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乾,
明朝海盗,又名林悟梁,生于广东省
潮州府澄海县(
潮州人)苏湾都南湾村(今属湾头镇)。青年时曾为潮州小吏,善机变,有智谋。因走私贸易,为朝廷所不容,遂聚众抗衡官军,并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率战船50余艘自
南澳岛攻
诏安,陷山南和厩下等村,为都督
俞大猷所败,退往台湾北港(今台湾北港溪下游一带),监造战船,旋复回潮州。
人物生平
明嘉靖末年,道乾常公行
南海上活动,专以剽略为务。初,偕同朱良宝(澄海人)率众3000人归降朝廷地方官,得食膏腴田千余亩。至“隆庆时朝廷横海将军郭成常调道乾及莫应敷(原许朝光部下,后杀朝光)征战曾一本(大莱芜一战,一本投海死),乾剑斩辛继新老末献。于是军中大事悉咨询乾(明《武功录·林道乾诸(朱)良宝林凤列传》以下称《乾传》)。“乾为人有风望,智力无二,好割据一方自雄。所至辄不忍贪淫之性,掘人坟墓,淫人妻小,蚕食人田土。常擅山海之禁以为利”《乾传》。明中叶,朝廷在沿海实施海禁,严令边民不得引寇入境,不得与外夷作买卖。
至明嘉靖年间海禁更严,而道乾则组织200余人与朝廷抗衡,以武装掩护海上商贩活动,骚扰官军。他冲破禁令而获利。其时,“里中皆畏乾,莫敢有后言,偶有人侦伺他,道乾闻知必大怒。‘据膏腴之田,以自安固’。他自谓不能居人下,恒欲收招海上精兵,发动举事《乾传》。
嘉靖四十二(1563)在一次抗争中,道乾被朝廷都督俞大猷所追逐,遁人鸡笼(今台湾基隆,见
俞正燮《
癸巳存稿》卷五)。后退赤嵌城(今
台湾台南)。道乾遂以此为踞点,名北海(《清·一统志》古迹)。嘉靖四十五年(1566)三月,乾监督造船50余只,以南澳为基地,攻福建诏安五都等地,又被闽都督俞大猷所败。是时倭寇扰闽,为大将戚继光所破,倭遁去,居于此,道乾怕为寇所并,又惧官军追击,率众抵占城(越南中部),攘其边地以居(《明史》·鸡笼传),旋又回
潮州。
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注:旧县志作嘉靖末年,今依《溪东寨碑记》改正)十二月至翌年三月,道乾率众两次攻打澄海藩卫溪东寨,第一次攻寨被陈求默(寨勇)击退;第二次攻寨道乾改变策略,寨遂破。经过几次与官军抗衡之后,道乾回到旧部,他乃深沟高垒,日夜以丝绵为甲,治战舰,派差使飞刍挽粟至海上,此时道乾志在海岛。朝廷官军窥其踪迹,派制置使殷正茂佯宽假乾罪说:“令而得以功赎。”
于是隆庆四年(1570)道乾受
朝廷安抚,安置于
潮阳招收部下尾村。后道乾见朝廷不信任,谋“不意图之”。是时“乾有侄名茂,先在彭亨国(今马来西亚东部)为都夷使,修书约乾。乾与参政使陈奎商议,认为业已远沦异域,不复还矣”《乾传》。于是再图举事,将公文17扎,原封交还,率众离去。此后道乾积极造船,悬赏招募,附者日众。
万历元年(1573)三月,朝廷派总兵张元勋围攻道乾,此次官军谎称“道乾投水死”。其实,道乾突围后率众抵柬埔寨,拿出囊中装500金,帛50纯奉献寨主,委任乾为“把水使”。后明制置使闻道乾所在,遂下令暹罗、安南索乾,但此时道乾早已回潮州了。回潮州后发掘以前埋的金银财宝,又招募100多名潮人,携财带人直奔暹罗,帆经吕宋 注:
时万历四年(1576),至暹罗渤泥(今称大年)住下来。迫于明王朝压力,“暹罗番王授计合擒乾,乾发觉,调动舳舻往佛丑海屿而去,竟莫知所终。道乾之遁已鼠窜也”《乾传》。因乾与同党有矛盾,内部产生残杀之机七“当是时以诸将视缚乾,如缚婴儿,直易易耳”《乾传》。道乾终于被戮杀而死。(后外面谎称他自制
土炮炸死)。
