的。另外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去暂时躲避,因为这些地方房体跨度小而刚度大,加之有管道支撑,抗震性能较好。室内避震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历史经验表明:就近躲避可以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不能跳楼,不能夺窗而逃
专家指出,地震时如在商场、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应立即到坚固物品、课桌或椅子下面躲避,如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应尽量保存体力,耐心等待救援。如果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一定不能跳楼,不能夺窗而逃,而应保持镇静就地避震。因为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充其量只有十几秒钟至一分钟左右,而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人在地震过程中站立行走困难,如果门窗被震歪变形开不动,那耗费时间就更多,有的人慌了手脚,急不可待,用手砸破玻璃,结果把手也砸坏了。另外,楼房如果很高,跳楼可能会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也有可能被楼顶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
大地震中:
尽早尽快开展自救互救,在抢救生命的过程中,耽误的时间越短,人们生存的希望就越大,因此应当不等不靠,尽早尽快地开展自救互救。震时被压埋的人员绝大多数是靠自救和互救而存活的。
四川汶川8.0级地震波及遂宁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自救原则包括: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它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寻找和开辟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找寻被压埋的人。
注意事项
严防传染病、水灾、火灾;派专人监督救灾食品储运、分发。
在震后救灾工作中,搞好卫生防疫非常重要。首先要把好“病从口入”关。饮用水源要设专人保护,水井要清掏和消毒。饮水时,最好先进行净化、消毒;要创造条件喝开水。要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进行监督;救灾食品、挖掘出的食品应检验合格后再食用。对机关食堂、营业性饮食店要加强检查和监督,督促做好防蝇、餐具消毒等工作。应有计划地修建简易防蝇厕所,固定地点堆放垃圾,并组织清洁队按时清掏,运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其次是要消灭蚊蝇。要大范围喷洒药物,利用汽车在街道喷药,用喷雾器在室内喷药,不给蚊蝇留下孳生的场所。在有疟疾发生的地区,要特别注意防蚊。如果发现病人突然发高烧、头痛、呕吐、脖子发硬等,就应赶快找医生诊治。所谓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后引起的水灾、火灾以及有毒气体蔓延等。地震后要积极防止次生危害发生。对于大型水库、堤坝等,要预先做好防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固。水库下游要严密注视堤坝的安全,遇有险情,除组织力量抢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地震若发生在山区,山体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种情况,要立即组织人员疏通,以免造成水灾。在山区,还要远离悬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时伤人。还应离开大水渠、河堤两岸,这些地方容易发生较大的地滑或塌陷。
比起地震本身,地震后的火灾更可怕。因此,首先要关掉液化气开关,消除火源。只要有可能的话,避难之际要设法关掉煤气总开关。在工厂作业时,如遇上地震,在冲出工作场所避难前,要尽可能切断电源,消除火源,停止机器运转。对工矿企业中的易燃、易爆、剧毒等物品,要严密监视。地震时,一旦发现剧毒或易燃气体溢出,应立即组织抢修。此外,平时要妥善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中新网济南9月6日电(记者 孔凡元)据山东省地震台网6日测定,6日0时41分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发生ML3.5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4.79度,东经117.06度。据记者了解,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5公里,有明显震感,但无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
济宁市地震局办公室主任杨劲松在接受中新网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据山东地震台网和济宁市地震台网及微山县地震网联合测定,9月6日0时41分在山东省微山县(北纬34度48分,东经117度05分)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公里,微山县城周边地区居民感觉到明显振动,没有接到房屋倒塌和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报告。
杨劲松说,根据当地地震部门检测数据来分析,这次地震属于构造地震,与地壳活动有关。
他表示,济宁市各项地震观测设备运转正常,没有观测到破坏性地震发生的异常现象,近期此次震源附近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提醒市民不必恐慌。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11:00
目录
概述
发生原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