又据泰侨史资料记载,先是道乾于万历年间率潮属2000余人,白艚船100只,在北大年居下来,这是历史上早期大规模旅泰发展贸易的纪录。道乾受到北大年国王的赏识,将女儿嫁给他,并“划出所属之地若干,使道乾率众居之”(温雄飞《南洋华侨通史》)。乾与当地人和睦相处,被尊为掌握大年“客长”。乾死后,当地人把大年港命名为“道乾港”,他的故事至今仍在
泰国华侨中流传。
潮商领袖--婚姻改变命运
林道乾(
普通话líndàoqián,鹤佬话和
英语Lim To Khiam、Tok Kayan泰语ลิ้มโต๊ะเคี่ยม生卒年不明),
明代的
海盗,后来北大年王国拉图·比鲁(Ratu Biru)女王在位时代的华人高官,明确生卒年代不详,
16世纪初出生在中国的华南地区,出身地有
福建泉州和
广东潮州府澄海(在今
汕头地级市)2种说法,有人说他是
闽南人,有人说他是
潮州人。
传说林道干少年时代就展现武艺,长大成人以后与亡命徒组成武装集团在
泉州沿海劫掠,当地海盗头目
汪直死后,林吸收了其麾下大多数的海盗而成为广东和福建最大的海盗。
1566年到
1567年间,被称为后期
倭寇的海盗中,林是势力最大的,很兴盛的活动着,
漳州、
海丰到海外的
台湾高雄都有他的势力。
而大海盗的名声让林道干被
明朝政府注意,为求安全开始航海南下。
制作大炮以后,林道干改信伊斯兰教、做了泰国的北大年的湾港的管理官。
泰国北大年府许多人信仰的林姑娘相传就是林道干的妹妹。
林道乾简介
《潮州府志》则称万历元年三月他在国内战败赴水死。 (陈维浚)
海盗首领
葡萄牙人拥有
明朝官府的支持,有了稳定的贸易基地,贸易事业蒸蒸日上,因而和中国海盗商人们在海外贸易上发生了直接的竞争和冲突。此时的中外海盗商人更多的是处在竞争关系中,对中国海商不利的是:他们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稳定的基地:当时的明朝官府反而在
军事上支持这些西方殖民者。
这期间葡萄牙舰船多次驶进海南铺前港内,进行贸易,不时还干些海盗的本行工作—抢劫。这使琼州民众很愤怒,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五月,葡萄牙舰船三艘泊铺前港。中国海盗施和得悉,即率领部众攻袭葡萄牙舰船,据《琼州府志》记载:“四十三年五月,佛郎机夷船三只泊铺前港。海盔施和率众攻之。佛郎机桅折,避入港。”(道光《重修琼州府志》卷十九《海黎志·海寇》)
葡萄牙舰船被施和击伤,逃入内港寻求明王朝官府保护。此时的明朝琼州指挥高卓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夷人利益,站在了葡萄牙人一边。他统领所部官兵与土司王绍麟所部黎兵一起出动,攻击施和船队。结果,施和设伏击败官兵,高卓只身遁走。葡萄牙人的结局
史料中没有明确说明,但他们的保护者明军既然已完蛋了,葡人的船只也不会有好下场。
有了明朝政府的支持,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地位日益巩固,支持明朝官府的军事行动成了葡人经常性的任务,也成了广东明朝官府可以依靠的一支武装力量。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
粤东柘林水兵400人因5个月没领到粮饷,愤然兵变,联合海盗打败官兵,进围广州,“潮有戍卒数百,脱巾以海漕叛……座遂焚掠郛鄙居民以去,后诛失利,势甚张,羊城大恐。”负责平叛的总兵官俞大猷见明军难以一时取胜,就派人邀请葡人协助平叛。⑦在征讨张琏战役中俞大猷已结识了澳门葡人头目,这次调兵葡人十分支持,以迪奥戈·哗咧(DiogoPereira)为首的葡萄牙海盗商人,积极派人来广州报效,愿充当镇压水兵的鹰犬。结果有三百名葡人,两队战船参加了三门海镇压水兵暴动的战斗。
明军得葡军援助后,终于击败柘林叛兵,将这次兵变镇压下去。事后,两广总督吴桂芳还专门向澳门葡人颁发了奖状。
隆庆二年(1568年),粤东海上巨盗曾一本围攻
广州,声势浩大。曾一本在几年前曾被朝廷招安,但他只是敷衍官府而已,七个月后就破城捉住澄海知县,重新反叛。明朝廷调广西总兵俞大猷来对付他,俞大猷再次使人诱降:曾一本将计就计,假投降后一下子挟持掠去官军大战船六十艘,成功愚弄了俞大猷;曾一本打到广州城下后,题诗海珠寺壁以讽刺俞大猷。
澳门葡萄牙人再次应召出击,协助明政府解除广州之厄。葡萄牙人数虽然远比海盗们少,但拥有先进的火器和娴熟的战术,居然击败了数十倍与他们的海盗队伍。新会籍官员陈吾德呈《条陈东粤疏》,建议加强海防八项措施,他在《疏》中记载了这件事:“佛郎机、满剌加诸夷,性之犷悍,器之精利,尤在倭奴之上。去岁曾贼(曾一本)悉众攻之,夷人兵不满千,而贼皆扶伤远行,不敢与斗,其强可知矣。”曾一本在战斗中被炮炸伤,被俘后宁死不降。
时间到了万历年间,林道乾与林凤都是这时
广东潮州地方著名的海盗首领,他们和曾一本等人都曾是一个团伙里的弟兄。林道乾,广东潮州澄海县人,年少时为县衙小吏,为小康之家后代。他在私塾读几年书,可能因为性格原因得罪县官,亡命天涯,投靠了海盗集团,后来自己拉起了一支队伍,自立山头。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林道乾率众驾船五十余艘到南澳岛,占为据点,进攻沿海。都督俞大酞领兵进剿,林道乾率众转移,航海到澎湖,因俞大酞官兵紧追而来,船队驶往台湾北港。
林道乾船队到达北港,泊舟打鼓山下(凤山县西南),在打鼓仔港造船,扩大船队,以图进取。随后林道乾从台湾航海往勃泥(北大年)进行贸易,在勃泥潮州之间往返贸易,视明官府为无物。
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广东巡抚上穆宗奏疏说:“嘉靖四十五年以来,海寇林道乾、梁有训等聚众三千余人,驾巨舰出人雷、琼诸处”(《明穆宗实录》卷十一隆庆元年八月)向朝廷报告林道乾又回到广东沿海了。十二月,林道乾率众攻澄海县溪东寨,官兵海上追剿,疲于奔命,劳而无功。潮州官兵无力对付,想到招安林道乾。林带队驻扎潮阳县境,表面上已被招安,实际搞独立王国,公然挑战明王朝的海禁法令,在沿海收购货物,从事海上商业活。他还开辟澄海县河渡门港口、使之成为商船往来的热闹港口,他在这里“接济聚党”,屯集货物,兴贩海外。
明朝廷最终无法容忍有人挑战海禁政策,在万历初年调集众多兵力围攻林道乾所部海盗武装;这时林道乾在柬埔寨、暹罗等地贸易,提督两广殷正茂务欲消灭道乾等人,就行文通知暹罗、安南,要他们共同发兵搜索,但这些国家不愿得罪这位带来投资贸易和技术的财神爷,对来自“天朝”的命令不理不睬;林道乾在勃泥(北大年)裂土封王,还成了北大年国王的驸马,在暹罗海澳中建“道乾港”,要求暹罗国王不要理睬明朝政府抓他的命令,否则他和北大年就会进攻暹罗,结果暹罗国王言听计从;一直到万历八年(1580),林在东南亚如鱼得水,“天朝”的命令无人理会,反倒被天朝追捕的“海盗”在
东南亚可以说一不二,着实让明朝丢尽了脸面。
万历八年(1580),两广总督
刘尧诲再次联合居澳葡人来对付海盗林道乾。林在东南亚的发展直接对葡萄牙人的贸易利益起了冲突,所以这次葡人表现很积极。“是时,香山澳人吴章、佛郎机人沉马罗及船主文呜罗冲氏呶,通事蔡兴全等二十余人,并踵制府,上谒谓自治装往击乾,于是,制置使进暹罗使者,庭中问状,因赏赐银牌,花彩缎如礼,与我师并击,如令”(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卷5,《林道乾、林凤列传》。)
葡人对于参与战事十分积极,主动要求出击,而且还自己装备武器。官府对澳夷的态度也是很赞赏的。这里我们还发现有“暹罗使者”向明官府告密,因此明朝廷赐暹罗使者银牌花彩缎,要暹罗同时发兵联合进击。万历九年(1581)明朝使者再次赏谕柬埔寨,令与暹罗并攻道乾。林道乾纵横万里海疆,才智能力过人,很快得知了暹罗王的背信之举,他立即进攻暹罗,打败包括葡人在内的各国敌人,掠走了暹罗国大批船舰扬长而去。
林留在潮州的部众被明军打败了,不过本人的结局则不错,明朝政府始终奈何不了他。他在大年称王立国,有记载说,大年国王是他的后裔。直至今天,那里仍流传这样的历史故事;中国侨民林道乾成了穆斯林,名TuK-K-y-a-n,是关税官吏,曾为大年皇后铸造火炮。
⑥“香山澳船,猷取其旧熟,用林宏仲者数船,功成重赏其夷目。贡事已明谕其决不许。猷候制出各号带,即差人分发澳船,并南头船、白石船,克日齐至合攻”(俞大猷:《正气堂集》,卷15,《集兵船以攻叛兵书》)
⑦嘉靖万历时的王沂在他所著
《续文献通考》卷二三六《三佛齐》条记:
“嘉靖四十一年广东大盗张琏、林朝曦、黄启荐等、筑城、纪元、建官、攻劫,上以都督刘显、参将俞大酸往剿,显等阴赂琏,以胁从数百人就戮,报捷。琏等遁入三佛齐国。万历丁丑,中国人见琏等在三佛齐列肆为番舶长,泉漳人多主之,如中国市舶官体统云。”
人物籍贯
林道乾究竟何许人?
《辞海》说“林道乾,福建泉州人,一说广东潮州府澄海人”,有人说“林道乾,潮州府惠来人”,而《澄海县志》历来说是澄海人。“惠来人说”纯属传讹。
早在1948年出版的清代李勋《说吷》卷十二载:“林道乾,澄海……人,志称惠来人误”,对“惠来人说”给予否定。“惠来人说”,究竟有何迹象?《惠来县志》无文字涉及。查清代线装本《惠来县志》“兵事”章中,有《吴平之变》、《林凤之变》、《林道乾之变》、《刘香之变》等好几节海寇活动的记载。《林道乾之变》原文如下:“林道乾,沿海掳劫,龙溪一都皆无完乡。因掳海丰石执都生员李棠,时正大比七月,棠束装赴省科举,途中被掳,其妻卓氏抱子入贼舟,赎棠乡试,贼遂释棠,以妻为质。卓氏是夜私抱幼子俱溺于海,及榜发,棠登科名,因上策请兵剿灭,道乾惊闻远遁,而寇贼之患遂稍息矣。”文中没有一字涉及林道乾是惠来某都某乡人,却指出林道乾是“沿海掳劫”至惠来“龙溪一都”,并因海丰李棠与卓氏一案而最后逃循它去。可见近年之“林道乾惠来人”之说,显系沿袭“往帙”之误,纯属以讹传讹。福建人说不妥。
《辞海》(1979年缩印本)第1272页条目载:“林道乾,明时海上武装势力首领。泉州(今属福建)人。嘉靖末年为明军所败。扬帆至鸡笼山(今台湾基隆)南经吕宋(今菲律宾)至大泥,今泰国南部的北大年,《明史》也作渤泥,定居其地,号道乾港。据传因自制大炮,试炮时被炸死。”1999年版《辞海·中册》载:“林道乾,福建泉州人,一说广东澄海人。”其实,福建是林道乾的祖籍,不能说就是他本人的籍贯。粤东在历史上常常被史书称为“泉潮”、“漳潮”,无论人文迁徙、语言、生活习惯,粤东与闽南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明代农民QY、武装商寇最集中的区域也在这里,所以明嘉靖四十二年,为了“澄靖海氛”才设澄海县,地缘和人缘,使潮人出门被称“福佬”,所以把林道乾也归入“福佬”一族并不太离谱,只不过林道乾几代以前的祖宗已迁来饶平苏湾都凤岭林厝园(今澄海莲下镇程洋冈村头)。他就在凤岭林厝园出生,而且他小时澄海县已建制,所以他的籍贯无疑应为“广东澄海”才是正理。月浦是逃亡栖居地康熙版《澄海县志》卷十九《海氛》载:“林道乾,浦都月浦人,为潮州府吏,有罪,亡命海上为盗,初聚党不满百,破鸥汀背渐可二百余……”把林道乾说是浦都月浦人,到了嘉庆版《澄海县志》就把“浦都月浦人”整句抹去,说明修志人员在修志中已发现有误载的迹象。
林道乾为什么为会被误为月浦人?其一是嘉靖四十二年,林道乾一伙为都督俞大献追逐,遁入桑浦鸡笼山于月浦、沙山头一带出没活动,继又扬航经台湾基隆(也称鸡笼山)又从该地退往台湾赤坎城督造船只。也即是说,嘉靖年间月浦曾一度被林道乾作为进退之地盘,月浦有其一定的社会基础或同党;其二是万历元年至四年的征剿。康熙版
《澄海县志》卷十九载:“万历元年大发兵剿之,道乾先逃,后为其党所杀。”有的志书则云“赴水死”。其实道乾逃往暹罗,既又潜回潮,从家乡林厝围等处招丁壮再度往暹罗南北大年港,上面所说,此期间凤岭林厝围村惨遭官兵剿平屠村,道乾亲邻四处逃难,有不少人逃往月浦。把林道乾亲邻之逃难栖居当作林道乾的出生地,显然也是个误区。南湾不是出生地
《澄海县志》历来说“林道乾澄海人”,但各个版本所说的都不一致,如上所说,康熙版《澄海县志》说:“林道乾浦都月浦人”,嘉庆版《海氛》中没有说明林道乾籍贯何方,只写“道乾少为潮州府吏,有罪,亡命海上为盗,机警险诈过于诸寇,性嗜杀……”而《澄海县志》现代版则写明:“林道乾(生卒年月不详)澄海县苏湾都南湾村人(今湾头镇)。明时海上武装力量首领,也是明代拓殖南洋的著名人物”。新《澄海县志》的根据是晚清李勋的《说吷》,该书卷十二《张琏林道乾》载:“府志载张琏(饶平人,纪元本末曰黜生,献征录曰县胥,未知孰是)林道乾(澄海南湾村人,志称惠来人误)二贼俱以诛死,也非实录……”又说“道乾更名林语梁,在臣海澳中,欲会大泥国入寇”。李勋对林道乾出生地之肯定:“林道乾,澄海南湾村人”之说不妥,或者说只对一半,说林道乾澄海人或说澄海苏湾都人都对,但不是南湾,南湾是林道乾之贼窝,是他反海禁的第一个滩头阵地,也是他的第一个根据地。
林道乾为什么会“亡命海上”?康熙版及嘉庆版《澄海县志》均写林“任潮州府吏有罪,亡命海上”。他究犯何罪?就是抗拒执行海禁政令。从不满到拒行政令而获罪,到离开家乡,伙众聚集南湾,尽管凤岭林厝园与南湾同属苏湾都,毕竟道乾一伙至南湾是客地住札。他在南湾究竟住了多久,为什么要选择南湾这块宝地作为贼窝?县志中载:“初聚党不满百,破乌汀背(寨)渐可二百余”,至少在此期间就驻札南湾,因南湾靠近海滨,相对与乡镇拉开一定距离,官兵巡勇少到,既便于海上通货,又避开官兵耳目,万一有动静,可乘船过南澳,南湾也有姓林群众住居,但与道乾并非一脉,南湾林姓无人认道乾是该村人。南湾村只是一种寄居驻足,而且是商寇集团的事业行为,怎么能说就是苏湾人?所以“南湾人说”也是个误区。
籍贯考录
1、
福建泉州人(上海辞书出版由社1979年版缩印本《辞海》1272页)
2、福建泉州人,一说广东澄海人(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新版《辞海·中册》3614页)
3、澄海县蛇浦都月浦人(清·康熙版《澄海县志》第五册卷之十九)
4、澄海县舵浦都月浦人(清·雍正版《澄海县志》第四册卷之二十)
5、澄海县苏湾都南湾村人(今湾头镇)(1992年新版《澄海县志·人物传》卷三十四838—839页)
6、澄海县苏湾都南湾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潮汕百科全书》331页)
7、澄海县南湾村人,志称惠来人误(1949年版邑人李勋《说映》卷十二242页)
8、惠来的林道乾(1995年版杜松年《潮汕大文化》106-107页)
9、澄海县南湾村人(1995年12月30日陈锡坡《林道乾究竟何许人》)
10、澄海县苏湾都南湾村(1996年4月22日黄绿波《传奇人物林道乾》)
11、澄海苏湾都南湾村(今湾头镇)人(2000年3月2日陈由亮《林道乾:早期海外贸易开拓者》载《汕头广播电视》)